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挖掘文本价值,不能偏离文本主旨 ——有感于《孔子游春》的一段课堂实录

小编: :admin

文本(教材)是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为了让其发挥更大的功能、价值,实施新课程倡导的“生本”理念,不少老师加大了对文本价值和内涵的发掘,以增加文本资源利用的含金量,毋庸置疑,这对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精神的成长有着诸多益处,但如果教师不能够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一味地追求个性化的理解,反而会减损了教材的价值,使阅读教学走入误区。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12册中的一篇美文,文章说理透彻,浓浓的师生情谊宛若清水缓缓地流淌字里行间。尤其是论水一段,叙物明理,内涵十分丰富、厚重。笔者曾多次聆听多位教师执教《孔子游春》这一课,发现执教教师在教学时,在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孔子论水的宏论时,对水和真君子间的联系把握不够准确,有的老师甚至引导学生偏离了孔子论水的目的。请看下面一段课堂实录:

师:孔子说的有道理吗?你由此想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1:由‘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我想到了黄河;由‘水和顺温柔’,我想到了桂林山水,

由‘水穿山岩,凿石壁’,我想到了瀑布……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2:我觉得孔子论水很片面,“水流必向下”,只能说明水没有远大的志向,人们不是有句常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可见,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师:有道理!

生3:孔子说水能荡涤污垢,我认为应该是藏污纳垢才对,它包庇、隐藏污点,难道是君子的行为吗?

4:水不像孔子说的那样完美,比如说,泛滥的洪水曾淹没了多少农田,又让多少老百姓无家可归!

生5:为什么会有洪水?我觉得人类应该好好反省,如果不是你们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又怎么会有洪水?

……

在上述片断中,学生把“水的德行”仅仅理解成“黄河”,把水的不同形态和相对应的景物联系起来,又在洪水的问题上有了争议,谈到了环保;显然,学生的这种建立在自己生活阅历和体验上的理解与感悟,已经脱离了文本主旨,甚至违背了文本主旨。面对这种浮浅的、片面的自由发挥,教师若不适时地正确引导,课文教学则失去了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更无法继续深入下去,因为文中的第三部分弟子们各言其志就是在建立在论水的层面上的,子路之所以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之所以悟到应该做“不为自己表功的人”;都是悟到了孔子论水的主旨:即要做一名像水一样的“真君子”!由于上述案例中的老师忽视了文本内容的价值取向,所以导致下一环节的教学走入了误区,可以说,这节课看似体现了生本理念,实则是失败的。

教育是要解放人,而不是束缚人,更不是压制人(陶行知)。我们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干――敢于创造,善于创造。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并不是说可以摒弃课文的文本价值。怎样才能把人本理念贯彻到教学环节中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呢?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总结推广其教学经验时指出,“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上的。”笔者在认真学习于老师经验的基础上,对《孔子游春》一课进行了深入钻研,从文本语境出发,重视让学生联系已有的体验来感知文本,并对学生的一些感受和看法进行二次讨论。

笔者在进行本课教学时,从文本语境出发,重视让学生联系已有的体验来感知文本,并对学生的一些感受和看法进行“二次讨论”。

师: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

生:“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我认为水是生命之源,不论是人类、动植物还是其他生物,离开了水,都无法生存。

师:那你觉得水和真君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都有种奉献的精神!

师:说得好!水哺育着天下万物,君子呢?对社会、对他人有所帮助,他们都具有高尚的道德。

生:“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水非常勇敢,勇往直前。哪怕是前面有坚硬的山崖和石壁,君子也应该有这种品质。

生: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都学过滴水穿石的故事,我觉得水还有恒心,毅力,永不半途而废。这也是君子应有的行为。

师:是啊,君子和水一样有志向,遇到艰难险阻也不退缩。

生:“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我从这句没有感受到君子的行为,相反,我觉得水好象没有骨气,你看它没有一定的形状,也就是说它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它流必向下,我感觉它好象没有进取心。

生:我不同意!“大丈夫能屈能伸”,弯曲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想,这也是君子的做法。

师:同学们听过这句话吗?“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水顺其自然而不争;甘愿处于人都厌恶的低下之地,这不也说明水有着君子般的谦谦之风吗?

