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怎样把人物写活

小编: :admin

写作教学中,人物的塑造常常是学生觉得难以把握的,它看似很简单,但写出来的人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特色,缺乏人物特有的魅力,达不到预期的写作效果。因而,如何把人物写活实际上成了一个写作中的难点,尤其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物的个性、特色。

如有的学生这样写自己的妈妈:

我的妈妈三十七、八岁年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梳不长不短的剪发,圆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特别喜欢唠叨……

表面上看,这段文字似乎抓住了妈妈的特征,做事麻利,喜欢唠叨,但细想一想,有多少妈妈都是这样的,又怎能表现出这个妈妈独具的个性特色呢?

一、认真观察生活,掌握描写方法

要认真观察感受生活,仔细观察人们的言谈举止和神情心态,着力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摹写细节,从而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

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活起来,首相要掌握一些人物描写的基本手段。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五种。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

肖像描写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止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两次刻画了闰土的形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机智勇敢,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保卫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闰土却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闰土的神情与态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两处肖像描写通过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更感受到作品所表达出的,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他的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描写人物的语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

有一篇短文《香烟在哪里》,其中的人物(爸爸和五岁的孩子磊磊)对话原来是这样写的:

“磊磊,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爸爸,抽烟是有害的,香烟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就把烟戒了。”

这段话,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龄、身份,也没有表现出父子的不同特点、情态。后来经过修改,符合了对话描写的要求:

“磊磊,好磊磊,快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不,妈妈不让。”

“磊磊,你不知道吧,写文章抽支烟,一些一大篇。”

“不对,阿姨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磊磊,爸爸明天带你去公园看猴子翻跟斗好不好,快告诉我。”

“不嘛,我才不做叛徒呢,就不告诉你。”

再比如一段人物对话的描写。

我快步来到“诚信商店”,将赛车扔到柜台上,说了一句“我要换赛车!”那位女售货员走过来,微笑着看看赛车:“包装动了,不能换!”“不是说保证质量吗?”“对呀,你拿回去时是好好的呀!你把包装撕了,还有谁要?你说是吗?”脸上还是挂着笑,狡黠的笑。“我……你们说话不算数!”我嚷了起来。“撕了包装,不符合包换条件,别无理取闹了!”她对门口喊道,“这里有人闹事!”“先生,请您出去!”蓝制服保安员笑着来送“客”。我无可奈何,只好自认倒霉。来到门外,看见阳光下,“本店微笑服务”几个大字显得格外刺眼。——选自《本店微笑服务》

描写人物对话要符合口语化的要求。同样的意思,假如将上文中的一组对话改为“我看见你把赛车的包装撕开了。撕了包装我们店就不能给你换一个新赛车”和“你们店在卖赛车时不是说保证本店出售商品的质量都是可靠的吗”,表达效果就会大受影响。改句表意重复,句子很长,念起来较吃力。而原句遵循口语化的要求,语言简练,句子短小,通俗易懂。具体来说,“包装动了,不能换”一句省略了陈述对象“赛车”,以5字以下的短句表达,但因为有了其他交代,说话人的意思让人完全明白。这样的例子启示我们,写人物对话,要敢用省略句,多用短小句,善用鲜活的口语词汇。要避免长篇大论,避免粗俗啰嗦。

同时,语言描写要活用多样化的组合。上面所选的《香烟在哪里》的一个片段,全是人物语言,没有其他交代性的提示语,这只是对话描写的一种组合方式,此外还有“提示语+语言”、“语言+提示语”、“语言+提示语+语言”等组合方式。要因文制宜,灵活运用。恰当选用提示语,让人物语言与其动作、神态、语气语调等结合起来,有助于立体刻画人物的真情实感,多角度反映人物的喜怒哀乐。以《本店微笑服务》中一个片段为例,女售货员的狡辩与她的带笑神态结合起来,其欺诈行为的可恶,叫人过目难忘。

语言描写通过对人物说话内容、语气、声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使读者能由此而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要写好人物的语言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职业、身份、年龄、处境。

2、描写人物语言的同时,还要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情、语调等。如“他笑眯眯地说,”“他跑过来,气冲冲地喊道,”“他狡诈地看了一眼,不紧不慢地说”,把这些同说的话一起写出来,增加语言生动性,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人是会说话的,所以写人的文章大多离不开语言描写。但写语言就只写语言,写对话就只是问什么答什么,而忽略了人们说话时带有的不同情绪,不同神态,以及各种手势动作以及人物的心理等,文章不会生动形象。这样,语言描写的作用也就会大打折扣。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更有助于表达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例如有一个同学这样写考试作弊是的情景:

“昨天英语测试,我几次想拿出来看,由于老师看的紧,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是被老师看见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这段记叙存在的问题是不具体,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修改时结合动作心理等描写,就变成:

“可怕的英语考试开始了,平时上英语课挺‘潇洒’的我,一时毛了手脚,这时突然想起了救命稻草——英语课本,但此时,严肃的“老英”的两只眼睛像激光似的在教室里扫射呢!我的心怦怦直跳,‘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一咬牙,悄悄的将英语课本从课桌里拖了出来,‘某某,你干什么呢?’只听‘老英’一声断喝,我羞的差点钻到老鼠洞里去。”

