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让学生在生活的舞台上倾情献演

小编: :admin

让学生在生活的舞台上倾情献演

——浅谈《小学生“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

2001年12月,我校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立项。该课题是针对当今小学生不注意体验生活,在作文中写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而提出来的。2002年11月,我校荣幸地被中国教育学会“生活作文”课题组接纳为教育科研基地以后,我们立即将课题放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进行研究,使我们的课题内涵更加深刻,外延更为广阔。我们高举“以生活为舞台,以学生为主角,以体验为剧本,让学生在生活的舞台上倾情献演”的旗帜,着眼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

一、“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的诞生背景

长期以来,作文对于学生的学或教师的教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作文而教作文,许多学生为作文而写作文。我们曾做过调查,发现学生最怕的是作文,最重视的也是作文。平均每位学生有五本以上的作文参考书。但还是没有把作文学好。75%的同学在写教师布置的作文时,都感到很困难,都要参考或模仿所谓的“优秀作文选”;把“优秀作文选”看作写作文的“法宝”。究其原因,有四重四轻:

1、重形式轻内容。教师只关注学生作文的形式,对如何安排篇章结构重视颇多,而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关注甚少。学生远离生活,不注意体验生活,无法获得生活的体验、感受,因而作文无话可写、无情可抒,成了新一代的八股文,枯燥乏味。

2、重文轻人。教师只注重埋头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却很少抬头看人,没有把学生看成是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对学生作文中的空话、假话,视而不见,致使学生越写越不真实。

3、重教轻学。“师授作文”的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基本上按“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奉命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程序进行,教师包揽全程,把学生看成是作文机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重课内轻课外。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除了完成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任务,上好每周两节的作文课之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

以上四点,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节。要想扭转当前作文教学中的这一倾向,我们认为唯一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路子就是:把作文教学融入生活,与生活保持零距离。在生活中教作文,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它包括两层含义:①在生活中学会体验生活。②在生活中学会表达体验。这里的“体验”有两种词性,前者是动词,指学生认识周围事物,感受生活情趣。后者是名词,指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独特的内心感受。

在此,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即从生活到作文再到生活的往复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活的质量会因学生对生活认识的提高而提高,作文的能力会因学生对生活的表达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可以优化这个循环,从而促进生活与作文双向目标的达成,促进人的整体的和谐发展。

二、“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研究天地。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理应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即有多广。“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中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

2、写作理论也为我们“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的目的。充实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只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生活体验的能力。

3、“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也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4、“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也是符合心理学原理的。

根据活动心理学的原理,与生活零距离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

三、“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的实践运作

在具体运作中,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体验,一手抓表达。

1、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搭建生活的舞台,把学生引进生活,引导学生尽情地体验生活。

小学生认知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观察不细致,思维水平不高。要这样的孩子独立地观察、认识,表现多维复杂的生活,显然难度太大。首先,小学生没有仔细观察的意识,观察不能持久,即使对某事物感兴趣,但得到的印象也往往是零星的片断,妨碍对该事物进行深入思考、认识。其次,学生难以选准观察生活的切入点,很难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取生活的实质,更难把握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并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有意识的生活,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从许多老师的教学中受到启发,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了

“再现生活”“表演生活”“实践生活”“创造生活”等几种形式,为学生搭建生活的舞台。

A、再现生活

所谓再现生活,就是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如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堂逼真再现,激发学生体验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深入思考,全面把握。如摄下炼钢工人在高温环境下挥汗如雨工作的情景;拍下在烈士墓前祭扫烈士的场面;录下夏夜百虫不同的叫声等。在作文课上展示出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进行重点观察,帮助学生完成头脑表象的多次积累,为学生的再次情感体验创设条件。

再现生活时,所有的声像媒体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请学生参与,以学生做主,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待生活。这些声像媒体采集回来后,具体在课堂上展示哪些,还是由学生做主,请他们参与剪辑筛选。在体验生活的舞台上,学生自始至终都是主角,以便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

下面是一位学生根据一幅照片写成的一篇回忆性作文。

我给小兔写对联

在我的影集里,有许多有趣的照片,其中有一幅特别有趣,那是我与小兔的合影。

去年大年三十,一吃过午饭,爸爸就忙着贴对联。我一边在旁边打下手儿,一边给我饲养的小兔添草,摸摸它的绒毛,和它逗着玩。大约过了两个钟头,我家的对联都贴好了。看着崭新的对联,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我兴高采烈地读着刚贴好的对联。读着,读着,突然发现兔窝还没贴对联。“没对联,小兔怎么过年呢?”我自言自语道。于是,我去问爸爸:“您有没有给小兔买对联?”爸爸笑了笑,说:“哪里有适合小兔的对联卖?不过,你真想给小兔贴对联的话,那你就自己动手写吧!”

