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与学生产生共鸣

小编: :admin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育人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已不再仅仅是某门课的任务,它应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育环节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思想政治方面、道德品质方面、科学思想方面……因此,如果我们能有的放矢地应用语文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其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努力地探索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并实践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20课《穷人》一课中,我就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今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他人的关爱下成长,不懂得怎样吃苦,更没有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精神品质,而本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洗礼的好教材。本课的思想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

一、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读题质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如:课题为什么用“穷人”为题?穷人究竟有多“穷”?课文是否只写了穷人的“穷”?

(二)、体会穷人的“穷”。让学生围绕以上问题深入读课文,找出表现穷人很“穷”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批注。

1.学生甲:“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我从这里体会出他们家经济很困难,连打鱼的网都是破的。”

教师:你还能体会出其它的吗?

生答:渔夫的妻子很勤劳,夜晚还在补破帆。

2.学生乙:“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海,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生活十分艰难,整日为温饱劳累着。

教师:你还能体会出什么别的吗?

生答:桑娜跟渔夫都很勤劳,你看,他们俩整天都在干活。

教师:看到桑娜跟渔夫,你想到些什么?

生答:我想到我的父母,他们为了我的衣食住行,整天在外面劳累着,真辛苦啊!

3.学生丙:“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我从这句话体会到寡妇一家很困难。俄国的冬天很冷,寡妇生了病,屋子却没有火炉,可想而知有多么寒冷。

教师:那你又想到些什么?

生答:我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夏天热了有电扇、空调;冬天冷了有电暖器……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别啊!

(在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学生从桑娜、渔夫和寡妇的悲惨遭遇中,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贫穷”,也真正做到了从阅读理解的内容想开去,这样的理解才会更“真”、更“深”。)

二、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谈话激趣导入:课文除了写他们很穷外,还写了什么?(高尚的品德)让学生找出表现桑娜和渔夫高尚美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让学生理解:桑娜为什么不假思索地抱回两个孩子,这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要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让学生理解:这里是对桑娜的复杂心理进行描写,写她先是激动,然后紧张、担忧,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让学生明白,桑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心理?因为桑娜一家生活本来就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她最终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这完全是她真实的内心刻画,完全出自她善良的美好心灵。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让学生明白:渔夫虽然意识到多抚养两个孩子会给自己增加负担,但从话中的一个“熬”字,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由此可见,他与妻子一样有着一颗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以上句子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真切体会桑娜及渔夫善良的品德的目的。)

理解课文很重要的方法之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处理完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想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有的同学想到淳朴善良的山村人民;有的想到自己勤劳的父母;有的想到有钱人自私、吝啬的行为;有的想到周围助人为乐的人和事;有的想到自己以后要向桑娜和渔夫那样善良、乐于助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这里就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最后,我让学生续编《穷人》,并提出要求: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不管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而我这样的安排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

 

    相关推荐

    《小石潭记》中“情”与“景”的共鸣点 《生命奏鸣曲》课文 7 距离产生美 让学生在探索与争鸣中学习语文 学生习作《游鸣翠谷》 生命奏鸣曲教案 生命奏鸣曲教学反思 《生命奏鸣曲》教学设计 生命奏鸣曲练习题 张鸣:标准答案化生存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 生命奏鸣曲习题设计 感悟教育的真谛 与学生共同成长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故事 感情也是生产力-论文 巴西是世界转基因产品第四大生产国 语言与思维共同生长 教案教学设计 词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上) 词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下) 虚实并重 情智共生 浅谈2017高三语文阅读中读者与作者的共鸣 新课程下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解读《荷塘月色》产生的糊涂 浅谈错别字的产生和纠正 我与学生 让学生在探索中争鸣中学习语文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交流·共鸣·创造──《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交流·共鸣·创造──《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交流·共鸣·创造──《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让实效与形式共生──《少年闰土》教学片段评析 让实效与形式共生──《少年闰土》教学片段评析 生与死 寓言的含义、产生发展和特征 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英勇献身 《与象共舞》 让实效与形式共生——《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及评析 感悟体验 情感共鸣──《山雨》教学实录赏析 给学生写信与学生沟通 “距离”产生美──析《乡愁》的艺术特色 “距离”产生美──析《乡愁》的艺术特色 析《乡愁》的艺术特色 ——“距离”产生美 六下语文《生命奏鸣曲》教学设计两篇 一次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外出学习 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共同爬坡 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 知识的准备是兴趣产生的基础——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课 朗读,让学生与诗情共舞──李清照之《武陵春》教学偶得 当学生与老师发生冲突时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与反思 人文与科学共长 与学生做朋友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让土特产走向四面八方》教学设计 中学生对作文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及对策_语文论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生命奏鸣曲》教案 眼睛与仿生学 朗读,让学生与诗情共舞──李清照之《武陵春》教学偶得 《与象共舞》导学案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和学生记录单新桥中心小学温希金 《与象共舞》教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导学案3 自由与生命 生成与入侵 《与象共舞》导学案 人教版《伤仲永》师生共用讲学稿 自由与生命 师生共同阅读,构建书香校园 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种生物 图画与人生 四下、30 *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杂谈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 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案 生命的原生与本能的力量—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建议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猜读,让学生的思绪与作者共舞──兼谈《故乡》一课教学思路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