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随笔

小编: :admin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

1《标准》中讲的语文实践与哲学讲的实践有所不同。哲学讲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标准》提出的“实践”只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即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

2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也就是说,学语文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掌握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既是工具,就不能当作摆设,而要用以参与种种实践活动。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首先是拿它用于学习实践,用于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技能;还要把它用于生活和种种社会活动。学生学了一些字词,学了一些句子,读背了一些诗文,如果仅仅是为了记住它,把它储存起来,那是我们一贯反对的“死读书”,必然导致死记硬背,使学生的思想僵化,才智被扼杀。“积累”和“运用”兼有,才是完整的语文能力。我们期望学生们学过的语文知识技能,能够对学生学习新教材、新知识发生积极的影响。所谓从已知到未知,举一反三,前提是要“会用”——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用“一”去反“三”。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所学的内容像“天书”一样难懂,而是由于已经学过的东西用不上,不会用。这怎么能谈得上语文实践能力呢?

3语文实践能力,谈到根本处,还是要重视、强调能力。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语文实践能力。《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语文知识不重要了。《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多处讲述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丝毫没有否定语文知识的意思,问题是怎样认识和对待语文知识。《标准》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是说,语文实践能力不应当按照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去设计、培养。对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它,这跟要不要语文知识不是一回事,不能把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能力对立起来。

4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主要是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培养。也就是说,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主要不是在教师的讲解分析中来培养,也不是在一问一答中来培养;不能靠孤立的、烦琐的、重复的大量单项练习来培养,也不能靠死记种种语文知识来培养。能够把语言文字运用于听说读写之中,才称得上具有了语文实践能力。如果只能用于做练习,就不算是实质意义上的语文实践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修订的语文课本已经把“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原有的“字·词·句”板块删去,新设了“读读·背背”,另有“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显然,课本的修改是试图从一个侧面体现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当然,单项基础练习并非一无是处。有的练习,如写字等,本身也是一种语文实践,有的练习对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不应一概否定。然而,那毕竟不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尤其不能指望让小学生记忆一些有关语法、修辞和文章写法的知识、名词、术语等来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果盲目相信类似的种种办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5语文实践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规定的“点目标”中提出的10项要求,具体地阐明了语文实践活动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从一个方面说,这10项内容是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从另一个方面说,它也是语文实践能力的基础。尤其应当注意的是,这10项内容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不可分地综合联系在一起的。

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字、词、句、篇的学习和运用,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听、说、读、写的活动,是相互作用的。同时,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之间,也是紧密相连,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的。



(3)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眼、口、耳、手、脑并用,以思维为中心,相互结合;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相结合。在习作和口语交际实践中,观察、思考、想像、感受、评价和表达相结合;倾听、表达、文明态度和语文修养相结合。



(4)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活动结合;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



(5)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重视开发语文资源,拓宽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启发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用语文。



(6)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个学段分别有所侧重,但是不能人为地割裂、孤立,而应互相渗透,有机地衔接,循序渐进。

6语文实践是主体的实践活动。主体,哲学上指的是有实践和认识能力的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语文实践的主体是一个个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怎样,决定于其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既然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语文教学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提倡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便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的理想境界,是我们语文教育追求的目标。总之,语文实践是主体的实践,而主体作用要在语文实践中体现。

7.主观能动性在语文实践中起决定作用。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应当是积极主动地思维、探索,能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离开这种主观能动性,就不存在真正的、有价值的语文实践。“获取”与“得到”是看来相似却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获取,意为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索取;得到,则是消极被动地等待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不能把“获取”与“得到”,“主动”与“被动”区分清楚。

拿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就存在一些貌似“主动”,实为被动的现象。课内40分钟里,学生在不停地“动”。读书,写字,提问,回答,甚至辩论……气氛够热闹,够活跃。但是,冷静地想一想,学生种种的“动”,实质上的内在的“真动”少,而形式上的外在的“假动”多。比如读书,不是学生按照自身的需要迫切要求读,而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读全文,读某段、某句。比如理解词语、句子,似乎学生也是在动脑筋想,然而不是自己在“字术其训,句索其旨”,推敲琢磨,而是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去寻找答案。比如质疑问难,多半是由于教师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学生自己真正在边读边想中发现了疑难所在,并经过自己的努力不能解决,非常希望跟同学、老师切磋而主动提问。至于一问一答,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走,更看不到学生主动的影子。与上述情况类似的现象课内有,课外也有。比如在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实践,也基本上是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凡此种种,都极大地妨碍着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目标的实现。

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不能削弱,而要加强。正是在教师正确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得以养成。为此,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8.提高语文实践能力,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运用语文的方法。任何一种实践,都离不开必要的工具和操作方法。语文实践也不例外。因此,《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有了方法,知识才可能转化为能力。掌握了方法,并且能自觉地运用于听说读写的活动之中,便能逐步形成语文自学能力,就能自主地获取丰富的知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的学习在于变成许多方法的主人”,深刻地说明了方法对学生是多么重要。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适用于任何情况,也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不必强求统一。

教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应当注意:第一,教给学生的,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第二,循序渐进,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超出各个学段的要求;第三,不能把语文学习方法当作知识来教,教师讲、学生背,是大忌。应当引导学生在多次反复的语文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去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9.《标准》在阐述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时,还讲到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合作学习,以及如何评价等许多方面。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实践。

    相关推荐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好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 谈语文课程标准的综合性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之浅见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读后感 贯彻课程标准 改革语文教学 人教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 学习新课程标准 强化语文实践活动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感”观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课程标准检测卷 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点异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解读讲稿 新课程标准下谈拓展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模块理论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让绿色充盈心灵——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新课程标准下练习设计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多模式语文教学课堂 让绿色充盈心灵——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 聚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聚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新课程标准下的识字教学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上) 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下) 依据《课程标准》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所预示的范型转换 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问答 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所预示的范型转换(一) 语文课程标准所预示的范型转换(二) 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一) 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究竟要发展什么思维 浅谈新《课程标准》与识字教学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思路 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二) 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三)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和理念(下)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的定位与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质培养的最新定位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童趣》 对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性质的解读与思考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上) 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新教材述评 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反思 以新课标作指导,为新课程做准备 语文教学随笔 浅探新课程标准下的生字词教学 小学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入学教育》教案 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存在问题的思考 找回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的定位与教学策略 浅探新课程标准下的生字词教学 解读语文“标准”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 试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紧扣课程标准 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关注课程标准下的几种阅读能力 实践美术课程新标准的几点体会 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编制的历史继承性 解读语文“标准”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四)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一)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拼音1 aoe》教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拼音1 aoe》教案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二)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三)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五)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走一步再走一步范例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