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把孟子的教育智慧融进新课程

小编: :admin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法,“知言养气”的哲学思想,“浩然之气”的美学理念,气势磅礴的说理艺术,无不显示着智慧的光芒。

今天一些学校校训也显示孟子教育智慧的丰富内涵,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便是一例。在孟子故里邹城市,受孟子教育智慧影响的校训比比皆是:邹城一中“天下为己任、规矩成方圆。”邹城实验中学“养浩然之气、做博学之人。”邹城看庄中学“养德砺志、博学创新”等。

从新一轮课程改革角度来看,孟子教育智慧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的育人观

《孟子·尽心上》讲了君子三大快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列为第三,孟子在这里讲的是教书育人之乐,本意是说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英才,促进学生成长。孟子这样说,也这样做,他谆谆教导公孙丑要养浩然之气,教导万章要“友其德”,使他们都成为英才。

再看我们的教育,我们面对的是新时期活生生的学生群体,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所以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应该关注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用心施教、快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英才”。这也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的体现。

对基础教育而言,要对课上、课外总违反校规校纪的“问题学生”施之以爱;对成绩很差、经常惹麻烦、屡教不改的“混混学生”不能一弃了之,不能看着他们混出校园、混向社会。更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得天下众生而教育为英才”是师乐的新境界,是新课程下育人观的新境界。

“教亦多术”的教育艺术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以教者五:有如时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有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告子下》也曾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的教育方法讲究及时;要教育他人养成良好的品德;要培养才能;解答他人疑问、授人以知识;让自己的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使他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这五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

教育要依据学生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注意差异、因材施教,尤其是“不屑教诲”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更值得关注和研究,就是说有些事情是不用教诲的。

把孟子的教育艺术融进新课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研究学生不同情况,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不同于他人的爱好、特长、不足,不同于他人的学习成绩、生理特点、动机兴趣。还要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认同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要求,因材施教、和谐育人。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教育的生机在于创新,“不屑于教”就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不屑于教”的生机在于创新,在于因时因事的创新。不从正面教诲,不从正面讲道理,而从反面激发学生自尊心,是创新的准则。在正面教导无果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适时合理采用“不屑于教”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因为自己的原因,老师疏远了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回到老师关注的目光和爱的怀抱。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求知。“不屑于教”也就达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思则得之”的学习观

《孟子·告子上》:“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强调思考对学习的重要性,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无收获。要求人们主动自觉地用心思考,获得知识。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自得之也(《离妻下》)。

依然强调依循正确的认识方法来获得高深的造诣,自觉地有所得,牢固地掌握不动摇,积蓄深,就取之不尽,左右逢源。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学生自己动脑筋,得到的东西格外深刻。光听老师讲,自己不思考,得到的东西就不太深刻。”

看一看我们的课堂教学,“满堂灌”现象仍有很大市场,“满堂问”的所谓的“新课程”理念又应运而生,好像要突出学生主体性,就要把所有问题交给学生,我们不禁要问“学生有时间思考吗?”

新课程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重视学生思考带来的体验性。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对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生机的思考过程,也使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

另外,孟子强调学生学习要专心致志,“不专心致志则不得”(《告子上》)。学贵有恒,还要强调勇于自反,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质疑精神等内容对学生学习来讲,仍是毋庸置疑的真理。

    相关推荐

    和谐智慧圆融 智慧地教育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 发挥课文的智慧因素,培育学生的人生智慧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 语文教育:站在智慧的高地上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母狼的智慧》说课稿 智慧的美丽 儿童的智慧 母狼的智慧 走进新理念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走出课堂智慧 《〈孟子〉两章》素质教育新学案 把《老子》请进课堂 教学智慧奖 诗意的语文 智慧的课堂 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与生成──教师专业化的新境界 学问和智慧 校长发展重在形成教育智慧 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语文教学:孔子思想的“五大智慧”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 智慧之门的钥匙 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 程子论读《论语》、《孟子》法 《月光启蒙》中孩子的智慧火花 解读新课程下的“大语文教育” 新课程 新课堂──让实验走进课堂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科研推进课程改革的八大策略 语文智慧课堂的诗意畅想 《学问和智慧》教案 情感与智慧共舞 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 寓言的智慧是多元的 现代教育进程,优化素质教育手段 “简单”是一种智慧 智慧之花教学设计 寻找地外智慧生命 语文的创新教育要加强学科间的融合 孔庆东:鲁迅的生活智慧. 拼音教学中的多元智慧理论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整体把握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整体把握 希腊智慧──伊索寓言 让生命智慧有效生成──《影子》教学反思 现象—诠释学课程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启示 敬畏生命 是智慧的开始 《学问和智慧》教学教案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 感悟新课程——让新观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超越知识 走向智慧 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 智慧果之趣味知识堡 人教课标版《智慧之花》教学设计 用名师智慧武装我们 《小故事 大智慧》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 教学随笔:关爱的硕果 智慧的结晶 走进课堂——XX新课程案例与评析系列 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 走进新课程教学案例——课堂是生长快乐的地方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观念 中国传统智慧:从“道”说起 碰撞,撞出智慧的火花──我的教学故事 课程的创新设计 新课程下的作文 古人智慧:管仲的立德立功与立言 《孟子语录》课文 13 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 我们的教育需要睿智的“教”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把创新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 加强教育科研,推进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系列辅导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及课程政策的历史变化 走进智慧课堂 感受本色语文──观于秀芳老师执教《金色的草地》有感 走进智慧课堂 感受本色语文──观于秀芳老师执教《金色的草地》有感 聆听智慧宣言——《晚上的“太阳”》教学记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及课程政策的历史变化 《将心比心》美文欣赏 智慧的美丽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孟禄《教育史教科书》 充满智慧和挑战的课堂──《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谈 浅谈新课程的语文课 浅谈新课程下的好课 人生智慧:十大重要观念 从知识填充到智慧储能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 新课程下课外阅读的新视角 智慧与力量:对教师博客的点滴思考 张之路:《非法智慧》到《极限幻觉》 《学问和智慧》的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智慧对沧桑的哼唱──读纪伯伦《先知》 用智慧和爱心创造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