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中国语文教育的十大偏失

小编: :admin

一. 偏了语言,应重视文学

多少年来,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一直有意无意地躲避着文学,文学在语文教育中一直背着骂名。“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这是流行于语文教育界的贬义词。50年代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似乎是“语言”学派胜利了,80年代的“语言文字训练”浪潮盛极一时,至今仍然热火朝天——这有对的和有效的一面,实际也是“语言”学派占据上风。看看我们的教材,基本是以语言学的路数和体系编写;听听我们的课,基本是以语言学的“招数”分析文学作品;翻翻我们的试卷,基本是以大学语言学系的标准和方法来编拟试题。有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自建国以来,语言学界和语言学家对语文教育的干预远远超过文学界和文学家的干预。

我想躲开“语文”两个字的内涵是如何解释的争论(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抑或其他),只想从社会文化的总的心态上,说说人们为什么偏重语言轻视文学。“五四”后,中国总体的社会文化主潮就是“一切要致用”、“一切要实用”。相比而言,语言与文学,哪个更有用呢?当然是语言,语言是交际之用,须臾难离,无论参加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的人才,还是参加经济建设的人才,语言对他们是最重要的。文学,则是消遣的,高雅的,无论于军事斗争、政治斗争,还是于经济建设,均无法直接致用。中小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培养“急功近利”的社会“致用”人才,语言用得上,文学离得远,似乎可有可无。而且,文学是致于人的“内在精神”,而语言则是致于人的“外在交际”,当然后者重于前者。所以,教材编选时轻视文学,即使选文学作品,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选那种真正能够陶冶人的精神和性情的以艺术取胜的篇章,而更多的是用“致用化”(尤其致现实政治之用)的眼光筛选过的、剪裁过的文学作品。对这些文学作品也仍然是用“语言学”的招数和方法来讲析。

其实,文学之于语文教育的作用,功莫大焉。可以说,一切语言(言语)教学,离了“文学化”的教学方法,简直寸步难行。高超的语文教育的艺术,完全是借助于文学的;基本的语文教育艺术,同样是离不开文学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最能体现语言价值和语言真谛的,是文学;最能负载语言价值与语言真谛的,还是文学。一句“苍黄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是语言学的,还是文学?让孩子用“种”造句,孩子说“孙中山种了中华民国,毛泽东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语言学,还是文学的?

二. 偏了白话,应重视文言

鲁迅、郭沫若一代人曾大反文言,叶圣陶先生似乎也不大赞成学文言,毛泽东也反对。或者干脆说,自“五四”后,一直到80年代,学文言一直受到整个社会主潮的阻扼。少学或不学文言,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因此,尤其建国后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或极少,或干脆没有。

为什么反对学文言呢?大概意思有三:一,文言中有许多封建思想糟粕,与现代的政治文化思想相抵牾;二,文言是僵死的东西,禁锢学生的思想与精神;三,文言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用。

其实,这是十分肤浅的。文言中有糟粕,但更有精华。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大师,以文言构筑的诗文,那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足以照彻千万年,足以沐浴古今人。

文言与白话,是母子关系,根叶关系。白话绝大部分来源于文言,大部分双音节词是由文言的附缀、演绎而来;绝大部分鲜活的成语,源自文言典故。无母哪有子,无根哪有枝叶繁茂!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自建国以来,大陆的整体语言表达水平,有日益下降的趋势,传媒及文化人的语言表达失去典雅与古风,变得“浅白化”、“粗俗化”——这实际就是整个社会轻视文言、文言教育的血脉被切断的恶果!

鲁迅、郭沫若一代人反对文言,自有他们那代人的历史文化背景。因为生在“五四”前,他们是在文言的“酱缸”中浸泡过的,他们的每个毛孔中都有文言的滋养,所以,他们无论怎样反对文言,他们所受的文言的有益滋养,是反对不掉的,他们的文言的或者说是文化的根底,是不会因此而变薄的。鲁迅“‘先生之文,上穷远古,旁及异邦,近逮人生,一言一语,苍然深邃,情致极焉’。鲁迅读过古书不少,从而‘知旧世之弊’,文章‘雄厚冷峭,于书卷气杂以斗士风采’。仔细阅读鲁迅的白话文,不难发现他笔下其实‘白’中处处有‘文’,可见文言真是白话的基础。”(董桥)而我们40年代、50年代出生的人,甚至60年代到70、80年代出生的人,在很少或根本没有一点文言的根底的情况下,如果也跟着鲁迅、郭沫若一代人的余音,再去反对所谓的文言,不是头脑发昏,就是瞎起哄!哄来哄去,“哄”掉的是几代人的文化修养,“哄”断的是民族的文化血脉,“哄”塌的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塔——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相关推荐

    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偏失—— 对九十年代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全面回答 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偏失——对九十年代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肤浅的全面回答 中国语文中的古典教育 八十年前的中学国文教育之争 中国语文教育的“伪圣化” 美国中学语文课中的德育和美育_语文论文 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大趋势_语文论文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论语文教育中的四大关系 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思潮简论 第十六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素质教育新学案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语文教育_语文论文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三则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 熟读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 多作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 广游 你知道新中国哪十大元帅? 盘点2003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一)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 “简评”指导中的几种偏误_语文论文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 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失踪的森林王国》课文 “大语文”教育刍议 从美国的语文教育看我国作文教学的误区 语文课改的“剑走偏锋” 中考语文解题十大方法 初中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 《失踪的森林王国》课文 失踪的森林王国 点评中考满分作文:偏偏是文言文独领风骚? 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师德追求 中国国宝——大熊猫 建国以来中学文学教育述评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学好初中语文的十大方法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主要内容与中心大意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中国人的智慧丛书》 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010中考语文:作文开头十大忌 外国教育思潮的影响与汉语文教育的价值嬗变 失踪的森林王国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失踪的森林王国》课文原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高中参赛作文折射出国内语文教育的缺陷 “大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 从中小学校园文化看中国基础教育的前景 韩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语文论文 中国认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认识上的几点偏差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别了,我爱的中国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确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考_语文论文 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浅谈 2011年中考作文素材:2010年度国际十大新闻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世纪走向 克服阅读教学中的两个偏向 解读新课程下的“大语文教育”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中国书院非大学说_语文论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言特色 2017中考语文作文提分十大技巧 英国教师眼中的儿童与小学教育 开国大典教案十教学反思 听《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看语文重难点的把握 2008年中考语文热点十大问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十大高效方法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谈语文教学中的成功教育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