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诗歌创作三步曲的初探

小编: :admin

摘要: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学习要求。基于这个层面,我们尝试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实践“我手写我诗”的探索。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颇具难度,确立了三步走层层递进的铺垫——以大量积累的诗歌内容、形式、语言感受为原始积累诗歌背诵篇目,同时渗透压韵、格律等诗歌写作主要技巧的讲解, 初步形成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节奏、内容形式美,让学生乐学、爱学;其次,通过学生对对联的创作、技巧、思路的掌握来初步获得能力,尝试用对联的简单方式由易到难的进行简单创作;最终,在课内指导创作诗歌,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独立创作诗歌,同时举行丰富的活动比赛激励学生创作,创作较为浅显的诗歌。使学生在阶梯上升的学习中学习创作诗歌。

关键词:积累 对联 创作

新世纪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全面推进,其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课程总目标第二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我们的诗歌、对联等形式正是展示中华文化精髓的部分。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我们将看到诗歌作为一种激发想象力和表现才情的最本真的样式,散发出璀璨光芒。

诗歌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蕴涵着独特审美性格,包含了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 历代优秀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诗歌在语文课中,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作为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品味、去领悟熏陶、去仰慕沉醉……

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诗歌,在教材中,诗歌教学仅限于每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导致在许多学生的眼里,每次学习诗歌的课文,就哀声载道,又要背这么多内容了。在语文教学中,诗歌阅读正待加强,对联及诗歌创作正处于萌芽阶段。因为创作诗歌有一定的形式要求,平时学生接触得较少、较晚,从内容与形式来说,都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只有经常阅读,才能真正体味出蕴藏于诗中佳妙的诗美来。诗歌能给学生激情,能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与知识,同时发展语文能力。尝试对联与创作诗歌,引导学生发现、欣赏它的美,并走进仿写和创作诗歌的王国里,才能让学生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

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操作策略:

(一)、诗歌学习的操作办法:

1、激发兴趣,诵读品味。

累积学习诗歌百余首,适当渗透诗歌格式讲解,积累感性诗歌经验。了解相关创作知识(不强求平仄、压韵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想学”。

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同时也要让学生在读后谈感受。一是要准确理解诗歌教学的美育价值所在,把握其精髓,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去促使目标的实现;二是要明确学生对学生诗歌的学习是以欣赏为主,而非教师的讲解。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完整地欣赏诗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保证有充足的欣赏时间、有宽松的心理氛围、尽可能地让学生身临其境,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惟有这样,才能真正组织好诗歌的教学活动,让诗歌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

重点在于如何使被动阅读动机转化为主动阅读动机,营造了诗教艺术氛围创设下的教育情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诗意与活力。诗歌教学中,让学生品出诗歌的意,悟出诗歌的情,读出诗歌的韵,“天然去雕饰”。就在学生如火如荼的背诗热潮方兴未艾之时,不失时机地将赏诗融贯其中,使学诗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课堂,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场,更成为百家争鸣的“重言无忌”之地。教师应怀有宽容、赏识的态度,允许、鼓舞答案的百花齐放,思想语言的争奇斗艳,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环境,孩子才会越来越会学习诗歌。其次,教给技巧,指导欣赏,增进对诗歌语言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夯实基础,炼字用词有选择地讲一讲,它有利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僧敲月下门”等,其中加点的字都是很值得揣摩的。但最终还要集中精力朗读、背诵。朗读要处理好句中停顿,做到清晰流利,感情恰如其分。至于体裁、格律知识,要略讲得通俗易懂。

2、围绕主题,重视编排。天高方可任鸟飞,只有让学生有大容量的诗歌阅读,才能让学生的诗歌创作语言绽放出奇葩,随手拈来,灵思倍涌,在广阔的诗歌天地里驰骋翱翔。诗歌数目又较为繁多,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特性和表达,在内容上选择较为浅显的优秀诗文进行教学,包括《语文课程标准》的优秀推荐篇目,学校推荐的优秀诗文诵读篇目,同时分成各个系列,让学生尽快了解到诗歌创作的各个层面、写诗角度与方法。如四季系列(春夏秋冬),山情水意系列,送别系列等。

例如{送别系列}

A、《送窦七》 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B、《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C、《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

D、《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冲发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E、《送别》 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F、《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诗歌阅读日,营造氛围。

大量阅读诗歌阶段,重在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让学生亲近诗歌,积淀学识。我们在每天早上设立一刻钟“诗歌阅读课”,开辟了诗歌阅读日,周五将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阅读有机结合,通过四人小组等形式使不同程度学生阅读和交流自己喜欢的诗歌。每学期开展六节以上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班本课程”,确保了时间上的利用。营造了浓厚学习诗歌氛围,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号召。

4、创造机会,学以致用。

用,是证实学习诗歌的最好方式。用的方式很多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举办了诗歌小报比赛、专题诗歌黑板报、诗歌朗诵班队课、诗歌集子、诗歌趣闻等多种活动,吸引了学生对诗歌的关注。

平时课堂上,学生有时能用诗歌来回答或附带解释问题,教师都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在作文、口语交际中不时闪现着“诗”的灵感。在第六届校园艺术节中,我班学生凭借对诗歌的一片赤诚与热爱,编排了节目《唐诗新唱》,获得了三等奖,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二)、对联学习、创作的操作策略:

