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和建议

小编: :admin

一、我的所做所见所闻

(一)我对一次期中考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2006-2007学年度(下)

六(7)班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统计表:

分数段及人数

(55人)基础知识(50分)阅读理解(20分)作文(30分)

总失分平均失分失分率总失分平均失分失分率总失分平均失分失分率

90-100分(19人)23.51.242.48%603.1615.8%663.4711.57%

80-89.5分(26人)642.464.92%2118.1240.6%813.1210.4%

70-79.5分(8人)40510%11514.3871.9%354.3814.6%

60-69.5分(1人)10.510.521%161680%5516.7%

待及格(1人)272754%141470%101033.3%

这是去年我所教班级的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统计表,我们可以对此表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在五个分数段里面,(比较失分率)基础知识的平均失分率是2.48%、4.92%、10%、21%、54%;阅读练习的平均失分率是15.8%、40.6%、71.9%、80%、70%;作文的失分率是11.5%、10.4%、14.6%、16.7%、33.3%。通过纵横的比较,可以发现,第一,失分最多,平均失分率最高的一项是阅读练习,这不仅反映出学生的整体水平,而且反映出了学生语文成绩差的重要方面。第二,这也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现实的问题,

(二)对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的粗略比较

由于这么多年一直教高年级语文,所以,直到这学期才有机会教新教材。开学前,我对中、高年级的部分新教材与老教材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比较,发现了一些差异,在这里,把我的认识和大家交流一下。

1、课后练习方面

在老教材中,课后练习的题型基本上都是——1、朗读课文,2、用钢笔描红、临写,3、读一读,再抄写,然后是解词、造句或加上一项阅读方面的练习。我个人认为,老教材一直到小学毕业都是重基础,轻阅读。新教材呢?中年级教材课后练习依旧突出了朗读、背诵、描红、读写词语等内容的练习,它的设计意图是重基础知识的学习、重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良好习惯的养成。而高年级新教材的课后练习,除了部分要求背诵的课文,在课后出现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练习内容,其余课文已经很少有这类练习;对读、抄写词语的练习内容就更少了。但是,与阅读有关的相关练习、问题却相对增加了,而且,很多问题、练习中提到了“体会”、“体验”、“感受”、“说说”、“讨论”等字眼,另外,还增加了对重点词语、句子的感悟和理解练习。编者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要求高年级语文学习,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2、习作方面

新教材基本上延续了老教材的编写思路,体现了循序渐进、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思想,我们在这里不再比较。

3、练习方面

新、老教材,中、高年级共有的几项练习内容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余题型有了较大的变化。新教材里面,中年级的“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练习,到了高年级,上升为“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或者“诵读与积累”。这就从低、中年级的培养兴趣逐步上升到语文的综合应用,把语文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完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这种精神还体现在新、老教材的课文选编方面,比如,原来六年级教材中的几篇课文:《黄果树瀑布》、《海伦•凯勒》、《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埃及的金字塔》、《秦兵马俑》、《大江保卫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现在都编排在了五年级的教材里,而且,这些文章的课后练习都有了明显的增减。大家可以回去后去翻阅、比较。六年级的教材里也增加了几篇令我们耳目一新的课文,有的课文还是从原来中学的教材里选来的,如《安塞腰鼓》。我认为,这些变化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修订的,它尽量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

(三)关于复习与考试的体会

这几年,各级质量检测越来越频繁,各种形式的成绩评比让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重压之下工作必然、也确实更加努力,更加细致,教学和复习时惟恐有疏漏之处,把教材、练习册、试卷纵横梳理无数遍,布置学生抄写词语、课文,连我们自己都腻烦了,还担心学生不能掌握!因此对学生的摧残也更加卖力。老师累,学生更累!那么努力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历次的考试来看,我们是越考越失望,越考心里越不平衡。为什么这样说呢?复习的内容考到的越来越少了,课外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举几个例子为证:

例一、今年六年级毕业考试的语文试卷——六年级毕业生文化素质调研性测试,我们去年教过六年级的老师可以掰着手指算一算,有多少分数的试题是语文课本上的?

