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小编: :admin

七、“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科技类活动课程”吗?

“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些什么,“学”些什么?这是一个很要紧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关注“怎么学”,还关注“学什么”。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指归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把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融合起来考虑课程内容。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一种倾向: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等同于“科技类活动课程”,把学生引向运用理科知识探究科技类问题的轨道。这种倾向首先会造成“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极度窄化。“研究性学习”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不仅包括科学,还包括艺术与道德;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自然,还包括社会与自我,自然、社会、自我作为课程开发的三个向度应当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达到均衡与整合。其次,这种倾向还会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局限于只注重沿袭获得科学结论需要遵循的程序和方法,从而封杀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研究性学习”有本质的区别,无视这种区别会导致新的机械学习和另一种形式的灌输教育。所以,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当务之急是摆脱“惟科学主义”倾向。

八、“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优等生”的专利吗?

“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一种深层的教育民主的追求。所以如此,是因为“研究性学习”课程根除了绝对的、划一的价值标准,确立了“多元主义”价值观。“研究性学习”课程绝不以所谓“优等生”为尺度,也不试图建立作为评价标准的“常模”,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具体性。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存在种种误解: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解为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课程,大多数普通学生只配做“观众”;“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城市学生的课程,广大农村学生无法实施;等等。这些观点背后都隐藏着一种“精英主义”价值观。这种“精英主义”价值观是阻碍“研究性学习”课程传播与推广的重要根源。“研究性学习”植根于儿童的本性、尊重每一个儿童个性的独特性与具体性,因此,它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是少数“尖子”学生;它必然秉持多元价值标准,而不是划一标准。“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点、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因地制宜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一定体现学生所在地域的特殊性,而不要机械模仿别人的模式。“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它尊重每一个学生、普通大众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而不把培养科学家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课程目标。因此,只有当本着平常心、走向大众化的时候,“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有效推广,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九、“研究性学习”课程要在课堂里进行吗?

“研究性学习”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自然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信奉的基本理念。“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含了一种“校外课程”(the out-of-school curriculum)的理念。因此,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在要求。

十、“研究性学习”课程要在固定课时中进行吗?

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那种每周的某几天固定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最适应“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

弹性课时制意味着将每周一定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集中使用。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十一、“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有专人来“教”吗?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从指导内容而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儿童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儿童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儿童共同展开探究过程。从指导方式而言,“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不能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协同指导。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体性的内在要求。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研究性学习”课程,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十二、“研究性学习”课程要用考试来评价吗?

“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为此,可以广泛采用学习记录、档案袋等评价方式。总之,应努力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以满足“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

注释:

[1] [美]奥苏贝尔著,佘星南等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3] 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著:《课程流派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六章、第七章。

    相关推荐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谈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3 《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项链》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 资料性研究学习的指导 《离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长亭送别》之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研究性作文的实验研究(2)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1)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4)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 感悟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3) 浅论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选题原则略谈 《阿Q正传》研究性学习方案 《鸿门宴》教案1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 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的论文答辩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2 《电影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论刘兰芝的性格特征》——《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泪珠与珍珠》研究性学习尝试 《病梅馆记》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黄高才:不宜提倡研究性学习 修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瑰宝 一堂实施研究性学习训练的探讨课 浅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谈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雷雨》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节录) 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上)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开展研究型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下) 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多样性模式初探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让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开展论文精品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研究和发展(4) 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研究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上)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下) 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3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2 《鲸》研究性阅读教学例析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1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与可行性 警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轻重失衡 《鲸》研究性阅读教学例析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观照——评《母语教材研究》 《荷塘月色》研究性教案 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教师预期生成课程内容的研究 选准研读点:研究性阅读的关键 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教案——错别字的诊治(初一)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研究性学习教案 苏轼《江城子 忆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八面受敌与研究性学习 ——苏东坡学习法之二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加强教育科研,推进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系列辅导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两个优化_语文论文 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1922--997 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思路的雏形(上) 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思路的雏形(下) 说课的研究 课程整合中几种教学合作形式的研究 研究性作文升格训练实录 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方式策略的案例研究 《综合性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祝福》合作探究性学习流程(教案教学设计) 课例研究方案 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术化倾向_语文论文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 《记念刘和珍君》研究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