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编: :admin

[摘 要] 任何国家的教育改革都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支撑和指导。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 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目前,这一理论在我国也迅速传播,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2003年5月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理论基础之一。本文的主旨就在于在了解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参照“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来全面理解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联系,进而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语文教育行为,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先进的理念,最终实现“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教育改革目标。

[关键词] 多元智能;多元性;差异性;课程标准;以人为本

目前,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观主要有终身教育的思想、大众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观点、建构主义的理沦、多元智能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等等。其中多元智能理论影响最大,在美国许多中小学开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性实验,建立多所多元智能实验学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就强调要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恰恰是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本文将分三个部分来阐述:多元智能理论简析;语文“新课标”解读;反思与实践。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析

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智能概念,建立了宽泛的智能体系。多元智能理论是在批判了传统智能一元能理论,吸收了斯腾伯格的智力三重论(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三个独立的能力构成)合理内核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脑损伤病人、特殊儿童、智力类型和符号系统的研究提出来的。他说:“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他认为判断一个人的智力发展程度要看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产和创造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而非传统智力理论所强调的单一的一元结构(即言语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心理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智能至少有八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而不只是语言和数学逻辑。

多元智能理论重视智力的实践性。加德纳认为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拥有以系列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加德纳把智力看成是“创造性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他非常重视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主张让儿童在实践中成长。所以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学校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教育在每个人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这里所说的成功,不是仅仅以学校的考试成绩作为成功的标准,而是指学生走向社会之后获得成功。他深刻指出“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创建了多元情景化的新型课程和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要求学校为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努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未来社会成功者的场所。

多元智能理论还关注智力的多元性。加德纳认为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多元的形式存在的。智力的多元性是指每个个体都有八种或更多种智力,而且每一个个体各种智力的发展也是多样的。加德纳依据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我国赴美演出的残疾人艺术团有一位叫周舟的孩子,他的音乐智能由于获得了“可以尽情施展”的机会,终于成为一位出色的指挥,生动地证明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的论断。

多元智能理论还关注智力的差异性。智力的差异性是指各种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有着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而且每个人智力的表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加德纳还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而传统教育的弊病在于“完全没有重视到这一点,相反,我们使每一个学生都面对同一种教育”。他强调 “教师面前无差生”,在现阶段,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杀了学生的潜能,要求教育工作者“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积极的举措则是为学生潜能的开发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

多元智能理论是世界性开发潜能的重要理论。潜能是人的秉赋与素质的中介,是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建,将人们的教育视野向人的发展可能性聚焦,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来塑造人的健全人格,达到提高人的素质的目的,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支持。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我国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目标和理念与多元智能理论是相一致的。作为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实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以及课程目标上的要求等诸多方面都秉承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精神内核,下面具体展开解读,会有更深刻的 认识。

(一)以人为本位的人文化教育

“新课标”的“前言”部分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的“不同发展倾向”也就是多元智能中提到的“智力的多元性”。“新课标”的“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把“学生的需求”作为一项根据,突出了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突出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强调了人格养成,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由此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造就有健全人格和有知识技能的人,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表现和人格体验应该受到重视,语文知识学习过程应成为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

事实上,最近若干年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大语文”把学生从传统、单一、偏重于说教的教材中解放了出来,提供了大量富有人文精神的阅读文本,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需要。“课内拓展式阅读”通过师生、生生的平等交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语文研究性学习”则大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把教学基点由教师的外在传授完全转移到学生的内在发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课程也由传统的预设性课程,变成了生成性课程。教师也由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转换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二)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专列了一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自主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1、自主性。 “自主”即主动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主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推动者和学习活动的辅助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主人;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东西。

2、探究性。探究性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把人生、自然与社会作为学习探究的对象,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师应该是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通过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促进个体潜能的全面开发。

 

    相关推荐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标准解读讲稿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模块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读后感 对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性质的解读与思考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之浅见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_语文论文 关注新课程标准下的几种阅读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问题设计 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评价方式 依靠多元智能开发生本课程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 多元智能语文课中的使用论文精品 新课程标准下的多模式语文教学课堂 解读语文“标准”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理念的定位 解读语文“标准”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感”观 《语文课程标准》与“大语文教育” 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语文能力”目标的重新审视——“新课标”语文课程性质观下的目标解读 浅谈新《课程标准》与识字教学 新课标,新理论 关注课程标准下的几种阅读能力 人教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 新课程标准下谈拓展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依据《课程标准》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多元智能的起源 《黄河颂》教学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 文本解读的“入”与“出”──《语文课程标准》视野观照下的阅读策略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黄河颂》教学设计──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 文本解读的“入”与“出” ──《语文课程标准》视野观照下的阅读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 拼音教学中的多元智慧理论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自能读书”与元认知能力_语文论文 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对话 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从《窦娥冤》看新课标下语文经典的多元解读 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 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多元智能与《翠鸟》一课课堂教学的结合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上)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下) 论多元解读的“陷阱” 运用多元智慧理论指导汉语拼音教学_语文论文 中学“经典诗文”多元解读的理论匡正 新课程标准下的识字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亮点、重点、难点浅析_语文论文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以新课标作指导,为新课程做准备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和理念(下)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观 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解读 “多元有界”:新课标下语文经典多元解读的基点──以《窦娥冤》为例 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解读 试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随笔 《语文课程标准》的好载体 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问答 学习新课程标准 强化语文实践活动 谈语文课程标准的综合性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与标准_语文论文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上)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童趣》 《称象》多元智能教学设计 《称象》多元智能教学设计 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一) 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二) 运用多元智慧理论指导汉语拼音教学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称象》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质培养的最新定位 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反思 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三) 论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 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 贯彻课程标准 改革语文教学 构建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高中语文任意选修课体系 构建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高中语文任意选修课体系 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点异议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称象》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称象》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称象》 新课程标准下练习设计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思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新教材述评 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的定位与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