例二、上学期镇中心校组织的一次六年级抽测(拔尖子生考试),那张语文试卷把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去掉,考五年级学生一样适用。大家说,你怎么带领学生复习?

例三、今年新华中学初一招生考试,其中有一道题,让学生写出《早》的作者是谁(吴伯萧),《白鹭》的作者是谁(郭沫若)。很多孩子都不会做,这种文学常识填空,中学经常考,我们小学现在的试卷上偶尔也有了这类题,但是,以前考过吗?我们想过高年级的教学要与初中接轨吗?

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能得到哪些启发呢?现在常常听老师说:“语文越来越难教了”,更有个别老师说“语文没法教了”、“不会教了”。我们换个角度来想一想,如果我们都不教了,学生能考几分呢?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把羊牵到草地里不管不问,羊可以吃饱吃好,如果把学生扔在课堂上不管不问,他们能学到什么呢?离开了我们的教学和引导,他们还真的不行。

二、我对语文及语文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我所理解的“语文”和“文本”

1、语文大家对语文的本质和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议,有很多专家的解读是非常精辟的,我不想去套用,也不想把那些定义读给大家听,在这里,我只想从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一线老师的角度,说一说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语文就是“说”和“写”。“语”是语言,是交流,是进行社会交际活动;“文”是文字,是文章,是能看懂、理解别人的文章,是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学语文就是学会说和写,这应该是学习语文最根本的目的。我们讲“学以致用”这个词用在学习语文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2、文本现在,对课文、对教材,有一个大家认为很时髦的称呼,就是叫做“文本”。我以为,这种称呼不会像流行歌曲,大家热热闹闹地唱一段时间就过去了。这种叫法是很有道理的。语文的学习包括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中学叫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从“识字与写字”的层面看,“文本”可以理解为“学习语文之根本”,学生学习的每一个字词都在书本上,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根本,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层面看,“文本”可以理解为“学习语文之范本”。教材的每部分内容都是专家们精心选择、编排的,绝对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典范,我们必须要用好这个抓手,指导学生学好语文。

(二)学语文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

有了对语文和文本的认识,就不难理解学语文的目的:一是传承——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二是交际——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交流和表达自己意思与情感;三是考试——这是我从来没有听别人说起过的,而对我们来说又最为实际的一个目的。在全国上下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没有谁大力宣扬学语文的这种目的,但不说并不代表不存在,现在,教育还是谋生的手段。学生考重点中学、上大学需要考,我们评选先进、给老师奖励也取决于学生考的名次,所以,我们对于学语文的这个用处,应该有着更特别的爱恨交加的深刻体验!

这样说来,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无论从学语文的哪一个目的来讲,都应该重视、抓住“读”和“写”两部分。无论是出于传承的目的,还是交际的目的,我们都应该让学生能够读懂别人写的东西,理解别人写的目的和意图,能把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写清楚,写明白,让别人读懂。从应试的角度讲,更应该紧紧抓住这两块,下大力气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考试内容的发展趋势就是阅读和写作(今年小升初占了70分),我在前面对考试情况的分析,对教材的比较,主要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思考、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写水平。

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注意知识的阶段性和连贯性

语文课标中有这样一段话:“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段话告诉我们,作为高年级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透彻了解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材和课标要求,还要能够熟知其它三个学段的教材和课标要求。做到整体把握,阶段达标,这样,知道学生已经学习了什么和以后将要学习什么,知道了那些内容已经学习过,不用再讲,那些内容以后才学,现在还不能讲,就会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做到省时省力高效,少做无用功。所以,我建议大家通读教材和语文课程标准。

