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秋天:六种不同的古典诗情(下)

小编: :admin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经典之作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全文没有一个字提到秋,但恰恰写出了经典的秋天景象,其感受也是传统的忧愁,阅读者关注的核心应该是:这里的忧愁,和前面几篇有什么不同?全文只有五句,一眼望去就可感到,其特点首先在句法上,前面三句都是名词(意象)的并列,没有谓语。但是,读者并不因为没有谓语而感到不可理解。

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这三者,虽然没有通常的谓语和介词等成分,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因此而混乱。它调动着读者的想象,构成了完整的视觉图景。三者在音节上是等量的,在词性上是对称的,“枯”、“老”、“昏”在情调的悲凉上是一致的,所引起的联想在性质上是相当的。小桥、流水、人家,也一样,只是在性质上不特别具备忧愁的感觉。(有入解释,这是诗人看到别人家的生活,是反衬。)后面一句:古道、西风、瘦马,三个意象,互相之间没有确定的联系,但与前面的枯藤、老树、昏鸦在性质上、情调上有精致的统一性,不但相呼应,而且引导着读者的想象进一步延伸出一幅静止的国画。这时,在静止的图景上,出现了一个行人和一匹马。如果是俄语、德语或者法语,就不能这么简洁,人家的语言要求明确性数格。昏鸦是一只还是数只,瘦马是一匹还是多匹,而且还得交代:鸦和马,乃至风和树,是阴性还是阳性;“断肠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本来,骑马可以引起生气勃勃的感觉,但却是瘦马,反加深了远离家乡(漂泊天涯)之感。这种感触,又是在西风中。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西风,就是秋风,秋风肃杀的联想已经固定。所以作者没有正面说肃杀,而是把联想空间留给读者。古道,是古老的,或者是从古以来的道路,和西风、瘦马组合在一起,在感情的性质上,在程度上,非常统一、和谐。

也许有同学会提出疑问,这样的每子是一种“破句”,为什么有这么多好处呢?因为这是汉语抒情诗。诗比之散文,要给读者留卞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的想象参与形象的创造,参与越自然,越没有难度,诗歌的感染力越强。比如,古道、西风、瘦马,这匹马是骑着的,还是牵着的,如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反而煞风景。这就产生了一个现象,在散文里看来是不完整、不够通顺的句法,在诗歌里却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促使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这正是汉语古典诗歌一个很大的特点,也是很大的优点:前面范仲淹词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这种手法,在讲究对仗的律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唐朝已经十分普及,精彩的例子唾手可得: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这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一联。虽然构不成完整的句子,但上联提供的三个意象,却能刺激读者的想象,构成完整的画面,鸡声和月亮足够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早晨,月亮还没有落下,这是黎明。茅店,更加提醒读者回想起诗题——“早行”,是提早出行的旅客的视觉。下联的“人迹”和“霜”联系在一起,互为因果,进一步强化了早行的季节和气候特点,虽然自己已经是早行了,但是还有更早的呢。而“板桥”,则是作者聪明的选择,只有在板桥上,霜迹才能看得清楚,如果是一般的泥土路上,恐怕很难有这样鲜明的感觉。

西方诗歌,语法和词法的规律与汉语不同,他们在诗歌里,也很讲究语法和词法的统一性。西方诗歌中,像《天净沙》这样的句法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即使有个别句子,也是十分偶然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诗歌语言,在二十世纪初,受到了美国一些诗人的特别欣赏,他们把我们这种办法叫做“意象并列,并且由此发展出一个流派来,叫做“意象派’’。这个流派的大师庞德,还用这种办法写了好多相当经典的诗。其中最著名韵是《地铁车站》,原文是这样的:

In a Station 0f the Metro

The apparil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有人把它翻译成这样:

人群中这些面孔骤然显现

湿漉漉的树枝上纷繁的花瓣

在原文中,两个词组之间没有介词和谓语,这显然是学习汉语诗歌意象叠加的办法。有人不满意这样的译法,改译成:

在这拥挤的人群中,这些美丽的突现

一如花瓣在潮湿中,如暗淡的树枝

香港诗评家璧华就认为前者是“不朽的”,后者是“平庸的”。他看重诗歌中空间的空白,这对读者想象的调动,是十分关键的。

从写作实践上来说,以这样的并列,以不完整的句法来表现诗人的直觉,最大的好处,就是留给读者的想象比较自由。第二种译文把本来留在想象中的词语补充出来,反而窒息了诗的想象p同样的道理,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补充为“在古老的驿道上,西风紧吹,来了一匹瘦马”,诗意就可能损失殆尽,变成散文了。

