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教育的基本原理

小编: :admin

近百年的现代学校语文教育效果不佳,我以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没有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教学必须研究这个特点,并依此制定策略与实施。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具体地讲,主要有六个:

一、“发面”原理

这是语文教学应遵循的第一大原理。过去北方人发面,不用酵母粉,而是用“面肥”。它是上一次发面特意留下来的一块活酵母。和面的时候把它搋进去。当时不见什么效力,过上几十分钟,面就发起来了。学语文也是如此。人在幼年期、儿童期、少年期记忆力非常强,而理解力却很弱。随着年龄增长理解力逐渐变强了,相反记忆力却在减弱。因此学习语文就要在小学、初中阶段多多阅读、背诵一些精美的语料。尤其是背诵,这个时候不必要求他们全部理解,应充分利用儿童记忆的最佳期,能记多少就记多少,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不理解就不理解,囫囵吞枣就囫囵吞枣吧,吞下去就行。就像发面一样,当时没有什么明显作用,但是若干年后就会“发”起来,听说读写自然而然地变得文从字顺,晓畅通达。语文学习远期效应这个规律我国古代的私塾教育早就掌握并运用纯熟。比如,明末清初的大教育家陆世仪曾说过:“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 自十五以后,知识即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即使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读。若年稍长,不惟不肯诵读,必不能诵读矣。”这个道理讲得多么透彻啊!

可惜自从戊戌变法以来,现代学校的语文教学把古代的这些优秀传统全部抛弃了。近百年的语文教育大反“死记硬背”,不分青红皂白,全都一棍子打死。其实,小学到初中这一段主要是积贮语料、搋“面肥”的时候,不应该提倡“理解以后再记忆”。学生只要多读多背就行。现在的语文课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分析课文,结果事倍功半,把时间都让教师给占了。该背诵的东西没背多少,不该记的东西,如老师分析课文的答案等,倒装了一脑袋:这真是本末倒置。语文教学不能“近视眼”。眼前懂得少一点没有大碍,只要名篇佳作背得多,日后语文能力自会有个“飞跃”。这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大规律, 万万不能违反。谁违背它,谁就要受惩罚。我们现代学校语文教学为什么效果不佳?最大的失误就在这里。

二、“难易不序”原理

语文教育的过程应如何安排?很多人一想到它,头脑里立刻就跳出“循序渐进”这个念头。于是,很多语文改革者便冥思苦想,孜孜以求,费尽心力想要找到语文教育应如何渐进的“序”。然而,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循序渐进”果真是一个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对它连一点怀疑都不行吗?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学大多是这样讲的。语文教育自然也就人云亦云。这个观念太深入人心,太根深蒂固了,人们习以为常,对怀疑它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这是教学理论上的一个误区。学习并不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循序渐进并不是一个普遍性的真理。语文学习即是如此。比如,现今的语文教材编者认为文言难,所以就安排到后面,白话文易,就安排到前面。小学只有三十多首古诗,初中才有三十来篇古文,高中多一点,约有五十多篇文言文。实际上,古文学习需要背诵,年龄越小才越好。这个顺序就应该是倒的,由难到易为对。再一个是小学教材,低年级以识字、识词和句的教学为主,中年级以段的教学为主,高年级才进入篇的教学。“字一词一句一段一篇”,这个顺序完全是编者主观上的臆想。儿童学习母语,五六岁的幼儿期学习口语时,就已经掌握了它的基本语法规律。因此,根本不必像学习外语一样,由一句句的话开始,到一段段的话,再到一篇篇的文章。明明可以一步到位的事情,偏偏给拉成了六个年级。这样的循序渐进怎么不少慢差费呢?古代蒙学教育,一上来的集中识字就是编成“篇”来进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如此。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速成。现行教材的这个序又是不妥当的。它应该采用跳跃式的“序”,而不能一点点地、爬行式地“渐”进。由此看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这两个主“序”都有问题。语文教学是有“序”的,但是这个“序”却不一定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语文教学要有效率,就得寻找自己独特的“序”。“难易不序”这是语文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原理。

