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三)

小编: :admin

三、新闻与传记

大家会注意到,在课程标准设计的选修课程五个系列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两个系列是传统的四种文学作品样式,“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两个系列则是新开设的两个学习的范围,唯独“新闻与传记”是一个以具体文本体裁为名称的系列。本选修系列包括新闻(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传记(自传、评传)、回忆录以及悼词、墓志铭等纪实类作品的阅读,以及新闻、通讯、人物传记等文体的写作。

为什么课程标准要把“新闻与传记”单独列为一个选修课系列?应该如何把握“新闻与传记”的课程性质和功能定位呢?

新闻与传记属于纪实类作品,这类作品以语言文字和图像资料为载体,记录了某个时代、某个民族的重要事件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以及这些人物的活动过程,构成了某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主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立体版本,是人类文明演进的生动图谱。记者、作家在反映事件和人物的过程中,经过思想的提炼和艺术的加工,总是力图通过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事件和人物,来反映某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揭示事件发生的一般规律和深层原因,探求人物对于历史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因此,这类文本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深入观察、理性思考的直接反映,是探求真理过程的动态的记录,是一个时代人类认识水平提升的成果结晶。阅读并练习写作新闻与传记等纪实类作品,对于高中生丰富人生体验,开拓思想视野,培养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能力,提高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励追求真理的信念,陶冶品性情操,提高审美修养,提升人格境界,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高中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人生规划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正因为“新闻与传记”这类文本具有自身独特的教育价值,对于达到母语教育的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很多国家的母语教育中都很重视这类文本阅读和写作的教学。

先以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来说。这一类作品通常借助各种媒体,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地与读者(听众、观众)见面。在当今信息时代,新闻、通讯更是凭借现代传播技术的有力翼翅,在“第一时间”内直接传递有关信息,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即时记录,又以其强大的舆论导向作用对社会生活形成重要的干预效应,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着广泛深刻的影响。阅读新闻、通讯等能够引导高中生关注社会发展,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及身边发生的事情有敏锐的感觉,能及时发现相关事件、人物的社会意义和影响;能帮助高中生训练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的能力,能引导他们就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独立地、负责任地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练习写作新闻、通讯,可以有效地提高搜集、处理信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再以人物传记来说。传记的阅读更能够体现以对话为特征的现代阅读理念。学生阅读传记的过程,就是与古今中外的各色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与传记作者就传主的评价(或传主的自我评价)展开思想碰撞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对话,可以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尝试在了解时代和社会背景和传主成长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个人禀赋等先天因素和外部环境等后天因素对传主人生历程的影响;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传主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或负面影响,从而客观、正确地评价其功过得失;能够体验传主的内心感情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提高励志、冶情、勤学、修身的自觉性;并能够通过理性的反思,从有关人物和事件中吸取教训,引为人生鉴戒。

开设“新闻与传记”系列选修课,要从上述角度理解本系列的课程性质和功能定位。

把握“新闻与传记”的课程目标,要注意凸显该课程的自身特点。“新闻与传记”是五个选修课系列中唯一一个以具体文体命名的课程系列,不仅表明课程标准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足见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个性特点。本选修系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现实社会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培养处理信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具有即时显现的效果。本课程的教学应该注意突出课程自身的特点,安排丰富精彩、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有效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选修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性地学习,落实本课程的各项具体目标。

(一)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第1条目标:“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这里不是重复提出阅读的一般要求,而是突出了新闻阅读的特殊要求。首先,强调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这关系到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关注社会,培养敏锐的观察、感受和判断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思维品质。其次,强调把握信息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各种媒体纷至沓来,各种信息纷繁交错、鱼龙混杂,“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是信息时代对于人才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阅读新闻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同时,目标还强调在新闻阅读中的独立思考、独立评判。这里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就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事实本身加以评判,二是对新闻记者的主观见解表达看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阅读新闻、通讯的具体要求

第2条:“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这里提出的阅读要求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了解新闻、通讯的性质、功用和特点,分析新闻、通讯作品的内容要素和结构,知道新闻、通讯搜集与处理素材的一般要求,分析新闻报道中观点与所报道的事实之间的关系,辨析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中基本事实与细节设计的真实性和可靠程度,知道新闻和通讯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基本要求和不同特点,品味新闻、通讯作品的语言风格特点等。