要把人物写活,除了描写他的肖像、语言和心理活动,还要描写他的行动。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行动描写生动,能准确地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写人物忌空洞地叙说,不善于描写人物的行动,否则,写出来的人必然是苍白的,干瘪的。描写人物须“当如镜中取影,妍媸好丑令观者自知”,要让人物自己说话,自己行动,“个个活跳”,而不是作者下评语,加论断。动作描写要显示人物的个性,上文所述的鲁达打郑屠户的三拳就是极典型的例子。学生习作中注意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的,人物就“活”起来。如写跳高比赛的片段:

轮到一位穿红毛线衣的同学跳了,只见她仔细地量好脚步后,在班主任的鼓励下,飞一般冲出了起点,她跑得快极了,简直就像一支离弦的箭一般。在身体即将撞到竹竿的一霎那,她猛地向上一跃,一只脚先跨过了竹竿,另一只脚由于用力过猛,收得晚了些,稍稍地碰了一下竹竿,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好险啊!竹竿在架子上跳动了两下,总算没有落下来。一块悬到了半空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刚才竹竿即将掉下来时,人群中曾发出“唉呀!糟糕”的惋惜声,现在却变成了“真险啊!”的惊叹声。

如果不把量步、起跑、纵身一跃、跨竿、收足、碰竿等一系列动作加以描绘,就不可能有如此生动的场景。

二、重视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个性

要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把人物写活,必须重视细节的描写。借一斑以窥全豹,细节虽小,但作用不小,它在刻画人物中常起传神作用。

作家杜鹏程曾这样说:“从一百个相类似的细节中选取一个细节(值得羡慕的富有!),谁能估量出这个细节会发出多么强烈的光和热。”这句话至少说了两个道理,一是细节在文中能发挥强烈的光和热,二是细节要典型,要一以当十,一以当百。为此,选择“一斑”要别具匠心,要确实能反映“全豹”,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服从人物塑造的需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

契诃夫的《变色龙》中有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这就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新的军大衣的穿、脱、穿的描写。这个细节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但在刻画人物上很起作用。主人公一出场穿的就是新的军大衣,暗示出这个警官是刚爬上去的;随着狗主人的不同而一再更换对狗的称呼、对狗的褒贬时,这件军大衣大起作用。警官听首饰匠赫留金告狗咬人的状后俨然要严惩“罪犯”,但一听说是将军家的狗时,立刻态度大变,说:“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于是,掉转话头,指责赫留金。人群中议论狗,说不是将军家的狗,警官又大发议论,要好好教训“罪犯”,又听说“没错儿,将军家的”结论时,大衣又发挥作用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脱了的大衣又穿了起来。最后真情大白,狗的主人是将军哥哥。于是,警官恐吓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并裹紧大衣,穿过广场径自走了。这个细节贯串全文,多方面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出场穿新的军大衣,显示警官的耀武扬威的气焰;变化无常的过程中,军大衣一会儿脱,一会儿穿,为自我解嘲作阶梯,生动地反映出警官对权势显赫的将军的恐惧,趋炎附势、媚上压下的狗类性格显露;狗咬人的案件不了了之,警官“裹紧大衣”走了,恐吓赫留金是虚张声势,灰溜溜地走是实质,趋炎附势的狗性决定了他不敢也不能公正地断这个案子,只能溜走。一件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成了警官变色的保护物,成了贯串全文的思想性格的侧面写照,在文中发挥的光和热难以估量。

细节描写在大手笔文中,有时仅顺带一笔,也光彩照人。如《故乡》中杨二嫂“一面忿忿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顺手偷一副手套,表现了杨二嫂贪小便宜的坏习气。真是随手拈来,皆成文章。

三、抓住人物特征,以形传神

描写人物个性要鲜明,应百人百面目,千人千形象,千万不能千人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人与人千差万别,千人千样。描写时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对象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且不说外貌、语言、动作,就是性格看来相似,实际也有很大差别。

金圣叹评《水浒》的人物描写时说:“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说得多么明白!同是性格粗卤,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具体表现就很不一样。描写就是要能抓住同中有异的“异”,才能使人物的面貌、精神,跃然纸上。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同样也是描写人物的生命所在。

如鲁达拳打镇关西就写得十分有个性,绘声绘色,与众不同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动弹不得。

三拳打出三个样。如果简单叙述的话,只要说“打得鲜血直流、乌珠迸裂、两耳轰鸣”就可以,但绝对收不到如此具体描写的艺术效果。鲁达的拳头特征是“醋钵儿”大小,有装醋的盆儿那么大。挥拳的落点有特征,不是乱打一通,如雨点降落,而是鼻子眼眶际眉梢太阳(穴),而且先后有序,一拳拳在脸部往上打,越打越贴切要害部位。三拳的结果有特征,用三个比喻变换了三种不同的感觉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从味觉上描绘;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从视觉上描绘;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听觉上描绘。三拳打出味道,打出颜色,打出声音,极富个性。在打三拳的同时,还伴以个性化的语言粗鲁的骂,宣告对讨饶的郑屠绝不手软。郑屠虽仅“打得好”一句话,但也十分形象地刻画了他流氓、无赖的嘴脸。正由于作者对鲁达这三拳描绘得特征显露,个性鲜明,因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数百年来广为流传。

