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编: :admin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流程、操作主题的构建与策略进行论述,试构建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探索;研究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 , 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 , 进行主动探究 , 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 ,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 , 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 , 提高教学实效的一 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是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 ,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 ” 为核心 , 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 , 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 , 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 , 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 , 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 , 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 提高教学实效。

一、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流程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其基本流程为:

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际验证

1. 确定内容。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现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学问题的类型很多,有的来源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比如: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有的来源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比如:为什么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为什么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会出现分化现象),还有的来源于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比如:我的理

想的课程形式与结构是什么)。

2. 观察分析。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如针对“为什么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会出现分化现象”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观察分析:

★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出现分化,与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内容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前人或优秀教师在探究这个问题时,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自己在探究这个问题时,教学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

以上的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形成新策略奠定基础。

3. 重新概括。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 实际验证。在这一阶段,教师需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诸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在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将成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主题构建

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3个方面:

1.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学什么

科学制定目标:要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三维目标进行分解,使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引领下,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目标分解后还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将形成的目标群

按一定的层次与梯度进行有序化处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具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优化教学设计: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例如:

★自己或他们以前在教授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

★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教师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再写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2.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怎么学

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做出种种的反应。学生这些反馈的信息教师必须敏感地体察,并深入领会其意图。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利于及时调整,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学习认知发展干什么的要求。这种师生互动,能拓宽反思的层面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深入分析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增强语文课堂行程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培养灵洗教学机智和丰富经验智慧,面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教学进程,教师要能不断地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那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有的教师竟语焉不祥,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总结。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

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如何处理?

★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实践证明,课中有效的反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一则课中反思的案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于是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作文。可是,教师刚把这篇文章读完,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检举这篇作文是抄袭的。此时,全班一片哗然,同学们一齐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那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也一下子愣住了。后来,这位教师经过短暂的反思后,将话题转移到评价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当同学们评、赏结束后,老师问大家:“今天我们能欣赏到这样的好作文,应该谢谢谁呢?”这时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起为那位同学送去了热烈的掌声。这位语文老师以此为契机,从那天开始,要求全班同学每周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里朗读。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开阔了全班同学的阅读视野,而且使那位抄袭作文的学生免受心灵的伤害,可谓一举两得。

3.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学会没有

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

★当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

★哪些教学环节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

★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再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

请看一则课后反思的案例:

一位教师执教《群鸟学艺》一课,当学完课文后,老师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大多数学生都从课文的重点句着眼谈了体会:学本领要有始有终,不要怕苦、怕累等。正当老师准备结束课时,有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边举手边喊:“还有,还有!”出于对学生的尊重,老师请这位学生作补充性发言,没想到他语出惊人,完全超出了老师备课时的设想。他说:“许多鸟儿没有学会搭窝,凤凰也有责任。鸟儿们飞起的时候,凤凰为什么不把它们叫住?所以,我觉得学本领应找个责任心强一点的老师。”这位学生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和在场听课教师的一片掌声。

课后,这位教师对此作出了这样的反思:“是啊,为什么一定要按教参上的道理讲呢?难道教材只是用来教育学生的吗?如果问题的答案只能是惟一的,那么,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呢?那位学生的发言,是学生创造潜能的极好证明!在欣喜之余,我也感慨无限。……每当想起当时的掌声,我心中都会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三、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就必须讲究科学的策略。现介绍5种常用的策略。

1. 反思总结策略

反思总结策略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以及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所谓“关键事件”主要是指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事件(可能是一堂成功的课或者一堂失败的课,可能是师生间的一次冲突,也可能是与专家的一次对话)。要对“关键事件”进行反思,就必须对“关键事件”进行如实的记录(因为事件本身是无法呈现其自身意义的,只有在事后的反思中我们才能断定它是否真是“关键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为事后回顾反思提供原始素材。

