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洒出融融的爱 激起暖暖的情

小编: :admin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按照接班人的要求去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一、多给后进生一点“偏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所以我在后进生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一些,注入了更多的关心与爱。

后进生一般自制力差,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有的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我班的张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经常不做家庭作业,每当老师问起来,他总是用一句话敷衍老师:“掉在家里了。”我多次找他谈心,才了解到他不做作业的主要原因是贪图玩耍,家庭缺乏督促。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帮助他分析学习始终上不去的原因,不是他脑子笨,而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让他认识到做作业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的过程,并鼓励他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次,我采取了特别的方式进行教育。只要他能完成部分作业,我就会鼓励他并和蔼地与他商量:“下次能不能多做一道。”经过这样反复地鼓励,不断地增加题量,他的作业一次比一次强。每当他有进步时,我总是对他说:“你进步真大,比老师想象得还好。”同时我还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商讨对孩子的教育,让家长与老师很好地配合。现在的他已由老师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我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对犯有错误的同学,我从不火冒三丈地批评,简单粗暴地训斥,而是从“爱”字出发,从关心入手,体察谅解,甚至加以“庇护”,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用心良苦而幡然悔悟,使他们觉得老师信任他们,真心对他们好,自己应该好好学习,不然对不起老师,从而产生一种“情感报答”的心理。

有一天,我班上有个学生铅笔盒里的五角钱丢了,教室里吵吵嚷嚷,班干部建议我对全班同学来一次搜查。我望着几十双等待的眼睛说:“同学们,刚才班上发生的事情我知道了。不过,我想是不是××同学不小心把钱弄掉了,可能被哪个同学捡到了。我相信捡钱的同学是会还给人家的。现在我来给同学们讲个《警察侦察案件》的精彩的故事,好不好?”就这样,我巧妙地运用“注意转移”的原理将刚才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我一边讲,一边留心观察同学们的神情。这时,我发现有个同学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显得很不自然,但我丝毫不动声色地继续往下讲。故事讲完了,丢钱的同学惊讶地叫起来:“老师,我的钱在地上!”我趁机说:“是嘛,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愿意做好孩子,怎么会拿别人的东西呢?”事后,我找了那个听故事时神色不自在的学生个别谈话,那个学生承认钱是他拿的。在我的耐心开导下,这位学生决心改正,还向老师主动地承认以前也拿过别人的东西。他对我说:“蒋老师,谢谢您当时没有搜身,否则,班上的同学以后都不会跟我玩了。我以后一定改正错误。”从那以后,他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还能在学校开展的“手拉手”活动中主动为灾区儿童捐钱物。从偷拿到奉献,他跨越了多大的一条横沟啊!我真比什么都开心。

二、不断地给中等生加油。

世界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的,我们也极害怕别人的指责。”像一些听话、稳重、学习态度端正、各种任务都能完成的中等生,就是这样。他们在班里沉寡言,不愿出头冒尖,成绩一般,他们怕出错,怕丢面子,内心却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对批评有着特别的敏感,一旦看见老师的脸往下沉,马上就会感到恐惧,从而更加严密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首先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找出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而不轻易地指责、批评,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积极的心态。

我班的孙某是一个非常听话、学习态度端正的小女孩。但她却很少跟同学一起玩,上课也很少举手发言。我通过调查、家访,了解到她父母离异,她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是位厂级管理干部,有时几天不回家。她生活上得不到爱的滋润,逐渐形成了一种孤癖的性格,再加上她父亲对她的期望非常高,一有不对的地方,就打骂她,使她在一些问题上根本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还了解到,她也有上进愿望,就是不知从哪里入手。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跟家长沟通思想,帮她消除心理障碍,并充分肯定她的成绩,鼓励她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她对立信心。课后,我经常找她谈心,给她提出新的目标,和她讨论问题并肯定她的看法。有时她父亲不在家,我干脆叫她到我家吃中午饭。在班上开展的“一帮一”活动中,我有意安排她帮助一个上课喜欢讲小话,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让她看到自己的能力。她在班上字写得最好,我就让她加入办黑板报的行列,使她体会到多与人接触,也是一种快乐的事。通过不断地引导,现在同学们上课总能看到她高高举起的小手,听到她独特的见解。如今她的成绩已经跨入了优等生的行列,而我又多了一个帮我出谋划策的小将。

小婧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在家也很难说几句话。看着稳重、听话的孩子这样沉默,我也着急了,这样下去,不仅学习上不去,作文也将无话可说。于是,在课堂上,我就有意无意点她回答问题,讨论结束后我也经常点她起来总结。无论她说得好与不好,只要她开口,我就及时地加以肯定、表扬。我还让她当小组长,有意识地培养她多跟同学接触。学校召开学生座谈会,我也给她机会,让她去说。就这样,她终于敢说了,话渐渐地多了起来。看着并不出色的她一点点崭露头角,我真感到高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除了教科书和作业外,别的什么都不想,那就只能成为门门分数都及格,但是对社会却是毫无贡献的人。”因此,对于中等生,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以外的生活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为集体服务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才干,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常给优等生敲响警钟

一般来说,优等生谁都爱,这是无可非议的。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掩盖、被忽视、被原谅、被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因此,我对这类学生,总是以父亲般的严爱来要求他们。

我班的小班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就是因为老师给他的信任太多,他在同学面前非常专横。不管他的看法是对是错,他总要同学听他的,并且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就连上课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针对他这种自以为是的表现,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严厉地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问题。经过我的教育,他终于认识到,班干部应当首先管好自己,起好带头作用,只有这样,在同学中间才会有威信,别人才会服管。以后,他改变了自己专横的态度,主动关心别人,对不服从管理的学生还能跟他们讲道理。老师不在时,他能把班管理得井井有条。

