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多余的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小编: :admin

自《荷塘月色》问世以来,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使多少人空耗精力去探究那“不宁静”中的内涵,大有循此即可获全文主旨之意。在多元的当下,更有人自觉不自觉地从非文学的视角进行解读,以致影响了对全文的整体关注。

如果回到文本,尽可能摒弃“写作背景”情结,笔者以为《荷塘月色》的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一句可有可无的话,甚至可以说是一句多余的话,我们不必在它上面花费太多的精力。理由如次。

一、并非必要交代的借口

一直以来,此语被当做“文眼”,近年有人以为是“关于写作缘起”的交代。事实上,它虽是全文的第一句,但也是第一小节的第一句。我们可以把它放回到这一节中看,这一句实际上只是交代“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的一个理由,而“出去”的理由不止这一个,而紧接着第一句写的今晚是“满月”,圆月之夜,荷塘“总该另有一番样子”,是吸引“我”“出去”这一行为发生的真正动因,这也是扣住“荷塘月色”这一题旨的。今晚月亮很好,心情也应该不是太差,有“雅兴”赏月,去荷塘也该是“欣然前往”的。

从全文看,绝大部分论者都说“我”去荷塘的目的是为了消解“不宁静”。这实际上只是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出发所作的不无武断的揣测而已。虽然我们从全文可以看出“我”在赏月观景过程中,心里是有所波动的,但那更多的是由景引起的。换言之,“我”神往于今晚满月的荷塘,而满月的荷塘虽事实上给“我”以心理影响,但“我”并不是要受影响而去荷塘。这话说得有些别扭,但事实上“不宁静”仅仅是一个让自己“出去”的借口之一,在后文中再也没有交代。

退一步说,这“不宁静”是相对于“宁静”来说的,相对于“宁静”,心中有愁、有怨、有恨、有愤是一种不宁静,而心中有喜、有乐、有牵挂,同样是一种不宁静。如果真要如不少论者所说的“颇不宁静”是因为政治或家庭的大事,在这月圆之夜,怎么有心思去荷塘,怎么能够这样“静静”地赏景呢?或许有人会说,“我”是在赏景中慢慢“平静”下来的,但笔者认为,真要是“颇不宁静”的话,是很难“宁静下来的”,更不可能如有人说的后面还有“出静”,这是把人的心理过程简单化的理解。

在程度上,“颇不宁静”自然是非常不宁静了,但这颇不宁静往往是因人而异的。联系后文看,如果这“颇不宁静”也如参考书所言是“淡淡的忧伤和淡淡的喜悦”,这不矛盾吗?程度如此之深,还用了“颇不”。可见,从全文看,并非“颇不”,它只是从自己心里感受上说今晚“出去”的一个借口而己,而这,读者读完全文自然明白,因而作者不必这样明白地交代,它是可有可无的。

二、太过直白的硬伤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在 这→点上该是公认的。此文景物描写细腻、精致,这是→种典雅而沉醉式的描写,内中之情无论是什么,给人的印象倒是“淡淡”的。但是被武断地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却是理性立场上的清醒表达,与“荷塘月色”的描写乃至全文的氛围极不协调。虽然我们常常对应考的中学生强调“应试作文要在开头就点题”这样的说法,但对一位散文名家来说是不适宜的。怪不得余光中先生在评朱自清散文时,特别提到《荷塘月色》第三节,说“这一段无论在文字上或思想上,都平庸无趣,里面的道理,一般中学生都说得出来”,对于“一般中学生都说得出来”的东西,就用不着“交代太明”。

一般来说,所谓经典,除了能经受文学史时间的考验,也在于能为阅读提供多种可能。读完《荷塘月色》全文,对其赏景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一般读者都能感觉得到,也就不用点明是否“宁静”这样的话,这样“定调”还限制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无疑是一处硬伤。

三、首尾圆合的赘余

对《荷塘月色》的结构,多有称颂,说其回环照应,首尾圆合,天衣无缝。这样评说,

大致是可以接受的。

问题是,当我们读至“尾”而回顾“首”时,即可发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其实是多余的。

