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把自信还给学生

小编: :admin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对未来的教育今天培养的学生要迎接明天的挑战。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学生养尊处优,意志比较薄弱,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太强。漫步在当今的中小学校园,我们常会看见满脸愁容、垂头丧气的孩子。细问之,你会听到这样的回答:“学习真难,我学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

“我家没人辅导”等等。这样的一代人要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要面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挑战,要面对择业生存的挑战,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又怎能迎接如此多的挑战呢?新世纪的公民,必须要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而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的核心,是创业的动力。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如果我们去问一个学龄前儿童,你会干这会干那吗?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能行。可是对于已上了几年学,并拥有不少知识的学生来说却没有了这种自信。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方面的原因。

1.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多年来,我国的教学是双重的传统教育,既有我国几千

年形成的传统,又有从国外引进的传统。传统教育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灌输多,容量少,方法呆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成了听课的机器,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机器

。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自学的能力,认为学习是毫无兴趣的苦差。

2、教师的教育观念偏差和教育行为失当。

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了学生多方面追求,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当学生没考好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此外,教师行为失当也会让学生失去自信,比如:无休止地指责;不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有过多的约束和限制,使学生的依赖性增强,失去自主性。

3、教材与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不统一。

由于教材过深、过多、过旧,与学生认知规律不统一,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这也是学生丧失信心的客观原因之一。

4、考评方法的不当。

传统教育以分来评价学生,这对学生很不公平,容易抹杀学

生多方面的才华,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长过分宠爱,什么都包办代替,包括生活和学习,慢慢地学生养成了强烈的依赖性。

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就采取揠苗助长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屡屡受挫后,就容易失去信心。

3、家庭不和、家庭破裂往往使孩子胆怯,缺乏自信。

三、孩子自身的原因。

1.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

2.孩子身体素质差和智力低下;

3.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障碍;

比如: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师生有矛盾,孩子缺乏意

志力,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有懒惰、粗心等不良个性。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了学习的信心,他的学习能好吗?我们的回答是:不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回学生的信心呢?

一、协调各种关系,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1.调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如何,对学生树

立学习的信心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都愿意亲近自己的老师,把老师的言行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严格要求自己,用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位年青的女数学教师,她新接一个数学成绩很差的班级后,她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真诚地关心帮助困难生,从不轻易责怪学生。一学期结束后,她班的数学成绩明显提高,问那些以前数学差的学生,为什么变得喜欢数学了。回答是,喜欢我们的新老师。可见建立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2.协调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教给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分溺爱,爱要得法,期望不要过高,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失败,不能粗暴地对待孩子,也不能唠叨不停,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战胜困难,树立信心,建立健康的家庭情感。

3.协调同学间的关系。

大多数班级中都存在学习好的学生集合成的非正式群体,学习差的学生总是身单影孤。这时教师就要协调二者的关系,让学习好学生与学习差学生结对子,在班级中营造一种你追我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民主平等的氛围,为困难生树立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在课前必须要作精心准备。备大纲抓住缰绳,备教材明确任务,备学生预测学生掌握情况,备教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找资料丰富课堂知识。

2.上课时教师要注意自己

的言行。

教师态度和蔼、充满激情的讲课,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感染。教师上课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对学生的

回答要及时反应,多用“你真棒”“不着急,再想想”“不要慌,慢慢说”“努力点,你能行”之类的话。不要歧视困难生,上课时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巧设练习,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是的不幸。所以我们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生动活泼、灵活新颖、一题多变、适合各层次学生的练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练不同的练习,获得同样的成功感。我们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发性练习等。比如:我教了“倍”的认识以后就设计了拍手游戏,让学生手、脑、口齐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语言表达力、动手能力。又如:我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多采用开火车、夺小旗、分组比赛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对学生练习的及时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学生的满足便是得到教师的奖励,比如:一句夸奖的话、一朵红花、一个五角星、一面小旗或一个鼓励的符号等,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练习毫无反应,否则学生将失去做练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音像并茂,刺激物比较丰富,容量大等特点,使学生左右两个脑都得到兴奋,产生注意中心,大脑不易疲劳,在学习过程中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各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数学大纲上有这样一段话:“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同样其它学科在生活生产中也有广泛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带领学生在生活生产中去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比如:让学生参观工厂,了解工厂的产品、产量、工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中悟;又如:让学生去体验父母上班的一天,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沟通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积累了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去测量、统计、预算,通过这样的实践形式让学生明白各学科并无深奥之处,知道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树立他们的信心。

