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让孩子提笔写诗——儿童诗的创作指导的实践与体会

小编: :admin

诗歌,是作文的另一种形式。

至于写诗对青少年的益处,有一位著名诗人曾说过: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写诗,他便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诗歌教育)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诗歌’,更是为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未来。”——王家新(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学者)

从“不学诗,无以言”,到盛唐、明清,诗歌可以说无所不在,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诗教传统。爱诗、诵诗、作诗,使历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也使我们一向自诩为“诗的国度”。

既然有这样的诗教传统,况且孩子也爱诗,乐于写诗,适合写诗,那我们怎么能不让孩子学写诗呢?

笔者自2002年起,尝试指导学生进行童诗创作,收到了可喜的成效。近两年来,我校从创立诗社到班级普及,从课外走向课内,积极开展童诗创作指导,并进行专题研究。现已有30余首儿童诗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刊印校园诗刊《白石泉》43期,发表学生童诗习作600多首。

在此,我谈谈几点儿童诗创作指导的体会。

一、为什么写诗

写诗的背后是阅读、是思考、是语言基础和文化积淀(这完全等同与其他形式的作文教学);同时写诗还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思想情感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培养、训练这些能力的极佳途径(这比其他形式的作文教学更胜一筹)。

通过写诗,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创作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感。每次写诗就是一次练笔的过程,诗的语言是最精练的(这也是在创作指导中努力追求的),写诗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手段和表现形式。实践证明,能写好诗的学生,定是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对诗歌的欣赏、揣摩、借鉴、创作,可以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其二,学写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提笔写诗,就得注意大千世界,只有细致观察,真情体验,才能创造出动人的诗歌,一个人对诗的兴趣,正是发展观察力的内驱力。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种想象创意的旅行,学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才思,作一翻天马行空的畅想,所以写诗可以活跃创造性思维,促进创造力的发展。难怪意大利诗人塔索说:“没有人配受创造者的称号,惟有上帝和诗人。”

如姚莹的《钓蝴蝶》:“蝶儿飞,/花儿钓。/“上钩了!”/花儿钓到小蝴蝶。”张瑜的《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还这么淘气,/高兴时,/红光满面,/喜气洋洋;/生气时,/躲进被窝,/不肯起床。”张雯翌的《蓝天妈妈的心情》:“蓝天妈妈心情古怪,/有时晴,/带着太阳从早逛到晚;/有时阴,/把白云骂得脸色发青;/有时雨,/把太阳关家里做作业,/自己却还哭个不停。”我们从这些诗中可以感受孩子的想象多么有创意。

其三,写诗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充满爱心。只有认真地去观察和体味生活,只有充满爱心:爱爸妈、爱亲人、爱朋友、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爱花草、爱小动物、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笔端才能流淌出美的诗。“你爱世界,世界才会爱你,充满爱心是一个人成材的根本。”

如张何钦的《爸爸和妈妈》:

爸爸是海,/妈妈是岸。/我就是那小小的船,/在大海中航行,/在岸边停息。

爸爸是太阳,/妈妈是星星。/我就是那弯弯的月亮,/太阳照亮我,/星星陪伴我。

爸爸是树,/妈妈是枝。/我就是那茂盛的叶子,/树给我养分,/枝给我支撑。

又如于莎丽《妈妈,我想对你说》:

每天放学回到家,/看着你疲惫的身躯,/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我知道你是多么地劳累。妈妈,/你不要把琐事都去计较,/敞开你宽广的胸怀,/你不要经常皱眉,/因为生气实在是身体的祸害。

妈妈,/我们知道,/你给我们的,/只有无穷的疼爱;/而我们回报你的,/却常是一些不该有的埋怨。/我们也知道,/这样实在不应该,/作为你的儿女,/我们一定会更懂事、更乖。

妈妈,/你知道吗?/如果让我给你评价,/我会毫不犹豫地打一百。/在我心里,/你是最伟大的母亲,/在我看来,/你就是那火红的太阳,/用你那炽热的母爱,/哺育我们成长。/而我呢,/则是太阳底下,/最最幸福的女孩。

从上面几首诗中,一股浓浓的亲情和爱心跃然纸上。

二、实践后的几点体会

1、读诗与写诗

读是写的基础。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一般写作能力也强,我们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诗本身是作文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也将是否喜欢看课外书作为入选诗社的第一个条件。实践也证明,写诗能力强的学生,也基本上是爱看课外书的孩子。其实,学生在诗社中学习了一段时期,一些学生会出现一个“高原期”,我就引导他们去读更多的儿童诗(包括诗人写的),之后,孩子在欣赏、感悟中会有质的提高。有一位评论家说过:“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这正写出了读与写的关系。