应当注意的是,“了解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不能离开所阅读的文本,不是由教师单向地讲解“几个W”“几个要素”之类的文体知识,也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诵几个概念、几条理论,而是要在学生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在学生对作品独立地形成自己的感悟、理解、思考和评判的基础上,结合所阅读的文本,有机地、立体地把握这些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本特点。对文本的语言特色,当然更不能脱离了文本作架空的分析,而应该紧扣文本的具体语言环境来辨析、品味、揣摩。“教学建议”指出:“重在指导学生阅读典范性新闻作品,要理解其基本内容和社会影响,有的还可以了解其采写过程,深入把握作者立场、观点,学习其敬业精神和捕捉重大新闻的能力。”

具体可以这样实施:

——剖析一则典型的新闻,认识新闻所报道事件的社会意义及其产生的舆论影响,进而了解新闻的性质、功用和特点;分析该新闻的标题、导语、内容要素以及基本结构,并在写作练习中摹仿、掌握新闻的格式要求。

——阅读新闻,通过与其他相关报道(如电视台、电台及其他报纸的报道等)的比照,分析所报道的事实是否有出入,验证其真实性与可靠程度;把记者的观点、见解从所陈述的事实中剥离出来,辨析记者主观看法与客观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阅读若干篇新闻作品,归纳新闻语言表达的特殊要求;通过与通讯、报告文学的比较,分辨新闻语言不同于其他体裁语言的特点;通过写作练习,对遣词造句进行修改,力求符合新闻语言表达的要求。

——选取报道同一事件的两篇新闻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从标题指向、导语要点、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辨析,指出各自的特色和高下之分。

——阅读剖析通讯作品,认识所报道事件和人物的典型意义,了解通讯的功用和特点,分析通讯的内容要素;与报道同一事件的新闻作比较,区别通讯与新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学写通讯,掌握通讯体裁的基本特征。

——在研读通讯的过程中,辨析其中基本事实和细节的真实性;在搜集材料进行通讯写作的过程中,注意验证事实和细节的真实性。

——阅读通讯,分辨其中叙述、诠释、描写、抒情、议论的成分及其特色,指出使用不同表达方式对表现主旨的作用;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写作新闻、通讯的具体要求

第3条:“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这里提出了写作新闻、通讯的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地提出了写作记叙文的一般要求,所以,课程标准对于这两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的体裁要求就没有作具体展开的说明,而只是突出了对写作素材加工的要求,强调了资料的搜集、核实、筛选和提炼,这是新闻、通讯写作的个性特点和特殊需要。课程标准予以强调指出,体现了本选修系列自身的特点,也体现了高中阶段写作教学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方面的更高要求。“教学建议”指出:“新闻与传记的写作应以学校社区生活和熟悉的人物为对象,从写新闻评述、综述或传记性小故事开始,逐步提高。在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取素材,提高根据表达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于新闻、通讯类作品的写作,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以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则通讯,先进行充分的调查活动,采用多种方法搜集素材,去假存真,去粗存精,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对数据和个案加以筛选,选择使用最具典型性的材料。

——通过实地察访、个别访谈、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查找图书资料、网上检索等方式,广泛搜集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包括统计数据和个案),对所占有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程度加以证实,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筛选、剪裁,写一篇通讯,报道学校里或社会上的某种现象(如“社会网吧”、“生日派对”等),揭露存在的问题,从现象入手深入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可以由三五人组成小组共同完成。

(四)阅读传记的具体要求

第4条目标:“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要求学生阅读人物传记、回忆录以及悼词、墓志铭等纪实类作品,能够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理解传记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具体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能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参照有关资料,验证传记作品中材料来源的真实性,分辨基本事实是否可靠、虚构成分是否合理。

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阅读,应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够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并能够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有益的启示,形成自我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阅读传记的内容设计,可参考以下思路:

——阅读典范的传记作品,知道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认识传记作品兼具史实性和文学性的的基本特性以及认识人生、以史为鉴基本功用。如: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了解项羽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其一生的主要经历,熟悉传主在重大事件上的表现,知道几个关键事件对项羽一生命运的决定性影响,对项羽的政治见解、军事才能、个人素质、性格特点、处世为人的态度以及情感世界活动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了解作者司马迁对传主的评价,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上网检索,搜集其他古人今人对项羽的看法。针对项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事件上的表现,对照“太史公曰”的评论,写一篇文章,谈谈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 “太史公曰”的看法。

