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小编: :admin

一、导入

一)播放“居”字的字形演变flash

师:同学们,由这个“居”字的字形演变过程,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人住在屋子里。”

“十口人住在屋子里。”

“居然之家。”

………………

二)板书:吴音

师:吴音是哪个地方的口音?

生:……

师:是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处乡音就是一段历史。这故事,这历史,这文化,都化作了这一首首诗,一篇篇文。

三)通过词牌名和两段音乐的比较,引出课文。

1)幻灯出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师读全词,生读词牌名“破阵子”数遍。(显然,学生对这首《破阵子》是生疏的。加上这么大的场面,学生有些发怵。所以开场的气氛略显沉默拘谨。)

2)师介绍关于词牌名的文化常识:解读词时,看词牌可以了解这首词的节奏和内容。

3)播放音乐(曲名不详 ),呈现金戈铁马的音乐意象。(在音乐中,她情不自禁地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总让我感觉像个交响乐团的指挥家。呵呵~)。再让学生交流感受。

生:雄壮。磅礴。(答题的学生依然不多。她幽默地说:瞧战场的气氛把你吓的。那场面,让你此时无声胜有声!)

4)播放另一段音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它和《破阵子》是一样意境吗?

生:不。它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愉快的。

师板书词牌名“清平乐”,让学生联系刚刚听到的音乐和词牌名,读读这首词。

二、初读全词,读出平仄韵味。

1)板书课题:村居。让学生联系村的偏旁和“居”字,说说仿佛看到什么。

生……

师:(接过学生的话)禁不住想起了高鼎的《村居》中,那般祥和、美丽的景象。(同学生一起轻轻吟诵)。

2)指名读,读准生字“媪”和多音字“剥”(bao);指导学生读好上、下阙之间的停顿。

师:你怎不读剥(bo)呢?

生结合“剥”(bao)的字义说明理由。师肯定之。

3)配合手、脚的动作正确、流利吟诵全词,读出平仄韵味。

师:古人读词,讲究“手舞足蹈”。手舞就是击掌。

(指挥学生击掌吟诵一遍。果然,轻松欢快的味道出来了。)

师:这足蹈呢,就是踏脚。

(指挥学生起立,手脚并用吟一吟。一拍、一踏,学生就放开了许多。而因了这整饬有韵的节奏,学生的吟诵也越来越有气氛。开场的拘谨气氛因此得到舒缓。)

师:古人写词,是把感情、内容和节奏结合在一起,推敲出来的。所以,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促。

学生在她的指导示范下,踉踉跄跄、战战兢兢地读起来。开始,孩子们显得很不习惯。后来就越读越有趣了。读熟了以后,我才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抑扬顿挫”,什么叫“气断声不断”,什么是母语的音乐美。那韵味自然非现代文的读法可比!再到后来,学生理解了词的意蕴和词人的感情色彩,和着平仄读这首词的时候,那味道~~~~~啧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她的评价语言:由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咬清平仄上,读着读着急了,速度偏快。她就指导说:大儿~~锄~豆溪~~~~东~~。在那儿呢~(边吟边做翘首张望的动作)这样,学生就能领会,此词写的是作者所见,视线每及一处所见的景致要慢慢读出。可是读着读着速度又偏快了,她又说:我都还没看见,你们就看完了?大家笑。

三、有感情朗读,从文字层面领会词意

师:俗话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知不觉读了这么多遍。你都看见什么了?

生一个接一个依据字面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色,边解词意边练习有感情朗读,一点点呈现出词所表达的画面:低小的茅屋,葱茏可爱、绿意逼眼的青草,说着家乡话,乐滋滋夸赞着对方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以及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的劳动场面,还有小儿于溪边卧剥莲蓬的姿态。

师:同学们了不起啊!看到了这么多幅画面。不过你看,还少了哪处景色?