当然,如果一味这样并列下去,五个句子全是并列的名词(或者意象),就太单调了。所以到了第四句,句法突然变化了,“夕阳西下”,谓语动词出现在名词之后,有了一个完整的句子。但是,其他方面并没有变化,仍然是视觉感受。后面如果继续写风景,哪怕句法有变化,却因为一味在视觉的感官上滑行,也难免给人肤浅之感。故作者不再满足于在视觉感官上滑行,而向情感更深处突进,不再描绘风物,而是直接抒发感情——“断肠入在天涯”。这里点出了秋思的情绪特点,不是一般的忧愁,而是忧愁到“断肠”的程度。这就不仅仅是凄凉,而且有一点凄苦的感觉了。人在天涯,也就是远离家乡。被秋天的景象调动起来的马致远的心灵和范仲淹、杜牧是何等的不同,他对大自然的欣赏只限于凄苦,不涉及国家的责任,故悲而不壮。对家乡的怀恋,倒是相近的,虽然没有明净的图景,但并不妨碍它的动人,诗人个性化的生命就在这不同之中。这首小令幸亏有这最后一句,使它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有了层次,避免了单调。

相比之下,白朴、张可久和无名氏同样曲牌的作品,大抵都显得浅。白朴的诗,五句都在描绘风景,停留在视觉感官上:“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尤其是最后两句,完全在玩弄色彩(青、绿、白、红、黄),甚至给人以为色彩而色彩的感觉。这里看不出作者情绪的主要特点,是马致远式的忧愁,还是杜牧式的对秋景的赞叹。读者很难感觉到情绪是悲凉的还是明快的。如果说是明快的,为什么在明快的景色中夹入“老树寒鸦”呢?如果要强调老树寒鸦,为什么不贯穿到底,让山水带上和老树寒鸦相近的性质呢?而且,五句都属视觉感知,没有在视觉感知饱和的时候,深入到情绪层面。文字的色彩脱离了人的情感,就难免空洞了。

    相关推荐

    秋天:六种不同的古典诗情(上) 春天:九种不同的古典诗情(2) 春天:九种不同的古典诗情 (1) 春天:九种不同的古典诗情(3) 秋天:两种不同的现代散文美 六年级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 做同样的事情,结果为何不同?──读六年级下册《学奕》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古典诗词的鉴赏 同种教材不同境界 古诗中描写秋天的名句 透视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五个焦点 秋天的诗 古典诗歌中的炼字 《秋天》典题例析 古诗词中的"秋" 古诗词中的“秋” 古典诗词选讲——古诗十九首 秋天的诗意 与众不同的情景教学 高考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诗两首《秋天》《雪花的快乐》同步练习 透析古典诗歌鉴赏六大热点题材 为什么云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那么一种氛围 ——何其芳诗《秋天》赏析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 为什么云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 古典诗歌的辩证表现手法 秋天的雨作文(六) 描写秋天的诗句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同步练习 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 古典诗词鉴赏: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古诗词里的春夏秋冬 做同样的事情,结果为何不同?──读《学奕》 中考语文古典诗词赏 六年级下古诗专题练习 古典诗词音乐欣赏课 古典诗词与人生境界 趣谈古人的爱情誓言诗 有关春天的古诗 古诗二首的同步辅导 那么一种氛围──读《秋天》 秋天的图画教案六 秋天的图画作文六 秋的情愫 那么一种氛围──读《秋天》 如何辨析古今词义的不同 如何辨析古今词义的不同 诗文相融情景同现 古诗文几种特殊的修辞方式 《秋天》同步测试1 古诗《秋夕》说课稿 入情入境学古诗──《古诗两首》教学谈 古典诗词欣赏课《竹里馆》 《秋天的怀念》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典题例析 《秋天》改写成诗 教科版《说说两种树的不同》教学设计 天山天池古诗九首 李镇西:《秋天的情怀》课堂实录 同步练习:古诗两首 古典诗歌单元(粤版第一册) 抒情散文《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小语古诗“藏情”艺术例谈 秋天的情怀——用生命培育生命 《秋天》同步达纲练习 同情 以情施教,知情共育——评官正华的《秋天的怀念》 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与众不同的联想》的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学札记 以情施教,知情共育 古典诗词学习指导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秋天的情怀》课堂实录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讲义 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甫篇(10篇) 同课异构------《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第18课《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同步练习 以诗意解读诗意──《秋天》的教学案例 《游园不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秋天·秋天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六 以诗意解读诗意──《秋天》的教学案例 用诗情召唤诗情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六 名词活用的七种情况 语文A版语文六年级下:《秋天的怀念》教案 语文古诗歌情感:注重诗句表达,熟悉情感蕴涵 古诗三首 教案(小六) 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古诗两首》的教学片段 鉴赏古典诗歌的几点注意(教师中心稿) 同样的教材 不同的定位 同样的教材 不同的定位 同样的教材 不同的定位 古诗《游园不值》课堂实录 秋天,海子怎么了?——浅谈《秋》诗的心灵困惑 描写春、秋、冬、雨、山的古诗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