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顾之川:对新课程语文高考改革的思考

小编: :admin

一、新课程与新高考

从2004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开始实验,2005年秋季,江苏也将进入新课程实验。在新课程实验区,由于高中新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符合我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所以,广大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参与实验的热情很高。但同时也有一个共同的担心:使用新课程以后,将来高考怎么办?如果现行的高考制度不改革,仍沿用现在的高考模式,实施高中新课程必然会遇到阻力。校长、教师、家长会问:用新课程可以,但你能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或我的孩子三年后一定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原因很简单,新课程既然是实验,就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需要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调整、修正和完善。问题是,对于一个高中学生来说,他的一生只有这么一个高中阶段,也许只有这么一次高考的机会。这就决定了高中新课程实验只能成功,不许失败。2007年,参加实验的四省区高中毕业生将面临高考,毫无疑问要有新的高考方案来适应。如果只有课程的改革,而没有相应的考试制度改革措施相配套,课程改革的目标恐怕将大打折扣。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必须关注高考。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师、家长,都盼着新的高考方案早日出台,而且越早越好。只有这样,才能给实验区的广大教师和家长吃一个“定心丸”,以解决实验的后顾之忧。

2004年高考结束后,部分新闻媒体炒作“南京高考现象”,引起人们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重新讨论。有的论者谈到这个问题时,习惯于把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我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不能说你搞了素质教育,就可以不管高考成绩。哪个地方高考成绩突出,就说人家在搞应试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正视高考,而且会有好的高考成绩,这才有说服力。如果一个学校素质教育搞得很好,但学生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恐怕这种素质教育也没有多少说服力。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刘彭芝校长所说:“我们要正确地认识高考。素质教育不是不要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好也不是应试教育的结果。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抓高考,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是学生梦寐以求的,代表了广大考生及其家长最根本的利益。所以,抓好高考,就是为国育才,就是造福于民,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②对于任何一所高中来说,不管是使用新课程的实验区,还是使用过渡性课程的地区,高考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高考改革的多元化趋势

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的直接目的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择优录取新生提供依据。但是,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望,使得高考逐渐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以2003年为例,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为620万,而招生人数为380万,录取率仅为61%,其中录取到本科院校的人数还不到30%。所以尽管近年来高等教育有较大发展,但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的发展,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的期望值逐渐增加。正是由于这种供需的矛盾,造成了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高考自然而然地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甚至成为社会的热点、焦点之一,高考也被认为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高考改革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内容和评价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改革也决定着各地中考改革的方向。

近年来在高考改革问题上,有关部门一直强调“稳中求变,稳中求新”。2004年,我国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高考试卷的多样化。分省单独命题的省份,由原来的上海、北京,又增加了天津、重庆、福建、广东、浙江、江苏、湖南、湖北、辽宁,共11个省市。其余省份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4套试卷中选择。所以,2004年,全国共有15套语文高考试卷。2005年,自主命题的范围又将进一步扩大,山东、安徽、江西也将加入自主命题。教育部制订《考试大纲》,各省可以根据本省的省情制订适应当地实际需要的《考试说明》,从而给各省以更大的高考命题自主权。

从2004年的语文高考试卷来看,已经出现一些新的考查方式。如上海卷几年前就已经增加了作文在整个试卷中的分值,有专家建议打破高考作文60分的僵局;古代诗文阅读在上海、北京卷中所占分值也有所提高,北京卷在题型上有了新尝试;全国有8份语文高考试卷考到了对联;在选材方面,普遍关注现实,体现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江苏卷出现了书面语与口语转换的题型,等等④。这些变化,应该是研制新课程的高考方案时给予关注的。

    相关推荐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切实加强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 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 课程改革误了高考,还是高考误了课程改革 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殊途同归 让新课程高考成为高考改革“领头羊” 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积极审慎推进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 对新课改口语考试的思考 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观念 高考制度是课程改革的瓶颈 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言摘要 新课程语文高考应对策略 对新课程语文高考的初步设想 语文新课程高考与我们的对策 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从科举看今天的高考与课程改革 常模重建,07年首次新课程高考开创改革之旅 面对新课程改革,高段教师应做些什么 江西高考改革:对考生实行考前教育 新课程高考制度改革应妥善处理的若干矛盾 新世纪初期的语文课程改革 对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程的思考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感悟新课程改革语文案例 关于语文中考改革的两点思考 制度创新是高考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 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语文高考试卷改革问题 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互动——由一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论文精品 温儒敏: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思考 李镇西:我看语文新课程改革 忧虑新课程语文高考 忧虑新课程语文高考 新课程语文考试的思考与实践 感悟新课程改革语文案例二 高考改革的若干设想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面面观(上)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面面观(下) 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考察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新课程语文考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面面观(中)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 探寻教研蹊径引领课程改革——新课程背景下县区语文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对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性质的解读与思考 改革高考:语文教育的出路_语文论文 高考作文的回顾与思考_语文论文 新课程语文高考的初步设想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 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改革思考 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语文课程改革的十大关系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教学目睹之怪现象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聚焦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聚焦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高考改革的一些看法 高考解析:专家称高考改革改变考试形式不如改变考试内容 做实课程改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喜和忧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喜和忧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聚焦 语文课程改革十大看点 从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看改革的紧迫性 国外及港台地区高考改革新趋势 对当前中学教学改革实验的思考与建议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对语文高考命题的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怎么考 跨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模式的理论思考 重庆:高考自助命题改革的破冰之履 对语文高考命题的实践性思考 1977-2007,高考改革焦点回眸 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是关键 新课程改革几个倾向性问题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结构 相关学科的发展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下) 相关学科的发展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