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称象

小编: :admin

《称象》教案设计

《称象》一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曹冲与官员们不同的称象方法,突出了曹冲的聪明才智。又以曹操对不同称象方法所持的不同态度,从侧面烘托,同样突出了曹冲的才华出众。本文的重点在称象的过程,因此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过程,体会曹冲称象的科学性、合理性。

1.通过学习历史故事,从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中,懂得要善于把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和联想,懂得要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议论”、“船舷”、“果然”等词语以及多音字“得”(děi)的用法,用“议论”造句。

3.懂得怎样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一件事,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把”字句,认识冒号和引号,并初步了解其用法。

1.根据教材特点设问,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如设计“说说要称一头大象,可用哪些方法”等问题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全文讲清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在解题时提出的各种称象办法,肯定切实可行的称法,否定不科学的各种称法。

2.借助实验,理解词句,突破重点,明白道理。如做“称象”的实验,抓“船舷”、“沿”等关键词语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称象的过程,从而明白曹冲的办法好在什么地方。

本课建议安排2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大象图片,问:你看见过大象吗?谁知道大象有多重?要想知道它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古代人是如何称象的?出示课题:称象。

(通过谈话,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并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理清思路,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1.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先给大家提个醒,说说该注意点什么?(不丢字、漏字,读准音,读通句子。)让学生按照自己所提的要求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要有目的性,从小养成有目的读书的习惯。初读课文时只要求读准生字的音,对其义和形不作要求,这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3.自由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4.讨论:哪几节写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大象,哪几节写大家议论称象的方法,哪几节写结果。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养成良好习惯,并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内容)

三、讲读课文,抓住语言文字理解内容,训练思维。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让我们深入课文,看看才7岁的曹冲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1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称象的时间:古时候

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这头大象什么样呢?请你读读第二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1)这头大象长的什么样?理解“墙”“柱子”

是比喻大象的高大的。自己读课文,画出写大象高大的语句,体会大象的高大。

(2)文中写的是称的事,为什么要介绍大象的样子?着重理解称这样的大象很不容易。

(通过具体词语的分析让学生自己领悟体会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从而为学生理解体会称象的难度奠定基础。)

(3)在看象的时候,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呢?

(4)议论是什么意思?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多形式的朗读曹操与官员们的对话。

(这是称象的由来,通过反复读,进行强刺激。)

3第三自然段

(1)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办法?

(2)官员们议论的第一种办法是怎样的?

(3)官员们议论的第二种办法呢?

zǎi(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教师一边口述这个办法,一边板书宰;学生一边看教师板书,一边读“宰”

查过字典的同学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

“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4)官员们议论的第一种办法行不行?请你们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该用哪一句话来回答?

官员们议论的第二种办法曹操同意吗?

(5)你们怎么知道曹操不同意?

(6)“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对,“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

(7)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宰象呢?

〔“议论”(生字新词)、“宰”(二类字),“直摇头”(熟字组成的新词语)都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来理解的,但方法不相同,各有妙处。“议论”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却是借用第三自然段里官员们怎么说、怎么议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宰”是通过查字典,根据语言环境选义项来解决的;“直摇头”是通过语感和演示来领会的。这就把学习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了。〕

4第四自然段

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称象的方法?

(1)自由读,理解内容。围绕曹冲称象的办法提出不懂的问题。

(2)初读课文第四节回答:那时他几岁?(理解“才”字的意思。)

(3)二读课文第四节,划出与称象过程有关的动词,并完成下面的填空,然后根据所填词作简析,说说称象的过程。

曹冲称象的过程是:先把大象(),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再把大象(),往船上()。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

(4)三读第四节,逐句分析理解:

“船舷”、“沿”的意思。比较两个“赶”字意思有什么不同,“画一条线”与“画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5)师做实验。学生边看边思考:为什么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为什么要把象赶上岸,再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才称船上的石头?、

(6)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可以分哪几步?他的方法跟官员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他可能受到了官员们的称象方法的哪些启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好办法?(船代替了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了宰象问题。)为什么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对比官员们和曹冲的称象办法,在交流中体会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通过演示称象的过程,变抽象为形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5第五自然段

(1)理解“果然”,体会曹操为什么会点头微笑?

(2)朗读全文

思考: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那看出来的?

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年龄小,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

(回顾全文,进一步感知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指导练习,布置回家作业。

1.朗读全文,说说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评议同学们在揭题时所提到的称法合理吗?为什么?

2.指导用“议论”造句,

3.布置家庭作业:自己做做称“象”的实验。

〔这是教学上的幅射,把课堂上的兴趣引向课外,通过亲自动手进一步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明白道理。〕

板书:

官员议论: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提不起 象上岸 装石头 船=称

宰大象 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象

摇头 曹操 点头微笑

    相关推荐

    《称象》 《称象》 《称象》 《称象》 《称象》 《称象》 《称象》 6、称象 23《称象》 6《称象》 称象教学设计_称象教案 称象说课稿|称象说课设计 《称象》称出新方法 《称象》教案 《称象》课文 《称象》教案 《称象》学案 《称象》教案 《称象》教案 《称象》 设计 《称象》教案 《称象》教案 称象 教案 《称象》大改写 《称象》说课稿 称象(教案)二 称象(教案)三 《称象》说课稿 《称象》称出新方法(二册)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第二课时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 象(第一课时)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札记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札记 《称象》教学札记 《称象》其它杂项 曹冲称象之后 《称象》一课反思 21 称象(A、B案) 《称象》教学重点 《称象》教学难点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说课设计 曹冲称象之后 《称象》教学实录 《称象》练习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札记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第二课时)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案设计 《称象》教学教案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第二课时 《称象》相关资料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词句教学 《称象》问题探讨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说课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其它杂项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反思 称象练习设计 称 象 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相关资料 《称象》教学目标 《称象》教案片断 《称象》片断赏析 《称象》片断赏析 《称象》片断赏析 《称象》说课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其它杂项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