“词里说到“溪上”、“溪东”、“溪头”。所以我觉得画面中还应该有小溪。”

“是啊。因有了这溪,把这一幅一幅的画面,都连起来了。”

绝!真绝!在解词意的时候,学生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虽然字面意思都被解出来了,却缺乏整体上的联系。而现在,老师的一句“是啊。因有了这溪,把这一幅一幅的画面,都连起来了。”即刻赋予了这词完整的生命,和活生生的灵魂。

这时,教师利用音响播放溪水声。大家听得入神。这水声,时而涓涓,时而潺潺,时而哗哗……由缓到急,慢慢又轻下去,轻下去,直至消失不见。老师让学生们交流了听觉感受,又伴随着这水声再次吟诵这首词。此时的课堂,怎一个美字了得。

师评:这水声,平添了江南特有的灵性。

四、从文学层面领会词意

一)想象:此时,诗人会在哪里?他会是诗里的谁?

渲染了“溪”后,教师又让学生想象:诗人会在哪儿?有人答山上,有人答茅檐下,还有人答树上的。师一听,大赞他的想象力,还不忘总结一句:这乡音,这乡情,不禁勾起诗人年轻力壮时的回忆。童心一起,兴致一发,就往树上坐了。可以的。接着老师又问:再请你想象,诗人会是诗里的谁?

显然这两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多元解读被充分地鼓励,对词的解读更见血肉丰满。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希图让学生揣摩,辛弃疾看到这乡村居家图,难免浮想联翩,无论看见谁,都会由他(老翁、大儿、中儿、小儿)联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晚年,想到自己的壮年,想到自己的童年……只是,学生的答案和理由我记不下来。她只是一任学生说着,没有更多的评价和回应。可惜,最关键的那个“醉”字是怎么引出来,又被她写到黑板上的,我实在回忆不起来了 )

二)想象“醉里吴音相媚好”这句里,一翁一媪会说些什么

答道“翁、媪相互怎么夸?”时,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老头子,你可真是个当家的料。”有的说:“老头子,这三个儿子可是像极了你,那么勤快。又都个个那么孝顺,连最小的,都知道采个莲蓬来给我们吃呢。”有的说:“老婆子,别说是我给孩子们做的榜样。那可要夸你生得好呀!”(众人扑哧)………………三言两语之间,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依依、恩爱、甜蜜、幸福、美满、温馨就都表达出来了,而恰倒好处的“打情骂俏”更是增添了小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味道,令人拍案。最绝的是,窦老师还随口哼了几句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上阙)

答道“翁、媪”怎么夸儿子时,学生的答案也很到位,表达了寻常百姓家里,那做父母的自豪和满足:虽没有荣华富贵,但大儿子力所能及,自给自足,能为老人分担家务,小儿子又活泼顽皮,讨人欢喜。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三)想象“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动、静之态,体会“卧”、“最”二字的精妙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卧”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把等义的字换进去看看行不行。学生马上回答说:别扭得很。教室又进一步引导说:躺、趴不过两个姿势,而卧,却是想怎么卧就怎么卧。

(好一个“想怎么卧就怎么卧”!一个穿着肚兜的,扎着辫子的小男孩形象,开始在我心里活动起来)

教师又让学生看图,想象小儿卧在那里,小脚丫子会怎样摇?并借助动作来演一演。只见师、生各自用两个食指比划出自己想象中的动作,嘿,简直神了!那小儿天真烂漫、悠然自在、顽皮活泼的样子从画面上呼之欲出,着实惹人喜爱。

“难怪诗人说:最爱。”(接着黑板上那个“醉”字往下写:醉中有最。然后追问:

“那是不是说,对大儿子、二儿子就不喜欢了呢?”

“不是。因为……”

到这儿还没算完。教师又让学生体会一下小儿的静态:采莲蓬不能老在那儿动呀……最后,教师用“卧佛”的那个“卧”字帮助学生体会静态之景的宁静、祥和,并总结到:有了父母的相亲相爱,兄弟的力所能及,才成就了小儿的“无赖”。这番情景被诗人看到,会是什么感受?