2. 对话反思策略

对话反思策略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

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一种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我们平常采用的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其操作程序为:我们采用了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形式,其操作程度如下:1、执教者围绕专题上课,其余教师带着问题听课,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专题的一次研讨会为例,本校的一位青年教学《洪茶》第11册。

例1.1小学《语文》“说茶”的教学过程

1、揭题释题

2、自学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交流引导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思考、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

(1)、分段学文,学生提出问题,概括,学生自主选择讨论问题。

初读课文:分段读、全篇读、分角色读。

5、总结全文

座谈会上执教者首先谈本课所力图贯穿的语文新课标理念,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前准备阶段,由学生去预习课文。教学每个自然段时,学生自主学习质疑,然后教师对其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再出示在黑板上供学生自主选择,再与几个同学合作解决,倡导学生主体、自主合作学习。

3、执教者与其他听课教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

座谈会时我们采用发展性互动性评判,评课教师认为,执教者以“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点来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关系的。把教育重点放在系统知识的传授上。无视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使他们始终处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这种既缺乏生机又没有热情的刻板程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

评课教师普遍认为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以学生的需要和动机为中心,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中去,要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观察、体验、发现,使学习能引起学生积极,持久的探索兴趣,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展,要以学生的自律性学习为特点,培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要以“未来观”培育学生,要发展儿童的自主能力。学会适应在社会上面临各种情景,成为能够对其周围的环境施加某些影响,而不是完全受环境支配的人。

评课教师还认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说茶》这篇课文,应该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观着手,应该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4、执教者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执教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与评议进行反思,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完善。

例1.2小学《语文》“说茶”的教学过程

(1)课前搜集有关茶的资料,搜集形式多样,互联网、课外书、茶家介绍等。

(2)学习有关茶道,收集茶具。

(3)充分预习课文,课的形式茶馆说茶品茶。

(4)组织形式:1、学生分散坐。

2、几位优等生开茶馆其他同学为茶客品茶。

课的流程:

1、一位同学为大家表演茶道并讲解茶艺。

2、其他同学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预习课文所得进行边品茶边说茶,自由发言。

(1)执教者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教师带着问题听课。(2)执教者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3)执教者与其他听课教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4)执教者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3. 录像反思策略

录像反思策略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这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为:

(1)上课和录像:教师围绕专题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施教,同时把课堂的教学过程拍摄下来。

(2)观看录像:执教者组织其他老师观看录像,执教者预先谈教学设计,再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

(3)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者观看录像的人员评价。

(1)上课和录像。(2)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3)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听课者或观看录像的人员的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4)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4. 行动研究策略

行动研究策略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一种在中小学比较盛行的教科研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为:

1、教学反思,确定课题。

课改之风刮遍全国,在学习了有关课改理念后,本校教师也进行了课改尝试,本人听了多堂语文课,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方式更新了,学生自主空间更多了,多位教师都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但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2、提出假设、制定方案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加强多方交流程度,使个体化的接受学习转变为群体化的合作学习,则将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加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增强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参与程度。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有着积极意思。如果能激活小组合作学习,则将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跌交流程度,实现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统一,并对学生良好思维与品质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下要素:(1)小组共同目标(即必须通过合作才能达成的目标)的确定;(2)组织形式(即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的灵活转换;(3)教师角色地位的转换(即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要素,小小组合作学习即会取得预期的效益。

根据以上提出的假设,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略)

3、实践研究、反思调整

①、以学生语文整体基础在全年级处于中等水平的四(1)班为研究样本,研究过程在常态条件下进行。

②、设计检测研究方案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学生思维品质与合作精神的发展等)与工具。

③、以一节语文课为单元,按预设的研究方案设计教学,并在择定的样本班中实施。

④、教学活动后即对运用预先设计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据此对研究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和提出修正方案。

⑤、转换教学内容,重复③、④的工作。

⑥、经过不同教学内容的多次重复实验后,再对经过修正的研究方案作一次整体性的调整。然后再选择基础条件基本相同的四(2)班为实验实验1班,四(3)班为实验2班,以进一步检验研究方案的有效性。