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说干就干,我赶紧拿来毛笔和墨汁,又找来一张红纸,照对联的样子裁了两条儿。我拿起毛笔刚想写,又犯难了:写什么对联好呢?总不能也写“夫妻恩爱,家庭美满”之类的吧!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问我:“你天天给兔子喂草,是为了什么呢?”我想:还不是希望兔子“多多吃草,快快长大”吗?咦!这不就是对联吗?于是我一笔一画地写起来。写着,写着,我发现“快快长大”的“长”字写小了,这可怎么办呢?我准备另找一张红纸重写。爸爸看见了说:“不用重写,你不是希望小兔长得大一些吗?那你就把‘大’字写得大一点。”

对联写好了,我在对联的反面摸了些胶水,然后小心翼翼地贴到兔窝的两边。我津津有味地读着自己的“大作”,觉得非常满意。这时,我看见小兔在窝里一会儿蹦来蹦去,一会儿把小爪子伸出来让我摸摸,看到小兔那么高兴,我也很高兴。爸爸说:“给你们来张合影怎么样?”我说:“行!”,并迅速摆好姿势。于是,随着“喀嚓”一声,我与小兔的合影就这样诞生了。

B、表演生活

所谓表演生活,就是把生活搬到课堂上来表演。剧本由学生编写,剧中人物由学生扮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戏演完了,作文也成功了大半。

与“再现生活”相比,增加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展现的是概括性的真实。因此更集中,更形象,是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提炼与升华,为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表演生活时,教师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大多数学生在表演中体验生活,获取生活的体验。

下面是一位学生在参加了小品表演之后,写成的一篇作文。小品是根据班上一位同学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我们班有个“海力布”

我说的“海力布”不是《猎人海力布》中的海力布,而是我的同桌缪媛怡。大概是我的外婆姓缪,她也姓缪的缘故吧,我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如同亲姐妹一样。

她很大方,每当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总分给我们玩,所以同学们都很喜欢她。一天中午,缪媛怡在学校门口的小摊上“摸奖”,摸到了许多好玩的奖品。她把奖品一股脑儿捧到教室,兴高采烈地喊:“快来看,看我摸的奖品!”同学们听到喊声,一下子围了上来。缪媛怡撕开“奖品”的包装纸,奖品“哗啦啦”地摊了一桌子。哇,这么多奖品!有花绳子、水枪、剪刀,还有小卡片……同学们翻翻这个,摸摸那个,越看越喜欢。缪媛怡好像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就对同学们说:“你们每人挑一件自己喜欢的拿去玩!”她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挑选起来。黄宇抢到了他心爱的小飞机,陈小燕选中了塑料小鱼,陈倩云拿走了花绳子,我早就想有一把小剪刀,于是,我就挑选了这把小剪刀。一会儿,桌子上的“奖品”就被“抢劫一空”了。

这时,我发现缪媛怡正在一旁笑盈盈地看着我们。我突然想起我们刚学过的课文《猎人海力布》来。海力布每次打猎回来,总把猎物分给大家,缪媛怡不也正是这样的吗?于是,我对缪媛怡说:“你真是个‘海力布’!”缪媛怡不高兴地说“海力布是个男的,我是个女的,而且海力布变成了一块石头,我才不愿意呢!”看着缪媛怡那迷惑不解的样子,我解释说:“海力布是个好人,他助人为乐,人们都敬爱他,我说你是个海力布,是在夸你呢!”缪媛怡听了,这才高兴起来。

就这样,我们班有了个“海力布”

C、实践生活

所谓实践生活,就是让学生直接走向生活,亲自体验。如实地参观我镇的不锈钢企业;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到低年级去指导学生写字,帮助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在大风扬沙的天气里带学生走上街头,去观察大风中的人事景物等。由于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亲身实践,零距离体验,所以获得的感受是闭门造车所不能相比的。

下面是一位学生在观察了大风扬沙的情景之后写的一篇作文。

春风,你为什么不温柔

春风,我想问问你:“你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不温柔了呢?”记得很小的时候,我特别地喜欢你。那时的你是多么温柔啊,就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小脸,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可是这几年,你好像是一个学坏了的孩子,变得暴躁起来。一到春天,你就干坏事,给我们增添了许多麻烦。

春风,你到北京去看看,你给北京人民带来了多少麻烦!近几年的沙尘暴已经给首都北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北京的人们,大白天不敢出门,要是非得出门,只好穿上厚厚的衣服,围上围巾,戴上口罩,再戴上一副墨镜,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那模样太滑稽了,那滋味也一定很不好受。最严重的时候,你把白天搞得伸手不见五指,十米以外的东西就看不清,白天不像白天,黑夜不像黑夜。人们为沙尘暴而烦恼。春风啊,这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你啊!