(二)重视课外阅读

我们已经知道,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强化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和途径。我们除了充分利用好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外,增加课外阅读量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现在,试卷上的阅读理解文章,很多都是美文,通过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给人一种启迪,所以,我建议大家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放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从课外多找一些优秀的文章和名著,推荐给学生阅读、理解,做一些摘抄,写一些读书笔记。另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经典古文,如《论语》、《三字经》等,“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关于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

现在,不提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特别是公开课。但是,适当地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作文水平是很有好处的。它能让学生学会总结文意、段意,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感悟作者要说明的事理。它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写作方法,使学生的作文更有层次,有条理。

另外,大家也发现了,现在考试时,经常考到中心思想的内容,如《大江保卫战》一文,就曾考到这样的题目:

这篇课文赞颂了

,表达了

还有如:

本学期,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

,他(她)

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

如果我们不帮学生总结中心思想,甚至不让学生写下来记住,考试时都有可能失分。

(四)知识的归类整理与积累、练习

在考试中,考名言、警句、课外诗文、广告语、成语归类等试题,似乎已成了时尚,可能出题者认为这样就能考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了。对这类试题,如果我们不注意让学生积累练习,考试时就会吃大亏。怎么应付呢?我建议大家勤快一些,做个有心人,主动收集或搜集相关资料,分类整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去查阅,整理,针对每一个类型,都找一些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熟读成诵。这样,既让学生做到了积累,又能较轻松地应付考试,可谓一举两得。

虽然这是出于应试的考虑,有些急功近利,但是,也确实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以上四点是从教学、学生、考试方面提出的几点建议,下面,我想从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再说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五)教学需要一种冲动与激情

很多老师有过这样的体会:到外地去听几节或几天课回来后,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心里都有一种想上好课的激情与冲动,备课特别认真,思维特别活跃,在课堂上,头脑特别兴奋,对学生特别的热情,自己也感觉到课堂气氛特别好。很可惜的是,这种激情与冲动停留的时间往往很短暂,一段时间后,激情渐趋平静了,上好课的冲动没有了,课堂教学又成了一潭死水,对学生的不满和牢骚也陆续回归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种现象让我想到了两点:

第一,我们的教学工作需要一种冲动与激情。爱情之所以让人刻骨铭心,那是因为有了爱,人的心里就有了冲动与激情,它不断地刺激你的大脑,让你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经营好、保持好这份感情。我们的教学工作同样如此,只是这种爱是基于对学生的热爱,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有了这份爱心,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激情,有成效,才会事半功倍。

第二,我们要学会保持这份冲动与激情。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同志之间的互相听课、评课(这是我们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最好方法),通过不断的学习、汲取、提高,才能不断获得动力,增加信心,进而获得成功,这需要我们艰辛的劳动和无私的付出。

(六)做一个读书型,学习型的老师

自从十六大提出要建“学习型社会”后,全国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建设学习型集体、学习型单位,几次外出学习,每一次的讲座上,专家、名师也都反复强调学校更要建设成“学习型学校”,强调老师读书的重要意义。目前,老师读书的意识和氛围不浓,老师的阅读面与阅读量有时还不如学生,读书的内容单一,读书的时间少,有的老师更是用上网来代替读书。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状,定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读的范围不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应该什么都读,什么都懂。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垫底的书——古今中外,各门类的经典名著。静下心来读,放慢速度读,反复咀嚼读,带着问题读,在读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读出自己的思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理念,让读书生成自己的智慧,不断地接纳与吸收新的信息,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功底,使自己更好地发展与成长。

(七)积极、扎实地参与、开展教科研活动

现在,我们有多位老师有县级、镇级和校级个人立项课题,我们镇的课题立项数量(11项县级课题)在全县乡镇中是排在前面的,这是很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是,我们的课题研究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呢?按照你的研究计划来检查你的研究进展情况,有几个老师能拿出来一些令人满意的研究资料和阶段性成果呢?大多数老师热情很高,知道教科研好,就是做不好;也有很多人在观望,看别人做的情况;还有一部分老师依然把它看得很神秘或者不屑一顾,总之,抱有什么心态的老师都有。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