三、“不求甚解”原理

陶渊明先生曾云:“好读书,不求甚解。”这里借过来,用于表述语文教学的一个规律,十分恰当。中小学的学生正处于心力飞速发展的成长期。学习语文,有很多东西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消化。这里面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遇到一些难点,不一定非得马上就解决。有的时候跳过去,不必管它,接着学别的文章。看着看着,读多了,这个难点自然而然地自己就解开了。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要搞繁琐哲学,不能形而上学。教语文课别斤斤计较抓住一点纠缠不休。否则,执著于小的芝麻,就会把大的西瓜丢掉。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高跟这个“力求甚解”有很大关系。许多教师把一篇课文肢解万段,编出大量的问题,掰开揉碎,分析来分析去,惟恐学生有一点遗漏,有一点不明白。这样的教学,必然侵占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学生读的少了,背诵的少了,他的语文能力怎么能快速进步呢! 更何况语言文学的东西历来就有“诗无达诂,文无定解”的说法,每个读者的阅读过程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非要学生完全接受统一的观点,这就是强加于人,就是抹杀个性,抹杀创造性。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是不会有大出息的。不是说语文教学不能求“解”,而是不能求“甚解”,当适可而止。

四、书面语发展原理

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于是,人们就此又产生了一个误解:读写是书面语能力,听说则是口语能力。包括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在内,对这个问题的表述也是模糊不清的。其实,无论听说还是读写,需要发展的都是书面语能力。因为,儿童学习母语的幼儿期已经基本掌握了口语,上学以后主要是书面语的发展问题了。听和说,是口头交际,但它使用的语言却不一定是口语;反之,读和写,是书面交际,但它所用的语言也未必是书面语。听说读写是指的言语行为,而口语和书面语指的是语言形式。两者有一致的时候,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完全一致,它们不是一回事。口语和书面语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当中,都是有区别的。汉语也一样。儿童学习口语的时候,是他言语能力发展的低级阶段,而进入学校学习书面语,那就是高级阶段了。汉语的口语与书面语大体上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不同:第

一、发音方面。 口语是方言,书面语是普通话。第

二、词汇方面。口语的词汇范围狭窄,主要是日常生活的词汇,总量也少。同时它的很多词语是方言土语,其交际作用受到地域的限制。第

三、语法方面。口语由于有语境的辅助,所以它的语法比较简单、宽松、不规范。而书面语的语法相对则复杂、严格、规范化。如果从儿童言语能力发展的角度具体地讲,这个低级阶段与高级阶段主要有七点差异:

(1) 口语的一般词汇量少。书面语的一般词汇量大,特别是同义词、反义词丰富。

(2)口语冗余度大,允许出现大量的哕嗦、重复。 口头语、插入语及多余的重复成分比比皆是。书面语则要求精练、准确,限制或根本禁绝这种现象。

(3)口语语序不严格,可以颠三倒四,语言成分的位置不固定。书面语各种语言成分的位置是确定的,不允许随意出现倒装。

(4)口语有语境的帮助,允许任意省略。书面语成分省略是有条件的,不能有随意性。

(5)口语的句子,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很少有齐备或重叠使用的现象。而书面语,尤其在议论文体中,则普遍存在。

(6)口语用“意合法”组织复句,不使用关联词。书面语复句一般都用关联词语。

(7)口语中复句使用得很少,关联词语数量也少。书面语中复句使, 用得多,关联词语总量也大。儿童上学以后,学习写字、阅读,那么他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主要就是在这七个方面的提高。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现行的中小学大纲和教材之所以不很成功,就是没有按它办事。

五、“先用后理”原理

一般学科的学习都是“先明理,后使用”。而语文学习的过程却相反,是“先学使用,后明道理”。语文课程涉及很多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理论,最主要的大约就是语法、修辞、逻辑了。这些都属于归纳性的理论。它们的那些原理、法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思维现象中归纳、抽象出来的。因此,要想明白这些抽象的“理”,就必须首先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在这里,学习使用是第一位的,是感性层面的活动,而懂得理论则是第二位的,是在感性基础之上的理性的活动。所以,中小学语文课不能上成语言、文学理论课,而只能是在语言、文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课、应用课。不讲或少讲语言理论,却要让儿童学会正确运用汉语,这才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真正出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是不讲这些“语、修、逻”的,可它的教学效果却很好。比如,蒙学要“作对”,就是学习词语、语法、修辞、逻辑的一个有效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应该认真研究,加以继承。近百年的语文教学,总是想让学生“先明理,后会用”,实在是南辕北辙,走了一条弯路。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非得按照“先用后理”原理来安排课程内容不可。而且,最好是往后放,高中阶段讲一点就算了。千万不要像现在这样,死抠许多语修逻的名词术语,结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却提高不大。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必须改掉的。

