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在交流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五花山》教学反思

小编: :admin

编者按:开展课例研究一个学期以来,我们在参与中体验到了研究的乐趣、分享的快乐以及进步的喜悦。许多老师以文字形式表达了参与课例研究活动以来的所感所思,这些鲜活的记录因其真实而具有了史料的价值。从这一角度说,记录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以下是部分老师的随笔、反思抑或“论文”、报告,登载的目的不仅在于分享,更在于引领。让我们像她(他)们一样,边研究边总结,不断为自己的职业人生增加亮丽的色彩吧。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有幸参加了教研室举行的课例研究活动。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是“读思悟说,培养语感”,形式是“一人多轮”。于是我们就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备课,由我担任主讲。我们所选的课例是三年级语文上册选学课文第三课《五花山》。文中作者描写了家乡大山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具体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色彩,尤其是秋天五彩缤纷的景色。因为是选学课文,教师用书和教案集里都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我一直在困惑:语文课上到底应该怎样读书,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带着这些问题,围绕“读思悟说”这个实验课题,针对《五花山》这篇课文,我们组的成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备出了详细的教案。通过前两轮的上课与评课,今天,我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第三次公开课的展示。整节课总的来说,能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教学目标也基本得到实现。

一、提高学生读、思、悟、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

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将它贯穿于整个课堂。

在教学春天这一段时,我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春天树木刚抽出新的枝条,比较娇嫩,读时就应该轻而慢,而且重点让学生去理解“淡淡的,冒出,嫩嫩的”这几个词的读法。

在教学夏天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和春天这一段做对比,夏天的树木枝繁叶茂,读时应重读。

在教学秋天这一段时,把这一段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我将这一段中的句子出示在大屏幕上,逐句进行指导。

描写“金黄色”的这一句,我让学生体会,秋天里秋风萧瑟,阳光都集中到了这里,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与舒适,读时应让人感受到暖暖的感觉。

描写“杏黄色”的这一句,我让一个同学站起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有的说“仿佛出现了一个大鸭梨。”有的说“仿佛看到了满树的杏和梨”。于是我让学生体会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的心情无比的喜悦,读这一句时,就要读出高兴,喜悦之情来。

描写“火红色”这一句,我让学生抓住“为什么说树林像火苗在跳跃呢?”读时语速要稍快。

描写“紫红紫红”这一句,我让学生重点理解“什么是幕布?”

描写“翠绿”这一句,我让学生体会,其他树木都变了颜色,只有松柏不怕秋霜,还是那么翠绿,是那么坚强,勇敢。教学时,我有意选了几个男生站起来读,让他们读出男子汉那种坚强、勇敢的气概来,然后我又让全班男生一齐来读,读时语气沉稳,声音洪亮,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读,我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悟,去说,学生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找出根据,见仁见智。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提高了学生读、思、悟、说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去感悟文本,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在第一次试讲时,我让学生自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轮读,读的形式多,次数多,但只停留在了表面,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学生没有投入进去,不能很好地去体会,感受课文带给我们的语言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在同一语言的反复熟读中达到“成诵”的目的,这又是记忆、积累的过程。因而,阅读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读的策略,以读为主线,但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天地玄黄喊一片”式的死读、傻读,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对词义的内涵,表达的恰切,语势的磅礴,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都能够有所体会。于是,我在今天的讲课过程中,仍将“读”贯穿整个课堂,从开始的老师范读,到后来学生不同形式的品读,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文本带给我们的那种自然美。学生读的也是津津有味。

三、拓展延伸,想象说话,丰富语感。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想像正是学生进行感悟、理解、体验的重要手段。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像,又能借助想像进一步理解课文。于是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拓展训练,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冬天的五花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学生说得很好。

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下环节,“我来夸一夸”,“五花山一年四季

,真是

!”学生总结得很好。

有的学生说:“五花山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有的学生说:“五花山一年四季风景优美,真是个迷人的地方!”

还有的学生说:“五花山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真是个旅游的好去处!”

看,学生说的多好。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有了悟,悟中有了读,把读后悟到的用自己的话说了出来,更加体现了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同时也给这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把上两次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也能够突出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但再好的课也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导课时,学生的回答有些单一。在板书的设计上不太合理。通过这次课例研究,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成长了不少。非常感谢教研室为我们搭建的这个学习平台。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推荐

    在语文教学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燕子专列》课后反思 在失败中成长──《小小的船》教学反思 在遗憾中成长──《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五教学反思 《交流》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体验,在思索中感悟──《桃花心木》教学与反思 在自主对话中感悟──《长相思》教学反思 《在沙漠中心》教学反思 在细节中追问,在思考中成长——我的教学故事 日记交流反思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反思 收获在“生成”中──《穷人》教学案例及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中心思想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同步作文 在挫折中成长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六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七教学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九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八教学反思 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2篇1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2篇2 在读中思 在思中学_语文论文 解读教材:让习作在对话中生成教学反思 28*毛主席在花山教案二教学反思 28*毛主席在花山教案四教学反思 28*毛主席在花山教案一教学反思 28*毛主席在花山教案三教学反思 28*毛主席在花山练习一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相关知识教学反思 在急流中 《时间在流逝》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预习指南教学反思 王荣生:在两个关联中反思 在家里教学反思 28*毛主席在花山教材简析教学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范文 《在家里》教学反思 在读中思索 在悟中升华──《生命生命》第二轮公开课教学反思 《在山的那边》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标语文五上《毛主席在花山》教案及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我上《五花山》的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体验 在感悟中求知──《影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成长记录袋应用的反思与改进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活动中体验 在感悟中求知──《影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在山的那边》中心意思 《在山的那边》中心思想 中国五大淡水湖中有几个在长江流域?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中国成语识字”教学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与反思 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思能力培养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我上《五花山》的教后反思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三 1、《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一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二 《小鹰学飞》在挑战中成长 在六比、六看、六反思中体会师爱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3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4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2 中彩那天教学反思(五) 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古诗《登鹳雀楼》教后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五)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2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暖流教学反思 《小燕子进步了》教学反思 春天在哪里 教学反思 在交际中学会交际 《山中访友》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