孩子写诗后会更爱读诗,这是写和读的良性循环。学生读书、读诗的习惯一旦养成,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写诗指导的最大收获之一,因为这可能影响他的一辈子。

2、形式与内容

形式指的是童诗的韵律、节奏,书写格式(分行、分节,标点等),写作技法(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摹状、对偶、比兴等)。

“创造”(指内容上的创新)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联想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技法表达才有优美的诗篇,内容离不开形式,两者相辅相成,但诗歌创作指导应有明确的“形式服务于内容”的理念。所以我在指导中,大多从内容入手,不过多地去讲授、分析技法。技法的掌握更多的从欣赏、揣摩、实践中自行习得,更多地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完成。就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除了引导孩子欣赏诗人的作品,每次(诗社)活动的课前引入和课后小结都读几首学生的习作,从品读、评议中感受一些写诗技法。

又如在命题中,把一些写诗技法自然穿插:如“花(笑了、醉了、生气了……)”、“(爱哭的、爱唱歌的、爱美的……)小动物”等命题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再比如《快乐是什么》:(姚男男)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美丽的小花,/只要有雨水浇灌,/他就会尽情开放。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朵蒲公英,/只要有风吹过,/她会飘向四面八方。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同学的笑脸,/只要团结互助,/快乐写在每个人脸上。

诗中就将设问、排比等手法自然运用了。

我曾给学生讲解过有关格律诗的平仄、压韵等,但这毕竟离孩子太远,他们只能一知半解,,但我还是让他们尝试创作。结果,他们写的虽然不甚和律,但也挺有诗味。现摘录几首:

大白鹅(费婷婷)

大白鹅,大白鹅,

不脱衣服就下河,

高高兴兴洗个澡,

溅起水花唱起歌

春来了(张俊俊)

花儿满园开,

燕儿扑翅来。

蝴蝶空中舞,

风筝牵小孩。

母鸟(张弘力)

母鸟处处飞,

找虫匆匆归。

味美不独享,

要给宝宝喂。

我们指导写诗,并不是要让孩子个个成为诗人,正如我们写作不是为了成为作家。所以也不是非要系统地讲解深奥的诗歌理论,严格要求他们遵循什么章法、规律。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引导孩子有一颗“诗心”,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学会去观察、思考、想象,从中学会表达。从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星辰中,从春夏秋冬,从身边的景、事、物中,从回忆、想象和感受中,找到诗歌创作的切点。

3、全体与部分

“诗是需要有灵性的”,在实践中发现有部分学生能很容易写出好诗,但有部分学生很难达到这一高度。我想这除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差异外,也正应验了格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吧。

当然,对于所有的孩子,我们总是应该以欣赏、赞许的眼光面对,多一些宽容,要承认学生“初级阶段”的存在。写诗需要“灵感”,有时不被我们看中的孩子也会冷不丁地冒出几句“佳句”。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情抒发,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遨游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4、有形与无形

我们通常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重在记叙,内容容易感受,有人将它称做有形作文,它重在有条理、叙述清楚、具体,老师指导易操作,易被老师接受并传授。但往往容易僵化,学生难有个性,难以创新。

写诗是补偿这一缺憾的好形式。“诗是心灵自然流露的记录”(美国当代诗人金斯堡),诗更多的是“无形”的想象和情感,重在心性的流露。这难有规律可循,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写诗技巧外,更应有一颗童心。诗是心的表现,我曾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公式:心+物=诗(即将心情通过某件事物表达出来就是诗),为此老师首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品味、辅导学生创作。其实,笔者近两年来,不仅从书中学到了一些诗歌创作、教学的理论,更从孩子的作品中感受到孩子的心是多么的纯真可爱、富有创意。(在我的影响下,我校有8名教师加入了县文联的“仙华诗社”,在教师中也形成了良好的读诗、写诗氛围。)

5、课内与课外

现行教材没有写诗的内容(也不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的不正常现象),我个人认为这是缺憾,我想在新课改中肯定会有改变,在2003年的高考作文中不是出现了写诗得满分的欣喜吗?

现在我们以课外为主,创立“白石泉小诗社”,以诗社活动为主要形式,让部分爱诗的同学接受更多的诗教机会,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生,并将童诗创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向全校推开。

同时,努力尝试将童诗创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学生日记可以作诗,学了一首诗、一篇课文,可以拓展写诗。如学了《时光老人的礼物》,让学生写《回报时光老人的礼物》。又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让学生以诗的形式写读后感:

于胜蓝在《我和小女孩比童年》中写道:

“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春夏秋冬好衣服,/一日三餐不一样,一家人都疼爱我!

我的童年是快乐的,/同学们和我一起玩,/周末在家看电视,/除了作业没其他事。

小女孩的童年是痛苦的,/没人疼爱没人理,/没有快乐没有吃。

我们都是小女孩,/怎么这么不一样?”