春风,你再看看我们这里吧,我们这里的风虽然没有北京的沙尘暴厉害,可也害得我们好苦啊。就说今年3月20日下午3点的那阵狂风吧,刮得街上的一个货运站的广告牌掉下来,险些伤着人,就连我家的窗玻璃也碎了好几块,我还听说有人骑自行车被你连人带车刮下了河……

春风,我知道这不能全怪你,你也是有苦说不出,实际上最应该惩罚的,是那些只知道砍伐树木却不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人,是他们使得地球上的沙漠地区越来越多,沙尘暴也越来越频繁。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使你蒙受了不白之冤!

人们啊,请不要再向大自然伸出你们贪婪的双手吧!我们必须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别无选择!

春风啊!你何时才能像过去那样的温柔呢?

D、创造生活

美好的生活由谁创造?由学生创造。精彩的写作素材由谁创造?还是由学生创造。所谓创造生活,就是将一个活动交与学生,由学生来策划,并要求学生以富有生活意味的作文来表达。比如:清明节前夕,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布置各班都要举行一系列的革命传统教育。这个活动怎么搞?交给学生来设计,并要求以文字形式写下来。由于这里面涉及到许多文体,因此这是对学生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锻炼。请看我班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

《烈士,我们心中的丰碑》活动方案

时间内容形式文字材料

3月22日制定活动方案班委会通知、计划

3月23日公布活动方案发倡议倡议书

3月26日祭扫陈兴泰烈士墓扫墓注意事项、墓前讲话稿

4月2日革命烈士诗朗诵比赛主题班会节目单、串词

4月5日观看电影《江姐》观看电影通知、观后感

2、全方位为学生松绑,让学生在生活的舞台上尽情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

小学生在实际作文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比如:教师的喜好,同学的评价,时空的限制,文体的束缚等。所以,学生在生活中获得体验之后,不一定能尽情地表达出来。因此,排除影响学生自由表达真实体验的因素,成为实验成败的关键。我们受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启发,也提出了“六大解放”的口号。

A、思想解放

作文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表情达意。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好坏取决于是否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从根本上感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高症”“神秘感”。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上,鼓励他们在习作中述说自己的真感觉,真性情,使每个学生的习作中都闪烁着个性的光辉。

B、文体解放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淡化文体”的观点,是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解放。形式服从内容,是我们一贯的理念。学生认为哪种文体更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可以采用哪种文体,哪怕有时有些文章的体裁属于“四不像”。

C、方式解放

这里的方式是指文章的表达方式。我们规定,除了使用文字方式表达意思外,还可以用表格、插图、剪贴等方式。从实践看,学生挺喜欢这种做法。尽管有时作文花花绿绿的,但凝聚了学生的心血和创意。

D、评改解放

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改,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真情表达呢?我们的做法是:多元评,自己改,将评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因此,我们致力改变“作文评改是教师的专利”的弊端,让学生参与评改、学会评改,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力求尊重学生的原意。如“自己评,自己改”。学生完成习作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评改的意识,我们强调首先自己评,自己改。再如“同学评,自己改”。同学之间,年龄相仿,认识相近,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又如“教师评,自己改”。我们要求教师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或后进学生的习作进行全班或个别点评,不提强制性修改意见,让学生有选择的接受,自由修改。

E、时间解放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对生活的观察中获得体验之后,会产生一种急欲表达的冲动。这种冲动如果被干扰或延缓之后,就会淡化甚至消失。许多作家在谈创作体会的时候,都强调在体验产生之后要尽快动笔。过去,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之后,总喜欢花大力气安排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口述。其实这样做,会因为少数口语好的学生说得太多诱使其他同学丢下自己的观点群起仿效,造成所写文章千人一面的局面。因为这些学生的发言往往会赢得教师的充分肯定,是具有极强的诱惑力的。同时也会伤害了口语较弱的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认为,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口语较弱的学生不一定是作文上的弱者。因此,我们对写作时间不作统一规定,学生有了写作的愿望就随时动笔。动笔早的,在观察体验的同时就可以动笔;动笔晚的,在观察体验之后,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动笔。这样做,为学生的书面表达赢得了时间,使学生能够在较高的热情中让自己的体验淋漓酣畅地流于笔端。此所谓趁热打铁,一气呵成。

