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江苏南京市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小编: :admin

江苏南京市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写在答题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7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 蒹葭萋萋,          ▲           。                           (《诗经•秦风》)
 (2) 采菊东篱下,          ▲            。                       (陶渊明《饮酒》)
 (3) 窗含西岭千秋雪,          ▲        。                       (杜甫《绝句》)
 (4)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5)       ▲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 不畏浮云遮望眼,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7)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8) 报君黄金台上意,          ▲           。              (李贺《雁门太守行》)
 (9)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     ▲      ,     ▲     ”展现了以身献国,痴心不改的情怀。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 酝酿   ▲     (2)鳞次栉比  ▲     (3)深suì  ▲    (4) 妇rú皆知  ▲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最近,日本右翼分子的举动越来越嚣张,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文部省也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B. 2014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南京举行,市委领导担心届时会形成济济一堂的人流场面,要求交通部门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C. 2014年央视春晚,在现场数千观众和电视机前数亿观众见证下,时间使者——小彩旗曼妙地旋转了4个多小时,令人叹为观止。
D.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著作《生死疲劳》是他长期文学积淀的总 结,是处心积虑反复修改的成果。
南京市教育局和《金陵晚报》正在开展“汉字南京”系列活动,邀请你参与。
材料一:关于“汉字南京”的说明
由市教育局主办的“汉字南京”是一个旨在 “从汉字的角度解读南京,以南京的文化诠释汉字”的系列活动,含时事南京、成语南京、诗词南京、名著南京、名胜南京、博览南京六个专题。星期一到星期六,《金陵晚报》都会选择一个专题,刊登一篇由说字、话词、链接三个板块组成的文章。

