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开展教学科研对中小学教师个人的意义

小编: :admin

教学科研对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等等的意义和重要性,已经有很多人论述得很多了。我这里主要从我们中小学教师个人的角度来讲讲:教学科研对我们个人有什么意义呢?我概括成三句话:

一、科研改变个人的教学状况

最近我听一位教研员讲,有的地方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非要有论文不可,有的老师为了发论文使出了浑身解数,苦不堪言。言下之意是做老师的,尤其是我们中小学老师,只要教好书就可以了,要论文实在是多余。我觉得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这么简单。老师们评职称,一定要有什么级别、多长篇幅、在哪些刊物发表的所谓“论文”,这也许的确过于机械,甚至过于苛刻。但另一方面,对老师们提出科研上的要求,要求老师在教好书的同时还要搞点科研,这又并没有过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需要:要搞好我们的教学工作,科研是条件之一,也许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教学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天天备课、上课、批作业、出试卷、改试卷,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这本教材我不是很熟了吗,备课呀、上课呀,这些程序、步骤也都非常了解了,至于批作业、改试卷,则更没有什么可研究的。我觉得这些也许你说的都对,但有一个关键的地方你没有说到,那就是学生。你说到的这些东西,就是教材、上课、作业、考试等等,也许的确是教了几年书就都熟了,甚至是非常熟了。一般来讲,教材不会年年变,上课也是有套路的,不还有“教学模式”这一说吗,作业、试卷这些,就更是很少变了。但是,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对象,学生,却从来不是一成不变了。第一,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两个学生,我们面对的是许多学生,这些学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我们把他们的这些特点、个性撇在一边不管,是教不好书的。第二,学生是天天在变的,而且变的形式、变的程度和变的某些“规律”也在变。一方面他们在成长,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不同,将来的学生的与现在的学生也不同。因此,我们那些熟练了方法、程序、步骤、手段、材料、套路、模式,也必须跟着变。

学生们有些什么变化呢?怎么应对他们的这些变化呢?学生们的这些变化中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哪些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哪些有消极的影响,这些,我们都可以完全不管吗?这是肯定不行的。我感到,我们现在要教好语文,关键中的关键,还不在这些备课呀、教材呀、上课呀、作业呀什么的上,关键在于,我们要搞清楚,学生在想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想要的这些东西,哪些是我们语文课可以给他的,哪些是我们教语文可以利用的,哪些不好的一些倾向,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给他们一些启示、提醒,甚至纠正。

老师们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上好语文课,其实就是要抓住学生的心。你知道你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文吗?你知道他们喜欢你怎么样来讲课文吗?你知道他们最想听你说些什么吗?你再想想:你能一句话就能打动他们吗?你能把那些打动过你的文章,教给你的学生听,也能打动他们吗?如果你没有能打动他们,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你知道的话,那你是不是知道你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打动他们呢?等等这些问题,不就是我们上好语文课最重要的吗?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想都没想过,我们能上好语文课吗?

而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当然就要研究。研究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变化,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变化调整我们的教学目标,调整我们的语文内容,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甚至改变我们个人的一些教学习惯,改变我们长期以后一直认为行得通、还有点效果、我们用起来也顺手的“老办法”“老套路”。

许多人用“教书匠”来批评我们当老师中的某一种人。我倒对这个“匠”字没有特别大的恶感,我觉得“匠”也是不容易的。只有长期从事某个行当,有着十分丰富的积累,在技术上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人才能称得上“匠”。我觉得,这里的所谓“匠”其实是指只对物不对人的那种人。“教书匠”的“匠”,就是只对我们天天要接触的“物”的东西,比如课本、作业、试卷这些东西很熟,但对于我们工作的对象,学生,却很隔膜的人。所以有人号召我们大家不要满足于当“教书匠”,都来当“教育家”。这个号召似乎效果不太好,似乎是说:你要么是当教育家,要么就是教书匠。老师们可能被这样一种“二难选择”吓住了。其实,我们说不要当教书匠,是要让老师们当“有心人”。你当“有心人”,你就会心里有学生,你心里有学生,你就不是教书匠。因为你有学生,你就会爱学生,就会研究学生,就会根据学生的一切来调整、设计、改造自己的所有教育教学行为,你就没有了“匠气”。而这,不正是我们讲的教学科研吗?

