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这课教什么?怎样教?

小编: :admin

如何使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使学生获益更多是老师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教学的一个关键话题。在进课堂之前,教师总是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要教给学生什么?二是怎样教?即明确教学目标与制定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恰当地使用方法,也是让目标落到实处的一个关键。


目标一: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凭借《庐山的云雾》这个文本,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在读教材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条理特别清晰,第二、三两个重点段都是“总——分”结构尤为突出。而这一构段方式正是三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教材的课后练习中也有设计相应的训练(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一个本领: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训练。这篇文章最让我满意的是有两段同样的“总——分”构段,我可以先扶后放,逐步进行教学。围绕这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构段方式。课上,我先请学生找中心句(总写)及句中的中心词;然后找通过哪些句子具体写(分写)的;接着点明“总——分”结构;再逐句品读,每品过一处分写,便点回中心句,强调总分;最后根据文本来总结此关系的构段方式。这样逐步明确“总”与“分”的关系,使学生在头脑里对此关系一清二楚。


学过之后,便要巩固,于是师生共同总结上段学法,再请自学下段,再一次清晰这一构段方式。在巡视的时候,我很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出了“总写”的句子,学生还有滋有味地品读着句子。弄懂之后,便要运用。我利用文中的“……”,指导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课后再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这样从学到用,逐层深入,可以说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用得轻轻松松。
不过,自己认为课后习题中的提示设计还不够理想,当时着急快要派用场了怎么就没招了,一时情急反而影响正常思维。上完之后静下来再想,倒不如列出例如“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这类提示,反而更有启发性,学生也更容易着手。


目标二: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
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想象无限。迷茫的云雾在作者的笔下,竟活灵活现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从生活的到虚构的,从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于是,凭借这点,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二个本领:通过对文中描绘庐山云雾的比喻的品味,学会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辞。


在达成这一目标的时候,主要方法之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其实,想象得再不着边际,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大凡想象之中东西都是生活的本原或再创造。文中的比喻有些跟学生生活很贴近,如“白色绒帽”,我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处比喻的感受。有学生马上说感觉很“暖和”。这是多么生活化的感受!如果在现在这样的12月的季节里,给你一顶绒帽戴在头上,你一顶也会觉得暖和。有学生说感觉很“美丽”,确实,青山白雾,想来也美。也有学生说感觉很神奇的,这也不错,那么大的山戴着顶绒帽,能不神奇吗?学生的感受谈得多么真切。


在指导利用文中的“……”写话时,我也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开始的几个学生说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等等。我一听,学生都想到动物了呀,于是我引导: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学生很聪明,马上就更大范围地想开去了,植物也出现了,房子也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还有很多(这些都来自于生活)。学生思维开阔了,想象也就丰富起来了。所以说教材来自生活,教学也应来自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生容易接受,也能生发出精彩的思维碰撞。

说到这处写话练习,在学生“写”的时候,我为学生提供了参照格式。(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这样不仅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课堂上的写话训练目的一是要把想象到的用比喻句写下来,二是要尝试“总——分”构段,不宜太难。)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独立写话的时候有法可依。


“总——分”构段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这两点是我在这堂课上特别要教给学生。在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中还设有其他些许目标,如背诵、用“流连忘返”说话等,其实也是在这两个主要目标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可以达到的。(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的第二课时都会训练的。这类“大众”目标应该可以不要写进“教学目标”之中了吧?)


另外,内容与方法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如果一堂课的容量太多,就会处理不好细节,使训练流于形式而学生学得并不扎实。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我理了一下我设计的训练,就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我将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将省略号的扩充练习之“说”改成了“写”,而将原本要“写”的形式移到了此处。这样一处理,将原设计中的两个“说”(还有一处是用“流连忘返”说话)改成了一“说”一“写”,并将写的要求明确化,也围绕了“总——分”这一重点展开。有机整合了修辞、构段于一处写话之中,让课堂精简了,训练也落到实处了。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谨防步入教教材的误区。明白了要教什么,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可凭借的依据,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扶手”。明白了怎样教,才可以将文本化为学生的内涵,使之成为课文与学生之间的可行“通道”。这关键是要为具体的目标寻找与之相应的具体方法(这方法也可能是一组方法),使两者相匹配。

    相关推荐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17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二课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设计14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反思2 这叫什么?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样长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教学设计8 地球什么样(教案) 七年级语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地球什么样(教案) 2《地球什么样》 语文课该是什么样子?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表格式导学案5 八年级语文上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指什么?“拿”指什么?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温泉为什幺这样蓝 《地球什么样》教学设计 《地球什么样》教学设计 《地球什么样》教学设计 从“不应这样写”把握“应该怎样写” “母爱”落脚在哪——我为什么这样教《秋天的怀念》 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早》这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地球什么样》教学设计 找出像“祖父栽花,我就栽花”这样结构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里为什么不用问号 年七年级语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反思 海伦“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地球什么样》教学设计之三 为什么说像利剑一样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 《地球什么样》教学设计之三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本课程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初二语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学反思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案之一 国外好学生是个什么样 怎样教《荷花》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语文教师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学设计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学设计 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荷花》怎样教 《荷花》怎样教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萧红为什么要写这个园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步练习 怎样的课才算好课 课文应该怎样读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我怎么想就怎么说》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1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质疑:我们要什么样的素质课文拓展 《江雪》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性格? 《宿新市徐公店》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什么是说课 “苍老得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怎样读诗 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老师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学设计之一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是……,甚至……。”连用了四个“同样”告诉我们什么? 怎样教《愚公移山》一课 “乱班”怎样上语文课?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 教师应怎样善待新课程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 不读书,怎么教 西师版《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学教案 我这样教《西湖》 我要这样 《烛之武退秦师》中这个“敢”字怎么译? 我这样教《称赞》 我这样教语文 《游子吟》展示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这样比方有什么好处? 我这样教《雷雨》 我这样教《称赞》 我这样教《雪儿》 西师版《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