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小露珠》教学设计三

小编: :admin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训练,积累语言,帮助学生内化。

2、通过小组学习,培养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

3、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渗透其他学科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感悟。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喜欢上这些小露珠了吗?你能用一些词儿来形容它吗?(出示小黑板:﹙ ﹚的小露珠)

二、 读中感悟小动物对小露珠的喜爱。

1、这么晶莹透亮的小露珠,小朋友们喜欢,老师也特别喜欢,记得我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夏秋的清晨,我就会来到田边小路上,那可爱的小露珠呀,把我的脚弄得湿湿的、痒痒的,那美妙的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呢!不仅小朋友和老师喜欢,连动物、植物也特别喜欢它,(板书:动物、植物)让我们打开书本,赶紧读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喜欢小露珠?

2、有哪些小动物喜欢小露珠?

①小青蛙夸它像钻石那么闪亮。

(出示黑板:闪亮)你能读好这个词儿吗?“闪亮”给你怎样的感觉?你体会得很好,能把小露珠的闪亮读出来吗?(学生读)还不够闪亮,谁再来试试?(学生读)亮是亮了,但小露珠的光芒是可爱的,在碧绿的荷叶上,那闪亮的小露珠是多么轻盈呀!。﹙学生读﹚对,就是这样灵巧、可爱、闪闪发光。(学生读)真棒,一起来!

那么闪亮(学生读)

像钻石那么闪亮。(指导朗读)这是小露珠,不是钻石,虽然像钻石那么闪亮,可毕竟不是钻石。咱们夸它闪亮,那就读出它的闪亮。

②小蟋蟀怎么夸小露珠呢?像水晶那么透明 小露珠集天地之精华,像水晶那么晶莹剔透,从这一头能看到那一头。你来读。(指读)透明些了,但仍有些浑浊。(指读)还有一丝杂质。来,一起读。

③小蝴蝶也来了。夸它像珍珠那么圆润 见过圆润的珍珠吗?(圆圆的,十分光滑,十分细腻,湿漉漉的,十分润泽。)就带着这种体会读。(指名读,随机板书:圆润)圆了,但还不够光滑细腻。

3、小露珠那么闪亮,那么透明,那么圆润,难怪小动物们都那么喜欢它,一见小露珠就和它打招呼。(板书:喜欢)你们想和小露珠打招呼吗?你想做谁?﹙学生回答﹚你呢?你呢?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练习一下和小动物打个招呼吧。(学生练读)

①来,哪只小青蛙先来向小露珠我问个早。(指读)早哇!小青蛙。(指读)小青蛙,你想夸我什么?(闪亮)那就把我的闪亮夸出来,来,重新和我打个招呼吧!(指读)小青蛙,你夸奖了我的闪亮,但不热情,不亲热。(指读)再热情些!﹙指读﹚好,谢谢。一起来。小青蛙们,刚才你们响亮的喊叫差点吓着我,差点把我吓得一咕噜从荷叶上滚落下去,轻点儿,别吓着我,行吗?(齐读)

②小蟋蟀呢?快来和你喜欢的小露珠打个招呼。(指读、齐读)

③小蝴蝶呢?(指读、齐读)

④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我们一起合作把这段话读一读。其他同学帮我们读其他的话,好吗?(师生朗读。)

2、小结:小动物们真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那植物为什么也喜欢小露珠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板书:闪亮、透明、圆润)

三、 感悟植物对小露珠的喜欢。

1、(学生举手)别急,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继续思考。﹙指读﹚

2、植物为什么喜欢小露珠?

①装点得格外精神。

“精神”这个词语有两个读音,一种读jīng shén,还有一种读jīng shen,在这儿应该读-----jīng shen,把字音读准。

“精神”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谈“精神”在课文中的意思(自由读)(就是很有活力,充满生机,生机勃勃,叶子更绿了,花更艳了,更加光彩熠熠,更加生机勃勃。嫩生生、水灵灵)你们的体会很正确,这就叫(精神)也可以说(光彩熠熠)还能说(生机勃勃、勃勃生机)(指导朗读到位)

“格外精神”是什么意思呢?(特别有活力,十分神气。)你已经懂了,肯定会读了。(指读、齐读)

3、小露珠是怎样把植物装点得格外精神的呢?让我们走近些,细细地欣赏一下在阳光下,在小露珠点缀下的花草树木。呀,在阳光下,小露珠亮亮的,一闪一闪,一颗、两颗、三颗,光彩熠熠,就像……

我听见了同学们的啧啧赞叹声!真是美景如画!看看图,再读读这段话,加上你丰富的想象,说说花草树木们是怎样在小露珠的点缀下更美了,更加生机勃勃了。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学生自由说)

①在阳光照耀下,小露珠打扮下的向日葵,戴上了美丽的珠宝。像珍珠项链、钻石手链、水晶耳环、钻石皇冠。)

② 白杨树本来叶子枯萎,现在展开来,颜色更亮了。

③ 黄的更黄,成了“金黄的向日葵”;绿的更绿,“碧绿的白杨树”;红的更艳,“紫红的喇叭花”。。这就是:生机勃勃。我没听出有生机,再来。也可以说:勃勃生机

④ 小露珠们在紫红的喇叭花中跳舞呢!