四、注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无显明特点的事物。

有些人物正面描写或不易表达出精神,或太显露,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侧面描写效果极佳的中外作品中都有十分著名的例子。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不是正面刻画,而是用她周围的人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诗中这样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再如《范进中举》一文中对范进中举时的描写。

先是正面描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描写已活画出范进醉心于功名的形象。范进一生苦读,参加了二十多次考试,五十四岁时才中了秀才。大半辈子为贫穷所困扰,遭人白眼,梦寐以求的是乡试中了举,改换门庭,如今真的中举,喜出望外,高兴得发了疯。

然后是侧面烘托。一写众人的看法:“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一语点破发疯的原因。二写为范进治疯。报录人出主意,提出治病的药方打掉范进的欢喜,只说并不曾中;胡屠户执行,打范进的嘴巴,并凶神似的说:“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疯是欢喜得痰迷心窍,是心病,治心病就是从侧面烘托出范进中毒之深,醉心于科举、功名而不可自拔。这就从深一层次进行揭露。三是胡屠户打范进嘴巴时众人和邻居的反应:“忍不住的笑。”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刻画了范进追求功名利禄可怜、可鄙、可悲、可笑的形象。多角度地对人物加以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就得到充分的展示。

描写的技巧多种多样,根据人物塑造,可选用一种方法,也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怎样运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怎样才能使人物活灵活现,关键在观察能细致入微,自己有独特的感受,同时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来。

经典赏析篇

1.纯真年代之不敬师长

孔庆东

我们这一代人,虽在文革中度过童年,却最懂得尊敬师长。我们的尊敬,不是停留于表面的礼貌谦卑,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敬重。所以,我们对老师的“敬”,有时恰恰是以“不敬”来表现的。我们兴致勃勃地观察老师的小动作,模仿老师的口头禅,给老师起外号,所有这些,使老师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有血有肉,能歌能哭,使老师成为我们一生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哈三中的老师大多德才兼备,远近闻名。越有本事的人,往往越有性格。我在7班时,语文老师刘国相就极有性格。他讲课精彩幽默,见解独到,倍受同学欢迎,然而他却极不谦虚,讲到高潮,突然大声问一句:“我讲课好不好?”同学齐喊:“好!”他又问:“棒不棒?”同学齐喊:“棒!”刘国相如饮甘霖,越发精神抖擞。有时其他省市的老师来观摩听课,他也不知收敛,甚至更加肆无忌惮。有一回上课前他走到讲台,同学起立,他不按惯例说:“同学们好”,却扬起右臂喊了声:“嗨,希特勒!”这样真诚的老师在中国可以说是风毛麟角,他给我留下一个终生的启示:做老师,首先要做一个真诚的人。

高三·八的老师普遍喜欢我们十二棍僧,但他们不知道,十二棍僧对他们是常常颇为“不敬”的。班主任老魁每天装出一副凶相,不论同学取得什么成绩,他都很少表扬。尤其喜欢训斥女生,还动不动威胁女生说,谁要躲在屋里不上操,或者偷懒不扫除,他就一脚把她踢出去。女生对他又恨又怕,并且因为他很少威胁男生而对男生也增加了仇视。可是到毕业时大家回头一想,老魁一个人也没踢过,一个人也没骂过,多少训斥和“威胁”,都成了有滋有味的回忆。比如一次种疫苗,许多女生害怕打针,窃窃议论。老魁说:“那有啥可怕的?一攮一个!”吓得女生一片惊叫。还有一天下午,我去参加全市语文竞赛,同学们都在自习,老魁故做镇静地踱进来,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孔庆东在全市语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然后又故做镇静地踱出去,在门口左腿把右腿拌了一个趔趄。我傍晚回到学校,望着黑板上的大字,仿佛看到了老魁的内心。

老滕是个急性子。讲课时一个字赶着一个字,口沫飞溅。又喜欢在空中比画,无论多么复杂的几何图形,都宛如清清楚楚摆在他面前,他在空中左画一个圆,右分一个角,时而说刚才那条线不要了,时而又说现在把A换成A一撇。所以你只要忽略了他的一个动作,就再也跟不上他。他之所以喜欢空手比画,是嫌在黑板上写画太慢。他在黑板上急躁得很,每每写错,写错了就用大袖子去擦。一节课上不到一半,他就浑身都是粉末。同学做练习时,他就巡视辅导,蹭得好多同学一身白末子,以二猛身上最多。老滕恨不能一日之间就让同学掌握他的全部本事,所以对于做不出的学生又气又恨。有一次整整一行女生轮番上黑板也没有做出一道题,包括二猛在内。老滕挥动蒲扇般的大手像绕口令似的说:“你们哪儿也考不上!大学也考不上中专也不上技校也考不上哪儿哪儿也考不上啥啥也考不上!”老滕惟恐我们学习不努力,经常编造一些谣言来吓唬我们。比如说:“这几道题一班同学全都会做,三班同学20分钟就做完了,看你们怎么样。”有时又说:“我到一中和十三中去兼课,最近一中的数学已经超过了咱们,十三中也已经跟咱们差不多了。你们再不努力,就哪儿哪儿也考不上了!”我们向一中一打听,原来老滕在一中说的是:“就你们这个样儿,三中闭着眼也刷得你们一根毛不剩!”,老滕还在外边吹嘘过:三中的肖瞬和孔庆东,做题像飞似的,连理科的尖子都比不上。在老滕的培养下,我们班的数学水平的确很高,而且锻炼出了卓越的空间想象力,高考时有人得了满分。不过老滕也并非只知道督促学习。高考前夕,哈尔滨着了两场大火。一天中午,几个男生去看救火,半路与老滕遭遇,老滕怒斥道:“什么时候了!你们还有闲心去看救火?练习题都做完了吗?”大家都很羞愧,准备返回。这时老滕话题一转:“好吧,快去快回!我告诉你们一条小路,距离又近,又没有警察,还可以骑车带人。”说到此处,老滕一脸的得意,就像在二猛面前讲课似的。

