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考语文丢失了什么?

小编: :admin

2006年的高考硝烟已渐次消散。对于中国大陆的950万考生来说,人生的一次大拼搏已告结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将与这个宜人的初夏一起,载入他们的青春史册,成为记忆中或明亮或黯淡的一页。

但高考,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个特殊现象,仍会成为一个道不尽的话题持续受到公众的评议。

笔者近年来有幸参加了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从而接触到大量上世纪前半叶及台湾地区有关母语教育的相关资料,对照今年全国及各省市的若干套语文高考试题,对当下语文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谈一些看法。

如果我们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充斥着这样一些低劣的的语言材料,那我们如何能测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力、欣赏力和想像力?

为了便于说明起见,这里仍以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语文高考试卷为例。

首先,笔者以为,语文试卷与其他学科的试卷不同,用来出卷的语言材料应该文质兼美,即应该反映出汉语本身的特质和美。出题者不能随便从哪本书中找一篇文章让学生分析,或者随便从哪篇文章中拎出一段话来出题,更不宜使用报纸语言。因为这种语言本身缺乏汉语的典范性,更缺乏汉语的美和生命力。

可是,很遗憾,仔细研究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大量充斥着这样一些语言。

请看第I卷第4题: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笔者看了足足5分钟,也没看出眉目。耐着性子再仔细拜读,终于发现是这段文字本身的问题:语意重复罗嗦,句子冗长累赘,本来就无须那么多话来表达,难怪判断不出答案。心里不禁替考生暗暗叫苦。

笔者后来在网上找到的“正确答案”是“C”。

像这样拙劣的语言材料,怎么能拿来当作高考语文试卷的题目呢?

同样,请看第II卷第18小题。

18、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4分)

语言的形式①能是美的,②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③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④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⑤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⑥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①__②__③__④__⑤__⑥__

笔者怎么也想不出第一个空格应该填什么:是填“可(能)”乎?好像不对;“只(能)”乎?也不像;那到底什么“能”?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待查了参考答案,更是瞠目结舌——居然是填“之所以”!如此一来,这句话就成了“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这算什么话呢?是中国话吗?是汉语吗?

显然,这句话本身违背了汉语通常的表述方式,它本身就是一个病句。而且,这段关于语言形式美的论述在理论上也有问题,此不赘言。

相似的问题还有。

笔者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充斥着这样一些低劣的语言材料,如何能测试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力、欣赏力和想像力?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说——就是阅读题中的“科技文阅读”。

在每年的高考语文卷子中都有一道名曰“科技文阅读”的题目,意在考查学生的所谓“说明文阅读能力”。

今年全国卷选了一篇《地球气候成因新说》,共820字。由于篇幅关系,笔者无法照引全文。总之,全篇充斥着数字和专业名词,读来枯燥乏味,单调平淡,毫无美感可言。而下面的三道阅读题都是要求学生判别其句子内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一共9分。

笔者真不知道出题者本人是否想过,为了对付这样一个题型,一个孩子从高中二年级的暑假开始,要阅读多少篇同样枯燥乏味的所谓“科技说明文”,究竟要做多少道“模拟试题”,才能拿下这9分?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丢失的是什么?当然是对汉语的领悟力、想像力和鉴赏力,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光。

现在,虽然名义上全国已有16个省市取得了高考自行命题的资格,可是,在出题思路上,各省市均视全国卷为范本,亦步亦趋,不敢有自己的创新。

与此相关的第二个问题是,卷子中大量的题目,实际上都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能力。我不禁要问,语言学习的规律是什么?是积累、感悟、想像,还是逻辑分析?这样做的结果是将考生引向逻辑分析的死胡同,还是阅读、背诵、涵咏的正道?语文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由此,笔者联想到上世纪前半叶的国文教育及台湾地区国文教育现状。

“国文”“国文”,堂堂一国之文,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之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它唤起的是我们潜意识深处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需要说明的是,1949年之前,“语文”被称作“国文”。

查找有关资料,“国文”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商务印书馆1908年出版的《国文教科书》和《中学国文读本》。而此前,即1906年,则叫做《中国文学教科书》。这可以说是早期中学“语文课”的雏形,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母语教育独立设科。

回过头我们可以看看海峡的另一边——台湾。虽然历史造成了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阻隔,但台湾一直沿袭了“国文”的称谓。当下台湾的高中国文教科书包含三种:《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前者与大陆的《高中语文》课本相似,后两者则大陆没有。

    相关推荐

    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 识字教学,你缺失了什么 什么是失重 丢失的东西 丢失的东西 《丢失的骆驼》课文 韩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 高考学霸现身说法: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到底与什么有关 高考语文复习:清楚语文考什么和如何考 我们的学生缺失了什么——教《司马光》引发的思考 我们的学生缺失了什么——教《司马光》引发的思考 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易丢分考点 傻学语文丢失的“机会成本” 拿什么拯救文物流失之痛? 高考语文复习:高三语文复习要特别注意什么 《画里少了什么》课文 《他发明了什么》课文 我们的学生缺失了什么——教司马光引发的思考精彩 画里少了什么 高考语文丢分雷区 小心被炸到 丢失掉尾巴的狐狸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 高考语文:考试失分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是什么 谁丢了尾巴 《丢失的骆驼》教学设计 高考高分揭秘:“话题作文”究竟该写什么“话” 诺贝尔发明了什么 《丢失的骆驼》教学设计 《丢失的骆驼》教学设计 语文 - 《我是什么》 什么样的试卷才是理想的高考语文试卷? 你为小树做了什么? “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 熊说什么了 教学设计 《谈礼貌》主要写了什么? 盘点2017最新高考语文答题易丢分雷区 不再丢分!17年高考语文诗歌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备考详失分四大要点 高考状元高分绝招:杜绝语文选择题丢分技巧 父爱拿什么也换不了 《老王》比《祝福》多了什么? 什么是主语 《不怕丢失的钥匙》教学设计 关于高考语文最易失分的考点 什么声音?_语文论文 为什么要作文的思考(中) 为什么要作文的思考(下) 三年级上册语文《画里少了什么》教案 为什么要作文的思考(上) 《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 画里少了什么 教学设计 什么是成语? 2017中考语文备考:语文答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 《他发明了什么》教材理解 《画里少了什么》教学实录 高考语文知识点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 高中,学习作文应注意什么?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 《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 《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 苦难让阿炳学会了什么? 《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 《他发明了什么》教学设计 《他发明了什么》教学设计 《他发明了什么》教学设计 2017年高考语文冲刺:这七种题型最容易丢分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在乎什么 高考复习方法:语文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 中考特殊阶段:中考语文学习注意些什么 教育者为了什么变的勤快-小学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括号使用误区是什么? 什么是略读?有什么好处?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案 《孔子游春》讲了一件什么事? 《麋鹿》一课重点介绍了什么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使用规范:分号使用误区是什么?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必须了解的问题 《幸福是什么》教学思考 语文课该是什么样子? 语文界需要反思什么 高考语文答题常见的6个失误 《丢失的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6-11自然段描写了什么? 高考倒计时90天 如何避免语文选择题再丢分 《我是什么》词语 语文教案-30我是什么 注意语文中考丢分的不良习惯 由雪松“弯曲”和“反弹”的品性你想起了什么人,什么事? 练习5口语交际〈我长大了做什么〉 练习5口语交际〈我长大了做什么〉 关于高考语文答题常见的失误 《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