首先,我们对教科研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不神秘,不是高不可攀,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起来的一项工作,对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作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教科研研究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他有着自己的规程和方法,这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与学习。

第二,已经有课题的同志应该主动地,认真地做下去,扎扎实实地做起来。如果不了解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可以到网上去查阅、学习;还没有课题的老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确立一个课题,努力地去做、去尝试。

第三,选题要做到小而实。“小”是指研究的范围自己可以掌控,易于操作。“实”是指实际,真实,是自己真实的研究,不是凭空杜撰的。真正把教学和教科研结合在一起。

第四,抓住目前课题研究的有利时机,积极行动,做出成绩来。(1、我县在全市的情况;2、县局重视,需要在这方面拿出成绩来。)

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释义),我给它改了以下:“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意思是说,我们如果爱学生,就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打算,为学生的终身学习铺好路,不能把目光局限于我们所教的这个学段、这点知识上,要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这才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这需要我们用智慧和爱心去教学生,用滴水穿石的精神耐心地去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培养学生。这样才是一位真正的语文老师,一位真正的好语文老师!

说的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2009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辅导四点建议 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复习的几点建议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四点建议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建议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复习重点及建议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的建议 高考语文课本必修文本的几点复习建议 高考语文倒计时一百天复习的六点建议 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几点思考 提高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六年级下册教学的几点建议 高考语文冲刺阶段的复习建议 高分经验谈:高考语文复习建议 2017年高考50天冲刺:语文复习建议 高二年级语文寒假复习建议 高考名师建议:语文标点符号题六个小窍门 2017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建议 《颐和园》教学点滴 语文学习方法:给高考学子的五条建议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名师给出的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建议 《颐和园》教学点滴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关于语文的30条建议 “尊严”在“三读”中构建──对语文教学中倡导“无痕德育”的点滴思考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时间与建议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点滴体会 《酸的和甜的》教学建议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点滴体会 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三年课改点滴反思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备考建议 一年级的识字点滴-小学语文论文 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建议”的建议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及复习建议 2013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点评 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2013年福建高考试卷点评 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的教学提示与建议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建议:情与景 《颐和园》教学建议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建议 三年级语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案 将相和教学建议 莫高窟建议 《莫高窟》教学建议 一年级识字的点滴谈 高一语文教案:“三步曲” 质疑—思考—领悟——《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点滴 2017高考语文复习建议:文言文专题攻略 点滴生活,点滴评价,点滴发展 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点滴谈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及复习建议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小狐狸卖空气》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将相和》预习解析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建议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建议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建议 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设计建议 今年高考作文题型和特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方法、建议 语文课堂教学点滴 《静夜思》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达尔文和小松鼠》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建议 智慧与力量:对教师博客的点滴思考 《狮子和鹿》教学建议 《父亲和鸟》教学建议 将相和教学建议2 将相和教学建议3 《高山流水》教学建议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点滴谈 名师辅导:2017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关于小学语文实验工作的几点建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蚂蚁和蝈蝈》课堂教学点滴谈 2008年高考语文备考要点 对《灯光》一文的几点修改建议 2017高考语文复习建议:语言基础知识攻略 语文新参考--小学语文名篇赏析及教学建议(4年级) 语文新参考--小学语文名篇赏析及教学建议(5年级) 高考生必读:语文第一轮复习五条建议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思路 《古风》的思想内容及教学建议_语文论文 蝙蝠和雷达教学建议教学反思教学 2017年高考语文易错点盘点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去年的树》教学建议 专家指导:中考语文复习的建议 和时间赛跑教学建议案例课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学与问》 《蝙蝠和雷达》教学建议 《蝙蝠和雷达》教学建议 关于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文教学点滴谈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议论文阅读 《故乡》教学点滴_语文论文 成语教学点滴谈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教长课文要牵牛鼻子——《赤壁之战》的教学建议 《陶罐和铁罐》教学建议 《和时间赛跑》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