地理老师张大帅是个肥头大耳的白发老头,他是中学地理界的权威,有几大绝招,一是在黑板上随手画地图,惟妙惟肖。二是善于出题和押题,做过他的题,对付高考便胸有成竹。三是不备课,也没有教案。他上课就拿着一本教科书,打开就照本宣科。为了显示不是在“读课文”,他不时加上一个“的”,减去一个“了”。读到外国地名,故意读得起伏跌宕,好像他去过似的。大家佩服他的水平,所以对于他的讲课也只能忍受。时间一长,张大帅也不再掩饰,进门就说:“书——25页”,大家便翻到25页,他说:“书——68页”,大家便翻到68页。一天他一进门,我们几个男生就说:“书——”,张大帅白了我们一眼,说:“教材——120页”。过了几天,张大帅一进门,我们便说:“教材——”,张大帅这回连看也没看我们,说:“课本——139页”,于是大家无不佩服。张大帅讲课之外,喜欢以一种非常含蓄的方法炫耀自己。他经常慢条斯理地说市里省里请他开会,“我呀,不愿意去。可是电话打到学校,又打到家里,不去实在不行。”他还时而讲个小故事,比如说某一天,他观云识天气,认为要下雨,别人都认为不会下,“整个一下午,也没下。”张大帅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大家以为他这次是真的谦虚。张大帅接着缓缓说道:“到了晚上,下了。”故事到此结束,韵味无穷。我用老魁讲作文的术语评价说:“真是凤头、猪肚、豹尾!”

老师们往往有些小毛病,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比如老魁来上课,走到门口时,躲在门后把烟掐掉。老滕每次理发,脑袋上都深一块,浅一块,跟狗啃的似的。历史老师讲课前总要故做轻松地说几句题外话来掩饰紧张,他用手指不断地捏着粉笔头,下课后满讲台都是碎粉笔末。生物老师不知为什么特别爱讲大肠杆菌,一有机会便扯上几句,因此外号叫“大肠杆菌”。化学老师有个口头禅叫“相应地”,一节课要说上几十次,“把桌子相应地搬过来”,“把仪器相应地送回去”,“大家相应地做一做”,“课后相应地来找我”……这些甚至被我们给记到了《班务日志》上。《班务日志》是教导处每周要检查的。有一次我们记了老滕剃头的内容,教导主任批阅道:“今后这类事件最好不记。”最让人记不胜记的要数政治老师。这位老头跟张大帅一样,也是著名的特级教师,讲课精练有条理,善于出题和押题,而且很喜欢我们十三棍僧。他一口南方普通话,把“互相联系,互相排斥”说成“五香联系,五香排斥”,因此外号叫“五香联系”。五香联系上课时毛病甚多,据我们认真讨论,主要有提裤子、挖鼻孔、掏耳朵、闭眼睛和看窗外五种。这五大毛病出现的频率极高,而且动作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比如他可以闭着眼睛讲完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看着窗外讲完帝国主义的根本矛盾。有一天,我们决定用画“正”字的办法详细统计一下五香联系的各项数据,课前做了分工:我负责闭眼睛,肖麟负责看窗外,郑麻子负责掏耳朵,王老善负责挖鼻孔,张欣负责提裤子。周围的女生听见了,都兴奋地憋着笑,等着看热闹。刚刚分配完任务,上课铃响,五香联系进来了。大家急忙起立。还没等喊“老师好”,只见五香联系两臂一垂,就提了一下裤子。张欣一见,赶紧弯腰画了一个横杠,周围同学都忍俊不禁。五香联系说:“站好了,不要笑,上课要严肃。”统计结果,我共有五个“正”字,高居榜首。

这些可爱的老师使我很早就认识到,做人首先须有德有才,大节无亏,小节上则不妨任其自然,宁俗而勿伪。要经得起别人的“不敬”,才能配得上别人的“敬”。

赏析:

如何把人物写活

山东大学附中 王波

读孔庆东的《纯真年代之不敬师长》(见文后附录)最大的感受是这篇文章的别具一格,他塑造了一组性格鲜明,真诚可敬的老师形象。

一篇好的文章,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仅要求它文辞优美,而且最重要的还有它会激起你阅读的兴趣,激发你创作的欲望,它不但开启智慧,而且启迪思想。