六、“八股文”原理

“八股文”从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就被废除了。它作为封建王朝考官取仕的选拔制度当然是有害的,理应取缔。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从语文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考察,“八股文”却并非一无可取。“八股文”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一种议论文的模式。它把“代圣人立言”这种议论文规定出一些相对固定的格式、套路,要求学生“照着曲子填词”。用这种方法去考试、选拔官吏当然不科学,考不出学生的创造性,鉴别不出人才。但是如果从教学生学习写作方面看,却大有好处。小孩子学语言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式化”则是模仿学习的最佳途径。按照预先设定的格式去“套”写文章,可以让学生“入门”阶段变得容易起来。虽然开始会有些生搬硬套,显得僵化可笑,但是“套”来“套”去,由生变熟,他就会驾轻就熟,生发出许多创造性来。“八股文”教育尽管培养不出“李白”“杜甫”,可是受教育者却很少有“文理不通”“词不达意”的。这就是它的成功之处。我们今天的写作教学为什么效果不佳,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继承“八股文”教育的合理内核——“模式化”教学的缘故。实际上,传统语文教育中有许多采用“模式化”教学的地方,都获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比如,现在经常受到人们批评的应用文教学。过去有一种书叫做“尺牍”把常用的应用文设定出一些“套词”,让初学者去照猫画虎地“套”用。一开始当然写不太妥帖,但是“套”长了自然而然就运用自如了。现在的应用文教学抛弃了这个好传统,于是有些人学问很大,可在这方面却每每闹出笑话来。这就是“八股文”教学原理的一个有力的反证。再比如写字教学。如今的中小学生字写不好是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历史上的情况不是这样,小孩子习字先“描红”,即拓“仿影”。“描红”差不多了,才“临帖”,通常“临”颜、柳、欧、赵四体。这四体是什么?不就是书法的四种基本“模式”吗?初学书法不能提倡什么创造性,就是临摹四大家的“八股”。什么时候临帖过关了,创造不创造那就看学习者个人的禀赋了。这种“模式化”习字教学,虽然大多数人并无创新,但是写的字有体有式,总比现在的“螃蟹爬”要好得多。由此可见,“八股文”原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理。遵循它与不遵循它,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我国目前的教育政策是“一纲多本”, 以后才会向“多纲多本”发展。语文教学都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的一个大纲。那么,这个大纲贯穿的语文教育理念是否符合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就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制约作用。符合的地方,教材就编得科学,教学就有效率;反之,则不科学,没有效率。我以为现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有些东西是违背上述基本教学原理的,所以才造成了全国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语文课程要改革,首先应该从这里开始。

    相关推荐

    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_语文论文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人文教育——基础教育之本 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_语文论文 语文素质教育基本规律探讨 语文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认清语文教育研究的两个基本命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基础:——谈班级管理中生本位的思考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文学教育教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样态与基本结构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试论语文教学中情感交流的基本理念 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教案: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实验课本──国标本(苏教版)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的基本原则_语文论文 从复杂理论视角审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 文本与人本 ──阅读教学的基本范型 导以最基本的语文规律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 文本与人本──阅读教学的基本范型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 “字理识字”法——象形字教学基本模式_语文论文 《论语》中的基本概念 语文教育批评的元基础与语文建设 运用“六化”落实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 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说课的基本模式 语文教育理念与人的价值 情境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以情感为纽带 背诵:学习语文的基本功_语文论文 从小学公民课本的设计看教育理念 师爱 教育成功的基石小学语文论文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上) 本文【理想信念的教育名言】所属专题栏目是【】 构建一基两翼的大语文教育体系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 语文单元教学基本程式 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中考语文复习:梳理基本知识强化生活感受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钱理群访谈:语文教育的迷误 《谁的本领大》课文原文 《谁的本领大》课文原文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流程及基本类型 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 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适度空间和基本原则 《春》课本原文 全面理解学校教育评价的经常性原则 “吃透”教材:语文教师必修的基本功 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原文阅读 声音的基本知识 声音的基本知识 朗读的基本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要明确的几个理论问题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的基本策略 浅谈作文中的心理教育 学好中考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中学语文心理教育研究 《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 程红兵:以人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 新的教育理念 新的实验课本——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简介 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 水彩画的基本技法 水彩画的基本技法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创新 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还原儿童作文的本色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中考重中之重:语文基本功 中考语文基本文学常识记忆 关于“基本课文”的几点认识 高考语文试卷“科学性”的基本内涵 语文课人机互动式教学的基本构想_语文论文 构建一基两翼的大语文教育体系——朱学清等《大语文教育研究》感悟 蝉的发声原理 跨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模式的理论思考 尽可能还原语文课文的本来面目 走进新理念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 抓住阅读的基本训练 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教学思想_语文论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家庭教育配合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发展性语文教学基本策略初探 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