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大语文教育”教改实验及教学思想

小编: :admin

一、“大语文教育”简述

河北省邢台市的语文特级教师张孝纯于1983年9月1日开始“大语文教育”的教改实验。大语文教育的教学结构由“一体两翼”构成。“一体”就是指主体课堂教学,“两翼”分别是开展课外活动和利用语文环境。作为其主体的课堂教学有五部分组成:(1)课堂阅读教学;(2)最基本的语文规律教学;(3)参读教学;(4)说写教学;(5)考试考查。为了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贯彻以下原则:(1)千方百计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2)千方百计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3)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大语文教育结构中的“左翼”即语文课外活动包括:(1)组织凭兴趣自由参加的写作、朗读、书法、诗词等课外小组;(2)每天进行几项短小的语文活动;(3)每学期指定一部古典名著,有教师指导选读或泛读;(4)广泛开展读书、读报活动;(5)配合教学进度的活动;(6)配合时令和节令的活动;(7)办手抄小报;(8)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右翼”即利用语文环境。对语文环境的利用分为客观利用和主观利用两个方面。客观利用是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包括教室语文环境、校园语文环境、家庭语文环境,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接受环境这个客体的积极影响。主观上利用语文环境是指教给学生一套方法,帮他们树立起在客观语文环境学语文的能力和习惯。具体方法是:(1)在日常的听说活动中学习和实践;(2)在日常的读写活动中学习和实践;(3)各科语文学习;(4)影视语文学习;(5)利用班级的各种活动、会议;(6)从欣赏艺术作品中领悟。

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的思想素质相对较好。历次统测,试验班语文分数均高于平行班。学生的智力发展相对较好。语文能力相对较强。对其他各科有促进作用,使各类各层次学生同步发展,两极分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工作情况较令人满意。学生知识面较宽,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爱好和特长都有较好的发展。

二、“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实验简述

为了使语文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空间、争取语文学习时间、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993年湖北宜昌的余蕾老师创造性地开始以“育人要有新观念,教学要有新格局,考试要有新思路”为基础的“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课题试验。

试验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特级教师张孝纯的“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思想,刘国正先生“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科勒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论,以布鲁姆“目标评价”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现代自然科学中“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与迁移理论等为理论源泉。

试验的主要目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课内外衔接”试验就是力求花费最少的必须投入时间,取得现有条件下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尽可能的主动、积极、轻松地学习。使学生达到:(1)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继承祖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2)能养成学习语文的各种良好习惯;(3)能善听、会读、勤观察;(4)能说会写;(5)能综合运用眼耳等感官洞察社会生活,同时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及时进行加工整理,能快速准确地表述出来。做到视、听、读、写、说、思同步进行,形成熟练的语文学习技能。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及综合素质,满足社会生活对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能力的要求。使学生进入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试验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融教材内外为一体,课堂内外为一体,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为一体;(2)实践性原则,语文能力培养注重课内外的实践活动;(3)开放性原则,做到教学思想开放,教学内容开放,课堂教学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手段开放;(4)愉悦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体现人文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科学评估原则,对学生素质评估采用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各种能力、素质养成过程的评估。

试验模式分八步实施:

(1)课内外感知。①感知自然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②感知生活,学生以自我为轴心的生活环境是他们接触生活、感知生活的最佳途径。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事情更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学生。③感知社会中语文学习素材,深层洞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味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充分感知社会方方面面的事情,在感知中融进自己的理性思考。④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要充分感知教材中的语言材料。

(2)课前听说训练。开展课前系列听说训练活动,以大纲听说能力要求为依据,以社会生活和学生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

(3)展示目标。课

堂教学目标相对单一,避免贪多求全。

(4)例证目标。充分贯彻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思想,学习教材的过程就是例证目标的一个过程。