结尾“……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己睡熟好久了”。这一结尾照应的是第一节第一句话以外的语句,同时,在“叙述”中文章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穷的遐想,耐人寻味。前后对比,显得文章的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很突兀,心里怎样,赏景前怎样,赏景后怎样,没有必要向别人“交代太明”。

我们还可以用巴金先生的《灯》之结构来比较。

巴金先生在开头没有“定调”的话,虽然我们在文中倒似乎可以读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意味。《灯》的开头第一句即是“我半夜在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于是看见对面“傍山建筑的几号房间里射出来几点灯光”,然后作家想起了许多灯的传说和往事。结尾写道: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也微笑了。”

虽然文章的写法可以多种多样,我们也大可不必厚此薄彼,何况在大师之间。但我们又大可不必放弃在比较中品评、在品评中提高自我的权利。

综上,“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可以看作可有可无的话,虽然我们大可不必把它删去,但我们在读解或教学时,大可不必把它当作探究的核心。

在教学中,笔者曾做过不同的尝试。一是去掉文末的写作年代且不向学生提供“写作背景”,学生潜心文本,读解也较顺利;二是去掉第三段,学生把握的主旨更多地倾向于“悠闲”之类的感觉;三是把“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去掉,学生的读解几乎不受影响,这也算是一个此句可有可无的一个佐证吧。

    相关推荐

    人类心灵栖居的三个世界——读《荷塘月色》兼究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之由 春天话题作文: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 也说《荷塘月色》的“不宁静”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这句话怎么理解? 宁静的史铁生 宁静的契诃夫 从“不多不少”、“刚好”、“几乎没有”这些词中,感受到什么? 宁静的《瓦尔登湖》 表达 我的心里话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春天在这里》 宁静湿润的五月黄昏 《我的心里话》教学设计 8 追求日的赤诚,月的宁静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的“好不得意”意思是? 第七小节里出现了几个“笑”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笑? 这里为什么不用问号 “包身工”余话 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永远的"合欢树",炽热而宁静的心空——《合欢树》教学记 清丽明快宁静简约 《我们这里的冬天》教学设计 《说说心里话》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引出的话题 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看连续的几幅图说话对话 冰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原文阅读 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成分赘余专题——主、谓、宾语多余 动物的尾巴是多余的吗? 成分残缺或多余 不宁静些许是为了爱情——《荷塘月色》情感再思考 白岩松与余光中的对话 快乐生活读中写 心里的话说中写 《19 、院子里的悄悄话》多媒体教学教案 《习作·说说心里话》教学设计 《19、院子里的悄悄话》多媒体教学教案 《19 、院子里的悄悄话》多媒体教学教案 不留余地的狼教材解读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心灵之花在这里盛开──《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春天话题作文:我心目中的春 你如何理解“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句话。 玉琢冰雕、迫不及待、惹人喜爱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习作·说说心里话》教学设计1 《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寂静的春天》学案 关于女娲出生地古城纪(静宁)的考证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 春天话题作文:我心目中的春(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几句话质疑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4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6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2 《荒岛余生》中心思想 这不是小事! 《院子里的悄悄话》 列宁在理发室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院子里的悄悄话 院子里的悄悄话 静下心来学语文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课改从这里起步,掌声在这里响起 一本不说话的书 院子里的悄悄话 院子里的悄悄话 这样做不好 《湖心亭看雪》备课心得几则 “不甘心”的快乐 “多疑”“多虑”“多心”──《桃花心木》教学案例 《不自由,毋宁死》课堂实录 秋天的童话 这里就是战场 追求日的赤诚,月的宁静──巴金散文诗《日》《月》的教学 谨防容易挫伤学生的几种话 闲话“点心” 19※院子里的悄悄话 天下奇观——海宁潮 “我们赞美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话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写的作用是? 长春版《不留余地的狼》教学设计 院子里的对话(片断)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赏析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这句诗的出处 文摘:试析《项链》中的几处对话 不应忽视的几种宾语前置 多彩的夏天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词多义 多彩的春天 “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 长春版《不留余地的狼》教材解读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读出什么? 课后练习4:“访问”与“拜访”、“即时”与“即兴”、“安静”与“宁静”辨析 天下奇观——海宁潮 把“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一句换一种说法。 教科版第五册《写一写你的心里话》教学设计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 叶赛宁的书信:窥视心灵之室的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