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本评价

小编: :admin

我们“以分数论英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传统教育评价,不难看出其背后所支撑的理念——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这种以考试作为“评价”代名词的评价观重在甄别与选拔,

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我们的新课程着力构建了“生本”评价体系。其宗旨是一个目的、两个面向、三个发展、四个学会。即: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素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智能发展和特长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创造。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不谋而合的。

新课程的“生本”评价体系由三个维度构成,即:全息性评价、动态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本文拟从上述三个维度,结合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从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对“生本”评价作具体阐述。

全息性评价——尊重差异

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就指出:人人都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智能都是多元的,虽然每个方面都不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总有一方面是最佳的。教育应当尽可能的挖掘这些优势,要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评价的资源。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评价

,其所谓的标准化试题、精确量化试题无疑是对差异这一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全息性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具体可划分为以下六个大的板块: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道德素质、创新实践能力、科学文化素养、闪光点与特长。每个大块又分解为若干个小块。

这样评价的内容既注重书本,也适当地考察了课外知识;既注重知识的检测,又突出了能力的考核。评价内容的丰富,为学生形成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应。传统的师本教育的主体——老师,具有评价的绝对权威,而“生本”评价观下的全息评价则更注重评价方式的灵活性,让评价主体从唯一走向多元。我们学校的《扬长教育实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中分解出了许多评价栏目,每个栏目后面的评价主体都包括学生自己、同学、老师、家长,这样采用互评、自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意在留出更多的评价角度,努力从多角度中发现、显示学生个体的与众不同,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

动态性评价一一关注发展

过去的“成绩通知单”只反映学生期末文化考试的成绩,即反映学生现有的成绩和现有的水平,忽视未来的发展,忽视现有的成绩与过去成绩的比较、变化和发展,忽视了学生这一评价主体的发展,它是一种静态性评价。动态性评价则是与静态性评价相对的一种评价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

1、评价过程从终结走向全程

传统的评价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马后炮”,评价时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而全程评价不仅注重评价的结果,更关注评价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1)将评价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对语文学科中写字姿势、日记、阅读习惯的评价,

有的教师就吸取了巴班斯基“最优化”三个字的涵义,在课堂上实行即时评价:坐得最端正的,读得最认真的,写得最棒的……。有的教师实行了“班级档案管理”,聘请本班同学做管理员,收集班级里的各类资料——优秀作文、日记、考试满分卷、字迹工整的作业本等等。

(2)将评价时间分散到平时里。我们的分项检测把集中考试的时间分散成若干次。例如语文检测中的古诗背诵,学期初我们就将各年级应背的古诗篇目印发给了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让老师或学生干部检测,不合格的还可以重新再考,直到合格为止。这样将检测的时间化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大大减轻了师生考试时的压力。

2、评价方法从定量走向量性结合

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是爱桑代克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的思想的消极影响,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动态评价则要求定

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分数+等级+评语”的模式,对需要精确量化的学科成绩采用了分数评价:对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复杂的现象,则采用等级评定。另外,评语评价则要求“老师的话”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并能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

激励性评价一一凸显个性

“道人之长,愈道愈长;指人之阳,愈指愈短”我们的扬长教育理论正是从这一原理出发构想的。通过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性因素进行激励、训练、迁移,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经过长期的良性积累,

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家曾说:“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别,但这种微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一个人的心态”。对学生评价的好坏,是导致学生差异的开始。因此,

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必须是激励性评价。

1、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找学生的优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相当一部分‘差生'是教育造成的。”要改变这些学生,教育本身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扬长教育理念下的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拿“放大镜”找学生的优点。例如,

班上有一位头脑特别灵活,但学习总是马马虎虎的孩子,老师给了他这样一段评语:你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个机灵的孩子,并且有较高的天赋,最忘不了课堂上你独具一格的见解。今后你如果能用认真代替粗心,把字写得工整些、漂亮些,那该多好啊!老师期待着……。像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寓打批评于激励中的,饱含期待的评语带给孩子将是一股持久的学习动力。当然,拿“放大镜”找学生优点,不仅可以是老师为学生找,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找优点,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给自己找优点。例如,我们文化长廊里每学朝一次的学生“自我介绍”展示栏,就是给学生自已寻找自己的优点、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

2、扩大激励性评价的外延。

说到“激励”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表扬和赞美。但是人们忘记了,在这之外还有-种更为重要的,更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就是给学生创造激励的环境。如果说无休无止的表扬与批评会使学生麻木,那么创造的氛围和环境会使人永远向上。例如:每周升旗仪式上,让旗手走上旗台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班级组织“我说我”班队会;每周星期二“自我管理日”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还有班级里的“每日一星”的评选,有勤学之星、守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

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还有学校组织的“人人上三台”活动,即课堂上、讲台、比赛上擂台、表演上舞台等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随风春雨,润物无声,学生在这样浓郁的激励性评价氛围中,个性张扬,活力进发,他们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如今“个性教育”、“生本教育”成了教育界时髦的术语。一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真实地向我们走来了。我们将会看到一种真正的人的教育,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套用这句名言,来阐述“生本”评价的涵义,评价的艺术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在于激励、

唤醒和鼓舞,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关推荐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从转变中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 多元整合,有效评价——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因材施教” 走向师本:新课程背景下的师训范式转换 新课程呼唤“理性的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怎么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随时教学”初探 新课程需要这样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问答 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刍议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呼唤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评价(下) 关于新课程“课”的若干评价问题的思考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个不等式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构想 合理评价学生 推进课改进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的探索 〖李其龙〗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的改革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芦花荡》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解读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让评价成为学生的新中国──听新课程展示课《爷爷和小树》有感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范式转换的方向──关于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评价(上) 评语文新课程 新课程背景下研究型语文教师自我培养策略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积极稳妥地构建语文课程评价新体系 新课程下,我们该为学生创设怎样的作文情景? 正面评价引出好课样本 让学生重拾语文学习的兴趣——兼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的第一本书》课文背景知识 新语文课堂上的答问评价 新课程下的作文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探寻教研蹊径引领课程改革——新课程背景下县区语文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皇帝的新装》课文背景知识 杜牧的生平与评价 浅谈学生课堂评价权 《生命 生命》课文背景知识 杜牧的生平与评价 学生评价五化 《飞向太空的航程》背景资料 《飞向太空的航程》背景资料 《飞向太空的航程》写作背景 学生评价举隅 学生评价举隅 《飞向太空的航程》写作背景 浅谈新课程下的好课 《我的第一本书》写作背景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 谈新课标下小学低段语文口语交际的评价 新课程下课外阅读的新视角 《新闻两则》课文背景知识 《新闻两则》课文背景知识 浅探新课程标准下的生字词教学 浅探新课程标准下的生字词教学 变教师评判为师生评价 查阅背景资料 丰富课本资源 探索新课程中新的学生角色 高中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 新课程评课研讨中的最大缺失 《人生寓言》课文背景知识 构建充满生命灵动的评价课堂 《荒岛余生》课文背景知识 课堂趣味评价探索——《燕子》课堂评价选 课堂趣味评价探索──《燕子》课堂评价选 《背起行囊走四方》活动评价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校本课程 即时评价对学生的发展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课文背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反思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背影》课文背景知识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的人本关爱 《谈生命》写作背景 校本课程> 试论语文素养的背景意义与现实价值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的迷失 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 谈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谈生命》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