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孙绍振:让语文成为青少年精神生命的家园

小编: :admin

●苏俄式的语文课本,以语言与文学分成两门课程为特点,文学的分量很重。20世纪50年代苏俄十年制中学的文学课本,实际上是一套完整的俄国文学史。

●德国到高中阶段有大量的选修课,学生可以选修文学经典,也可以选修哲学经典。班级就以所选经典来划分。课堂上就是讨论经典。

●美国大中小学对于学生的口头交际均有专门课程,大学有演讲系,且有博士学位,有专门的演讲教授。在这方面,美国有相当高的学科水平和实践基础。

国内外语文课本的比较

新中国成立以前,国民政府颁布过《国家教科书》、《战时国语读本》等等,是比较强调政治性的。国民党提倡“新生活运动”时期,就有宣传“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等观念的古文,还有《国父遗嘱》、《曾国藩家书》、蒋介石给蒋经国的信等等。(后来台湾的官方课本因袭了这一指导思想和相关内容。据一份网上公布的调查,这些课文大都不受台湾中学生的欢迎)。但当时的课本是多元的,学校和教师有选择自由。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短期内还来不及编写新课本,在经济发达地区,曾经使用过开明版的《开明新编国文读本》。但是,这套课本不能适应当时的政治形势,逐渐有了新编的、统一的课本。我们当时所能接触的只能是苏俄教学思想和体制。因而苏俄式的课本就应运而生了。

苏俄式的语文课本,以语言与文学分成两门课程为特点,文学的分量很重。20世纪50年代苏俄十年制中学的文学课本,实际上是一套完整的俄国文学史。

苏俄中学把俄语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的语法、词法的复杂程度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不经过严格的语法、词法的系统教育,不可能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达到自由、通顺、流畅表述的要求。

在这方面,德国人与之有相像的地方,其疑问句法的复杂与俄语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故在德国初级中学,语法和知识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到了高级中学,他们就基本上不讲知识了。他们不是把语言和文学加以并列,而把德语和哲学并列起来。高中有大量的选修课,比如,一个学生可以选修文学经典,也可以选修哲学经典。班级就以所选经典来划分。课堂上就是讨论经典。学生必须发言,成绩占60%,他们强调的是自主的学习和独立的见解。

从学术思想来说,20世纪60年代以后,语言学有逐渐成为人文学科包括哲学文学的基础的趋势,故语言课程在欧洲中学中的比重始终是很重的,中学生学习两门到三门外国语司空见惯。这与欧洲民族杂居,又有重视语法词法的传统有关,英国早就有“文法学校”的传统设置。但是,在中学里,纯粹知识的传授,死记硬背是很少的。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政治形势和文化传统都不允许我们照搬苏俄。随着形势的发展,语文的泛政治化形成潮流,这是任何语文专家都难以阻挡的。

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的语文教学才重新提出语文本身特点的问题。但是,当西方语文教育思想涌入时,我们又饥不择食,阴差阳错地,匆忙地接受了托福考试的标准化模式,而且一旦接受,就成为教学的指挥棒,机械化的应试教育使得西方很强烈的人文精神都受到了窒息,语文教学又一次陷入困境。

我国的语文课本,虽然有许多西方国家课本所不能及的优点,但是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不拘一格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方面,是大大落伍的;尤其在激起课堂内趋力方面,显得异常薄弱。现在,语文教学的落伍状态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乃至全国人民的忧虑。

关键在于,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课本的指导思想过分集中在语言的工具性上。这与当时斯大林的“语言是社会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物质外壳”的绝对权威理论有直接的关系。我国的语文课本,长期片面性地拘泥于工具性的理论基础,语文教学也片面地纠缠于字、词、句、段、篇的模式,忽略了个体的特殊性和语言的个性,无异于取消了以人为本,也就谈不上什么人文性了。

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前沿学科理论基础上,把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起来。为了激发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情感,在美国,中学课本中有一系列的学生参与空间,包括同样的课文有多种结尾的想象和选择,还有母语和外国语相关课程的选修课和课外活动。

美国大中小学对于学生的口头交际均有专门课程,大学有演讲系,且有博士学位,有专门的演讲教授。在这方面,美国有相当高的学科水平和实践基础。美国人为中学生所设计的口语交际练习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如初中生入学以后最初的口头交际课程中,有自我介绍一章。练习的设计是:

1.以自己朋友的身份介绍自己。

2.以自己的宠物的视角介绍自己。

3.虚拟在自己的葬礼上为自己作悼词。

其中第三条可能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但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将之改为:虚拟在自己当上了科学院院士的时候,作自我介绍。

在目前国际竞争和人际竞争日益紧张的时候,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而在口头方面我们无疑没有优势。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不能仅仅从概念上空喊人文精神,而且应该培养起青少年开放、敏捷的心智,流畅、简洁的表述,抒情、雄辩、幽默的口才。而这一切都要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和阅读、写作融为一体。

    相关推荐

    让语文成为放飞生命的天堂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孙绍振:猜到的为什么比看到的更动人 孙绍振评2007年高考作文题 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在实践中生成 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流淌的地方 我的教育观——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让生成资源成为教育的良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 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让生活成为学习语文的金钥匙——《菜园里》教学案例 让课堂成为师生的情感场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场 生成,让课堂更精彩 让作文成为乐事 《说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习拼音的主体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习拼音的主体 让课堂成为催生创新的舞台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黄山松精神介绍 让学生成为文本的主角──由《荒岛余生》想到的 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交流的阵地_语文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 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 让小学生成为学习拼音的主体 让不同的生命在课堂中成长、绽放──《生命生命》教学片段赏析 《顶碗少年》 作家作品介绍 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 让习作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场所 让美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让阅读成为“悦读” 让阅读成为校长的一种生活方式 论关羽为的成神之路 让教案成为教师成长的载体 让“错误”成为生本课堂的一道风景 让“教案”成为“学案” 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 互动对话:让学生在精神家园中自主畅游——《最大的麦穗》教学思辩 让生命智慧有效生成──《影子》教学反思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语言为学生的人生点灯 生命的语文 语文的生命 让课堂成为创新的阵地 让语言和精神共生──《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学生乐于写作文,不要让作文成为负担 让生活成为学习语文的金钥匙——《菜园里》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让课堂成为“学堂-小学语文论文 让我们成为孩子成长的助跑器 2016初中一年级生命生命语文家庭作业 让语文教育成为人文教育适宜的花园——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让语言和精神共生──《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让课堂成为五彩的世界 美丽的故事,一起读过瘾──让读的过程成为师生对话与生命体验的历程 让孩子成为识字的主人-小学语文论文 《生命生命》精品教案 《生命 生命》精品教案 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让新教材成为创新的摇篮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汉语拼音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 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七年级语文《生命,生命》的教案 让孩子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功在“明处” 构建自主的新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精彩生命 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让多媒体技术成为幼儿园教学的得力助手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厦门市初中语文“自学自主命题”的实践与探索 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 让文言文教学成为一道风景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关于《春》的教学思考 语文课的生命----互动论文精品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壁虎借尾巴》课堂纪实感悟论文精品 走进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说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中心稿)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一年级教案:让阅读成为“悦读” 游园路上的精神相遇 让“问题”成为课堂运行的动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色彩 让生命绽放异彩 巴金的心愿──让生命开花 让学生学的更精彩──《唐雎不辱使命》教后感 《孙权劝学》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为孩子的生命奠基——摭谈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识字二·菜园里》说课 让学生学的更精彩──《唐雎不辱使命》教后感 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