还有一个班干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就是不喜欢劳动。每次大扫除,他只安排别人做这做那,自己则袖手旁观,或者象征性地动动手。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每次扫地时,我有意不安排他负责,让别人管他,事后给他讲一些有关爱劳动做好事的故事,让他明白,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响鼓还得重锤敲,经过多次批评与教育,他现在对老师布置的劳动任务总是抢着干。

对一些优等生,就应严格要求,警钟常敲,让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地前进。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我班现在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学们正在这种充满爱意的环境中,愉快、茁壮的成

引导胜于责罚

刚接班时,我班的小东同学性子十分固执,学习不认真,没办法严格要求自己,课堂上捣乱,爱欺负同学。他还敢于和老师对抗,损起来一天都用恶狠狠的眼光看着你……总之拗迹多多,不胜枚举。他的拗劲真是让老师伤透了脑筋,

事例一:因为考虑到学生视力健康,给他们调换座位,别的小朋友都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小东却在换椅子。我让他把这把椅子换回去。可小东还是站在那儿不肯动,还蛮有理地说:“这本来就是我坐的。”犟在那儿不动。

事例二:他跟同学吵架,总是说:“谁叫他……”作业没完成,他说:“做作业没意思。”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过错。

象小东这样拗的同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得到健康发展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要爱护、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具有自主性,有内在自我要求的小大人。经常和他谈心,以大朋友的身份去帮助他,告诉他老师批评他,并不是不喜欢他,而是帮他改正缺点,坏毛病改正了,老师自然就不批评他了。使孩子在感情上亲近老师,这样他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

其次,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允许孩子犯错误。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掌握好尺度,有针对性地施教,慎重地对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每一件事情,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避免让孩子为此事而感到难堪。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明白怎样的言行才能让大家接受。事件处理不当,不仅教育不了孩子、影响师生关系,而且还会伤害孩子自尊心。

最后,要和家长在教育上达成一致,使其配合老师,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合理的要求,适当地采取一些冷处理,合理的给与满足,不合理的先不去理会它,等他的拗劲过去了,再进行教育。总之,

引导胜于责罚。

这样,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一段时间过去后,小东的拗劲还真改了不少。现在,能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认真完成作业了。

 

    相关推荐

    体验生活,融情于教,激发兴趣 《秋歌──给暖暖》教案 让习作课情意融融,语文味浓浓 温暖 爱能融化坚冰 童话教学乐融融 凌晨的温暖 孔融 情景交融的典范──《蒹葭》简析 情景交融的典范──《蒹葭》简析 暖流 孔融让梨的故事 情景交融的典范──《蒹葭》简析 暖流 2《暖流》 2《暖流》 孔融让梨 诗文相融情景同现 体验生活,融情于教,激发兴趣论文精品 温暖的教学教案 激起一片情 杏林春暖 《温暖》说课稿 激起一片情 暖流说课稿 以情促情 情情相融──《永生的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温暖》拓展 教学需相长 情理要交融──《论语》的新生 景移情转,融情入景——试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读”入威尼斯,让“情趣”与“言语”相融 表演入境 情景交融──《窗前的气球》教学片断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石潭记》教学案例 温暖 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情感教育与网络教学的融合 初二爱国电影观后感:《暖春》 《温暖》教学设计 《温暖》教学设计 《温暖》探究感悟 仙乐飘飘乐融融──《音乐之声》赏析 以境衬情 情境交融──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有感 情感在这里交融──有感于《詹天佑》的课堂情感教学 和谐智慧圆融 “暖”与“寒”真义真情何在?_语文论文 融情·探索·感悟——《看雪》教学设计 春江水暖鸭先知 让爱融于教学之中 教师随笔 以爱激情 以情促智 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 暖流教学反思 《温暖》教学设计 轻盈飘逸 情景交融──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 汉末大名士──孔融 国旗卫士是如何解决冷暖的? 一唱三叹 情景交融──《蒹葭》写作特点浅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语文课与综合实践课的互融 《暖流》教学设计之一 《暖流》教学设计之二 情景交融师生和谐感受美好——《湖》的课后反思 语文课与综合实践课的互融 情景交融与情景相隔──谈《琵琶行》等三首琵琶曲的得失 生命的激情 国旗卫士是如何解决冷暖的? 钱谷融:谈周朴园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意思 着眼能力评改激兴-----临泽县鸭暖乡华强小学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暖流》教学设计之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暖”字暗示?“寒”字暗示? 融会贯通教语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设疑质问和表情朗读的有机融合──《小石潭记》教学琐谈 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教案1 一唱三叹 情景交融──《蒹葭》写作特点浅析 人树相融感受情境──《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一唱三叹 情景交融──《蒹葭》写作特点浅析 《暖流》教学设计之二 今冬,童心让我温暖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孔融让梨和威廉挑钱 雪融化之后是春天吗? 沉潜往复融会贯通 同一片温暖的天—浅谈对中差生的教育 融师爱于课堂,构建主体式教学模式 《静夜》课文鉴赏──虚与实的完美融合 浅谈《包身工》多种表达方式的融合 三年级《温暖》教学设计 人树相融感受情境──《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把孟子的教育智慧融进新课程 文道相融,奠基人生 设疑质问和表情朗读的有机融合——《小石潭记》教学琐谈 语文课的激情 把孟子的教育智慧融进新课程 让阳光温暖每个孩子 雪融化之后是春天吗? 语文的创新教育要加强学科间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