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走进谜语王国 教案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吴江市铜罗中心小学姚琴芳yaoyuting118@sohu.com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编创谜语的几种基本方法,并学会朝编创谜语方法的大方向去猜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的精神。

3、锻炼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谜语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趣生情。

1、导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谜语王国”。(板书)

2、讲述谜语故事《以谜猜谜》:

宋朝有个宰相名叫王安石,他是个政治家,实行变法,发展生产,又是个文学家。王安石同他的朋友王吉甫常常在一起谈论诗文。有一次,王安石给王吉甫猜一个谜:“画时圆,写时方,夏时长,严冬短。”王吉甫也聪明过人,一猜便中,但他不直接说出谜底,而是即兴编了一个谜让王安石猜:“东海有条鱼,无头也无尾,抽掉鱼的脊梁骨,便是你的谜。”王安石一听,点头称是:“对,对,你猜对了。”这个谜的谜底的“日”字。(教师边讲边画)太阳画起来是圆的,写起来是方的,夏天日长,冬天日短,而王吉甫以谜破谜,日出东海,“鱼”字去头和尾,抽掉“田”字的竖笔,不正是“日”字吗?小朋友,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活动,玩“猜谜游戏”,走进“谜语王国”,看谁猜出的谜语多,评出“本届擂主”,再评出一个“最佳猜谜手”。

二、开展竞赛,活跃思维,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1、看谁说得多。

每组推荐一位同学说谜面,谜底,看三分钟内谁说得最多。

(全班同学分成两组)

2、教给猜谜的一般方法。(教师讲述)

(1)会意法。谜语的谜面里会集了谜底所指的事物的含义,你只要分析和解释谜面的含义,就可以破谜。如刚才有个同学讲的“一城分两国,哪国兵马多?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打一文具)这个谜底是算盘,后两句揭示了上下珠子的特点,上边两颗珠子一个等于5,乘2得10,下边5颗珠子每一颗等于1,10大于5。这就采用的会意法。(出示算盘)会意法是编创谜语和猜谜的最基本的方法,采用其他方法编的谜,也往往和会意法结合。

(2)比拟法。把要猜的谜比拟成人或其他事物,把它人格化,再说出特点,这种方法叫比拟法。小朋友喜欢猜的物谜,,常常采用比拟法,如:“游泳是专家,吃虫是行家,小时有尾没脚,长大有脚没尾巴”(打一动物),谜底是青蛙;又如“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长大就分家,衣服都扯破”(打一植物)谜底是大蒜,这两个动、植物谜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物比拟成人,并道破它们的主要特点,还有许多谜语以物比拟物,如刚才有个小朋友说的谜语“黄澄澄的坛子,盛满水晶饺子,吃掉水晶饺子,吐出粒粒珠子”。

(3)拆合法。这种方法在字谜中经常使用。汉字有偏旁、部首、上下左右的笔划,把它们拆开,加以增减或重新组合,变成另外的一个字,这种方法叫做拆合法。如“朋友一半”这个字谜,其谜底是“有”,把朋字和友字拆开,再拿一半重新组合起来,就产生了“有”的谜底,又如:十二点(斗)、十三点(汁)、十八点(术)等都采用了拆合法。

(4)形象法。运用我国象形字的特点在字谜谜面上描绘出形象。如“一口吃掉牛尾巴”(打一字),谜底是“告”,口把牛尾巴吃没了。

(5)排除法。在谜面中说明要排除一种或一种以上较为容易猜到的谜底。如:“二山在一道,猜‘出’便错了。”这个谜排除了“出”字,而是“击”字。

刚才老师介绍的是几种基本的猜谜方法,它们指示了谜语构成的特点,也指出了破谜的规律和方向。熟练地掌握猜谜方法,可以帮助你确定猜谜的思路,引导你破谜。接着我们就可以运用刚才学到的几种猜谜方法,来猜出老师给出的谜语。

三、竞赛。

讲述比赛规则;将班上学生分成A、B两组进行答题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猜出给分,猜不出不给分。抢答题由学生举手抢答,猜对了给分,猜错了扣分。老师担任主持人,负责出题、评判、记分。题目事先用投影片制作好,比赛时逐一出示。

1、必答题。以抽签形式猜题。

(1)字谜。(括号内为谜底)

A组:你我各一半。(伐)加一半减一半(喊)

给一半留一半(细)要一半扔一半(奶)

阴一半阳一半(明)找到一半(划)

说对一半(讨)一尺一。(寺)

B组:什么字,两个口?(吕)什么字,三个口?(品)

什么字,四个口?(田)什么字,五个口?(吾)

什么字,六个口?(晶)什么字,七个口?(叱)

什么字,八个口?(叭)什么字,千个口?(舌)

(2)物谜。

A组:

半截白,半截绿,半截实来半截空,空的半截在地上,实的半截埋土中。(打一植物,谜底:大葱)

一个小黑人,跳进洗澡盆,越洗水越黑,越洗人越矮。(打一文具,谜底:墨)