材料二:“汉字南京”样稿
shū
书 法
【说字——书】
  书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 ,由 、 、 共同组成。 表示抓的意思, 像毛笔, 像砚台。本义是用毛笔蘸着墨水写字,后引申为字体、文字的意思,再引申为著作、信件、公文的意思。
【话词——书法】
“书法”的意思是书写艺术,多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有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不 同书体。它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字为载体,讲究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全文的布局等内容。
【链接】
  南京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女书法家叫卫夫人。她很小的时候就十分爱好书法 。曾拜大书法家钟繇为师,勤学苦练,终有所成。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还是她的徒弟呢。
4. 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汉字南京”栏目各板块的内容
(4分)
【说字】让我们了解汉字的        ▲           等知识。                                                        
【话词】让我们了解词的         ▲           。
【链接】让我们了解这个词背后有关南京的文化知识。
5. 右图是【链接】中提到的卫夫人的一幅书法作品《古名姬帖》。
   下面各选项中的句子,均为古人对卫夫人书法作品所作点评
的译文,你认为其中适合用来点评这幅作品的一项是(     )
(3分)
这幅草书作品一气呵成,行笔潇洒飘逸,就像天上的浮云
一样,笔力矫健就像腾飞的龙一样。
这幅作品中,字的形态十分奇特,非常豪迈,随意而书,神
韵自然,且用笔丰满、肥美、豪壮有力度,宽绰疏朗。
C.这幅作品,线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既像插花少女低头的模
样,又像登上高台的女子对着水面欣赏自己的影子。
D.这幅作品点、直、弧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
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笔弧线结字形成很自然的椭圆形。
6.看了这期“汉字南京”后,小明同学觉得字不仅要写正确,更要写得美观,可他的字写得不好。请你在下面米字格中,用正楷字体,把他写的内容抄一遍让他模仿。(3分)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16分)
【古诗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皎白的月色、栖息的乌鸦、冰冷的露珠、湿润的桂花营造了一种   ▲ 的环境氛围,为下文抒发诗人的  ▲   之情作铺垫。(2分)
8.《全唐诗》中收录了本首诗,其中最后一句中的“落”字写为“在”字。请你结合语境,说说用“落”字为什么比用“在”字好。(2分)
                            ▲                                               
【古文阅读】                
   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年,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①,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②。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③,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④,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⑤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
 ——选自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注释】①厉:砥砺,磨练 。 ②而已者:文言语助词,无意义。③曩时:从前。  ④兀然 :一动不动,形容专心的样子     ⑤浑浑:深厚的样子
9.用“/”给下列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然 犹 未 敢 以 为 是 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皆不胜己(  ▲  )   (2)其后困益甚(  ▲  )
(3)不遂止于是(  ▲   )(4)不能自制(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
                   ▲                                 
12. 伴随长久的精读博览过程,苏洵在写作方面先后有了怎样的良好变化?(3分)
                   ▲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 题(15分)
墓 柳
王宗仁
那一年,“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从日月山下湟源县买了100棵杨柳树,栽在了当时还没有一棵树的格尔木。两大片,杨柳分栽。
第二年,这些小苗大都落地生根,一场春风吹过,枝头的嫩芽就探头探脑地拱了出来。戈壁滩变得翠翠地绿,好像画家涂抹出的一幅生动的水彩画。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生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蹿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把肥它添一片新叶。荒芜了千百年的土地一旦逮住苗儿就巴不得让它一夜长成材! 
望着这些可心的树苗,将军乐得咧着嘴爽笑,他当下就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有人问:“首长,这名字有啥讲究?”他开怀一笑:“望柳成荫嘛!” 
好有雄心壮志,他要把整个戈壁滩都染绿!将军的笑声揉进了杨柳的躯体里,树又蹿高了一节。
毕竟它们是成长中的弱苗,很难与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峙。有时残雪压在它们的枝上,有时暴风粗鲁地撕扯它们的枝叶,常年不息的飞沙把它们浸染得与沙地成为一色。有时,它们索性就被那气势汹汹的飞沙盖住,淹没了。好在,它们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顶破沙土,又伸起了腰杆。 
就在那年冬天,有几棵柳树只绿了短暂的生命,就像走累了的人,卧在了戈壁滩—— 它们死了。 
有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从死去的柳枝上拧下柳叶作笛,吹出了流行在军营里那首歌《真是乐死人》。慕生忠发现了,狠批那小子一顿:不管你怎么乐,老子我是要哭的。 
在戈壁滩,树和人的生命同样宝贵。将军对着三棵死去的柳树,看了好久,说:“它总是为咱们格尔木人绿了一回,让我们这些饥渴的眼睛和心得到了安慰。它是有功之臣,现在它死了,我们怎能不难受?不要把它随便扔在什么地方,应该埋在戈壁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 
于是,戈壁滩上就多了一个土丘,埋葬着三棵柳树。人们称之为柳墓。
给柳树举行葬礼那天,十多个人围着土丘默默站立,一个个低着脑袋,空气像凝固了一样严肃。将军没有来,据说他站在窗口默默凝望着土丘的方向…… 
戈壁滩上第一个醒来的人是执着的人;第一棵死去的树呢,有心人没有遗忘它。 
有人不断地往那土丘上浇水,仿佛这些树也像人一样,躺在戈壁滩上会口干舌燥。浇点水,让它们滋润滋润。也有人把上好的肥料递给它们。水,润泽它受伤的心;肥,烤热它冻僵的脉搏。 
谁是浇水施肥人?慕生忠。 
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这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低变高。 
啊,柳树!这是从埋葬着三棵柳树的坟墓上长出的柳,是一棵死而复生的柳,是将军用爱心换来的柳!大家就把这棵柳树称为墓柳。 
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也更潇洒了。铁青的叶子泛着刚气,粗糙的枝干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折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风猎猎它依然站立。死里逃生的战士最珍惜生命,也最显本色。它在用双倍的翠绿,减去荒原的痛苦。它继续着它的生命轨迹活着,藐视一切懦弱者地活着。 
时间年年月月地消逝着。格尔木的树种得越来越多,成行,成片,成林。它们和墓柳连在了一起,浑然一体。
现在人们早已经分不清哪棵是墓柳了。但是,许多人都记得这里曾经有一个坟丘, 坟丘上长着一棵柳树,是一位将军用坚忍的爱心换来的…… 
                                                 (文章有删改)


13.梳理文中柳树的命运及其与将军的关联,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面填空。(2分)
(1)那年,将军买了100棵杨柳,栽在无树的格尔木。
(2)第二年春天,          ▲                                           
(3)冬天,三棵柳树死了,在将军的提议下被安葬。后来将军坚持给柳墓浇水施肥。
(4)夏天,             ▲                                               
(5)多年以后,墓柳已与其它树木连成一片难以辨认,但人们仍记得墓柳和将军。
14.语言品味。(4分)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
     树苗一天一个样地生长着,给它喝一盆水它蹿一节个头,给它喂一把肥它添一片新叶。
                        ▲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
将军没有来,据说他站在窗口默默凝望着土丘的方向……
                         ▲                                                                
15. 结合语境,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                                                     
16. 阅读第十六段,概括一下:该段是从哪三个层次写“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也更潇洒了”的?(3分)
                           ▲                                                    
17.读完全文,说说文章表达 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感情?(3分)
                           ▲                                                              