生:水虽能荡涤污垢,可同时它也是藏垢纳污的场所,君子都是光明磊落的。这一点好像不能与君子相提并论。

师:水的本质是晶莹透剔的,放到水中洗的万物虽是不清洁的,可拿出来的却是干净的、光洁的,它洗净了万物的污浊,这不正是君子所倡导的与人为善吗?

生:我明白了。君子正是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人,用自己的美德影响着周围的人。

师:“善施教化”后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水还有君子的其他特点。

师:孔子不愧为古之圣人,他教育弟子做人,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请你们想想,水还具备哪些君子的特点呢?

(心地善良、胸怀宽广、博学多才、公平公正……)

在这“二次讨论”中,通过师生深刻的对话,较好地挖掘了文本的人文价值,让文本所蕴含的智慧的光芒与学生生命的灵气碰撞,由此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追求。我们不难想象,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再读课文可能就有更深的感悟,更能读出语感。

    相关推荐

    孔子游春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 《孔子游春》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文本 古诗《游园不值》课堂实录 挖掘课堂表演的价值增强课堂表演的有效性 教师随笔 源于文本,超越文本──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引导的文本策略 《孔子游春》课堂教学实录之三 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 《我的第一本书》主旨 《孔子游春》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对比感悟 提升文本价值取向 文本须“挖掘”教学需“设计”──教《老人与海鸥》有感 文本须“挖掘”教学需“设计”──教《老人与海鸥》有感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孔子游春 课文 窦桂梅《游园不值》名师课堂实录 孔子伦理思想的人文价值 不平静的课堂——《离骚》课堂实录 深入挖掘文本──《掌声》教学反思 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 寻找文本空白,挖掘习作泉眼 《孔子游春》分段及段意 《我的第一本书》课堂实录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信息之美──《祝福》文本价值论 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对教育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思(下) 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对教育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思(上) 《游园不值》课文 《孔子游春》课文原文 《孔子游春》教后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堂实录 孔子游春主要内容 《孔子游春》课文解析 窦桂梅《游园不值》实录 《孔子游春》课文理解 《有趣的游戏》课堂实录 西游记的价值 中考语文复习不要脱离课本 充分挖掘文本 让阅读与习作同步 《逍遥游》课堂实录片段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有趣的游戏》课堂实录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 《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课堂实录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堂实录 《别离》课堂实录 《离骚》课堂实录 《孔子游春》课课练 竹子的价值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 《我的第一本书》课堂实录及反思 孔子游春 《西门豹》课堂实录片段及评价 挖掘有利素材培养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文本”──《白鹅》教学片断及反思 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文本”──《白鹅》教学片断及反思 《游园不值》窦桂梅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薛法根: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 《孔子拜师》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春》课本原文 《孔明智退司马懿》课堂实录及听课有感 《孔子游春》说课稿 读《我的第一本书》有感 孔子游春说课稿 高中语文:《别离》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 《离骚》课堂实录1 例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深度挖掘 《离骚》课堂实录3 12《孔子游春》 12《孔子游春》 对比感悟 提升文本价值取向──《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对比感悟 提升文本价值取向──《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对比感悟 提升文本价值取向──《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 《孔子拜师》课堂教学实录 走进智慧课堂 感受本色语文──观于秀芳老师执教《金色的草地》有感 走进智慧课堂 感受本色语文──观于秀芳老师执教《金色的草地》有感 《孔子游春》教案之一 《促织》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我不能失信》教学实录片段 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走近孔子,走进文言文我教《孔子游春》 《兰亭集序》的主旨值得探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的人本关爱 深入解读文本 充分利用文本──《将相和》听课有感 《孔雀东南飞》主旨探究——《孔雀东南飞》主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