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小编: :admin

一、研究性学习应时而生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

张肇丰先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社会主要是个别接受式学习。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其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少数统治人才,与这个目的相适应,教育内容主要是传递统治阶级的价值观文化。这种由少数人所掌握的文化是以不容置疑的真理或权威的面目出现的。传统社会是垂直型社会,上级是绝对权威,《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可见其教育形式只能是单向传递式的,即教师讲,学生记,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操练,习得和掌握。古代学校教育的规模也很小,一个教师面对一个或数个学生。“接受学习”和“个别教学”是古代农业社会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两个基本特点。

工业社会主要是集体接受式学习,日新月异的工业化进程急需大批各行各业的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在教育目的上,“开发民智”取代了少数统治人才的培养。夸美纽斯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被拿破仑打败后对教授们说:“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励精图治办教育,兴科学。在教育内容上,以探究自然奥秘为宗旨的“知识—技术”文化取代了意在稳固社会秩序的“价植—规范”文化,科学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教育普及,受教育者的数量大大增加,于是出现了班级授课制。集体教学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有相似之处,它体现了“效率”的观念。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有两条思路。一条是高效学习——提高人的学习速度,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以《学习的革命》为代表。重效率,强调“授人以渔”,而实际上不论什么“鱼”,它所追求的,首先是掌握知识的量,而不是质,然而信息时代的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学会如何处理、如何利用这些信息。

另一条思路是研究性学习,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上海市基础教育二期课改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的重要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学习的途径,即让学生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外延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

主体性:主动探究,非被动接受(角色地位);积极求知,非消极等待(情感态度)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在不断丧失,这种丧失表现在学生越来越依赖于教师,依赖于课本,依赖于练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过程被囿于窄小的怪圈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一个对知识技能不断探索的过程,这其中起调节作用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探索的冲动一旦泯灭于最富想象联想的年龄段,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就有限了;而一个国家,当它的国民的创造性探索精神普遍消失于学生时代,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必然充满危机。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他是学习的主人,他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遇事有主见,敢拿主意,能够对语文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书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探求语文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具有选择性,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主体性的认知过程、表达过程和操作过程,是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的活动,体现出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学习是一种挑战。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研发式:研究,发现(学习方式)劳伦斯说:“人是思想的冒险家,所谓思想,当然指的是发现,而不是讲一些发霉的事实。”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所给定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去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给教师的建议》)。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研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研究的对象。方法多样,社会调查,现场观察,走访专家,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就有可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记忆、理解等层面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否定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反,它十分注重以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基础,进而提供并扩展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激活学生在其他学习中的“知识储存”。达尔文说得好:“科学无非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全员性:智慧是一种普遍权利,而非少数精英的特权。语文研究性学习并非培养少数语文尖子,不是偏向于少数特长学生的课外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全员参与。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学习潜能,这种潜能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而研究性学习又使学生学习潜能“富矿”的开发获得了很好的机会。萨其曼认为,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这种自发的倾向会促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他坚信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这些新奇事物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的动力和心理资源。经验和诸多研究都表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需求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的特性。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都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因此,尽管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参与研究性学习并取得良好收获的可能性,则是全体学生都具有的。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外延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开放式、综合性的大语文。包括课内的、课外的和自我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

课内的主要是文本:课本、名诗、名著等。其实课内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可以研究一篇文章,可以研究一本文学文化名著,可以研究一个作家,可以研究一种文学流派,可以研究一种语言现象等等,当然也可以研究语文高考卷涉及的种种语言现象、阅读规律。

课外的主要是社会:可以是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社会,比如通过收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认识社会,寻找研究社会某一现象的切入口和线索。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直接了解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的种种现象。

学生自我的语文学习方法:这是对抽象的经验方法的研究,是对自我本体的研究,通过研究,使学生从学会教师和书本的现存知识(学会),转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达到自我学习(会学),掌握一把最适合于自己的金钥匙,去开启一扇扇科学的大门。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区别

(一)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语文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现在说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而语文研究性学习既有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式学习,也就是说它既有“求真”式探究、“寻疑”式探究,也有重在语感的培养和积淀的“品味”式探究。

