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一体三维

小编: :admin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语文”到底指什么?我们认为: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语文教育是指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语文”所指可以概括为“一体三维”:“一体”即语文本体为语言;“三维”即这个语言包含三个维度的意义指向。

认定语文即语言,始于语文作为课程教材名称之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①又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②张志公先生也明确指出:“在普通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根据这样的看法,按照叶圣陶先生的建议,不再用‘国文’、‘国语’两个名称,小学和中学一律称为‘语文’,这就是这门功课叫作‘语文’的由来。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③

我们理解,语文即语言,这个语言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至少包含三个维度的意义指向: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狭义的语言和言语、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内容。如图所示:

—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

语文—语言——狭义的语言和言语

—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内容

语文作为语言的第一个维度的意义指向,包括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这在叶老对“语文”的解说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叶老提醒人们:“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④语文作为语言的第一个维度意蕴,规定了语文训练最基本的元素——听、说、读、写,不可缺失任何一个。

语文作为语言的第二个维度的意义指向,包括狭义的语言和言语。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理论。所谓言语,就是个体的说和写以及所说和所写,它包括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两个方面。为了区分“语言世界”中跟“言语”相对的“语言”,语言学家们又将“语言”分为广义和狭义或宽式定义和严式定义两种。王希杰先生说:“语言是语言世界中的潜在物,而言语则是语言世界中的显性的经验和事实。”⑤他将这一“潜在物”的语言称为狭义的语言,而将包括言语和狭义的语言在内的“语言世界”称为广义的语言。王宁先生指出:“把个人的说话行为和结果称作‘言语’——个人说话的行为就是‘言语行为’,个人说话的结果也就是‘言语作品’。而‘语言’则是从言语中概括出的属于全社会的各种语言要素有规则、成系统的集合。所以,语言中其实也包含言语。”⑥她将包括言语在内的“语言”称为宽式定义的语言,而将与言语相对的“语言”称为严式定义的语言。将“语文”定位为“语言”,这个“语言”即是“广义的语言”或“宽式定义的语言”,也就是说它涵盖了现代语言学所讲的狭义的“语言”和言语。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确实既要教学语言系统和规则(狭义的语言),又要教学各类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言语作品),还要进行读、写、听、说(言语行为)的能力训练,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语文作为语言的第三个维度的意义指向,包括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内容。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生存和发展的工具,语言符号形式总是承载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思想观点、表达着人们丰富多彩的情感态度、反映着大千世界的种种事实,这些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种种事实,正是语言的内容所在。在人们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语言的形式与语言的内容总是如影随形、无法割离的。我们说语文本体为语言,当然涉及语言的形式与语言的内容。语文教学理应负有语言形式方面教学与语言内容方面教学的双重任务(这是语文教学与除外语之外其他课程教学最根本的区别,政治、历史、数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都偏重于对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正如钟启泉先生所指出的:“语文学科就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侧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⑦

近几年,在关于语文含义的讨论中有三种比较活跃而又值得商榷的观点:“文化说”、“言语说”、“语言文学说”。

先看“文化说”。曹明海先生认为:“从语文的本体来看……语文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语文的‘底座’,语文与文化血肉同构,语文就是文化。”⑧我们以为,这一观点把语文的所指扩大了。文化是什么?“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⑨显而易见,语文只能被看作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事实上,包括语文在内,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人类文化的体现,学习各门课程都是学文化,说“语文就是文化”是不能揭示语文学科的个性特征的。

次看“言语说”。余应源先生认为:“‘语文’指的是汉言语,语文教育是我们母语汉语的言语教育。”⑩我们以为,这一观点把语文的所指缩小了。如上所述,语文包括言语和狭义的语言,虽然作为母语课程内容的语言系统及规则,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发的经验和认知多少获得一些,但这些毕竟是零碎的,与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通过较高级的思维活动系统地学习是不能相比的。学校开设语文课程之所以有必要,即在于可以使母语的学习和掌握,由自发的、偏重感性经验的、少慢差费的暗中摸索,走向自觉的、带有科学理性的、多快好省的明中探讨,这其中便包括语言系统及规则的学习。“言语说”在引用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理论之际,忘记了极为重要的一点——“语言和言语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11}。一方面,语言对每个人的言语具有强制性的规范作用,每个人必须按照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进行交际,否则就不能被他人理解、被社会接受;另一方面,言语是语言产生的土壤,语言在孤立的每个人那里都是不完备的,只有在某一个社会集团里的全体成员中才能获得语言的完整痕迹。脱离言语的语言与语言之外的言语,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语言和言语只有在统一两者的辩证进程中,双方才能获得各自的完整定义。割裂语言和言语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执其一端的语文教育,必然是残缺的甚至是荒谬的。