(三)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8—21题(12分)
【材料一】
最近,上海举 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优秀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一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记者在调查时发现,目前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会把语文的学习一推再推,甚至根本不为学习语文留出时间。六年级的党子怡同学说:“我周一到周五每天的课程几乎是排满的,好不容易盼来的周末也被妈妈替我报的数学提高班占用。别说安排时间专门学习语文了,连想歇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问题确实很严重,现在很多人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甚至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一位四年级学生的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的请假条让老师哭笑不得:“亲爱的老师,我因感冒去看‘衣生’3KU,老师。”很明显“衣生”确实吓到了老师,“3KU”(THANK YOU)也让老师摸不着头脑,而经过多次纠正以后,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
【材料二】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余光中
   语文是母语,母语是母亲说的话。 每每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写字,不喜欢汉语言文字,不喜欢千古传诵至今的诗词歌赋,茫然无知于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看到黄河断流一样会凄然感慨,却欲哭无泪。
                                                              -----杨启亮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就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雪雰
我们需要提高英语的能力,是在提高我们使用这一个工具的能力。但是工具跟你的灵魂,你不能把它混为一谈,你的灵魂还是你自己对于汉语的掌握的最深跟最高的境界,才是你的灵魂。                                                        ----龙应台  
【材料三】
                      全球“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的深层次分析 
近来,数家西方大通讯社和主流媒体从各自的角度发表长篇报道,聚焦全球范围的汉语热现象,掀起一波介绍汉语热的热潮。汉语热已经超越了语言版图,成为一种融合经济与文化的“全球现象”。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开汉语课的中小学更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中国教育部日前对外发布了近5年来外国赴华留学生年增两成的消息。
    “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层面的。十年前,外国人学汉语,也许大多是为去中国工作做实际准备;今天,他们学汉语,是看好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相信汉语作为强势语言的未来地位,以期搭上全球范围内的中国经济发展 的快车。
其次,是文化的期待。中国经济20多年来以GDP年平均增长10%的高速发展,堪称奇迹。但须知:经济奇迹的背后,必有文化的支撑。只有以汉语为工具,以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依托,才能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把握先机。
    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在这一轮抢占先机的热潮中,自然有近水楼台之利。但在与外国人的竞争中,能否先得月,还要看他们在文化上下的功夫如何。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了解,补上文 化课,堪称当务之急。
18.请给【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加个小标题(4分)。
                               ▲                                                
19.阅读【材料三】,请问第二段、第三段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3分)
                                ▲                                               
20.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2分)
   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在这一轮抢占先机的热潮中,自然有近水楼台之利。但在与外国人的竞争中,能否先得月,还要看他们在文化上下的功夫如何。
   “近水楼台”是指     ▲          ,“先得月”是指   ▲           。
21.读完上述材料,说说你对汉语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有哪些认识?(3分)
                         ▲                                                  
三(50分)
22.作文
静下心来看一树花开,感受悦目美景;静下心来听一首歌曲,感受心的共鸣;静下心来闻一本书香,感受古今哲思……静下心来,你定会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请以“静下心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14年中考模拟试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27分)
1.(10分)(1) 白露未晞 (2)悠然见南山(3) 门泊东吴万里船 (4)长风破浪会有时 (5) 天街小雨润如酥(6)自缘身在最高层(7)山河破碎风飘絮(8)提携玉龙为君死
(9)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2.(4分)(1) niàng(2)zhì(3)邃(4)孺(每空1分)
3.(3分)C         
4.(4分)字的构成、演变、意义等知识;词的意思和相关知识。(答对一空得2分) 
5.(3分)C
6.(3分)正确1分,工整1分,美观1分。
二(43分)
(一)(16分)
7.(2分)冷寂(凄清、冷 清等)  思乡(怀人)
8. (2分)“落”字使人仿佛使人看到:人们举头望月所产生的秋思,随着明月的清辉,绵绵不尽地洒向人间。(意近即可,1分)与“在”字相比,画面感更强∕更形象生动∕有动感∕给人更丰富的联想∕更耐人寻味。(1分)
9.(2分)  然 ∕ 犹 未 敢∕ 以 为 是 也(每处1分)
10.(3分)(1)超过(2)更加  (3)这(4)控制(每小题1分)
11.(3)好像人家的话本来就该是这样的,然而,我还是不敢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加点处为得分点)
12.(3分)读久了,胸中豁然,却“未敢自出其言”;言语积累越多,“不能自制”而写;再后来,“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意对即可,可用自己的话说,一点1分。)
〖参考译文〗
我苏洵年轻时不学习,活到二十五岁,才知道要读书,和有学问的人一起交往学习。年龄既已老大了,却又不去刻意严厉付诸行动,期望自己效仿古人,但看到和自己同列的等辈,又都不如自己,于是觉得自己可以了。后来困惑得更加严重,就拿古人的文章来读,开始觉得古人所发言论,与自己的有很大的不同。常常反省自己,自觉一己之才能,又好像还不仅仅只是这些。于是把旧时所写的文章几百篇悉数烧掉,而拿起《论语》《孟子》、韩愈以及其他圣人贤士的文章,正襟危坐,整天都阅读它们,花了有七八年时间。刚开始,读进去只觉惶惶然,广博地观览于其外,则又害怕得惊叫起来。时间长了,读得也更精细了,胸中豁然开朗似的明白了,好像人家的话本来就该是这样的。但我还是不敢提笔也这样写。时间更久了,胸中想说的话更多了,不能克制自己,便试着把它们写出来。以后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读它们,只觉得文思泉涌,好像写出来是很容易的,然而还不敢自以为是啊。
(二)(15分 )
13.(2分)(2)柳苗发芽、生长,将军为两片树林命名。  (4)柳墓上长出新柳,这是将军的爱心换来的。  
14.(4分)(1)用夸张、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柳苗在春天蓬勃生长的情景,表现了它们旺盛的生命力(1分)。
(2)运用神态、动作描写(1分),表现了将军对柳树之死的难过和不舍(1分)。
15.(3分)内容上:写将军不忘记、不放弃柳树(1分);结构上:承接上文将军凝望柳墓(1分),引出下文将军给柳墓浇水施肥(1分)。
16.  (3分)它充满刚气和力量的外形;它在风沙打击下顽强挺立;赞美它顽强生存的精神。(一点1分)
17. (3分)对“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绿化荒原的执着、坚忍精神的崇敬和赞美;对高原恶劣环境中柳树顽强生命力的崇敬 和赞美;对自然界生命的尊重、珍惜。(一点1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三)(12分)
18.(4分)【材料一】学生汉语学习状况堪忧【材料二】名人谈汉语学习的重要性(意近即可,每小题2分)。
19.(3分)不能。因为(1)第二段阐述的是 “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的原因是经济层面的,第三段阐述的是 “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的原因是介绍文化层面的,这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来写的;(2)这样安排也和上文“成为一种融合经济与文化的‘全球现象’”相照应(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20.(2分)“近水楼台”是指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因为生在华侨华人家庭,与祖国文化有比其他国家青年更多的接触和熏陶;“先得月”是指“以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依托,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把握(抢占)先机”。(意近即可,一点1分)
21.(3分)1.要重视汉语学习,能够用汉语正确、流畅、优美地表达。2.汉语是母语,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学习汉语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意近即可,一点1分)
三(50分)
(—)从内容、表达、结构三方面评定作文类别
项    目

