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

小编: :admin

语文教育的本体论是关于语文教育的存在问题,致力于探求语文教育存在的最普遍、最高的本质,对于深刻认识语文教育的本质,开发语文教育的资源,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语文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习惯上,一般将处在萌芽时期的、原始社会的语文教育称为“言、文”教育或潜语文教育;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语文教育称为“古文”教育或前语文教育;1840 年至1949 年的语文教育称为近代语文教育; 1949 年至今则称为当代语文教育。纵观我国古代、近代乃至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可以窥见其本体的演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都因其本体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从其主流看, 大致经历了一个教化本体、智能本体和人文本体的演变过程。当然,本体的演变并不必然与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几个发展阶段一一对应,这是两个不同标准划分的结果。前者是按照语文教育赖以存在的最根本的基础划分的;后者则是根据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发展阶段为标准划分的。

但是,两者也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体系, 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联系的。因为教化也好, 智能也罢, 人文则更不必说,都与社会的生产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产方式的存在对教化的内容、教化的要求,对智能的重视程度,对智能要求的高低,对人的素质等,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两者的联系体现在时间上,具体表现在:古代至近代初期为教化本体;近代中期至今为智能本体;现今以后为人文本体。

一、教化本体

教化本体是指语文教育以教化为立足点, 语文教育的存在以教化为基石。教化本体表明语文教育是建立在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之上。古代最为典型。《学记》中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在语文教育尚未独立设科的古代,教育包括文史哲的教育。有人说,一部中国教育史,就是一部中国语文教育史。“化民成俗”成为语文教育的基础和首要目的。古代儒家一贯主张:“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明人伦”就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但“明人伦”仅是教化的一个方面。中国古代,教化的内容是很广泛的, 主要有“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安贫乐道思想,除暴安良思想,不畏强暴、见义勇为思想,学无止境、精益求精思想,精兵简政、为政清廉思想,自强不息、人定胜天的思想,等等。”①

为了实现教化的目标, 中国古人将儒家经典著作选为教材。“四书”、“五经”是官方所定的蒙学之后的主要课本。《大学》是十分典型的一套自成体系的道德教育教材。全书提出了一个总纲“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讲修身,“亲民”讲爱民,“至善”则指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都是讲提高自身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属于治人的范围,涉及到道德的各个方面。《诗经》本是一部诗歌总集。虽然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的话,意思是要学会说话,就要学“诗”。然而,他仍然主要将它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本。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诗”有七大作用:一是感发兴趣,二是考见得失,三是团结和睦,四是怨而不怒,五是孝敬父母,六是效忠君王,七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七大作用中,没有一条真正涉及语言文字教育,除第七条外,都是有关伦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见, 在古人的心目中,《诗经》是进行全面教化的生动教材。即便是在近代初期,中国人仍然认为:“中小学堂注重读经以存圣教”,“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若学者不读经书, 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废绝, 中国必不能立国矣。”②将读经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了能否立国的高度,教化本体深入人心。

    相关推荐

    从美国的语文教育看我国作文教学的误区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及课程政策的历史变化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及课程政策的历史变化 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 西方教育史上课程论演变述评 关于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 外国教育思潮的影响与汉语文教育的价值嬗变 西方教育史上课程论演变述评 语文教育的基本原理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从统考历史存废看高考未来变革 警惕语文课改演变成尖子生教育 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一) 从汉字特性谈语体教育 从小学公民课本的设计看教育理念 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 中国语文中的古典教育 中国语文教育的“伪圣化” 谈“因材施教”的历史演变及现实意义 从中小学校园文化看中国基础教育的前景 美国中学语文课中的德育和美育_语文论文 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 我的写作:从《教育漫笔》到《民主与教育》 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_语文论文 从北京看中国的变化 从双语教育的迷思看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 中国语文教育的十大偏失 我们的语文教育怎么啦? 大成全语文教育——建立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 人文教育——基础教育之本 浅谈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 美育与语文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李镇西:我的语文“民主教育” 小学语文教案: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实验课本──国标本(苏教版)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整体把握 《体育颂》课文 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整体把握 构建一基两翼的大语文教育体系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_语文论文 从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看改革的紧迫性 生本教育中体验式阅读初探-小学语文论文 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思潮简论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创新 语文A版《体育颂》教学设计 乘远教之路,看今朝教育——浅谈远程教育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转变 程红兵: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喜爱的体育活动》教案之一 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 日本、韩国、台湾非义务教育阶段私立教育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 对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痛感”与“重构” 《我喜欢的体育明星》教学设计 坚定我教育的信念-小学语文论文 吁请重视当代语文教育史研究 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 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者为了什么变的勤快-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 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教学思想_语文论文 语文教育传统的“错位” 革命历史文本:选文与教学的几个问题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小学语文论文 构建一基两翼的大语文教育体系——朱学清等《大语文教育研究》感悟 我认为语文教育好的几点标准 香港的语文教育改革 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的哲学思考_语文论文 认清语文教育研究的两个基本命题 从课题导入看语文本体目标的落实──《影子》教学感悟 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 口语交际《我喜爱的体育活动》教学设计 语文:留住教育的诗意 我讲我的教育故事 我的教育教学观 回顾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历史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SOS的历史 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 构建语文教育的情感_语文论文 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 中国古代文字字形的演变 让语文教育成为人文教育适宜的花园——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体育世界》的教学设计 孟禄《教育史教科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演变 新课改下的语文审美教育──从《再塑生命》一文中体验美、创造美 诗的教育 趣味的教育 解读中秋节的来历及演变 语文素质教育基本规律探讨 我可以捉住阳光──从《阳光》一文教学的小插曲看新课程教育 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1922--997 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美育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