⑦、选择一篇课文,分作两种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一按经过修正的研究方案设计,在实验成绩班实施;教学方案二按原来的常规教学思路设计,在实验田班实施。

⑧、教学活动后即时运用预先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对两种教学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苦教学方案一的效果优于教学方案二,则继续进行第二轮实验。如果结果相反,则重新回到工作步骤③,对研究方案再作修正。

⑨、在教学方案一优于教学方案二的前提下,再选择一篇课文,同样设计两套教学方案。只是教学方案一在实验2班实施,教学方案二在实验1班实施。

⑩教学活动后及时运用预先设计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对两种教学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若教学方案一的效果仍优于教学方案二,则证明研究方案是有效的。如果结果相反,则表明研究方案还存在着缺陷,需要重新回到工作步骤③,对其再修正。

4、搜集信息、撰写报告、总体推广

本阶段工作主要是对上阶段研究信息的整理、撰写结题报告,在校内向总体推广。

(1)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2)广泛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3)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4)搜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5.档案袋策略

档案袋策略是以建立专题性档案袋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不断反思,从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如创新教育类、转化差生类、课程开发类等。然后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与反思,记录下自己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

我们在运用以上反思策略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时,要做到“三忌”:一忌形式主义。反思的目的是完善自我,而非应付检查。所以,反思性总结的内容要真实,要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二忌空泛冗长。反思性总结应写得详实、具体、准确,不应泛泛而谈。三

忌失真失用。反思性总结的内容应客观、真实、实用。特别是反馈意见,更应客观公正。此外,自己撰写的反思记录应常翻、常研,做到温故知新,以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袁 坤. 培养反思力

[2]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

[3]杨章宏. 课题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4]郭根福. 有关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思考. 中小学管理2002,1

    相关推荐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思考 小学教育信息化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研究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1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3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2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1)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4) 语文的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3) 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的论文答辩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上) 小学作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学论意义研究(下) 关于“小学生语文学业赏识性评价研究”的初探 浅论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浅析 对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探索──《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与评析 研究性作文的实验研究(2) 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思路的雏形(上) 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思路的雏形(下)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结构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谈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阅读的恒定性与创造性的探究 《闪光的金子》探究性阅读教学反思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与可行性 对课件空间的反思与探索_语文论文 探究性作文教学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百年语文教育研究的反思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教材研究:《与朱元思书》美点探寻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多样性模式初探 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方式探索 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的研究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研究和发展(4) 探索人脑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阅读 实现自主──《索溪峪的野》的教学反思 研究课教学反思八年级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一堂实施研究性学习训练的探讨课 修辞: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瑰宝 浅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感悟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要倡导探究性阅读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网上的讨论与发展(3) 语文课探究性学习故事《木兰诗》的探究发问及探究结果 《泪珠与珍珠》研究性学习尝试 《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上) 研究性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下)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_语文论文 研究性作文教学在网上的讨论与发展(1)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以诗歌教学为例 再论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探究与积累同行 实施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初步探索 《小小的船》探究性学习课堂实录 《小小的船》探究性学习课堂实录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研究性学习 资料性研究学习的指导 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论刘兰芝的性格特征》——《孔雀东南飞》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论文 《离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发现 讨论 探究 质疑──从《木兰诗》的教学谈研究性学习在语文中的运用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研究性学习之我见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 《简笔与繁笔》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 国外阅读理解教学与研究中的“出声思考法”探析 语文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指导思想(教师中心稿) 警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轻重失衡 小学写字教改与等级测评研究研究报告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研究 张熊飞与诱思探究教学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设计实践(2)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五年级语文探究性教案 研究性作文教学的设计实践(1) 基础性 探究性 选择性 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_语文论文 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术化倾向_语文论文 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研究性学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