(5)学法指导。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制定具体的学法指导计划;进而认真分析学习内容,归纳出具体的学习方法,采用恰当的方式教给学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6)迁移运用。有机衔接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语言材料,强调相机迁移运用训练,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7)创造提高。打开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创造性理解、创造性表达、创造性思维,享受到创造的乐趣。

(8)课外延伸。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补充能源,以课堂为新的起点,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向课外延伸,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

以课堂外教材外观察能力的培养为例,“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认识到社会生活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广阔天地,只要善于观察,举目抬头皆是语文学习的素材。①运用课内所学观察方法,迁移延伸到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人、物、事、景,坚持写观察日记。②培养对说话环境、说话气氛的观察能力,说话得体。③比较观察,在不同时间、不同心情、不同角度下观察同一人、事、景、物定会有不同的结果。如:同一支玫瑰花,当你成功时、受表扬时看到的多半是花,失败受批评时看到的很可能就是刺。在写作时就应该充分注意站在恰当的角度模拟观察结果,形象表述。④社会博览能力训练,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这些让观察者认识了世界,辨别了是非,开阔了视野。给学生以充分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的机会,使他们养成勤观察的习惯。如街头采风、荧屏博览、工厂参观、野外写生、博物展览、春游郊游均有助于培养学生博览众长的习惯和能力。这些工作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了学生视野,使语文教学间接地贴近了生活。

三、李镇西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思想

二十世纪末,李镇西提出了一个主张: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生活语文包括两个方面: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1)语文讲读生活化,实际上就是教师善于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尽可能地使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的心灵不但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而且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2)语文训练生活化,训练既指语、修、逻、文的知识巩固,也包含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语文训练生活化就是教师的训练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语文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的联系。如:讲病句,从学生作文中找例子;讲修辞,联系学生熟悉的广告、对联。(3)语文教育生活化,教师和学生一起审视今天,反思昨天,并思考怎样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学生生活语文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并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习惯。具体体现在:(1)日常生活语文化,让学生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的“本能”,让学生不但认真阅读课文,而且更习惯于课外博览。让学生不但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而且更习惯于写信、写日记、写随笔。不是为应付教师,而是表达自己的心声。在日常生活中,从打电话到会客人,从听广播到看电视,从留言条到申请书均能进行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应用。(2)班级生活语文化,班委选举写自荐书并上台演讲,每节课前的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及班干部。这样做,学生既是在语文实践,又是在语文训练,又是班级教育。如此结合巧妙而不露痕迹。(3)社会生活语文化,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生活的工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学生所面临的语言文字环境可以说是“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招牌,无错不成广告”。连电台、电视台里不少主持人也常常读错字,这就恰好为训练学生辨字正音提供了一种生活化的、社会化的语文试题。当学生将反映语言混乱、文字错误的《调查报告》寄往有关单位和部门时,他们就为净化祖国的文化环境尽到了一份责任。通过这样一些以语文为工具的参与活动,学生收获的不只是不断提高的语文实践能力,更有日益增强的民主、独立、批判、创造精神。

四、孙宏杰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试验

孙宏杰认为语文学科是由若干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教学系统(如现代汉语、古汉语、文学、写作等) 组合而成的。语文教学性质的多特性(如工具性、思想性、社会性、知识性、综合性等),语文教学任务的多职能(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审美教育、能力训练等),语文能力训练的多项目(听、说、读、写、看、想等),每项能力内部结构又是多层次、多因素的,同时,上述诸项目和因素之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往往是相互渗透,互为因果。这一切,决定了我国的语文教学绝不是只抓某一端、只持某一绝“招”就能大功告成的。综合性强的学科,只能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鉴于语文学科的这种特征,孙宏杰老师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试验,既重视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也认真进行思维训练,但始终把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阅读、说话、写作、书写的训练放在首要地位上。明确目标:教出来的学生,大多要能写一手端正、规范甚至是漂亮的字;能写出语句通畅、用语得体、表达清楚的文字;能用普通话有条有理地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一般的文章读后能抓住中心。概括起来讲,主要就是:一手像样的字,一笔得体的文章,一口流畅的普通话,一看就能抓住要领的读书能力。不是只让学生死读、死写、死练,而是想方设法在练字、写作、说话、读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也受到思想情操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得到思维的训练。

