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认一认1》教材解读二

小编: :admin

怎样教“认一认”

国标本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安排了五课“认一认”。我们是第一次教“认一认”这种类型的识字教材,不知道该怎么教。我们教研组集思广益,设计出了这么一种教学思路:先用猜谜语的方式出示生字;再带学生拼读生字字音,并通过看图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最后让学生用生字连词、口头造句。你认为这么教可以吗?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在国标本一年级上册安排“认一认”,为什么采取拼音、识字“双线并进”的编排方法。

一、“认一认”对小学生识字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所谓“承前”,就是将小学生在学前通过各种渠道学到的生字来一个小结。(当然其中也可能有一些字是他们不认识的。)所谓“启后”,就是为他们今后识字、查字典做好铺垫。所认的这80个字,绝大部分是部首字。让学生首先认识一批部首字是有重要意义的。汉字是组合式的,绝大多数汉字是合体字,学生掌握了这一批部首字,就为今后学习合体字准备了部分常用部件。过去教材中安排生字,都是据文定字的,也就是说课文中有的字才能安排。这样就会造成生字出现顺序的不合理。如学了“妈”、“好”、“姐”,“女”还没有出现,学了“叫”、“吃”、“可”,“口”还没有出现。先认一部分部首字,这问题就解决了。此外,认识了一批部首字,也有利于以后学习部首查字法。

二、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双线并进”,以拼音助识字,通过拼读生字又巩固了拼音,可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之效。

三、发挥韵文识字的优势。

“认一认”吸收了韵语识字的经验,每课编成四言韵语。如“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复习记诵。

四、小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汉字的热情很高。可是过去一入学,就要学习一两个月的汉语拼音,感到枯燥乏味,负担很重,挫伤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汉语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就满足了小学生(包括家长)渴望学习汉字的心理。

明白了“认一认”的编写意图,我们就知道该怎么教了。我以为教“认一认”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利用图画以及其他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字义。

“认一认”是看图识字,要充分发挥看图识字的优势。大部分看图识字都一目了然,只有少部分需要略加指点。如“足”学生看了图可能误读成“脚”,就要告诉儿童:“足”就是“脚”,“足球“就是用脚踢的球。”“目”,学生看了图很有可能读成“眼”,就要告诉儿童:“目”就是眼睛。有的图不易看清,如“丝”,就要告诉儿童:这是蚕宝宝吐的丝,我们穿的真丝衣服就是用蚕宝宝吐的丝织的。

有的生字光用图还不够,还可以给儿童看看实物。如城市的孩子没有见过小麦、豆子,最好拿麦穗、豆荚让他们看看。

有的生字还须配合动作。如“出入开关”,就可以让儿童实地演示一下出门、进门、开灯、关灯的动作。有的生字,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效果更好。如“前后左右”,便可以让儿童说说,“你前面的同学是谁?”“你后面的同学是谁?”“你写字是用哪一只手?”“把你的右手举起来!”

我们在教学时,可以用连词或列举句子的方式帮助儿童理解字义,如学习“羽角齿革”,可以告诉儿童:这个字就是“羽毛”的“羽”。这就是“牛角”的“角”。“公象有一对很长的牙齿”。这就是“牙齿”的“齿”。这个字是“皮革”的“革”。

你们设计的教学程序,在教完单字以后让儿童用生字组词、口头造句,我以为要求有点高了。须知,这是儿童刚刚识字,只要能“认一认”就够了,揠苗助长是不可取的。还有的老师给儿童讲每个生字是怎么演变来的,似乎也为时过早。学生刚开始识字,目标最好是单纯一些,涉及内容太多会增加儿童负担,也冲淡了识字的重点。

第二,要注意发挥识字与学习汉语拼音的协同作用。

“认一认”中的生字注音,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黑色的。红色的表示是儿童已经学过的拼音,可以放手让儿童自己练习拼读。黑色的表示没有学过的,教师要带领儿童拼读。学过的拼音就让儿童在识字的实践中练习运用,既帮助了儿童识字,又锻炼了他们的拼读技能,可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之效。

第三,要引导儿童诵读,以发挥韵文识字的优势。

“认一认”是四言韵语,每行的四个字,椭圆形的浅蓝色块串连在一起,就表示这是韵语的“一句”。有的就是成语或固定词组,如衣食住行、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等;最起码也是表示同一类的事物,如云电风雨、瓜果麦豆、羊犬龟鹿等。

一课书的16个字学完了,要引导儿童练习诵读。为了增加学习兴趣,可以用碰铃敲打着节奏来念,就像念一首儿歌。寓学于玩,真是其乐融融!学了“认一认2”,就可以跟“认一认1”连起来念,学习了“认一认3”可以跟“认一认1”、“认一认2”连起来捻……课本最后有一个整合的“生字表(一)”,其实就是一篇四言韵语,可供学生复习时诵读。你们在教学设计中忽略了这么一个环节,建议今后把它补起来。

    相关推荐

    《认一认1》教材解读一 认一认1·教案 认一认1 教案 《认一认1》教学设计一 认一认1教学反思 认一认1 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认一认1》教案 《认一认3》教学设计二 《认一认2》教学设计二 认一认4 认一认4·教案 认一认2·教案 认一认5·教案 《认一认3》教学设计二 《认一认4》教学设计二 《认一认4》教学设计二 《认一认2》教学设计二 认一认3·教案 《认一认2》教学设计一 《认一认4》教学设计一 《认一认1》教学设计 苏教版《认一认2》教案之二 苏教版《认一认2》教案之二 《认一认4》教学设计一 《认一认3》教学设计一 《认一认1》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认一认3》教学设计 《认一认2》教学设计 认一认4教学反思 认一认3·教学设计 认一认5教学反思 认一认3教学反思 《合起来 认一认(二)》教学设计 《认一认》教学反思 《认一认3》教学设计三 认一认2-不错的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认一认1教案 《认一认3》教学设计六 《认一认3》教学设计四 《认一认5》教学设计一 《认一认3》教学设计一 《认一认2》教学设计一 认一认2教学反思 《同形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之二 《同声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之二 《合起来 认一认(一)》教学设计 《认一认4》教学设计 《认一认5》教学设计 苏教版《认一认1》教案之一 苏教版《认一认2》教案之一 苏教版《认一认2》教案之一 苏教版第一册《认一认5》第二课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比一比,认一认》二 认一认3 课堂教学实录 《去偏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 《比一比 认一认》教学设计 《同形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之一 《认一认3》教学设计五 《认一认3》教学设计七 《认一认2》教学设计三 拼音aoeiuü及认一认教学设计 《换偏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认一认1》教案推荐 《合起来 认一认》教学设计之一 一年级语文教案《认一认2》 公开课《认一认》教学设计 《同形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 《同声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 《换偏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 《加偏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 认一认4-真可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一认4》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同声旁认一认》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合起来认一认》(二) 《加偏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之一 《去偏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之一 《同声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之一 一年级语文下册《认一认》教案 《识字1》教材解读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比一比,认一认》一 认一认4-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一年级下《合起来 认一认(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认一认5》 苏教版第一册《认一认5》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自我”活动一:从“新”认识(粤教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同声旁认一认》 一年级语文下册《合起来 认一认(二)》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同形旁认一认2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去偏旁 认一认》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认一认4》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加偏旁 认一认》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认一认2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同形旁 认一认》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同形旁认一认》一 认识un 有感情朗读再认识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认一认2》教学设计 认识un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认一认4》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