很多同学写这一类题材文章,往往一下笔就是,教师这个职业是如何如何崇高,老师是如何如何伟大、无私,一写典型事例就是,某一次“我”病了,老师如何利用课余时间给“我”补课,为了突出老师的形象,还要用恶劣的环境来衬托,或是冒着大雨,或是冒着大风……当然,这些不是不可以写,但当50多个学生有20多个左右写这同类题材时,总不免给人留下“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印象,何况有的同学的作文内容本身就是编造的,自己都没有情感体验的事,很难能做到让别人读了觉得真实感人,这样的文章、这样的内容,处理不好,往往就流于“假大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早年醉心写作,但总没有突破,在巴黎的时候,有一次他读了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后,把手往大腿上一拍,说:“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卡夫卡的小说对马尔克斯影响很大,正是这种启迪智慧的阅读,使他受益匪浅,他的名著《百年孤独》也正是受了类似的启发而诞生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给人带来启迪的著作。

《纯真年代之不敬师长》也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写文章要真诚,同时也要真实,真诚是写作态度方面的,真实是内容方面的。

有的同学说,难道老师身上的一些不太象老师的东西也可以写吗?例如文章中,那语文老师怎么能那样问学生呢?也太不谦虚了吧!我想,我们同学思想上受了很多禁锢,好象这样的老师就不象老师,这样的行为就不是老师的行为。恰恰相反,有了这些,这个老师才更是一个老师,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个有性格的老师。读了文章中的这部分内容,我们不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可爱的老师吗?

同样那个数学老师老滕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讲课特点,他的小小的“阴谋诡计”,特别是当“我们”在一天中午去看救火时,半路上和他相遇,老滕怒斥我“什么时候了!你们还有闲心去看救火……”立刻给人似曾相识的严师的印象,但接下来他却话题一转,不但允许我去,而且还指给我们一条近路,还可以骑车带人,而且他本人作完这些还一脸得意……多么可亲、具有人情味,原则灵活的老师,在这里他即是老师,又是朋友,更重要的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竖立起来了。

还有那个白发的老头张大帅,让大家翻书的那几句话,简直就是一个顽皮的老小孩在和一帮顽皮的学生在斗“心眼儿”……

这样的老师,我们难道不觉得可亲、可爱、可敬?这不正是我们心目中的老师吗?

我们在写人物时,无论是写老师、亲人还是同学、朋友,或者仅有一面之识的人,首先考虑的他是一个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然后才是他们的职业、身份等方面的特点,如果把握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这些人身上有那么多的内容,那么多的素材可写,拿起笔来,真诚地描述他们吧!

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叙事上生动诙谐。

这个特点,在文章的几个事例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仅举一例。

文章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细节描写,文章在塑造人物的性格时,点面结合,尤其是作为点的一个个小的细节给人印象非常深刻,他是人物立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生活细节的仔细,如班主任老魁在黑板上写完“孔庆东在全市语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后,作者这样写他的动作:“故作镇静地踱出去,在门口左腿绊了右腿,打了一个趔趄。”这一细微的动作,充分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可以说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观察,去体味,去感动的细节,我们的缺点,是现在生活的太粗心,而且我们轻易也不被感动了,其实生活中值得我们感动、流泪的事例很多,不要有意识地压抑自己,去感受,去细细体味,相信你会有很多事例,很多人物可写……

2.我们家的男子汉

王安忆

没有男人的世界是不堪设想的。写谁呢?想来想去,想到了我们家里的一条男子汉。

那是姐姐的孩子。他们夫妻两人本不愿要孩子,他的出生完全出乎不得已。因此,生下他后,他年轻的父母便像逃跑似的跑回了安徽,把他留在家里。从此,我的业余时间就几乎全用来抱他。他日益地沉重,日益地不安于在怀里,而要下地走一走,于是便牵着他走。等到他不用牵也能走的时候,他却珍惜起那两条腿儿,不愿多走,时常要抱。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

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

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吃饭很爽气”,带他的保姆这样说他。确实,他吃饭吃得很好,量很多,范围很广──什么都要吃。而且吃得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当然,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不爱吃青菜,可是我对他说:“不吃青菜会死的。”他便吃了,吃得很多。他不愿死,似乎是深感活的乐趣的。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会为他喜欢吃的东西编儿歌一样的谜语。当实在不能吃了的时候,他便吃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他也学会了一套足以乱真的醉拳。耍起来,眼神都恍惚了,十分逗人。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那山上恐怕是没有棒冰的。”我们感到非常抱歉。

他对父亲的崇拜

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和父亲在一起,就更少了。假如爸爸妈妈拌嘴,有时是开玩笑的拌嘴,他也会认真起来,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阵线十分鲜明;并且会帮助妈妈向外婆求援。有一次因为他叙述的情况不属实,酿成了一桩冤案,父子两人一起站在外婆面前对证,才算了结了此案。然而,假如家里有什么电器或别的设施坏了,他便说:“等我爸爸回来修。”有什么人不会做什么事,他会说:“我爸爸会的。”在他的心目中,爸爸是无所不能的。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他那悲哀的声音和神情叫我久久不能忘怀,从此我再不去破坏他和他那无所不能的爸爸在一起的这种境界了。