卷  类 内    容 表    达 结   构
一类卷(50-43分)

 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观点正确。 文体规范。
语言通畅。
无病句。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分段恰当。
二类卷(42-35分)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观点正确。 文体规范。
语言通顺。
病句少(1-2句)。 结构较完整。
条理较清楚,
能够分段。
三类卷(34-27分) 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观点基本正确。 文体基本规范。
语言尚通顺。
病句多(3-4句)。 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尚清楚,
分段不恰当。
四类卷(26-18分)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 ,观点有偏差。 文体不够规范。
语言不通顺。
病句多(5-6句)。 结构不完整。
条理不清楚。
五类卷(17分以下)
 文不对题,观点不正确。 文体不合规范。
语言极不通顺。
病句很多(7句以上)。 不成篇。
   

    相关推荐

    江苏泰兴市2014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 江苏镇江2014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 济南市历下区2014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2012年高考二模试题(语文)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年南京市建邺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 辽宁丹东2014届中考语文二模拟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赤峰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14年济南市槐荫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带答案)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 2014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南京市玄武区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2012中考试题-江苏省南京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南京市栖霞区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江苏南京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卷练习 南京市高淳县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白下区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鼓楼区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鼓楼区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玄武区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白下区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溧水县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栖霞区2012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有答案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有答案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2012年北京市延庆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2014中考模拟试题语文卷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江宁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4宁波市高考模拟考试卷 2015年扬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 江苏南京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09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南京江宁区200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 2013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201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松江区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江都市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2008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栖霞区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溧水县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六合区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雨花区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秦淮区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联合体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白下区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栖霞区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玄武区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南安市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雨花区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7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 2017年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Word版) 江苏淮安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 2016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0) 南京高淳区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08年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9)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6) 2012中考试题-2012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 南京鼓楼区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8)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7) 上海市2011中考一模试题解析 2016年秋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4通州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北京西城区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析 北京东城区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2017年秋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北京丰台区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北京朝阳区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浙江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广东省江门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 四川内江市2013中考语文试卷 2012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届句容市后白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2012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2年南通市海陵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语文中考模拟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2中考试题-201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