所以,科研科研,老师们不要被这两个字搞昏了头,它其实就是说的你在教育教学中如何了解学生,如何与学生交流。老师们搞科研,不是说要你现在回到家里,把学校里的事,把你今天所做过的工作都扔在一边,把你的学生扔在一边,现在,我把这一切都撇在门外了,我要来做科研了。不是这样的。对于我们中小学老师来说,所谓科研,就是你在做工作之前,想想学生,他们需要什么,猜猜学生,他们会怎么样;做完了一件工作,我们再来想想,学生是如我所想的那样吗,是如我所猜的那样吗,如果是,这就对了,记下来,这就是经验。如果不是,那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呢?想清楚了,我再试验一次,这一次我想对了,猜对了。记下来,并且告诉别人的老师:这就是科研,这就是论文。

老师们,我是说真的,就是这么简单的。如果你在教学中真的这么做了,第一,你的科研就上来了。第二,你的教学也会大变样,你会发现,过去许多让你头痛的事,其实很容易解决,因为你掌握了一把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秘密的钥匙。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老师的职责,不是两项,而是三项,这就是,教书、育人、科研。其中,教书是中心,育人是目标,科研是基础。

[1][2][3]下一页

    相关推荐

    科学对于教育的意义 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与策略 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与策略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上)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下) 中小学教师心理的研究 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开展研究型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1956年中学文学课程独立设科的历史意义 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应注重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 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 同义实词辨析中的十个注意点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五个注意点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教科研推广展示课--《掌声》教案 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 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 加强科际联系 开展小型练笔 让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开展论文精品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 教材研究:《那树》中的对比 “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小学生主题班会教案 关于《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研究对话 教师应重视教学个案研究 试论中学经典诗文中“水”意象的多元意义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个人生活史与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评课活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这个展销会开得好 这个展销会开得好 “无辜、至仁至义”这两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我对人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的看法 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方式策略的案例研究 围绕绿展开的教学 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简论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对语文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影响 苏轼于学生的意义 人生的指导 我对人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的看法 汉语对于教师的9个称谓 浙义教第十册让对比贯穿教学始终——《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追逐一个永远的梦——侯小青随笔系列之七十三开展心灵的对话 《学会合作》中“顾名思义”的意思 小学 对当前“开放式”教学的反思 一个老师的《咏雪》研究课和李研的点评 一个老师的《咏雪》研究课和李研的点评 语文创意教学,从对文本陌生感的关注开始 口语交际的意义记心中 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研能力 “意义”的翻飞 阅读教学:对话中的教师作为 《春》的美学意义初探 中国人的圆美意识与悲剧(教师中心稿) 公开课教案:学对对联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建筑人格长城”、“真人”、“科学的健康堡垒”在文中的意思 一个小学教师的一天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作用 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和显示意义 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对作文教学中几个案例的思考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读书的真意义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优质 谈在中学语文课中开展创新教育 “豁然开朗”在文中的意思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浙义教第十册让对比贯穿教学始终——《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 做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开展小学语文活动课的体会 《故乡》中宏儿和水生的意义 《师说》中的两个“师”字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研究和发展(4) 《隆中对》多义词辨析 “前”作文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劝学》中理解有争议的“而”意义试说 对人教版小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评价 《伤仲永》中的七个对比 中考语文作文中最令阅卷老师满意的十种开头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近义词联系对比 开展课堂开放型教学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 美育的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_语文论文 开展小组合作,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农村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六要素 叙述一个师生“对话”的教学实例《景阳冈》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反复朗读的意义 突破中心,分层展开 突破中心,分层展开 突破中心,分层展开 突破中心,分层展开 《乡愁》的文化意义 语文教学中“角色”意识的培养(教师中心稿) 《一路花香》中的几个人物定位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