——选择一篇传记作品认真阅读,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有条件,参考其他相关资料,对作品中所陈述事实的真实性加以验证。

——观看一部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视片,通过与相关的传记作品作比照,并参照有关史籍,能够分辨影视片中基本事实的真实程度,能够指出影视片中的虚构成分,并分析这种虚构是否符合历史真实和事物的发展逻辑,能够把握影视片所反映的历史观和审美价值取向,进而对该影视片的成败优劣作出自己的评判。

——开展专题讨论。如:搜集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某一部人物传记为基本载体,以“哪些因素影响了他的人生”为专题,可以列出父母、家庭、亲属、师长、朋友、遗传因素、个性特点、受教育状况、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通过分析讨论,指出这些因素对传主所产生的影响,并以此为借鉴,对规划自我人生提出设想。

——组织读书报告会,介绍中外著名传记作家撰写的传记作品,就所读作品及其传主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比较阅读《渴望生活——凡高传》(欧文·斯通)和《居里夫人传》(伊伦·约里奥-居里),了解传记基本事实的真实性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时想象的合理性,对杰出的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天赋条件、所处的不同环境以及遭遇的不同命运。

——比较阅读同一传主的两篇不同的传记,分析不同的作者在材料选用、主旨提炼、谋篇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得失与优劣(如:梅林《马克思传》和回忆录《回忆马克思》);或比较阅读同一位作家写的若干篇传记,分析该作家传记创作的风格特点(如:茨威格《三大师》);或者比较阅读社会身份、历史地位和其他方面有相同之处的两位人物的传记(如:冯至《杜甫传》和朱东润《陆游传》),谈谈对于两部作品的评价。

(五)关于传记写作

第5条目标:“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是纪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阅读传记作品时既要注意分辨所陈述的基本事实的真实性,也要注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时想象的合理性,对于某些符合逻辑、合乎情理的细节虚构和场景铺陈,能够加以分辨并给予恰当的评价。通过精读传记作品的若干精彩片段,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辩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在把握传记作品特征和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熟悉的人物(如父母、师长、朋友、同学、社区人物等)为对象,尝试写作人物传记。

关于人物传记的写作,可考虑:

——尝试写人物传记。确定家庭、学校或社区的某位人物对象为传主,经其本人同意后,进行当面采访,并结合相关的周边调查,尽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传主的有关情况,将所搜集的材料加以筛选整理,写成传记初稿后,征求传主本人的意见,对材料的真实性加以证实,确保所陈述事实的真实可靠。

——尝试给自己写个人小传。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四)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二)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五)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及教学实施(一)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的特点及实施困难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普通高中必修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上)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目录 高中“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 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选用指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设计 〖李其龙〗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实施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选修课设置的思索 对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的思考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二) 语文版高中课标语文选修教材说道(一)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课的实践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三) 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 聚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聚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目标”的思考与实践 构建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高中语文任意选修课体系 构建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高中语文任意选修课体系 高中“文化论著研读”课程目标的问答 高中“小说与戏剧”课程目标的问答 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反思 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4(必修)》编写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编写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3(必修)》编写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编写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编写说明 高中选修课的“三多”与“三少”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改革的历史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 高中语文:《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教学设计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关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误区 〖李其龙〗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关于高中“文化论著研读”课程目标的问答 关于高中“文化论著研读”课程目标的问答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二)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四)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一)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五) 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 唱好主角提高效益——阅读课实施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的几条建议 新课程实施中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 高二语文课教学实施计划 关于高中语文必修课选修课的思考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简介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上)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简介 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简介 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下) 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 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问答 对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课的解读与实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模块理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教案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总结教案精选 半个世纪以来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历史发展 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文化类”选修课程的比较 高中语文:《王选的选择》课堂实录 反思性教学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施 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 “语文能力”目标的重新审视——“新课标”语文课程性质观下的目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述略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的历史沿革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自主权 课程实施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 一种建构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 课程实施中的文本探究──也谈《成长的烦恼》 谈选修课时代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