1、故事引领,走近对联。

对联在民间流传已久,其中很多名人佚事生动而富有趣味。我们选编了几十则对联趣事引入教学,一则往往让学生意犹未尽,二则在教学中渗透、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让学生对对联有基本了解。我们翻阅了无数资料,收集了适合学生的对联。从简单起步的最基本的词组式训练到最长似诗句的对联,引导学生攀爬。同时,增设了对联欣赏课、小组对联比赛等综合活动课促进学生对联水平的增长。

A、安排对联知识系列讲座,使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得以提高、完善。

B、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在特定时间收集对联。如在春节期间,儿童可以摘下各家各户张贴的对联及在电视节目上获取有关信息。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上网收集资料。

C、组织竞赛性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对联趣话故事演讲或比谁对得好又多等活动,刺激学生的动力,使其主动、愉快地参与。

2、提高认识,激发动力。

A、通过学习对联知识,可以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提高认识能力。

周恩来总理少年时,私塾先生曾出一联:“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以“誓作中华之主人”应对。为实现这豪言壮语,他问中华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对联显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理想与远大抱负,这难道不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吗?

B、学习对对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副好的对联,在用字方面是十分讲究的。例如:苏洵为其子女所拟的“轻风___细柳;淡月___梅花。”苏轼填的是“摇、映”。苏小妹则填“扶、失”。苏轼所填固然不错,但苏小妹的更是上乘之作。“扶”字更显轻风之温柔,“失”字更有天地溶为一色,扑朔迷离的诗情画意,这儿充分体现了汉字中的练字技巧。学生听了诗人的“更胜一筹”后,自然在平时对联中也会精工细琢。

C、学习对联,可以发展智力,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

对联是从律诗演化而来的,所以形成了诸多规则,无形中使对联具有较高难度。对“对子”确实是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需要敏捷的才思。因而在对对联的过程中,有助于发展我们的智力。也正是出于此种原因,古代儿童入学是便有了“对课”。

3、小试牛刀,体验练习。

从对对子起步,两三个字起步到一句对联。涉及的面可以较为广泛,从学生生活面出发,引导到具有诗情画意的角度来对。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掌握对联方法。从临摹到仿效、从填字到创作,从两、三个字到长达7、8字的对联。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有助于涵养性情,启发灵感;鼓励学生在游览名胜古迹时摘抄下对联进行交流,将生活层面引进学习活动中;提供有趣生动的对联,激发学生思维和好奇心,以学法指导为主;带学生对联接龙、出游对联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4、拓展延伸,深入生活。

对联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新春佳节,我们组织学生创作春联,表达学生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憧憬,然后请书法优秀的学生书写好。过年时,贴在自家门上除旧迎新,或者送给老人表达心意。

镜头:对联确实“浅深皆成趣,雅俗均可赏”。到了春节,徐家天、王舒琪等几个同学喜气洋洋地写上了几副对联,贴在了自家门上。因为有了平时书法的好底子,再配合那么表情达意的创作,一连被左邻右舍讨去了好几副张贴。看到几户人家的门上都张贴着自己书写的对联,孩子心里别提有多么的自豪了。

    相关推荐

    艾青的诗歌创作 艾青的诗歌创作 改诗:诗歌创作的快车道 创造性作业初探 安徒生:创作三部曲 作文教学四步法初探 小学作文教学的五步曲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文学创作 中国古代的宦游、羁旅诗歌创作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诗歌) 写作技法:巧设妙创“三部曲” 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初探 高三作文指导初探 诗歌教学创新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仿写诗歌作文教学 高三作文训练初探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中学作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 中学作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 中学语文创新教育初探 引导学生创意表达初探 《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初探 《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 《诗词曲五首》同步教学 高段古诗教学探步 探究性作文教学初探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三 和学生生气三步曲 思乡的歌曲 家乡的歌曲 诗歌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探析 古诗教学模式初探 《散步》探美三题 中学生阅读古诗四步曲 小学英语主动性学习课堂创设初探-小学论文 作文开篇教学五步曲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训思路初探 写作指导初探 中学诗歌“五步”教学法 作文教改初探 崔国辅《采莲曲》诗歌鉴赏 作文批改初探 补充句子教学三步曲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训练初探 小学论文:激趣 探索 创新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以诗歌教学为例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五 (诗歌阅读)2015年初三年级下册语文暑期作业 (诗歌阅读)2017年初三年级下册语文暑期作业 初三星星变奏曲语文家庭作业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之一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四 古诗三首:七步诗、长歌行、出塞 教案教学设计 一曲小学语文教学的动人之歌 个性化阅读教学三步曲 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教学初探 求真——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一曲妇女的悲歌──《诗经·卫风·氓》赏析 如何解决小学生初步作文的困惑 个性化阅读教学三步曲 一曲妇女的悲歌──《诗经·卫风·氓》赏析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古代诗歌五首》问题探究 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 实施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初步探索 《古诗两首》创作背景 一曲友谊的赞歌 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 “初中作文三级台阶训练”初探_语文论文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诗词曲五首》课堂教学实录 意象,诗歌写作的焦点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曲作者是() 《诗词曲五首》同步达纲练习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初探 新思维作文教学初探 初一古代诗歌五首语文家庭作业 小学语文开展探究学习初探 吴均诗歌三首 高三诗歌鉴赏 《诗词曲五首》同步达纲练习 “真实作文”二步教学模式的探索 《诗三首》问题探究 《卖报小姑娘的歌》探究感悟 初三香菱学诗家庭作业试题 作文入门的初步尝试 诗歌习作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写作特色 《诗词曲五首》写作借鉴 《诗词曲五首》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