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小编: :admin

 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特殊的身世经历赋予他独特的文学气质,他用优美古朴而又略带忧伤苍凉的笔调,倾诉着一个个普通平凡的小故事,构建成他独特的“湘西世界”,而《边城》正是这个世界的核心之作。本文将通过对《边城》的解读来探讨沈从文小说世界里那种“行将凋零的爱与美”

1边城——一片爱与美的世界  

地处湘川黔交界处的“边城”——茶峒,山清水秀,风光怡人。《边城》以白塔下,“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相依为命为基本素材,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端午节的龙舟赛上,翠翠与外公走散,巧遇当地船总顺顺的儿子傩送,傩送派人送翠翠回家,他青春活泼心地善良,给情窦初开的翠翠平添了一件无法言明的心事,朦胧中有着爱的追求与梦

想。然而傩送的大哥天保也同时爱上了美丽纯情的翠翠,二兄弟按当时风俗相约唱山歌比赛定夺。后天保为成全弟弟,乘船离家不幸遇难;傩送则悲痛难耐,驾舟出走。外公因为翠翠的未来心力交瘁,在暴风雨之夜盍然长逝,留下了孤独的翠翠一人,在白塔下静静守候着她的心上人。那个用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作者以纯净的笔触谱写出一首爱与美之歌。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而青年男女的情爱,父子祖孙间的亲爱,人民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人了全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1](p45)在边城澈纯明净的风俗画卷中,作者把自己的希冀与追求投射在众多淳朴美好的人物身上,潜心营造出一片爱与美的世界。老船工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渡口,古朴忠厚,不仅对翠翠疼爱有加,对世事人情的宽厚谦让也同样让人难以忘怀,并在为翠翠的未来担忧中走向人生终点。天保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他的豁达大度。至于傩送,更是与翠翠相得益彰,泗水捉鸭、乘船出航,充满青春活力。在追求爱情时,笃定专一,“不要碾坊要渡船”,不为财物所动,毅然钟情于翠翠。这一切都是边城人爱的体现。沈从文说:“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1](p254)

对万汇百物的爱就是美。边城的青山绿水是美的,边城的故事是美的,边城人那种沉浸于生活、融会于自然的心态也是美的。即便是城中的妓女,“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能信任”。总之,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美的。而文中最能体现这种爱与美的融合的形象无疑是翠翠。

2

翠翠——

人性爱与人情美的化身

翠翠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是人性爱与人情美的化身。作者用行云流水般的朴素文字为读者奉献出一个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形象: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遏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大自然赋予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留给读者的是她“天真灵逸、羞怯中见娴雅的气质,是她如鱼戏水地融合于大自然之中的诗一般的神韵”。[2]

如果说翠翠的自然美给读者的印象是难忘的,那么,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的爱与美则更为真切感人。作者用较多的篇幅,细腻的笔触,写出翠翠性情的发展变化,发掘出她处在青春成长和恋爱纠葛中可爱的思想情操。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提到什么时,脸会红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发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插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荼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祖父若问:“翠翠你在想什么?”她便带着点儿害羞的情绪,轻轻的说:“在看水鸭子打架!”照当地习惯的意思,就是“翠翠不想什么。”但在心里同时又自问:“翠翠,你在想什么?”同时自己也就在心里答着:“我想的很远,很多,可是我不知道想些什么。”她的确在想,又的确连自己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当爱情的种子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在翠翠心中萌发时,她清澈纯净的心湖里开始荡起细细涟漪,但又没有强烈追求的欲望和行动。当她察觉天保、傩送都在间接向她示爱时,马上唤起她深藏内心的记忆和想象,但情动于中却又不发于外形于色。外祖父向她提及,她娇嗔地把话题岔开,掩饰内心的真情。这正是一个初涉爱河的少女的羞涩感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态。翠翠生活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本性是活泼好动的,但当初恋闯入她平静的生活中时,她却由动转静了,思想的外向转为感情的内向:深思遐想代替了心直口快,腼腆娴静代替了童真稚气。为了真实表现出这种细微变化,作者用抒情的笔调,较多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物自我抒发感情,展示许多虚虚实实亦真亦幻的澄美境界。如翠翠独自仰望深邃的星空,凝眸变幻的云彩,轻哼“还愿迎神”的歌,细吹小巧的芦管,梦中随傩送的恋歌轻轻地飘荡,等等。这种虚实结合、动静统一的手法,更加突出了翠翠的纯真的爱和精神的美。

 

    相关推荐

    将凋零的爱与美——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边城》题记 沈从文《边城》赏析例文(3篇)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沈从文》生平简介 《沈从文》生平简介 沈从文《边城》(节选)同步基础知识题与阅读测试题 沈从文《云南的歌会》原文 杂忆沈从文对作品的谈论 海伦“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从“远看”“近看”到“单看”“多看”──《长城》教学设计 从《羚羊木雕》看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 湘教版口语交际《从身边做起》教学设计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导学案3 双眼看世界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导学案5 世界水城──威尼斯 世界水城──威尼斯 用爱心看世界 世界水城──威尼斯 从北京看中国的变化 从“笑”中看《孔乙己》 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 从《第八次》看语文教学的实效 从《祝福》看“鲁镇”的女人们 从《师说》看韩愈的师道观 睁大眼睛看世界 边城 边城 《边城》 《介绍世界名城》说课稿 《介绍世界名城》说课稿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介绍世界名城》说课稿 《介绍世界名城》说课稿 《介绍世界名城》说课稿 从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的出路 从《观沧海》中看诗人的文风、人格 《介绍世界名城》说课稿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从《醉翁亭记》看诵读的魅力 湘教版《世界之窗》教学设计 《世界的边沿在哪里》教学设计 《介绍世界名城》说课稿 《介绍世界名城》说课稿 《介绍世界名城》说课稿 从《观沧海》中看诗人的文风、人格 从《蛇与庄稼》看事物的联系 从“对话热”看“数学化”的缺失 从《劝学》看《荀子》的写作特色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世界之窗》教案(湘教版二上) 从1995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 从《答李翊书》中看韩愈的为文之道 湘教版《水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从《鸿门宴》看项羽的悲剧性格 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从修禊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世界的边沿在哪儿》教学设计汇编 从西沙群岛的“鱼”和“贝壳”谈起 7 从《背影》看情感的驱动效应 从“发愤”一词看到了()的司马迁。 从修禊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义 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水情结” 从经典例题看文言文翻译规律 从反智论看禅宗发展_语文论文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 从“放虎归山”看阅读教学 苏版《边城》与人教版《边城》的区别 从《沁园春 雪》看阅读教学 车的世界 湘教版《世界上最响的声音》教学设计 车的世界 盐的世界 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雅号: 从《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从语文高考变革看课外阅读的趋势 边城(节选) 边城(节选)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语文教案-边城 车的世界 书的世界 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从《狼》看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