⑤ 荷叶上,小露珠连成一串,像珍珠项链。

⑥ 草尖上,小露珠给小草妹妹戴上了钻石皇冠。

……

4、同学们,你们想的美,说的美,能把这种美送入你的朗读吗?赶紧自个儿练练,老师最喜欢听你们读书的声音了。

①指名朗读:对不起,我打断一下,我没有听出光彩熠熠。精神吗?是个俊俏的小姑娘,我怎么听着像个五大三粗的鲁莽汉呢?再生机勃勃些!读得真美!让我们也美美地享受了一回。

②谁也想来美一美!

③你们想读吗?好,那赶紧自己再读读。

④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感受小露珠给植物带来的美,给我们带来的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5、(机动)这么美的一段话,我们得把它积累下来。快,试着背背看。(学生自由背)指名背。同学们都陶醉在其中了。

四、 小露珠告别。

1、(引读)小露珠就这样爬着,滚着,笑着。看到小动物们这么喜欢自己,看到植物们被自己打扮得这么美,小露珠多高兴啊!来高兴些!(学生读)把自己的热情尽情释放出来!(学生读)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范读,学生再读。

2、美丽可爱的小露珠就要消失了,大家与它依依不舍地告别。向日葵(引读)白杨树--------- 喇叭花---------大家多么想--------你们想留住它吗?让我再听一次。小露珠------------,她笑盈盈地说-----------

3、小露珠要到哪儿去呢?她明天真的会来吗?她明天怎么来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然后在4人小组内交流交流。

4、学生畅所欲言。

5、小结。

①小露珠遇到了太阳公公散发出来的热量,变成了水蒸气,到天空中去了,所以,课文说“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她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注意这几个词语的朗读。越来越大、越来越轻、飘---------飘得再远些

②等夜幕降临,水蒸气遇到冷又变成小水滴停留在草叶上。----------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6、多可爱的小露珠呀!她还是那么闪亮、透明、圆润,滋润着万物,让我们记住它,我们的好朋友----(再读课题)-----小露珠

五、 拓展延伸。

1、小露珠一天的旅程可真有意思,以“我是一颗小露珠”为题,向大家介绍小露珠多姿多彩的经历。

2、世界气象万变,有千变万化的云、水气凝成的雾、云滴形成的雨、冰晶结成的雪,请课后搜集有关资料,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

板书:

动物 闪亮

喜欢 小露珠 透明

植物 圆润

    相关推荐

    《小露珠》教案之三 《小露珠》教案之三 《小露珠》教学设计 《小露珠》教学设计 《小露珠》教学设计 小露珠 小露珠 《小露珠》教学设计 《小露珠》教学设计 小露珠教学设计 《小露珠》教案之三 《小露珠》教学设计 《小露珠》教学设计 《小露珠》教学评析三 小露珠 小露珠 《小露珠》 《小露珠》教学设计一 《小露珠》教学设计六 小露珠 小露珠 《小露珠》教学设计二 小露珠习题设计 《小露珠》教学设计二 《小露珠》教学设计一 《小露珠》教学设计五 小露珠 教案教学设计 小露珠 教案教学设计 《小露珠》教案 《小露珠》说课设计 小露珠 教案教学设计 小露珠 教案教学设计 露珠 教学设计 小露珠 教案 15《小露珠》 小露珠的梦教案设计 《小露珠》内容 《小露珠》教学设计及点评 《小露珠》教学设计及意图 小露珠教学反思 教学《小露珠》前后 《小露珠》教后记 《小露珠》教学反思 小露珠教学反思 小露珠的梦教案设计 《小露珠》说课 《小露珠》之一 《小露珠》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露珠》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露珠教学片断 小露珠教学实录 小露珠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露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露珠教案设计 听《小露珠》有感 《小露珠》的教学启示 《小露珠》教案之四 《小露珠》教案之二 《小露珠》教案之二 《小露珠》教学随感一 《小露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露珠》教案之六 《小露珠》教材分析 《小露珠》教案之一 《小露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露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露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露珠》教案之五 《小露珠》教案之二 《小露珠》教材分析 《小露珠》教案之四 《小露珠》评课稿 教科版《露珠》教学设计 小露珠自学提纲 《小露珠》教案之五 小露珠教学教学片断 小露珠教学反思(一) 《小露珠》课文内容 《小露珠》课文内容 《小露珠》教学反思之一 《小露珠》教学反思之一 《小露珠》教材分析 《小露珠》教案之一 《小露珠》教案之六 《小露珠》教案之四 《小露珠》教案之一 《小露珠》教案之六 《小露珠》教案之五 《小露珠》课后有感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小露珠》教案 语文A版《小露珠的梦》教学设计 《小露珠》第二课时 小露珠(第二课时) 《小露珠》第一课时 小露珠(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A版《小露珠的梦》教学设计 小露珠(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小露珠》教学设计(苏教版第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