综合治理,就是语文教学全方位地展开。既治教,又治学;既治课内,又治课外。在“教”的方面,有正确的教学观念,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既注重了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又注意了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情操感染;在能力训练中, 既注重读和写的训练, 又有效地进行听和说的训练,还巧妙地进行看(观察) 和想(思维)的训练。在“学”的方面,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观念,克服学习上的依赖思想,花大力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的方法。尤其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时时用语文、学语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自学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面)。

既治课内,还治课外。课外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仅靠几册课本,关在教室里每天上一堂语文课,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课外活动绝不能仅仅看成是课内教学的简单延伸和补充,而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的有力依托之下,才能有活力。课外活动还包括学生个体的种种语文学习活动,包括看书、读报、听广播、看电视节目等,这种个体的课外语文活动,它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可以这么说,学生在课外进行语文学习的总量, 在某些方面要大大超过课内活动。把这类活动有意识地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其能量极为可观。

孙宏杰老师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试验,借鉴古今中外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了书写、作文、阅读理解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量,让每名学生均受到适量的持续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验班涌现了一大批作文尖子,在省市以至全国的比赛中,好些学生获得荣誉。两届试点班学生(六年一届) 分别参加了“上海经济区十城市万名学生作文赛”(1984年) 和“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1990年),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前者有6 名学生同时获奖,后者有4 名学生同时获奖。这充分显示了经过适量训练后的学生在语文素质上的优势。因此,于漪老师曾评价说“这所学校的语文教改很有成效。”

    相关推荐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语文教改实验报告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_语文论文 改革语文教学 落实素质教育 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语文“双促双发”教改实验教例 课改实验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分析 基础教育新课改实验中的问题与对策 石方:胡适语文教育思想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开展“韵语实验”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作文评语改革实验报告 趣谈语文教育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简论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 对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的认识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阶段报告 《管子》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 荀子的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渗透之我见 教育改革的全新思路 发展韵语实验,深化素质教育—在课改和创新中构筑语文教学特色 对当前中学教学改革实验的思考与建议 创新人才的启蒙教育——在小语四结合教改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反思性教学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 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 香港的语文教育改革 浅谈实验教材人文教育的渗透 育英实验学校2011年秋初二语文上册9月月考试题及答案(实验班) 文学教育对人文思想的践行 《入学教育》及反思 大题小做—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断想 《一次成功的实验》中心思想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初探_语文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河北省0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课改实验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入学教育》教案 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 香港的语文教育改革(上) 香港的语文教育改革(下) 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教学思想_语文论文 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金子教学实录 对思想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文化反思 作文讲评要突出思想教育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现行小学语文测验的弊端及改革_语文论文 浅谈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_语文论文 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笋芽儿》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确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考_语文论文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 “文眼导读法”教学改革阶段性实验报告_语文论文 “大语文”教育刍议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 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 利用阅读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对思想教育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文化反思 “立诚”是做人与作文的理想境界──学习实践叶老作文教育思想的思考 陶行知思想与“后进生”教育-小学语文论文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施的思路 语文教学:孔子思想的“五大智慧” 素质教育:中学语文教改的关键_语文论文 寓思想教育于巧妙挖掘 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观念 论教师的教育思想现代化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 特级教师思想录我的“五说”语文教育观_语文论文 实事求是 逻辑严谨 辩证思考──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的哲学境界 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夜晚的实验》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服务素质教育促进语文教改_语文论文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2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1 借鉴国外经验改进我国语文教学 树立大语文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_语文论文 《月光曲》教学及美育思考 新课标改革将加强语文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随笔:语文教学与实验实习 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介绍 试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改革观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4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3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_语文论文 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_语文论文 台湾的教育改革 改革高考:语文教育的出路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