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几点建议

小编: :admin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它重要,不仅是因为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的比例比较大(如果从广义上说,加上古诗词鉴赏及默写,文言文阅读题占阅读题量近一半,可以说是语文试卷中的“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对我们整个语文学习的重大影响。

有位专家打过这样一个比方:汉语言学习好比一棵树,文言文学习是这棵大树的根须,现代文学是茂密的树叶。文言文的学习(主要指阅读)对于汉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文言文阅读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当努力学习好它,并以它为工具达到高考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文言文阅读的要求不是很高,对于掌握古汉知识的要求也不多,阅读文言文的技艺也并不复杂,因此,以做为考生在高考中获取分数的突破口。

临近高考,针对文言文如何复习,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夯实基础,狠抓课本

高考文言文是个特殊的阅读部分,要有个长时间的阅读过程。所以抓好文言文的复习很关键,当务之急先抓好课本的知识,分析历年来的高考试卷,我们就会发现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默写名篇,无一不是源自于课内,几乎每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

如:[2001年高考试题]

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城之不拔者二身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伎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此题考查课文的知识较多,B项“附”字在《六国论》齐人勿附于秦“附”注释中有“亲附,归附”意,D项在《过秦论》中有“追亡逐北”这个词语,C项的词义,在《离骚》中有“乘鄂渚而反顾兮”中,“乘”为“登上”意,所以此处根据语境应为“登上”意。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将高中的1——6册书的所有文言篇目,每天安排一定的量去阅读,课文要求背诵的还要背下来。学生利用晨读时间,将课文熟读成诵。只有大量的诵读,才会增强语文的感悟力,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教师要每天抽出时间考测一下学生当天看的内容,每周以试卷的形式对课本的内容进行考测,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本重视起来。

二、专题训练,组建知识库

从文言文阅读来看,《考试说明》中实际上提了七条要求: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其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⑤筛选文中的信息;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围绕考试说明的内容逐条逐点的给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有自己的知识库,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1、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与应试对策。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训练时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现象。

把常见多义实词的若干义项,按本义——引伸义关系排列成序,并收录课本例句,使之成为有内在联系的词义系统,这样可以简驭繁,减轻记忆负担。比如对“负”字归类:

①本义:背、驮。例:“悉使赢兵~草填之。”( 《赤壁之战》 )

以下为引申义:

②担负、承担。 “宁许以~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③蒙受。 “~屈衔冤。”( 《窦娥冤》 )

④背靠背,依仗。 “秦贪,~其强。”(同上②)

⑤违背、背弃。 “誓天不相~。”( 《孔雀东南飞》 )

⑥对不起,辜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赵。” (同上②)

⑦失败。 “故不战而强弱胜~已判矣。”( 《六国论》 )

在搜录积累过程中,首先应把高中语文课本所列的《文言常用实词表》中的340个实词先行归类,在课文中找出该词不同义项的例句。从少到多,逐步积累,掌握得多了,才能厚 积而薄发,举一反三、应付自如。

按照以上方式可对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进行整理,把课本中凡是出现过的都整理出来,让学生做成知识卡片,编排好序号,随身携带方便,可以随时拿出识记一遍,这样反复的诵读,对学习文言文能没有好处吗?(词类活动现象从略)

以上是教给学生做的系统知识储备,可一旦在考场中遇到不熟的知识,该怎么办呢?

所以给学生一些应试的策略:

(1) 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不定,逐词逐义完全识记,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实词的含义,因为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原文是说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这里用的是它的另一义项“招引”、“招惹”。

(2) 结构分析法(即根据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或三三对举的例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 关系,所以应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翻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 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3) 语法分析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 “自放驴,取樵爨 ”,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又动词“爨”,上下联系起来,应是名词,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4) 联想推断法(即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

“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

2.文言虚词的考查与应试对策。

文言虚词主要起着帮助造句和表意作用,对文言文虚词的做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

(1) 运用逐个“梳辫子”的方法。

将《考试说明》中18个虚词的用法一一排列,做成卡片。每种用法后附有例句利于学生全面掌握。

(2) 比较常见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虚词大多是“身兼数职”,一词多用。复习是应对使用的频率高而又常见用法较多的虚词作重点的系统的复习。像“而”、“乃”、“其”、“且”、“为”、“以”、“因”、 “于”、“则”、“之”等高频词的用法应了然于胸(当然并非其他虚词就不要掌握),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和训练中则可得心应手的调出,轻松自如的辨明其用法。这并不意味着要求死记硬背,而是以在阅读中迁移和运用为其出发点的归宿的。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 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答案 ( A )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项的第一句话中的“以”是介词“凭”的意思,第二句话是《石钟山记》中的句子,“以”是介词“把”的意思,明显不同。B中的两个“会”都是正赶上的意思。C中的两个“既”都是时间副词,表示已经完成某种行为,可译作“……以后”或“已经”。D中的两个“无”都是“无论、不分”的意思。

(3) 根据语境,辨明具体意义和用法

绝不能只满足于死记常见的虚词的各种用法,那毕竟是舍本求末,而应着眼于“在文中的用法”,也就是说要有意培养自己根据语境来确定虚词用法的能力。在阅读和考试的具体实践中,也有可能遇到一些考查范围以外的虚词,这就更要求能调动自己凭是的知识积累,结合再现一些相关的例句,联系上下文体味语感,揣摩语义和语气,从而推断和辨明虚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相关推荐

    关于小学语文实验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鉴赏课文语言的建议 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考语文课本必修文本的几点复习建议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学习建议 关于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关于语文的30条建议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及复习建议 九年级关于马说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于“基本课文”的几点认识 对《灯光》一文的几点修改建议 让学生享受考试的乐趣——关于试卷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于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条建议 文言文阅读需重点掌握的几种意识 关于个性化学习的几点思考 九年级关于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练习 九年级关于俗世奇人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于加大说、读、写训练量的建议_语文论文 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建议”的建议 关于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名师建议:文言文阅读需要的5步阅读法 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九年级关于诗词曲五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 九年级关于马说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新课程的几点思考 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 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 语文中考复习:中考总复习阅读(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一课时 九年级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议论文阅读要点 关于变奏曲的教学建议 关于追求中学生写作动情点的建议 中考文言文复习:有关卖油翁的中考阅读试题 九年级关于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练习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四点建议 语文中考复习: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初三语文复习的几点策略 关于中考语文复习须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7高考语文复习建议:文言文专题攻略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中考文言文复习:有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试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议论文阅读 提高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九年级关于岳阳楼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关于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关于俗世奇人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给学生作文写好评语的建议 九年级关于藤野先生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关于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关于诵读的教学建议 2017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九年级关于诗词五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解析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 关于课堂开展关联作文训练的教学建议 六年级下册教学的几点建议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的建议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 九年级关于五柳先生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关于诗词曲五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课文中的几句诗词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于创新思维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索 高考语文倒计时一百天复习的六点建议 关于中考语文的复习策略 关于中考语文复习的指南 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于语文教学中语智训练的建议_语文论文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4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3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之复习应对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36-48课时文言文阅读 关于作文教学中“人格意识”培养的建议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 关于议论性散文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建议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27-29课时议论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5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之文言文阅读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的考点解析 语文教学阅读训练的几点感悟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课文复习训练:文言阅读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关于《雷雨》中的周朴园几点看法 关于《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解读和教学建议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辅导:议论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得分技巧 2011年中考语文考点复习:阅读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复习重点及建议 关于当代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24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25 浅议阅读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4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20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