研究性学习归根到底是属于“加法式”改革,也就是认为其重要,增加这门课程,就像“邓小平理论”“国防教育”“环境保护”等。而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对原有的语文课程进行改造,把新时代要求融进原有的语文课程中,而不是另外增加一门新的课程。

一般意义的研究性学习是由一系列的主题单元构成,又称为“主题研究学习”,它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实施,其优点是研究主题选择的灵活性很强,缺点是学习内容不系统,且不易体现出学习内容和研究层次的递进序列。相反,语文研究性学习吸收了研究性学习的长处,它有课题研究这一环,学生可以灵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从事研究,同时它由课文的研究到课题的研究,由文本的研究到社会的研究,体现了序列性和层进感。

(二)与接受性学习的区别接受性语文学习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掌握程度,而研究性语文学习还要培养学生收集、综合、分析和运用信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性语文学习的学习内容基本局限在语文课本,全班学生所学的内容是相同的教学计划由教师制订,而研究性语文学习还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文学、文化名著来学习,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同学之间的学习内容不一定相同,学习研究计划可以由学生自订;接受性语文学习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课本、教师的传授以及同学之间的谈论,研究性语文学习的信息来源更广泛,途径更多;接受性语文学习中教师对学习活动控制程度相对较高,而研究性语文学习中教师对学习活动控制程度较低;接受性语文学习以评价学习结果为主,而研究性语文学习以评价学习过程为主。

(三)与语文学法指导的区别它是对语文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从范围上看,语文学法指导局限于语文课堂和书本知识;而语文研究性学习既包括语文课堂和书本知识,又包括参与社会实践、研究社会,还包括对自身学习方法的研究。从内涵上看,语文学法指导着眼于技术层面,语文研究性学习着眼于思想理念、习惯意识,强调过程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的实践、体验、探究。

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及其评价

目标: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以往的语文学习的目标既有一定联系,都要掌握语文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又有较大差别,它更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具多元性。具体说来包括以下方面:

①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取得结论、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②发展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资源与成果;③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求得结论的获得,并懂得尊重前人的成果;④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⑤激活以前学习中的知识储备,积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大语文综合学习的经验;⑥具有对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关怀,逐步形成愿意为保护和建设祖国及全人类美好生存环境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组织形式:个体自主式,小组合作式,班级讨论式。

过程:

宏观——师:保姆式—师傅式—导师式

生:依赖—依靠—独立—独特—独创

师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客体关系是相互主体渐变关系,具体说来,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两个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在变化的,特别是学生的成长变化之大是非常明显的。教师自身也在变化,而且教师顺应学生的变化不断调节自身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增强,教师的主体作用逐渐隐蔽,逐渐减少。放大一点看,更能看出其区别。比如由小学而中学,由中学而大学,由本科生而硕士生、博士生,很显然,学生的主体作用渐次增强,由依赖教师到依靠教师,由独立学习到形成独特学习风格,到研究学习过程有所独创;老师的主体作用由保姆式到师傅式(手把手教),到导师式,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少,越来越隐蔽。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其中的实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由教逐渐走向不教的。大如此,小亦然。就某个学段而言(比如初中段、高中段)也是如此。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语文教学活动从总体上看一直处于层次不断变化、发展和上升的过程,这必然从外部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客体性及与教师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其二是学生自身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和心理也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之中,这必然从内部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主体性和客体性及与教师的关系的变化、发展。必须强调的是顺应变化而不是超越变化,因此必须渐进,不能跳跃。这中间必须有个按部就班的渐进变化过程。

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青少年期还没遇到一位明智的脑力劳动的指导者,那么他就再也无法学会真正地思考了。”有经验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揭示材料的实质,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使他们也能独立作出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新知。

学生的作用在于积极思考,积极研究,无论是知识的感知、理解、掌握过程,还是巩固、应用过程,都是在思考活动中,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要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努力应该用在思考和研究上。

微观——托马斯—布鲁巴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其一般步骤为:①明确有待调查研究的问题;②把这些问题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以便清晰地了解回答所需收集的各类信息资料;③收集所需的信息资料并加以综合;④以解决或回答问题的方式来阐明信息资料;⑤陈述结论;⑥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成就进行评价,每一步骤是否都有效地完成?如果没有,为什么?如何补救?

