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对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感受与反思

小编: :admin

对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感受与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们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了把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更加开放了,注意走出课堂和书本,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前搜集,课中交流,课后拓展”等这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形式已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重视。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个性张扬”得到了重视,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却被忽略。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开放、自主的“群言堂”使得学生有了“动”感。学生想问就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想摆出个什么姿势也随心所欲。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于是便不对学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约束,任学生尽情地张扬,没有了任何秩序和规范,这种“无规范状况”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课堂氛围的活跃,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如何做到“活而有序”还需要我们下一番大功夫。

二、许多教师重视了课堂评价,评价的语言也更趋向于激励,但对课堂评价还应有更清楚的认识。

评价是什么?评价应该是“欣赏”,是“激励”,还应是“导向”。教学改革使得教师确实放下了“架子”,改“呵斥”为“呵护”了,教学氛围也的确使学生身心感到愉悦了。但是,在课堂评价中以下几种情况应值得我们反思:一是部分教师还不会评价学生,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评价语言平泛,语调平直,缺乏情感。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总是“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等这样的既空又泛的放之四海皆管用的一路赞歌式的评价,对甲同学是这样的评价,对乙同学也是这样的评价,对此问题是这样的评价,对彼问题也还是同样的评价。学生得到的只是精神上的慰籍,而缺少思维上的碰撞和认识上的飞跃。长时间的这种缺乏个性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也逐渐变得不以为然,连精神上的慰籍也没有了。三是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学生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很少有。学生间的互动评价即便有,也更多的是“挑刺”,而缺少“赏识”和改进性的建议,并且对评价的认识水平也极其有限。比如,某同学读完课文后学生间的评价,不是说某某同学这里加字了,那里漏字了,就是说某某同学声音太小了,低年级同学这样评价,高年级也是这样评价,似乎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他们的认识水平永远都只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既然评价除了“欣赏”和“激励”外还有“导向”,那么教师的评价就必须是具体实在的,就必须能使学生认识到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努力才能做得更好。一堂课中,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得体,就能达到很好激励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更好,积极性就会更高。每位教师都应把学会评价学生、善于评价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来钻研。

三、多媒体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应更科学、合理。

新的教学理念不但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对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过份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于是将课件作为提升授课水平和效果的亮点为自己增色出彩。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单纯地追求课件的高、新、奇,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二是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楚,致使主次不分,宾主倒置。多媒体课件的便利和优势再多再好,但它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在授课中我们感觉到,部分教师的课有明显的教师跟着课件跑的倾向和痕迹,教案是根据已有的课件来设计的,教学进程是由课件来控制的,教学节奏也是由课件来决定的,致使课件占据了教学的主导,而教师则变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和跟随者,学生面对的是课件而不是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我们还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但同时还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要用得更科学,更合理。课件使用得好了,的确能为我们课带来新鲜的空气,能增色出彩,不然则只会是适得其反。

四、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但应该如何关注,如何求得实效,还需我们合理把握。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教师广为使用。但在授课中也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实效少。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讨论;有的问题则只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也去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讨论则根据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说几句话时间就被终止了;有的小组学习,几个学生各自将答案一对便完事了,根本没有了合作,没有了讨论,结果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有的小组学习中,有发言权的依然是那些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则只是旁听;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于是就这里看看,那是站站,有的还干脆去干自己的事去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组织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首先,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其次,要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的确遇到疑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去合作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再次,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合作气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见,诚心参与,并且要有时间保证。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指导或者把这些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教学形式的决策依据。我们要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绝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我们课堂教学的“调味料”或“商标”。合作学习也不应期望获得统一的答案,应允许学生在合作讨论后仍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五、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以过程分析代替目标落实,二是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体现。

