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合理“误读”

小编: :admin

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鼓励甚至肯定学生合理的“误读”,不失为一种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鉴赏评价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策略。当然这里的“误读”并不是“错误”地读,而是“有差别”地读,即不根据文本(指课文和教师)的原意丝毫不差地读。

应鼓励学生对课文合理“误读”。一般说,自然科学文本的原意较易把握,人文科学文本的原意则较难把握,这是由文本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丰富内涵,有许多即使是作者本人在创作时也未曾想到的,这已为许多作家的自述所证实。如曹禹在谈到为什么创作《雷雨》时说:“我以为不应该用欺骗去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我在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但是作者在创作时没有意识到的内涵,读者却有可能意识到,而且越是优秀作品其内涵就越丰富,就越耐人咀嚼,这在客观上造成人们的“误读”。对于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水平必然受到已有经验、情感、价值观念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即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早已存在一个影响文本的主体状态。西方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则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道理都是一样的。初中生阅读《背影》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只有当他们有了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才能深刻地理解父子之情。有些看似简单的作品如《登鹳雀楼》一诗,也需一个人终其一生去解读,因此我们决不能把基于成人经验的结论一股脑儿抛给学生,应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更合理地理解文章。这实际上是一种创造过程,这种创造过程肯定不会完美,但这种过程毕竟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有创见的理解,我们要及时肯定;发现理解不合理甚至是谬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给予正确的引导。读《项链》,如有学生指出玛蒂尔德“不甘堕落,勤奋”,我们说这有创见,应给予表扬;读《白毛女》,如有学生说“我要是杨白劳,我一定要让喜儿嫁给黄世仁做‘二奶’,女儿享清福,自己也不用东躲西藏”。很显然,学生是受到了社会上不良思想影响,教师不能训斥一番了事,要指出他这样理解虽然有个性,但结果不能让人认同。要问清这样理解的依据,给予合理的引导,必要时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品位。

应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误读”。从理论上讲,任何人对文本都只能是“误读”。从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受权威和参考资料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课文的理解都偏重于泛意义层面,如提到文章结构就说应分几段,提到写作特色,就说语言生动,运用了什么手法,等等。实践证明,泛意义的东西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当然他们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经验的印记,如果这种理解和学生的阅读背景有较大的距离,也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再从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来看,当前讲授之风仍然盛行,满堂灌严重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另外,教师包办代替,降低了理解难度池使学生失去了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机会。有些教师能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如运用启发式教学等,但是,如果教师坚持把自己的理解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惟一标准,那么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效果都不会令人满意。事实上这种做法很普遍,甚至在许多公开课中也不鲜见。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设计许多简单的问题,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的结论,有时见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干脆代替学生回答。虽然教师这样做很多时候是迫不得已的,但这样做客观上使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揣摩如何给出教师所需要的答案上面,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就失去了独立性。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不可能那么完美。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质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胆进行想象、推理,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前课后广泛收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

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师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启发。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对教师的“误读”,往往还含有“真实”与“期待”的成分。这对学生的意义自不待言,同时也会促进教师改进教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种鼓励学生“误读”的策略如果运用得好,会导致师生的“双赢”,从而使阅读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因此,我们教师没有理由不对学生的“误读”采取理解、宽容、保护和鼓励的态度。

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学生的“误读”应该得到鼓励。许多教师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传授阅读知识,这当然没错。但学生对知识的重要性往往缺乏自己的体验,而成人对知识的重要性解释并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理解。学生在许多时候对知识的学习是被迫性的,如果学习环境宽松,学生能从学习中体验到一种乐趣,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求知的需求自然就会产生。鼓励学生“误读”,还能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逐渐产生在各方面发展自己的需要,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

当然鼓励学生“误读”,并不等于一味迎合学生,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误读”,如庸俗的表现欲,无意义的深究等,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在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同时,提升其阅读需求,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使他们的思维品质、阅读品位和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相关推荐

    阅读教学要鼓励引导学生质疑_语文论文 鼓励创新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安塞腰鼓阅读理解(三) 安塞腰鼓阅读理解(二) 安塞腰鼓阅读理解(一) 安塞腰鼓阅读理解(四) 安塞腰鼓阅读理解(五) 学生课外阅读误区的矫正 [小学语文]鼓励创新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荒岛余生阅读理解 《生命生命》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理解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中学生课外阅读误区初探_语文论文 荒岛余生阅读理解(三) 荒岛余生阅读理解(四) 荒岛余生阅读理解(二) 荒岛余生阅读理解(五) 个性化阅读教学误区探微 浅议阅读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墙》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人生有许多事要学 让学生在鼓励的春风里成长 根据学生阅读心理教学_语文论文 阅读理解--如果把人的阅读 学会小组合作阅读 鼓励自主尝试引导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阅读答案 浅议《安塞腰鼓》的阅读 教学生爱读、会读、善读、乐读──谈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 鼓励的魅力 《劝学》阅读理解答案 《父亲》阅读理解 《朋友》阅读理解 《理想》拓展阅读 《访兰》阅读理解 《礼物》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武松 《兰草》阅读理解 语文阅读理解 《兰草》阅读理解 《剥豆》阅读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理想》拓展阅读 《社戏》阅读理解 小学生如何做阅读理解题 教学总结 放学阅读理解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理解 社戏阅读理解(二) 社戏阅读理解(三) 口技阅读理解(四) 《太阳路》阅读理解 竹影阅读理解(三) 竹影阅读理解(五) 口技阅读理解(三) 社戏阅读理解(四) 口技阅读理解(一) 社戏阅读理解(一) 竹影阅读理解(二) 口技阅读理解(二) 社戏阅读理解(五) 《小院吟》阅读理解 竹影阅读理解(一) 竹影阅读理解(四) 口技阅读理解(五) 《春》阅读理解答案 丹麦:不选模范生,不鼓励比较 “超文本”理念与“大阅读”策略──我的阅读教学观 依托同步阅读教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 解读阅读评价 改善阅读教学 中学生阅读与训练课外阅读议论文 中学生阅读与训练课外阅读记叙文 刘成章《安塞腰鼓》原文阅读 新课改形势下阅读教学的若干误区 中学生阅读与训练课外阅读说明文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例谈阅读教学的生成 鼓励—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小学语文论文 《作为生物的社会》阅读理解答案 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解 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 “评读理解,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谈_语文论文 让鼓励随时存在 加强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加强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加强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教学资料 加强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父亲的信》阅读理解 《老师的泪》阅读理解 《苏州园林》阅读理解 《风筝》阅读理解答案 《背影》阅读理解答案 珍珠鸟阅读理解(二) 《故乡》阅读理解答案 《散步》阅读理解答案 《爱的礼物》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