F、空间解放

空间解放与时间解放密切相关。学生作文,有人喜欢静,有人喜欢动。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努力营造一个学生自由活动的氛围,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自由组成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可以在教室写,也可以室外写。

四、“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果。

两年多的研究,实验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从学生角度看,发生显著的变化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自从实验以来,学生由原来的怕作文,转变为渐渐地喜欢上作文了。学校文学社的报名人数直线上升。学生不断地将作文“点子”(我们把作文素材和构思成为“点子”)送到语文老师的案头。随着学生作文接二连三地在各级报刊发表,更是激发了学生爱作文、学作文、写作文的积极性。

2、表达个性体验成为一种时尚。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放《三国演义》。我们布置学生回去看,数天后,我们布置了以“我说《三国》人物”为题的日记。在日记中,学生不满足人们对其中人物的一般评价,纷纷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人们一般都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有学生不喜欢诸葛亮,认为他只会用兵,不会打仗,比不上曹操;多数人同情刘备,但也有学生说刘备只会哭(有这样一条歇后语: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没有其他本领……学生的这些个性化认识,反映了他们独特的自我体验,都反映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喜可贺。

3、在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学用合一。

学生爱上作文后,作文就不再是作文课上的作业,而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需要。如果班上有人遇到困难,就会有人写出倡议书,号召同学献爱心;如果班上有人生病住院,就会有人带上慰问信前去慰问;班级图书角的新图书上柜了,就会有人替它写出内容简介;如果班上搞委员选举,就会有人拿出自荐信或推荐信。总之一句话,作文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4、学生在“生活-作文”的“体验-表达”中,提高了能力,学会了做人。

“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养成了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周围人、事、景、物的良好情趣,培养了“爱我”“爱人”之心。

    相关推荐

    让学生站在讲台上 让课堂成为催生创新的舞台 鸿门宴教学设计给学生一个舞台:编演活动 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 让情感在课堂中飞舞 让情感在课堂中飞舞 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让学生的作文回归生活 让诗情画意在学生的笔尖流淌 生活情境让口语交际与学生零距离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 在具体生活情景中学古诗 走进生活大舞台寻找作文好素材 走进生活大舞台 寻找作文好素材 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学会“发现” 搭个舞台 演绎精彩 搭个舞台 演绎精彩 重视作文课上的情绪生活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倾听 让情感泉水在课堂上自由流淌──《生命生命》教学后感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课本剧表演《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课本剧表演《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课本剧表演《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别让“生活”搅了“学科”的局 让教育回归生活 让生活充满关爱──我教《借生日》一课 表演,让课堂妙趣横生 让课堂回归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教育回归生活 别让“生活”搅了“学科”的局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教学设计 表演,让课堂妙趣横生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堂: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教学设计 让美在学生的心田流淌 生活在海边的翠鸟 让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 抒写生活真情,让习作焕发个性光彩 生活在海边的翠鸟 生活在海边的翠鸟 语文的精彩在生活 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教学设计1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教学设计1 让小学生在自言自语中表达真情实感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让探究活动生动活泼起来 让课堂成为师生的情感场 让学生“活”起来──《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童趣》所表现的生活情趣 让学生走上讲台──《猴王出世》教学案例 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在实践中生成 让探究活动生动活泼起来 《戏曲大舞台》活动指导 让学生走上讲台──《猴王出世》教学案例 让探究活动生动活泼起来 让出讲台,以教代学,师生共享课堂生命活力——《恐龙》教后记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我的舞台》 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让学生走上讲台──《猴王出世》教学案例 《戏曲大舞台》活动指导 《我的舞台》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朗读,让学生与诗情共舞──李清照之《武陵春》教学偶得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实录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活动设计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反思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实录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朗读,让学生与诗情共舞──李清照之《武陵春》教学偶得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内容论文精品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让学生的想象在古诗中飞扬》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以情动人,让学生畅所欲言 让学生在鼓励的春风里成长 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 《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活动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