孙姗在《让我给小女孩……》中写道∶

“啊!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给你温暖吧!/我会送给你温暖的火炉,/放在你面前,/让你不觉得寒冷。

啊!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给你食物吧!/我会送给你喷香的烤鹅,/送到你面前,/让你不觉得饥饿。

啊!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给你快乐吧!/我会送给你美丽的圣诞树,/送到你面前,/让你觉得无比快乐。

啊!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给关爱吧!/我会把你看作我的姐姐,/让你不受人家的欺负,/让你觉得欢乐幸福。”

写诗氛围的创设也是要紧的,我们的“白石泉”小诗社每周定期开展活动,但每次都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指导老师总以赞许、欣赏的心境面对,对于习作,孩子写一句也行,写几句也好,写几首大加鼓励,写不出也不强求,学生没有一点心理压力——写诗也需要这样的心境。所以,学校的有些兴趣小组需要老师的强制,学生才会参与,而我们的诗社坚持了两年,除了孩子小学毕业离去外,没有一个孩子想退出——这其实也是诗歌的魅力吧?另外我们每月两期以上的活页诗刊《白石泉》,为孩子提供了及时发表的机会,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还有教室、走廊上也有他们的作品园地;学校进行的自创诗歌诵读会,主题诗歌比赛,十佳小诗人评选等活动。在校园中创设了一个浓浓的写诗氛围。

通过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孩子会创作出更多的优秀诗作,也希望更多人的参与,更希望儿童诗创作教学能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愿有更多的学生通过写诗训练焕发出生命的激情和创新的活力。

让孩子提笔写诗吧!

    相关推荐

    不妨让孩子写点儿童诗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指导学生在习作中有创意表达的实践和体会 《简笔与繁笔》作者谈写作体会 散文诗写作指导 儿童诗与作文教学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描写孩子的古诗 《古诗两首》写作指导 《古诗词三首》写作指导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写作指导 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古诗 引导孩子读书与写作 鞋匠的儿子体会 关于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儿童诗两首》教学片断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儿童诗两首》教学片断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儿童诗两首》教学片断 《童年的发现》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写作素材 让孩子体会词句中充盈的生命力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作指导 《儿童诗两首》考点练兵 写作篇 让儿童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儿童诗--一部浑然天成的童心写真集 遵循儿童写作心理 指导完成限时作文 《画家和牧童》 写作指导 汉语拼音的创新与实践 晨读改革的创想与实践 小学语文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 《翠鸟》 同步练笔 写作指导 《鞋匠的儿子》教学体会 “学会欣赏”话题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 《三个儿子》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笋芽儿》同步写作指导 改诗:诗歌创作的快车道 《儿童诗两首》整体阅读感知 《三个儿子》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写作指导——议论文的写作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儿童诗两首》 儿童诗阅读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 提高篇 艾青的诗歌创作 艾青的诗歌创作 儿童诗《大自然的语言》 童心画出作文──以画写话的实践探索 让古诗这颗明星光照少年儿童的心灵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导学案2(含答案) 孩子是班集体的主人——让孩子成为集体中的积极分子 《一夜的工作》写作指导 《槐乡的孩子》学法指导 《花的勇气》写作指导 《雨的诉说》写作指导 作文指导课《笔》 儿子的创意 楚辞与《诗经》作品的体制差异 让孩子在作文中发挥创造力 三首儿童诗的教学过程 《儿童诗两首》1 儿童诗——吹泡泡 儿童诗——吹泡泡 三首儿童诗的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写好“随笔” 创新写作指导——《为景物增添亮丽的色彩》教学实录 联想型作文的写作指导 交流·共鸣·创造──《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陆游诗《示儿》写作背景 交流·共鸣·创造──《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交流·共鸣·创造──《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乌鸦喝水》写作指导:童年趣事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游记 让孩子学会爱别人 实物类话题作文的构思——兼“墙”的写作指导 《金色的鱼钩》写作指导 《美丽的小路》写作指导 《永生的眼睛》写作指导 《夜莺的歌声》写作指导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法指导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刷子李》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追求与创造诗意的人生 《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我想》—教学 即兴作文写作指导课堂实录:沙子畅想 《儿童诗两首》课文 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 浅谈儿童诗歌的论文精品 实践美术课程新标准的几点体会 《乡下孩子》教学体会 “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教案 《乡下孩子》教学体会 小记《古诗词三首》习作练笔──习作中的改写 让诗情画意在学生的笔尖流淌 交流·共鸣·创造──《儿童诗两首: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杂谈 《儿童诗两首》作者简介及代表作 初中语文写作方法指导:烹饪与写作 《告别权力的瞬间》写作体会 引导孩子读书与写作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