四、排除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如果学生存在着学习方面非智力因素的障碍,他的学习是不可能学好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去弄清学生到底是什么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1.对学习没有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的动机,而兴趣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先导。如果学生对某门功课不感兴趣,上课时他就会无精打采,一拿起这门课的书本就会有厌恶感,即使使用一些方法强迫他学习,他也是应付,这门功课的成绩当然就上不去。比如:一个学生数学成绩在90分左右,而语文却常常不及格,这其中的原因是这个学生并不笨,而是对语文不感兴趣所致。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其次,用新异的刺激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兴奋,如:改变教学方法等;最后,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不良情绪的影响。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增强,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消极、悲观、忧郁等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学生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质量,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为了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的影响,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师生达到情感上的和谐;其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最后教师要善于相机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3.缺乏坚强的意志。

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意志力对于人的学习、生活、事业都是巨大的影响。”有人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跟踪发现,这些人有20%的人长大后没有什么成就,而这些人与最有成就的20%的人相比,智力并无什么差异,起重要作用的是顽强的意志力。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智力并不差,而是毅力差。怎样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呢?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要“严”字当头,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从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去锻炼。

4.教师之间有矛盾而造成学习无信心。

这就需要教师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消除彼此间的情感隔阂,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

5.学生的不良习惯造成学习差。

学生有上课不听讲、不动脑、不完成作业等不良习惯,教师要针对其表现,对学生进行个别谈心,指出其不良习惯的严重后果,并督促其改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改进考评办法,还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

以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要评价学生就以一张考卷来评价,一张考卷是无法展示学生的才华,所以这是不公正的评价方式。学生考不好,必然会遭来教师、家长、同学的轻视、指责,大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类悲剧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这是违背素质教育规律的考评方式。在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改进考评方式是为了激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1.改进考查的方法。

把学生平时上课表现完成作业情况与期末检测相结合,比如:攀煤公司教育处考核低段孩子时,平时成绩占40%,期末占60%,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笔试、口试、操作的结合,比如:数学测试除笔试外还让学生说口算过程,分析数量关系,给物体分类等。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如:让学生去量操场的长宽,让学生去商场购物等。

2.改革成绩评定方法。

加大平时检测的权重,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比例为6:4,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对期末考卷的恐惧感;让学生参与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对于有创见的学生给予加分鼓励;对于平时优秀的学生期末可以免试;成绩不以分来定,而是以评价性的语言来评定:优、良、中、差,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抬起头走路。”我们教学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我们有责任帮他找回自信;对于那些被我们教育者掠夺了自信的孩子,我们要想办法把自信还给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大声说:“我能行!”

    相关推荐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随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观潮》教学简评 把自主和想象的空间还给孩子 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雪孩子》有感 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片断 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雪孩子》教学有感 创新作文,还给了学生自主作文权 创新作文,还给了学生自主作文权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把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木兰诗》教学反思 把课堂还给学生——《送东阳马生序》课堂教学实录 把自主和想象的空间还给孩子 教案教学设计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燕子》一课的教学案例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燕子》一课的教学案例 把微笑留给学生 把难题交给学生 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把文学梦托付给学生 应当给学生“几把钥匙” 给学生写信与学生沟通 给教师以平台 还学生以空间 鼓励—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小学语文论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酸的和甜的》引发的思考 学习超市:把选择交给学生 《给自己写信的人》教学设计 把“导课”的权力下放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 还一个真实给学生──《将相和》教学品评 []也给语文教学把把脉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掌声给予的自信──我教《掌声》 还给谁阅读答案 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自己 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自己 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给学生以自信──西蒙诺夫《蜡烛》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自信 学生习作: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还给学生哪些“权力” 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自信使生命更具光彩 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蓝天 《还乡梦》自序-教学教案 爱,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把握《信条》文意 给儿子的信 给儿子的信 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还学生的自主感悟过程──《将相和》教学随笔 把爱心献给孩子 把微笑留给孩子 "自主"学习:绝对还是相对? “花生”还是“苹果”? 把握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自读自悟论文精品 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 给民族小学的信 老师,我们还需要把字写好吗? 寄给青蛙的信 寄给青蛙的信 给布特勒的信 寄给青蛙的信 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信_语文论文 把学习的乐趣交给学生──《绿色蝈蝈》教学心得 提高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把握自己》教学设计 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_语文论文 自信=力量 用激励来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把学习的乐趣交给学生──《绿色蝈蝈》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把课堂的精彩留给学生 《把我寄给爸爸》教学设计 《给女儿的信》导学案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由往前走 给学生空间,还课堂精彩──《我的第一本书》案例与反思 你还知道哪些自然之谜? 语文,请还学生以灵性 给家乡孩子的信 给外国小朋友的一封信 学生作文范文 给雨果的一封信 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金色的脚印》教学案例 给父母的一封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 给父母的一封信 把引导学生自学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给雨果的一封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 给儿子的一封信 《给儿子的一封信》学案 把全部身心献给孩子、献给教育事业 把全部身心献给孩子、献给教育事业 《给傅聪的一封信》学案 一封给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信(附有新生调查表)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