“羡慕”

“是啊。身在沙场的辛弃疾,怎能不羡慕,怎能不向往那份天伦,那份轻松、自由?”

教师说罢,走到一学生面前,拉着他的手动情地说道:“老伯伯……”(这学生倒也机灵得很,伛偻着腰咳嗽了几声。众人笑。)教师扣着课文内容跟学生拉起了家常。说到“茅檐低小”时,学生答道:茅屋虽然破,可心里有暖流,就不怕冷。大家鼓掌。

五、总结全文

教师接着“醉里有最”往下写:安居乐业。(回到课题中的“居”字)

再读《破阵子》,板书“醉里挑灯,居危 ”。

留下空白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由安“居”的小家,想到大家——国家。虽然诗人与“翁媪”身份不同,境遇不同,所在的地方不同,但对“安居乐业”的追求却是相同的。当身在战争中的辛弃疾看到“村居”景象,写下这首《清平乐》时,他憧憬的,是整个国家,所有的家庭,都能“安居乐业”,企盼的是“国泰民安”。这才是《村居》的精神所在,诗人的精神家园。

板书:思安。

下课。

    相关推荐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实录 窦桂梅课堂实录 窦桂梅课堂实录 窦桂梅课堂实录 窦桂梅《长征》课堂实录 窦桂梅《圆明园》课堂实录 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 窦桂梅《难忘的一课》课堂实录 窦桂梅:《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窦桂梅《可爱的草塘》课堂实录 窦桂梅:《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窦桂梅《初冬》课堂实录及点评 窦桂梅《曼谷的小象》课堂实录 窦桂梅教学实录 窦桂梅《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 窦桂梅《游园不值》名师课堂实录 窦桂梅执教《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葡萄沟》窦桂梅的课堂实录与视频 窦桂梅《游园不值》实录 窦桂梅《落叶》教学实录 窦桂梅《落叶》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 窦桂梅教学实录《丑小鸭》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窦桂梅) 《游园不值》窦桂梅教学实录 《难忘的一天》 窦桂梅教学实录 窦桂梅教学实录——《三打白骨精》 《难忘的一天》 窦桂梅教学实录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之一 《牛郎织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窦桂梅) 《牛郎织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窦桂梅) 难忘的一天教学实录(窦桂梅)教学实录 窦桂梅谈课堂的“应变”与“调控”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及评析 窦桂梅作文示范课《捶捶乐》课堂教学实录及全程评析 《归园田居》《游山西村》课堂实录 观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随想 窦桂梅:受教的,其实是我 《山村》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窦桂梅教学实录——《秋天的怀念》 聊故事,聊爱情——窦桂梅《牛郎织女》教学实录 《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山村》课堂实录之一 聊故事,聊爱情——窦桂梅《牛郎织女》教学实录(下)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 窦桂梅讲《三打白骨精》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尊重选择张扬个性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 窦桂梅:我的作文教学观 窦桂梅:你学会倾听了吗 窦桂梅教学设计——葡萄沟 汪秀梅《鸟的天堂》课堂实录 窦桂梅:关于《珍珠鸟》一课的解读 窦桂梅教学设计——《葡萄沟》 《归园田居》课堂教学实录 《窦娥冤》课堂实录、点评及反思 窦桂梅:《丑小鸭》名著导读课设计 听窦桂梅《晏子使楚》有感 窦桂梅教学设计——《葡萄沟》 窦桂梅:回首生命的来处 《梅花魂》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村居》课文 《村居》课文 人教版《桂花雨》课堂实录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山村》课堂实录 《村居》课文 《村居》课文 窦桂梅:我这样教《秋天的怀念》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 《卜算子·咏梅》课堂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草虫的村落》课堂教学实录 《梅兰芳学艺》课堂实录之一 《明湖居听书》课堂实录及评说 村居 村居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课堂实录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堂实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 《村居》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