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泰戈尔生平

小编: :admin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饥饿的石头”)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在印度独立运动的初期支持这个运动,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

    相关推荐

    泰戈尔 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 玩具——泰戈尔 同情——泰戈尔 金色花·泰戈尔 泰戈尔走了 赠品——泰戈尔 泰戈尔简介2 泰戈尔的资料 我的歌——泰戈尔 《金色花》 泰戈尔 泰戈尔:《花的学校》 泰戈尔《吉檀迦利》 泰戈尔抒情诗选 走进泰戈尔的《对岸》 《飞鸟集》(十章)——泰戈尔 泰戈尔《飞鸟集》赏析 泰戈尔《生命——心灵》原文阅读 泰戈尔散文诗节选 泰戈尔经典诗句40句 泰戈尔《纸船》教学反思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泰戈尔诗欣赏:金色花 泰戈尔《职业》诗歌阅读 泰戈尔太原访问记略 泰戈尔《对岸》原文阅读 第一次的茉莉花·泰戈尔 冰心、泰戈尔《纸船》比较阅读 泰戈尔名言、经典语录167条 泰戈尔《孩童之道》原文阅读 泰戈尔《对岸》阅读练习及答案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歌手与哲人 泰戈尔《金色花》、冰心《纸船》原文阅读 泰戈尔《金色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小曼眼中的泰戈尔和徐志摩 高尔基生平 法布尔生平 走近泰戈尔,走进大语文──《金色花》案例 泰戈尔《我一无所求》阅读练习及答案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歌手与哲人(2)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歌手与哲人(3)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歌手与哲人(4)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歌手与哲人(1)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说课稿 托尔斯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泰戈尔诗三首》导学案 爱与美的安琪儿──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赏析 伏尔泰之死 伏尔泰简介 伏尔泰之死 伏尔泰的鞋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长诗)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的日记 托尔斯泰的眼泪 4.列夫·托尔斯泰 法国伏尔泰小镇 《列夫·托尔斯泰》赏析 《列夫·托尔斯泰》评点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 托尔斯泰死在路上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全析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主旨 托尔斯泰晚年三事 《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教案及练习 《列夫·托尔斯泰》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4《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托尔斯泰的三大巨著 4《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4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2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4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9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1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3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5 《列夫·托尔斯泰》说课稿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4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4《列夫·托尔斯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