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评语文新课程

小编: :admin

语文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推进,极大地解放了教师与学生被束缚的教学热情、智慧和欲待迸发的创造力。虽然,语文课程标准的理想化表述与课改实践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虽然不同区域之间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导致其课改的某些不平衡,虽然如此,包括语文在内的课程改革的宏观态势是令人鼓舞的,这确实是百年以来语文教育的一次伟大新生。因此,即使对语文课改中问题的冷峻审视和反思,也是为了将课改的负面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语文课程与教学更健康、更和谐、更有力度地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刷新:观念与方式

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范式的转型。所谓课程范式(curriculum paradigm),是指一个课程共同体所普遍拥有的课程哲学观和相应的具体课程主张的统一,换言之,在某个课程共同体中,各门学科课程尽管内容不同,但都建立在同一教育哲学观和课程观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计划实施直到课程终端评价,具有若干共性的特征,从而适应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语文课程从过度预制、封闭和垄断的指令型课程转向生成、创新和个性化的新课程,这是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它强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刷新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刷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

刷新之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验区语文课上,那种教师独演主角、学生作冷漠看客的现象少见了,那种贯穿课堂、滔滔不绝的“讲风”显著地减弱了,语文教师们普遍认同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这标志着语文教师已经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言语实践及其内心体验。在具体方法上,构建在人格平等、思想敞亮基础上的文本与师生多边交互对话,已成为教师们共同的追求。同时,语文教师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是课程的附属者和教材的“传声筒”,而是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人文、网络诸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引进者,是课程有效实施的积极主体。这种课程主体意识的觉醒,使语文教师对课程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真切“感觉”——从课程外在于“我”到课程同化于“我”,从课程“役”我到我“驭”课程。这就引发教师与语文课程的关系出现了革命性变化,正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那样。正因如此,在指令型语文课程中曾几乎无处容身、被视作“异端”的王泽钊,而今被青岛及其以外许多实验区教师尊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先驱”。《中国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都对他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学存在,做了客观和理性的报道。

刷新之二:语文教师的教研观念和方式。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课例的探讨,努力克服“教”与“研”相分离的“非校本教研”倾向,这已在语文教师中逐步形成了一种风气。大家自觉地意识到:教师即研究者。而且,这种所谓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与口号的简单阐释,也不仅仅是对西方教育理论的横向迁移,更主要的是对自己正置身其中的教学事件、教学现象和教学细节的自觉审视,是对日常的学校生活和课堂实践的有效反思。这种朴素而有意味的研究及其教育叙事、教学札记等具体方法,日益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和应用,愈来愈呈现出作为“校本教研”的鲜活生命力。特别是江苏、浙江、上海等文化先进的实验区学校,依托本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课堂为自己的实验室,以改善学生学习效率为根本目的,正在形成开放、民主和有效的规模化“校本教研”局面。

刷新之三: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所谓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认知和行为取向,它高于课堂学习中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者的选择。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偏重于学生单向对知识的接受,价值重心置于客体的学科知识体系上;新课程注重的是对语文知识有意义、积极的自主性和发现性学习,其价值重心落在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之上,虽然,接受性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较多信息,突出了课堂作为简约性认识过程的特点,但在语文指令型课程和教学中由于作为唯一的学习方式而被滥用,其单一性、封闭性和机械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致热情和能动精神丧失殆尽而又不得不在考试的沉重压力下被迫接受听说读写的机械训练,这样,人啊,人的灵性、才气和激情这些生命的珍贵“内存”因无法得到有效释放而被压抑着,本应美趣无穷的人性化的学习必然异化为枯燥的电脑式“输入”,故语文接受性学习方式只是造成个体生命的知识数量的积累和增长,而没有促进生命质量的健康发育和全面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导向的新学

    相关推荐

    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刍议 新课程呼唤“理性的评价”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浅谈新课程的语文课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语文新课程课改总结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语文课程的新视野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本评价 积极稳妥地构建语文课程评价新体系 新课程评课研讨中的最大缺失 新课程语文备课之我见 体验语文新课程(系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新教材述评 新课程需要这样的教学评价 体验语文新课程(系列) 忧虑新课程语文高考 忧虑新课程语文高考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的迷失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构想 新课程语文课的理想走向 新课程下如何教好语文课 新课程下的作文 新课程呼唤教学评论家之崛起 新课程呼唤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新课程呼唤教学评论家之崛起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走进课堂——XX新课程案例与评析系列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感悟新课程 享受新作文 感悟新课程 享受新作文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导控艺术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三个回归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评价(上) 感悟新课程改革语文案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评价(下) 关于新课程“课”的若干评价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语文高考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 语文新课程学法指导例谈 语文新课程校本培训总结 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 感悟新课程——让新观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从转变中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的特点及实施困难 感悟新课程改革语文案例二 新课程语文学习方式的选择 人教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 解读新课程下的“大语文教育” 新世纪初期的语文课程改革 新课程语文高考的初步设想 语文新课程和教师角色转换 李镇西: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 〖李其龙〗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的改革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点评 新课程下如何训练语感 多元整合,有效评价——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穿越历史星空,走进语文课程4――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 课程的创新设计 对新课程语文高考的初步设想 新课程语文考试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程下如何训练语感 新课程拒绝洗脑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新课程 新课堂──让实验走进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语文新课程高考与我们的对策 让高考语文试题与新课程同行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新课程语文考试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程下课外阅读的新视角 最新版新课程暑假作业小学四年级语文 作文评讲原则及评讲过程初探_语文论文 穿越历史星空,走进语文课程――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讲稿) 新语文课堂上的答问评价 浅谈新课程下的好课 新课程,我们如何上课 评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非理性倾向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上)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下) 我与新课程同成长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