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有的教师把过程当作目标,把“学过了”当作“学好了”,把“分析完了”当作“分析好了”。很明显,“学过”与“学好”,“分析完”与“分析好”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和距离的。学生学过了,但并不能说明学生就完全掌握了、理解了和吸收了。对教材分析完了,同样也不能说明就是分析好了。并且很多时候,那些看似头头是道的分析其实已经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和目标。这样的过程分析,忽视了目标的存在,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对教学任务的落实了。另一种倾向就是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了过程的体现。本人认为过程的体现应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老师教的过程,即教师是如何启发、引导的,二是看学生学的过程,即学生是如何获取知识的。就拿语文朗读指导来说,朗读一般也讲求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二是质量。朗读的遍数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读的过程,但更应体现出质的训练过程。怎样体现呢?同样要通过数量来体现。在一次次的反复朗读中,后一次要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要能体现出诵读训练的层次性来。要能让学生在多次的反复的不断训练中,逐步地去体味语言,体会情感,提高朗读的能力,最终达到自能感悟的程度。还比如说数学中对学情的反馈,反馈学情主要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做练习题来反馈,另一种在师与生、生与生的语言(信息)交流中反馈。这两种反馈学情的方式都非常重要,但如果从过程与结果的角度来看待,前一种是对学习结果的反馈,后一种则是对学习过程的反馈。过程的反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是怎样获取知识的,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便于更及时地调控教学进程,其意义就在于能将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之中。但很多时候,这种信息交流仅仅局限在了题目的正确与否上面,而很少能够感受到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而这才正是学情反馈的目的所在。

    相关推荐

    对新语文课堂的反思 更新观念,促进发展——对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反思与对策 对新课改口语考试的思考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思考 反思语文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新课改实验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与反思 激活美术新课堂适应新课程改革----浅谈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感受与思考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拉近与天堂的距离,用心去感受──《鸟的天堂》的教学反思 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改下阅读课堂拓展的泛化及对策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话与开放体验与感悟 对《山村》一课课堂评价的反思 《隆中对》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课改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 我与二期课改——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感受 对新课程语文对话教学的反思和构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反思 再次感悟新课改 对当前语文教育的思考——与一中学老师关于语文课改的对话 感悟新课程 享受新作文 感悟新课程 享受新作文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与巴金对话──《鸟的天堂》教学新思考 浅说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迷茫 新语文课开始反思 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尝试──上《藤野先生》后的感受 课堂教学改革新尝试 让课堂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向精彩--新课改论文_语文论文 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尝试──上《藤野先生》后的感受 论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听课感受 读后感: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十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对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性质的解读与思考 新课改中教师的八忌 顾之川:对新课程语文高考改革的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对当前中学教学改革实验的思考与建议 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点滴思考(讲座提纲) 课改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 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反思 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 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 《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针锋相对”的课堂 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异变的原因与对策* 课堂表演——阅读教学的全身心感受 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 对身体的感受和理解 发挥教学机智 应对课堂意外──《长城》一课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说话、写字与审美——伴随新课改感悟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改中的命题原则 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目标”的思考与实践 发挥教学机智 应对课堂意外──《长城》一课教学案例与反思 正确理解新课标,课堂教学求实效——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 对语文新课程高考改革的研究 名人谈对自然的感受 我的教改初见成效!──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初探 贴近新课改 走入新课改 课堂教学的改革 名人谈对自然的感受 课堂上的对话──《芦花荡》教学有感 从练习中反思课堂教学 体验情感与生命──《桥》新课程公开课第二轮教学反思 《画》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与反思 改造课堂:让语文课快乐动感 《画》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与反思 课堂上的对话──《芦花荡》教学有感 《可贵的沉默》课堂实录与反思 《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在自主对话中感悟──《长相思》教学反思 《奇妙的克隆》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操场上》课堂实录与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修改与反思 《西门豹》课堂片断与反思 发挥机智 应对课堂意外──《长城》一课与反思论文精品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互动关系 课堂对话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对《岳阳楼记》美文诵读课的再思考 浅谈对课改的认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放飞童心 感受精彩──《小小的船》教学片断与反思 放飞童心 感受精彩──《小小的船》教学片断与反思 对课件空间的反思与探索_语文论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谈生命》一课的教学感受 《秋天》听课感受 教学中对语感的一些思考 《谈生命》一课的教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