他对独立的要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交给他一角钱。他握着钱,走近了柜台,忽又胆怯起来。我说:“你交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跟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噢!”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脸色有点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他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有人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飞快而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头,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他的眼泪

“他哭起来眼泪很多。”这是一个医生对他的评语。每当眼泪涌上来的时候,他总是一忍再忍,把那泪珠儿拦在眼眶里打转。他从不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哭,比如不给他吃某一种东西啦,没答应他某一种要求啦,碰痛了什么地方啦。他很早就开始不为打针而哭了。他尤其不为挨打哭。挨打就够屈辱了,何况为挨打哭,因此,挨打时,他总是说:“不痛,不痛。”甚至哈哈大笑起来,很响亮很长久的笑,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后来,他终于去了安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了。有一次,我给他写信,信上说:“你真臭啊!”这是他在上海时,我时常说他的一句话。因为他很能出汗,无论冬夏,身上总有一股酸酸的汗味儿。据姐夫来信说,他看了这句话,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他用拼音字母回了我一封信,信上写:“王安忆,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这也是他在上海时,时常说我的一句话。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当他满了两周岁的时候,我们决定把他送托儿所了。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响,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当别的孩子们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哭。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每天早上,送他去托儿所都很容易,不像我们姐妹几个小时候那样,哭死哭活不肯去。问他喜欢托儿所吗?他说:“不喜欢。”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也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据老师说,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还有点陌生。然而,他迅速地熟悉起来,开始交朋友,打架,聚众闹事。每日里去接他,都要受到老师几句抱怨。

在他四岁的那年,他的老保姆病了,回乡了,他终于要去安徽了。他是极不愿意去的。他的父母对于他,更像是老师,严格有余,亲切不足。并且,亦喜亦怒,全听凭他们的情绪。走的前一天,他对外婆说:“外婆,你不要我了,把我扔出去了。”外婆几乎要动摇起来,想把他留下。上海去合肥,只有一班火车,人很多。车门被行李和人堵满了,大人们好不容易挤上了车,留下他在月台上。他真诚地着急起来:“我怎么办呢?”我安慰他:“上不去,就不去了。”他仍然是着急,他认为自己是非走不可的了。车快开了,姐姐说:“让他从窗口爬进来吧!”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台。窗口边的旅客都看着他,然后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跳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看着他那样的一点一点长大,他的脸盘的轮廓,他的手掌上的细纹,他的身体,他的力气,他的智慧,他的性格,还有他的性别,那样神秘地一点一点鲜明,突出,扩大,再扩大,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了。这真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任何艺术还要艺术。写到这里,简直不想写小说;既不想写女人,也不想写男人。唉,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

简析:

王安忆的作品《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文章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划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男子汉的真谛。内容通俗易懂,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人物个性。

3.我的老师

贾平凹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孩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了它的美好,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晚上看电视,七点钟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市,不敢挤人,唯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止谤”自慰,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耳屎。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是恭维过别人的,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要在文坛上混,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加获奖,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好呀,你瞧,他写的这副联,××××××××××春,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慎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人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仗!”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炸药,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上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伏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一走了之,事后连个证明也不肯做。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勇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春节里,朋友带了他去一个同事家拜年,墙上新挂了印有西方诸神油画的年历,神是裸着或半裸着,来客没人时都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脸色严肃。那同事也觉得年历不好,用红纸剪了小袄儿贴在那裸体上,大家才嗤嗤发笑起来,故意指着裸着的胸脯问他:这是什么?他玩变形金刚,玩得正起劲,看了一下,说:“妈妈的奶!”说罢又忙他的操作。男人们看待女人,要么视为神,要么视神是裸肉,身上会痒的,却绝口不当众说破,不说破而再不会忘记,独处里作了非非之想。我看这年历是这样的感觉,去庙里拜菩萨也觉得菩萨美丽,有过单相思,也有过那个——我还是不敢说——不敢说,只想可以是完人,是君子圣人,说了就是低级趣味,是流氓,千刀万剐。孙涵泊没有世俗,他不认作是神就敬畏,烧香磕头,他也不认作是裸体就产生邪念,他看了就看作是人的某一部位,是妈妈的某一部位,他说了也就完了,不虚伪不究竟,不自欺不欺人,平平常常,坦坦然然,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琢磨,或许他这样正是要我明白“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选自《世界华文散文精品·贾平凹卷》)

简析:

以三岁孩子为师,构思可谓新矣。但细细读来,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透出一种成人没有的本真的美:正直、勇敢、善良、真诚、无所畏惧……不虚伪、不看人脸色行事、慈悲为怀……这些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美好品质,在孙伯涵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我们缺少的,难道他不足以为师吗?孩子是最好的老师,他们身上有我们人类最美好的品质。

文章并没有浓墨重彩去刻画人物,但在叙事中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文字有很强的表现力。文章主体部分这五件事先叙后议,拿自己的“卑劣”和“老师”的崇高进行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语言风趣,但让人在笑声中走向沉思,明白我们在成长中失去了什么,发人深省。

4.留在我心底的眼睛

苏叔阳

今天的少年,不会知道那时候……那时候,是1966年的8月。谁也说不清,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卷起了“横扫一切”的风暴;谁也不知道这风暴将要刮到什么时候。许多人睡下的时候还是个革命者,醒来却成了“反革命”。亲人不再相认,同志间不再有真诚。疯狂、颠倒,整个社会混乱了,人的心也倒悬起来。