萨奇曼设计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其教学步骤如下:

①选择课题。教师选择一个令人困惑的情境或问题,这一问题可以是一个疑难的科学问题,可以是一个令人困惑的事件,也可以是一段戏剧或故事的情节,但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求答案。

②向全班解释探究的程序。向学生说明开展探究过程应遵循的规则,使学生明确如何去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写出问题情境,呈现给每个学生。

③收集相关的资料。学生根据问题搜集资料,在搜集和证实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教师只回答“是”或“否”,帮助学生澄清问题,并不给出直接的答案。当学生感到需要时,可以相互讨论,但在提问的过程中不允许相互交谈。一次只允许一个学生提问,可以持续提问直至满意。

④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当学生提出一个理论假设时,教师停止提问,将这一理论写在黑板上,全班对其进行考查和讨论,决定是否接受。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或参考其他资料检验某一理论。提问仍是有效的工具,但要指向对理论的考查。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理论,逐一考查其有效性。

⑤说明规则,解释理论。某一理论或假设被全班确定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解释并应用这一理论。要对这一理论的原则或效果,以及应用于其他情境的预测性价值进行讨论。

⑥分析探究过程。最后,教师和全体学生讨论所经历的探究过程,考查如何形成理论来解释问题,并讨论如何改进这一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上述步骤对我们语文研究性学习很有启发,可以适当改进,过程如下:

学生:①了解学习目标;②了解研究的一般流程;③提出问题或形成课题;④提出设想或研究方案;⑤讨论或可行性论证与答辩;⑥研究课文或具体实施研究方案;⑦研究完成,形成结果;⑧小组或全班交流;⑨小结或中期总结。

教师:①进行学习说明;②相关知识介绍;③激发疑问或介绍课题发现与选择;④个别指导;⑤组织讨论或答辩论证会;⑥适时指导;⑦分析质疑;⑧组织评定;⑨提出建议或组织答辩。

评价:更重视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仅仅看重研究的结果。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更重视应用。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关注诸如社会的文化问题、环保问题、科技发展问题、人文精神问题等等,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结构和网络。

更重视体验。语文研究性学习非常关注学生在掌握语文技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中,对语言文学的体验,对研究过程的体验,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既发展了语言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又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它的评价十分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精神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

更具有灵活性。有人说,研究科学如同追求爱情,太注重技巧,往往会导致无效。正因为强调过程体验,强调应用,所以评价是弹性的,是灵活的,是更多地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评价形式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主要不是严格意义上研究成果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实用价值或经济价值。因此评价大多不是常模参照,而是目标参照,简明、直观,具有诊断性。小论文、设计方案、演讲、口头答辩是评价的基本形式。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它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探索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将改变教师单方面控制课堂的预设式教学现状,代之以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平等对话的自然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它顺应时代要求,有益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相关推荐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浅论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谈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的论文答辩 《论刘兰芝的性格特征》——《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西方企业文化研究概览_语文论文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两个优化_语文论文 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术化倾向_语文论文 感悟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概说_语文论文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上)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下) 研究性作文的实验研究(2) 修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瑰宝 浅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让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开展论文精品 再论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1)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4)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3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3)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上)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下)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讨论(2)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资料性研究学习的指导 《离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长亭送别》之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警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轻重失衡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_语文论文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谈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_语文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与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选题原则略谈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阿Q正传》研究性学习方案 《鸿门宴》教案1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2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研究和发展(4) 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研究_语文论文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_语文论文 《泪珠与珍珠》研究性学习尝试 《病梅馆记》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项链》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 黄高才:不宜提倡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网上的讨论与发展(3)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讨论与发展(1) 发现 讨论 探究 质疑──从《木兰诗》的教学谈研究性学习在语文中的运用 《雷雨》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语文的探究性学习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节录)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开展研究型学习应注重开放性 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多样性模式初探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 论军事研究中的文化分析_语文论文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观照——评《母语教材研究》 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3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2 《鲸》研究性阅读教学例析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1 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思路的雏形(上) 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思路的雏形(下) 语文教材文化的建设和理论研究_语文论文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下) 研究性作文升格训练实录 《鲸》研究性阅读教学例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荷塘月色》研究性教案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上) 语文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指导思想(教师中心稿) 选准研读点:研究性阅读的关键 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小学语文作文不良倾向的研究论文 研究性学习教案——错别字的诊治(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