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两头在课堂,中间在课外——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

小编: :admin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新兴教学方法与现行课堂教学结构之间的矛盾和新教学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两头在课堂,中间在课外”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并与现行课堂教学结构做了比较,论证了改革现行课堂教学结构的必要性,阐述了新型课堂教学结构将课内外有机结合,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堂结构 

在近年来的中学教学改革中,涌现出了六步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优秀的教学方法,尽管各有不同,但都主张“加强自学指导和组织讨论”,“教是为了不教”,其核心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开展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这些教学改革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然而笔者在借鉴这些教学方法时,却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这些矛盾反映了现行课堂教学结构的弊端(这些矛盾和弊端在下文两种课堂教学结构的比较中有详细分析,此不赘述),体现了改革现行课堂教学结构的必要性。

在现行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下,某一学时教学内容教和学的实际过程如下: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作业。其中课堂教学包括各种类型,既包括以讲授为主的类型,也包括以指导自学和组织讨论为主的类型,本文以后一种类型为例。此课堂教学结构隐含了一条不言而喻的不成文规定,即每学时基本完成某一课堂教学内容,某一课堂教学内容要在相应的某学时内基本完成,也就是学时与教学内容呈一一对应关系。此课堂教学结构是在过去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优秀教案和名师公开课为了方便皆以某教学内容为题,顺序自然是该教学内容的由始到终,这更强化了人们的习惯认识,以为教学内容与课时一一对应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近年来教学方法多有变革,但这种某学时基本完成某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却一直未变。它已不能适应现在的以指导自学和组织讨论为主的新教学方法,只有打破现行的教学内容与课时一一对应的僵化模式,创建与以指导自学和组织讨论为主的新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了说明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现将它和现行课堂教学结构分别用表格表示,可从两表的比较中弄清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现行课堂教学结构中教学内容与学时呈一一对应关系,可用表一表示:

表一

学时

AA′

BB′

CC′

DD′

……

直至本学期结束

每学时

教学内容

aa′

bb′

cc′

dd′

……

直至本学期

课程结束

AA′、BB′、CC′、DD′……依次代表一学期中的每一学时,A、B、C、D……分别代表某学时的前半部分,A′、B′、C′、D′……分别代表某学时的后半部分,两者的长短依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而定。

aa′、bb′、cc′、dd′……依次代表某学期教学计划中单位学时的教学内容,它们都是一个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a、b、c、d……分别代表单位学时教学内容的前半部分,如:导如新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路、指导学生学习等。a′、b′、c′、d′……分别代表某单位学时教学内容的后半部分,如:组织讨论、精讲难点、总结等。也就是把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分解到本学期的各个学时,每学时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

把表一每学时教学内容向后依次顺延半学时,变为表二:

表二

学时

AA′

BB′

CC′

DD′

……

直至本学期结束

每学时

教学内容

*a

a′b

b′c

c′d

……

直至本学期

课程结束

每学期的第一学时的前半学时介绍该教改思路及师生配合的注意事项,从宏观上指导学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内容用*代表,与第一学时的前半学时A对应。原授课计划中第一学时教学内容的前半部分a(包括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路、指导自学等,以指导自学为主)放在第一学时的后半学时A′进行。让学生课下据各自实际完成阅读理解课文、思考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同学相互质疑、初步讨论等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原授课计划中第一学时教学内容的后半部分a′(包括组织学生讨论、有针对性地精讲重点难点、小结等,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主)放在第二学时的前半学时B完成,依次类推。这样原授课计划中某一学时的教学内容不是在一堂课中完成,而是在前一堂课的后半课时、课下自选时间和后一堂课的前半课时完成。我们称之为“两头在课堂,中间在课外”。某学时教学内容教和学的实际过程如下:课堂(前一堂课的后半学时)指导自学——课下自学——课堂(后一堂课的前半学时)讨论精讲。每堂课包含了前一个教学内容的尾和下一个教学内容的头,新教案不同于过去的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旧教案,而是以某课堂的学生为核心,包括两部分:(1)指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前一个教学内容,并精讲难点、要点;(2)指导学生学习下一个教学内容。

注意:每堂课包含了前后两学时的教学内容,而每学时的教学内容又要在前后两堂课内完成。

下面通过两种课堂教学结构的比较来论证改革现行课堂教学结构的必要性和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越性。

如前所述,在现行课堂教学结构下,某学时教学内容教和学的完整过程如下:课前预习——课堂上指导学习、组织讨论、精讲难点、要点——课后复习。按照新课堂教学结构,某学时教学内容教和学的完整过程如下:课堂指导学生学习——课下自学——课堂讨论精讲。两者比较,新课堂教学结构具有如下明显优势:

 1、便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机渗透学法指导。课堂指导学生自学,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实际,除了学习思路、目标、注意点外,可在具体内容上循循善诱。“不愤不启”,学法指导贵在结合具体内容相机渗透。而在现行课堂教学结构中,学生课前预习缺乏教师的具体指导,只能提一些空泛笼统的要求。