再看“语言文学说”。胡尹强先生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这本来是常识,即早已被人们长期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谁也不会怀疑,因而也无需论证。”{12}

我们以为,视语文为语言学与文学的拼盘、语文教育就是语言学教育与文学教育的相加,也是欠妥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呈现在语文课本中的绝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其中还包括大量的非文学作品: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一般性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在突出文学的同时,将非文学一笔勾销,显然不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为一门艺术,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实用文章相比,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语文教育无疑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但作为学习语言的语料,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实用文章的性质是相同的。我们以为,语文学习包含语言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学习,就已经包含了作为语言的成品的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实用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学习,文学教育就已经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了。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这个名称并不是把过去的‘国语’和‘国文’合并起来,也不是‘语’指语言,‘文’指文学(虽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学作品)。”{13}

古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为“语文”正名,绝不是一般的概念之争,而是关系到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语文教育目标的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安排,乃至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的大问题。“一体三维”的解说是否妥当,同样欢迎同行批评指教。

①④叶圣陶《答滕万林1964年2月1日》,《叶圣陶集》第2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4页。

②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见中华函授学校编《语文学习讲座丛书》(一),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4页。

③张志公《说“语文”》,《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页。

⑤王希杰《语言本质的再认识》,《云梦学刊》1994年第4期。

⑥王宁《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⑦钟启泉《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序》,《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⑧曹明海《语文:文化的构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7一8期。

⑨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4022页。

⑩余应源《语文“姓”什么?》,《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3期。

{1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1页。

{12}胡尹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

{13}叶圣陶《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叶圣陶集》第13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47页。

    相关推荐

    语文“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建立的理论与方法 语文课,让学生体味思维的快乐 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_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思维_语文论文 训练思维,体现创新 三维目标协调统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维维的画儿》 《语文常谈》第4章:三位一体的“字” 让三维目标“落户”语文园地 “语言得体”三妙法_语文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及主体性(三) 激活思维 体悟生命──《生命 生命》一文的教学案例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体会 《和田的维吾尔》 整体阅读感知 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_语文论文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体会反思 语文课创造性思维训练一例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小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案集体备课 语文立体教学设计——《三顾茅庐》 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三要三不要 高一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自主建构 “三维”并举 依照三维目标,改进作文教学 体验,一种诗化的思维——《夕阳真美》教学片段及评析 以教学培养思维,以思维促进学习_语文论文 冀教版第一册《维维的画儿》教案 《和田的维吾尔》一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一年级语文教案 集体备课 “整体--部分--整体”教学谈_语文论文 创新思维与学习语文 激活学生“三动”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_语文论文 高一语文《米洛斯的维纳斯》优秀教案 创造性思维训练 要体现学科个性特征 冀教版一上20课《维维的画儿》教案 《三峡》整体把握 体会语文素养 突破“文选型”语文教材模式的多向思维(一) 王维“以佛入诗”辨_语文论文 六年级语文每课一练:和田的维吾尔 体会“语文素养”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维维的画儿》教案 《荷花》景、情、人三位一体化教学 《和田的维吾尔》 美文欣赏一 课文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识字新思维-小学语文论文 高一语文教案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 群体中培养学生个体的主体性素质_语文论文 语文本体与语文构成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_语文论文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案一体化 运用多媒体教材的体会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高一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练习 “整体性三段式”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法 语文课的创造思维训练 冀教版第一册《维维的画儿》教学设计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谈新思维作文, 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学语文之乐 “得体”的复习与复习的“得体”_语文论文 二年级维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课应多创造一些体验教学 《长江三峡》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看图学独体字一二三四五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体化教案 浅谈语文思维过程的教学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总体安排 灵感思维与作文教学_语文论文 专家出手(三):王维与孟浩然 第11课《春》三维目标新教案 落实三维目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一夜的工作》有感 《维生素C的故事》教案之三 《和田的维吾尔》一课一练 语文教学须注重发展思维 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语文版高一必修) “三感”落实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之三 “三感”落实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符合文体要求——高三作文教案(二) 剥体诗例说_语文论文 叶圣陶的语文思维教育观 引导逆向思维,深化文章主题——《凡卡》一文的逆向思维教学设计 引导逆向思维,深化文章主题——《凡卡》一文的逆向思维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稿 《维维的画儿》教学设计 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_语文论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三维优化设计ABC同步测试卷(6) 七年级语文(下册)三维优化设计ABC同步测试卷(5) 2017年中考语文:树立“语文思维”是关键 高一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设计 学生的自主性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体现_语文论文 呼唤适宜的环境 --三种因素让语文教学举步维艰 引导逆向思维,深化文章主题──《凡卡》一文的逆向思维教学设计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及主体性(二) 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_语文论文 第一课时的思维突破 ——《古诗三首》备课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