那时候,我是个27岁的青年,在大学里教书。可我却不明不白地成了“反革命分子”。在这风暴刚刚腾起的时候,我就被列为“横扫”的对象,挨了无数次“批斗”。我不知道为什么,别人也不知道,连同那些批斗我的人。他们说我是“漏网右派”,但是,我怎样的“右”法,又是怎样“漏网”的,谁也说不清。

我的心充满了迷惘和痛苦。但我却因此而出了“名”。当我的名字被大大地写在纸上倒挂而又划上红×的时候,当我被拽到台上被人扭起手臂弯腰低头的时候,我在学校和宿舍区是个妇孺皆知的“名人”。人人远离我,仿佛我是个传染病患者。

当批斗者也玩腻了的时候,我被打发去拔草,从晨至昏,蹲在热地里拔草,是难受的,尤其是心里难受的时候。

一天中午,太阳正毒。我蹲在校园的铁栏墙边拔草,铁栏外,是一条通往近郊农村的小道。小道上有来来往往的行人。骑车的,步行的,凡看到我们这些拔草者,都会停下来,或者默默地看一阵,或者高声地讽刺,低声议论一番。我以为这是种污辱,我的心淌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铁栏外站了一群小学生。他们是去参加义务劳动,还是劳动归来,我说不清。也许,他们是列席参加了一次“批斗反革命分子”大会归来。

他们站在铁栏外,指手划脚地议论我们,用最纯洁的心诅咒我们,还有几个男孩子用土块、小石头砸我们。

我不能违犯“纪律”离开铁栏杆。我只有忍受那咒骂、那石块,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坍了,四周是一片黑暗。假如连纯洁的孩子都疯狂了,生活还有什么希望。

就在这时候,一声轻轻的、甜甜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叔叔!”我抬起头,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站在铁栏外面对着我。她乌黑的短发下有一双明澈的眼睛,清秀的脸颊上滴着汗水,手里捏着两根冰棍儿。

“叔叔,给!”她把一根冰棍儿从铁栏外伸过来,两只眼里全是真诚和期待。

周围的孩子们哄地发出一片嘲笑和指责。她连头也不回,只是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期待地望着我。

在我从睡梦中被人拉起推到学校的时候,在我被草绳捆住,头上被罩上厕所里的便纸篓的时候,我没有一滴泪,这时候,我却止不住泪水了。我的泪泉被一个小姑娘的心捅开了。

我不敢吃,也实在不愿吃那根冰棍儿,这将会给那个小姑娘带来灾祸。我抬起泪眼凝望着她。她却固执地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周围一片寂静,那些哄笑的孩子们也噤了声,所有的人都看着她,连同那些过路的人。

小姑娘也凝视着我,给我以鼓励和安慰。我终于忍不住,伸过头去,咬了一口那冰凉、甘甜的冰棍儿,然后,伸出脏手,捏住那冰棍儿,把它递给一位现在已经告别这个世界的历史学老教授。那老教授也泪眼模糊,抖颤着手接过这孩子最珍贵的赠予。

当我再回过头来的时候,那小姑娘已经走了,只有她洗得褪色的蓝布上衣在小路上飘摆……啊,你这清秀的小姑娘,你的姓名我不曾知道,但是你的爱心,你的正直,你的透澈的眼睛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使我度过了那疯狂、颠倒的岁月。我永远感谢你。

也许你今天已经步入中年,成了国家的栋梁;也许,你早已经把这件小事遗忘。可是,你的那双眼睛永远留在我心底,它将伴随我走完生命的路程。

简析:

文章通过一件小事、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成功的人物,小姑娘的形象在给“我”冰棍儿的一瞬间,深深地印进了读者的脑海中。

“就在这时候,一声轻轻的、甜甜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叔叔!’我抬起头,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站在铁栏外面对着我。她乌黑的短发下有一双明澈的眼睛,清秀的脸颊上滴着汗水,手里捏着两根冰棍儿。 ‘叔叔,给!’她把一根冰棍儿从铁栏外伸过来,两只眼里全是真诚和期待。”

相信读者都忘不了这个眼神,都忘不了这个小姑娘,这就是细节描写的作用。

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简析: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作者娓娓叙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寥寥几个字,包含了母亲多少深情,多少对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最大的尊敬就是好好地活。既然选择了活,就要好好地活,我们不能选择灾难,但我们可以选择坚强,让生命残而不缺,让灵魂在此升华。母亲终于走了,弥留之际牵挂的依旧是“我那有病的儿子……”。一种痛自心底浮起,母亲就这样带着牵挂走了,留下史铁生深深的内疚和遗憾,人生最悲哀的莫不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史铁生唯一能做的告慰母亲的事,就是好好地活,无论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再遇到怎样的艰难挫折,都要好好地活,好好地活……。史铁生在回忆他母亲的时候说:“母亲生前没有给我留下隽永的哲言,或要我属守的教悔,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细致地观察生活。体味生活,这样才能走入人物内心,才能写活人物。

范文共读篇

1.老师的泪

作者:齐玉

初二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飘来飘去,轻盈极了。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