青石板,青石桥,四把桨,慢慢摇。(打一动物,谜底:乌龟)

头有小辫,身穿红袄,见火就叫,吓人一跳。(打一物,谜底:鞭炮)

小时穿黑衣,大时换白袍,造间小屋子,里面睡大觉。(打一物,谜底:蚕)

B组:

小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它要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打一物,谜底:日历)

肚子大,嘴巴小,见到水,喝个饱。(打一日常用品,谜底水壶)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了个白胖子。(打一物,谜底:花生)

紫色树,开紫花,紫花落,结紫瓜,紫瓜里面装芝麻。(打一蔬菜,谜底:茄子)

看看像块糕,不能用嘴咬,沾水搓一搓,就会起泡泡。(打一日用品,谜底:肥皂)

(3)地名谜。

A组:金银铜铁(无锡)

风平浪静(宁波)

B组:东西北三面堵(南通)

双喜临门(重庆)

2、抢答题。(举例一二,其它略)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管碰到谁,开口叫妈妈。(打一动物。谜底:羊)

一朵芙蓉头上戴,锦衣不用剪刀裁,爱起早来爱唱歌,一唱千门万户开。(打一动物。谜底:公鸡)

一双手真稀奇,没有骨头只有皮。(打一物。谜底:手套)

黑头白身,弟兄很多,头撞黑墙,马一发火。(打一日常用品。谜底:火柴)

圆圆脸儿像苹果,又酸又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谜底:番茄)

四面不透风,一人在当中,若当“囚”字猜,你就没猜中。(打一字。谜底:因)

一木口中栽,非“困”也非“呆”你若猜是“杏”,也没猜出来。(打一字:束)

3、表演题。(由一组同学看题后即兴表演,也可配合口头解释,另一组的同学猜谜)

一手拿针,一手拿线。(打一成语。谜底:望眼欲穿)

孙悟空翻筋斗。(打一成语。一步登天)

4、互难题。(由一组同学出谜面,另一组同学猜谜,互难对方。谜面、谜底略)

四、小结。

1、计算各组得分,确定“本届擂主”,评出“最佳猜谜手”,予以表扬。

2、班主任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扬了团结协作精神,走进了“谜语王国”,希望同学们今后多猜谜,因为猜谜是智力的操练,是使人聪明的游戏。让你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得到运动和锻炼,多动脑,勤动脑,巧动脑,炼就一副能翱翔蓝天的智力翅膀,长大后才能飞向创造发明的王国!

作者邮箱:yaoyuting118@sohu.com资料提供者:

    相关推荐

    走进谜语王国 走进“歇后语王国” 走进“歇后语王国” 走进美的王国去领略美_语文论文 沪教版作文十一《我走进了动物王国》教学设计 走进林海 教案教学设计 走进丽江教案设计 走进春天 教案教学设计 走进书里去教案设计 走进书里去教案设计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 走进张家界 教案教学设计 走进春天 教学设计 《走进成语乐园》教案 语文读书汇报课 《走进“三国”》 《走进成语乐园》教案 《走进成语乐园》教案 走进纽约教学教案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图书馆》教学设计 走进中国航天第一港 作文教案《走进市场》 教案教学设计 让数学走进生活 教案教学设计 走进作者 走进文本 作文教案《走进市场》 教案教学设计 “走进春天”写话教学设计 人教版《走进成语乐园》教学设计 “走进春天”写话教学设计 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 “走进春天”写话教学设计 “走进春天”写话教学设计 《走进图书馆(室)》教学设计 走进市场(语文大课堂)教学设计 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 作文教案《走进初三》 走进语文 学会“用教材” 《走进诗的世界》教案 长春版《走进〈红岩〉》教学设计 长春版《走进童话》教学设计 长春版《走进童话》教学设计 走进诗的世界教案 走进童年,走进心灵的故乡 《蔚蓝的王国》教案教学设计9 走进纽约 走进春天 《谜语》教学设计 《谜语》教学设计 《谜语》教学设计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 走进林海 走进纽约 走进唐诗 《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进纽约教案设计2021 长春版《走进书里去》教学设计 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让情感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走进白桦林 走出国门放眼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走进田园》教学设计 走近──走进,感受──感动 失踪的森林王国·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学案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猜谜语》教学设计 《猜谜语》教学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走进音画世界学词语 让学生走进诗意盎然的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走近泰戈尔,走进大语文──《金色花》案例 《猜谜语》教学设计 《猜谜语》教学设计 走进别里科夫的世界教学设计 湘教版《国王的信》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进纽约教学教案 动物王国的点名册 教案教学设计 走进孙悟空 走进张家界 《 蔚蓝的王国》教案 一一兼谈"走进教材”与"走出教材"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蔚蓝的王国教案 语文S版《走进丽江》教学设计及反思(优) 《猜谜语》教学设计 《猜谜语》教学设计 《猜谜语》教学设计 《猜谜语》教学设计 《猜谜语》教学设计 走进罗布泊 走进大森林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猜谜语》教学设计 《猜谜语》教学设计 《猜谜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