2、便于学生独立钻研教材、深入思考问题,便于学生查阅资料、工具书独立解决问题,便于学生课下配合协作解决疑难,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真正实现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在现行课堂结构中,因为要在一堂课这个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不可能给每个学生留出各自所需的时间钻研、思考问题,更不可能给每个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工具书、配合协作解决疑难问题,因而只能照顾大部分学生或反应较快的学生。于是出现了下面的情况: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层层启发诱导,几分钟后(因课堂时间限制)在多数学生一脸茫然中少数反应快的学生举手回答或“热烈讨论”,于是问题“圆满解决”,似乎所有学生都已解决。究其实,这只是教师与“反应快”的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是适合“反应快”的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对大多数“反应慢”的学生,既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也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造成我国各地中小学几乎所有班级不约而同的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在新的课堂结构模式中,新的教学内容是从课堂指导自学开始的,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反应慢”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老师的具体指导,除了明确学习目标、要点,理清学习思路外,特别是“反应慢”的学生还可以在具体问题上得到点拨、提示。接下来的课下自学实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学生可灵活安排各自所需要的时间用来深入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工具书、分析解决问题,或同学之间相互质疑、探讨等。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上述任务。且为下堂课讨论时人人参与做了充分准备。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便于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了解学生对该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设计和调整“讨论”部分的教案;便于灵活安排时间,使“讨论”真正有效的开展。

在现行课堂教学结构下,每学时的教学内容要在一堂课内完成,教案的设计只能在该内容开课前进行,学生对该内容接受的难易程度、提出的疑难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知识缺陷等,都只能由教师根据平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行推测。而在新的课堂结构下,每学时的教学内容要在两个半堂课内完成。在前次课指导学生自学时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学生对该教学内容接受的具体情况、存在的疑难问题及可能存在的知识缺陷,从而在课下调整甚至重新设计下堂课开始时的讨论、精讲部分,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此外,在现行课堂教学结构中,要在每堂课内完成它所对应的教学内容,由于时间的限制,“讨论”部分有时难免削足适履,为迎合下课铃而拉伸或压缩。而在新的课堂结构中,每堂课前半课时对前一教学内容的讨论、精讲部分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时间,可长可短,因为后半课时指导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与课下自学有机联合,时间可短可长。

4、课下自学有指导、有目标,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现行课堂教学结构下,学生课前预习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有较大的盲目性,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感到预习时无从学起,深入不下去。课后复习又是在问题已经“讨论”“解决”之后,没有了创新性和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单调的重复。上述两方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妨碍了自学能力的提高。而在新课堂教学结构中,课下自学处于前堂课指导自学和后堂课讨论、精讲之间,也就是处于某教学内容的完整教学过程之中,课下自学既是前堂课指导自学的有效延伸,又是对后堂课讨论、小结的充分准备,因而既有有效的指导,又有明确的目标,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结构 激活美术新课堂适应新课程改革----浅谈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揣摩、引导、讨论、点拨──探索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改革新尝试 课堂教学案例探索 美在课堂 浅谈“乐学”课堂结构的构建 语文课堂:莫在课文外围漫游 在绿色课堂中徜徉 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 把握课改实质,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在山的那边》教学后记 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三读三练三思——讲读课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太阳》课堂教学结构刍议 在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太阳》课堂教学结构刍议 美,流淌在课堂 写在语文课堂 美,流淌在课堂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革课堂教学的尝试──《荷塘月色》语言教学新探 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毛主席在花山》课文结构 “课改”之中的小学作文教学探索 [小学]三读三练三思——讲读课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在沙漠中心》课堂实录 让情感在课堂中飞舞 让情感在课堂中飞舞 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异变的原因与对策* [小学]构筑训练型课堂教学结构 探索“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 探索语文课堂的创新潜能 课堂趣味评价探索——《燕子》课堂评价选 课堂趣味评价探索──《燕子》课堂评价选 结合《春酒》教学,谈异步课堂结构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议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体现 谈教师情感在课堂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在太空中理家》课堂实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堂实录 课改后语文教学的新探索 注意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堂实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堂实录 《在山的那边》课堂练习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在山的那边》课堂练习 我在课堂观察中的一点感悟 《和时间赛跑》课文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倾听能力 多媒体课堂演播―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在仙台》课堂教学实录 在家里教学实录课堂 《在山的那边》课堂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堂教学设计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山的那边》课堂教学实录 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三步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堂实录(一) 透过课堂看课改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4 让课堂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向精彩--新课改论文_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让激情在低段课堂教学中放飞 论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江西省大余县中小学2002年“课堂教学改革年” 实录片段:《雨后》在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新在哪里?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教学目睹之怪现象 《寓言两则》课文结构 《古诗两首》课文结构 对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感受与反思 “‘读’占鳌头” ──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寓言两则》课文结构 构建新型的初中语文课堂 诗意地栖息在课堂上 《从现在开始》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课文结构 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研究 《从现在开始》课堂教学实录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例文 语文课堂点评存在的问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中的“过于”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