“齐玉。”杨老师叫我。

我发怔。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面前。

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爆发出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周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妈妈,我还没报答您呀!’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杨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杨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个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不这样,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中突然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简评:

文章讲述了两代教师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对话、动作、神态描写贴切、生动、形象,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的细节,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

2.让座

(这是澳门一名初中学生的习作。)

“老人家,这里坐!”我毫不犹豫地站起身。“真是谢谢你!小朋友。”“这学生真是有礼貌!”“一定是个有教养的孩子!”我得到众人对我的啧啧称赞,心里油然觉得美滋滋的。这是他一直启发着我脑海里又浮现出他来……

那是一个浓雾重重的清晨,憋得人直发闷。我背着书包到巴士站乘车,“呀!”怎么这么多人,起码有十个八个的。“刹……”地一声,一辆小巴士急急停下。我往车上一瞧,于是挤了上去,找到了一个座位,慌忙地坐了下去。

我的旁边坐着一位七十几岁的老人家。我瞟了他一眼,只见他那头发依稀有几簇白发,一张又瘦又黑的脸上,带着慈祥的微笑。他的膝前还站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看来他们是爷孙俩。

突然间,有个冒失鬼从马路边横冲过来,司机紧急刹车。一个妇女携带的男童的头撞在扶杆上,“哇……”地哭了起来;这个妇女怀里的婴儿也哭了起来。原来刹车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车上的人群向前压去,把那睡着的婴儿也弄醒了。两个孩子越哭越厉害,可他们的妈妈也没有办法,只是哄着他们不要哭。这时,这位老爷爷的右手握着旁边的龙头拐杖,左手撑着座位,硬把身子往上提,说:“小姐,就坐这里吧!”

他旁边的孩子对他说:“爷爷,您这么老了,还是您自己坐吧!”

“住口。”老爷爷生气地说:“我平时是怎样教你的?”

那男孩怒目圆睁地瞪着我,好像对我说:“哼!一个年轻人不让座,反而要老人家让位,难道你不觉得羞耻吗?”

我的脸一红,仿佛烧焦了耳朵,慌忙地站了起来:“不,老爷爷,您还是坐着。小姐,这里坐!”

“真是多谢你!”

我顿时觉得无地自容,恨不得车到校门,马上钻进学校。

此时雾已经散去了,太阳的光辉洒满了整个大地。老爷爷下车了,我望着他那风烛残年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我那被泪花弄模糊的视线上,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敬意。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越来越高大了。

简评:

    相关推荐

    从“不应这样写”把握“应该怎样写” 怎样写好生活随笔 怎样描写人物外貌──眼睛篇 作文《怎样写好人物间的对话》 怎样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 怎样写好动物 作文指导 怎样才能把话写得通顺明白 怎样写寓言 怎样写议论 怎样把作文写得“有创新”_语文论文 怎样写演讲稿 高考记叙文把人物写"活"的"五大绝招" 怎样写好“好写”的文 怎样写读后感 我怎样写《黄河》 怎样看图写话 微笑着面对生活──怎样写演讲稿 怎样写好写景作文 中考语文:怎样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 怎样扩写作文 怎样写读后感 怎样写自由作文 动物是怎样睡觉的 生物是怎样演变的 怎样写记事作文 人物描写素材活用 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怎样上“活”口语交际课 怎样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怎样理解“罪人”? 怎样理解“罪人”? 怎样理解“罪人”? 怎样写好考场作文 《乡愁》是怎样写出来的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1届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指导: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 2010年中考语文辅导:怎样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 怎样阅读写景类的文章 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作文 活动课案例:怎样搜集资料 《怎样爱护小动物》教学设计 学生怎样积累写作素材? 怎样让小学生爱上写作? 《莫泊桑拜师》这课的看马车,仿写成看人物描写,人们是怎样走的作文片断 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怎样读诗 魏书生怎样让学生爱写日记 《唐睢不辱使命》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怎样教《荷花》 写作导引:怎样展示真我风采 怎样提高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唐睢不辱使命》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怎样学语文 《荷花》怎样教 《荷花》怎样教 怎样让学生爱写日记_语文论文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狼》人物描写 《狼》人物描写 《狼》人物描写 《理想的风筝》短文最后写道:“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青年教师怎样学写语文教研论文 课题报告怎样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怎样欣赏诗歌 张中行:怎样读 怎样欣赏邮票 怎样读东坡词 写好人物心理描写 怎样拟写公益广告词(教师中心稿) 人物描写写法解读 我们怎样爱鸟 怎样朗读新诗 怎样读中国书 怎样修改病句 《社戏》人物描写 《老王》人物描写 《变脸》人物描写 怎样加快溶解 怎样朗读、默读 把课“改”活 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教案——怎样写演讲稿,进行演讲 《散步》人物描写 《变脸》人物描写 《祝福》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一组》 《散步》人物描写 《变脸》人物描写 《祝福》人物描写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_语文论文 青年教师怎样学写语文教研论文 《祝福》人物描写 《社戏》人物描写 《老人与海》人物描写 《老人与海》人物描写 让人物鲜活起来 《人物描写一组》 《台阶》人物描写 《社戏》人物描写 《蒲柳人家》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