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是孩子的不幸?还是教育者的悲哀?──透视苏教版小学语文中三篇课文的理念缺陷

小编: :admin

教材虽然是新的,但其中的理念不一定是新的。我个人认为,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中有三篇课文(一年级下册《蘑菇该奖给谁》、《小松树和大松树》,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就存在一定理念上的缺陷。

《蘑菇该奖给谁》是让学生“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真正本领”;《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小鹰学飞》是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步”。总起来说,是通过这三篇课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谦虚品质。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代价也是惨重的: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在《蘑菇该奖给谁》中,小黑兔与乌龟赛跑得了冠军,理应受到奖励;小白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也应受到表彰。这其实是两码事,一个奖励的是成绩,一个表彰的是精神。可兔妈妈偏偏只重精神而不重成绩,硬是让小白兔站到了领奖台上。在《小松树和大松树》中,小松树的确要比大松树看得远,尽管他有点不谦虚,但事实终归是事实,实在没有必要让其丧失信心,“惭愧地低下了头”。在《小鹰学飞》中,小鹰飞得比树高了,老鹰不满意;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还是不满意,真不知道小鹰飞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老鹰才会满意。

小黑兔虽说只是赢了跑得极慢的乌龟,但他比《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要强多了;小松树虽说借助了大山才看得比大松树远,但他确实比大松树增长了见识;小鹰虽说只飞过了大高山,但他已经尽了力。在他们的得意中,有骄傲,但也有自信;而我们只是揪住其骄傲不放,没有保护其自信,也许小黑兔;小松树和小鹰将从此消沉下去,再也振作不起来。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教出来的学生总是循规蹈矩、缩手缩脚、毫无自信的原因。这与其说是孩子的不幸,倒不如说是教育者的悲哀。

我们天天喊着要尊重孩子,要赏识孩子;要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要让孩子认识到“我能行”,但是,在我们潜意识里成人中心论的主导下,我们对孩子的缺点要比优点敏感;对孩子的“自大”要比对“自卑”敏感;甚至有意无意地把小毛病当成了大毛病,没有毛病也“制造”出一点毛病,以便能够对其指手画脚地进行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总是居高临下地“训斥”,总是不留情面地否决。孩子一旦做错了事,立即会出现一个兔妈妈、风伯伯、老鹰之类的教育者对其进行生硬地说教。我们习惯于拿成人的标准去教育孩子,要求孩子从小就懂得竞争,从小就谦虚谨慎,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但是由于方法不得当,孩子直到长大成人,也没有竞争意识,也不知道谦让,也没一个志向。

而且,这三篇课文都有逻辑上的问题,都在讲“单面理”,用大人有意识的片面性来批判孩子的无意识的片面性。《蘑菇该奖给谁》中,在兔妈妈的眼里,跑得最出色就是“敢和高手比”,至于小白兔和小黑兔谁能跑过谁好像无关紧要,跑步时是不是出力也无所谓。据此,如果小黑兔不是和乌龟而是和比骏马跑得还要快的高手比,小黑兔肯定会得奖励,这是不是有点好高鹜远,或者说是不自量力?《小松树和大松树》中,风伯伯一味强调大山的作用,但是,如果小松树不自己上去,他能让小松树看得那么远吗?大山既然有本事;为什么不能让大松树也看得远些?再说,小松树善于借助大山的作用,不也是一种聪明之举吗?《小鹰学飞》中,小鹰飞得比大山还高了,还不算会飞,那到底飞得多高才算会飞?按照老鹰的说法,只有飞到最高层的鹰才算会飞,那么,没飞到如此高度的鹰或其它鸟又算什么?

如果说小黑兔、小松树和小鹰的片面性是由于幼稚,那兔妈妈、风伯伯和老鹰的片面性又该怎样评价?是不是由于我们的评价出了问题,才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有问题?

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能批评孩子的错误,也不是说不能要求孩子有进取之心,关键是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我们也不反对大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指导,而且,大人的指导也是必要的,但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指导方式,孩子有了错误,可以用民主、平等、艺术的方式去进行教育,毫不留情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不是最佳指导方式。对兔妈妈来说,完全可以这样告诉小黑兔:“你得了第一,奖给你一个大蘑菇,但小白兔敢于和强手比,妈妈也奖给他一个大蘑菇。”对风伯伯来说,完全可以这样告诉小松树:“你看得远,有你自己的努力,但也有大山爷爷的功劳。”对老鹰来说,完全可以这样告诉小鹰:“你现在已经飞得很高了,但还要继续努力,争取飞得更高。”这种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且提出要求的教育方式,无论是哪个孩子都能接受的,效果也会好得多。

所以我觉得,承载着新理念的课改教材也该更新一下理念了。

    相关推荐

    孩子,你不是最弱小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 吹噓"唐詩宋詞"是中國的悲哀? 对孩子的爱才是最好的教育良药-小学语文论文 新课改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父母是孩子良好自尊的重要培育者 家长是孩子心理教育上最好的老师 是必要,还是非要不可?——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地位 英语强势与汉语落寞是谁的悲哀 浅谈美育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 苏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之三 小林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 小学语文教案: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实验课本──国标本(苏教版) 小骡子是谁的孩子 苏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设计三教案 语文教育该姓“文”还是该姓“白”?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浅谈初中语文教材应用文编辑的缺陷_语文论文 天鹅的悲哀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克服差生思维的缺陷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A版《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二)》教学设计 语文A版《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一)》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本文【理想信念的教育名言】所属专题栏目是【】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理解 这不是一篇好课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理解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小学语文论文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_语文论文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载歌载舞……——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原文 苏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之二教案 苏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之一教案 这不是一篇好课文 语文教育理念与人的价值 苏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之二 苏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之一 传统节日变成美食节是民族的悲哀 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中的古代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我的思念是圆的》 刍议心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 苏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望月》中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苏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设计一教案 苏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高中参赛作文折射出国内语文教育的缺陷 《三亚落日》课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苏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设计二教案 语文教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 不是孩子的错──《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 孩子的手是这样拉的 《我不是个好儿子》中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不是个好儿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曲作者是() 周国平: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幸福是充实 好孩子是谝出来的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教学 有时缺乏的只是冲动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三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三 教师,你不能是板鸭的制造者!——东西方教育杂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三 《幸福是什么》课文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五心”教育的渗透 中学语文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 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高中组金奖空缺 教育缺陷背后的深层根源在哪里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 《春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 幸福是什么作文(三)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三年级教案:是“鹊”还是“雀” 高考不是素质教育的对立物 司马迁“悲愤欲绝”,悲的是什么?愤的是什么? 孩子的想象力是如何丧失的——东西方教育杂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 我是怎样教育孩子成长的:教子成才经验介绍 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幸福是什么作文 七篇汇总 新课标下的教育理念摭谈 沪教版语文三下:10、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当老师是幸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