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读中感悟 议中深入

小编: :admin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相关推荐

    从人性中深入 在生活中感悟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读中感悟 读中体验 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 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 读中感悟演中升华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感悟朗读中的“情” 阅读中体验 实践中感悟 体贴入微 感人至深──议《俗世奇人》中的细节描写 阅读中体验 实践中感悟 阅读中体验 入境中感悟──《尊严》教学设计与评析 阅读中体验 入境中感悟──《尊严》教学设计与评析 在情境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 读中感悟 说中积累 演中迁移 入境入情,读悟感知(第一课时) 深入理解 领悟方法 入情入境 感悟想象 读中感悟 创新悟情 教学设计 入情读,入境悟,体验写──我眼中的《秋思》 读中感悟 自主发展一 读中感悟 自主发展一 读中感悟 自主发展一 读中感悟 创新悟情 教学设计 在朗读中感悟 在想像中创造 在朗读中感悟在想像中创造 从读入手,读中感悟——《麻雀》教学一例 教案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 想象中创新 设疑促读 以读感悟 述中积累 阅读中感悟能力的培养 设疑促读 以读感悟 述中积累 以情为帆,读中感悟,步入情境──《黄河颂》教学追忆 感悟中华文化 感悟中华文化 感悟《春》中的“人” 在欣赏中体会美 从朗读中感悟美 采用词语突破法 读中感悟 采用词语突破法 读中感悟 采用词语突破法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 多读精导,悟深情 四年级教案:阅读中体验 实践中感悟 读中体验 读中感悟 读中创新──《雨点儿》教学案例及评析 《中国结》探究感悟 11 感悟《春》中的“人”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匆匆》教学案例 变式朗读 读中感悟--《草船借箭》片断 品读感悟在《桥》教学中的尝试 《中华星》探究感悟 练中学文 读中感悟 演中创新——《落叶》教学设计 多读精导,悟深情 方法中导学 事件中感悟 读中熏陶 学中求悟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读中感悟 创新悟情 5.《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自读感悟 入境悟情 在疑中读、学、悟 读中悟 读中赏 读中用──以读为本学《山雨》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品读感悟 读中感悟,演中品味──《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读中悟 悟中读──《爬天都峰》课堂实录片断 读中感悟 导中明理——《尊严》教学设计及反思 《掌声》中得到的感悟 在比较剖析中感悟 《在急流中》探究感悟 以读启思,读中悟情 以读启思,读中悟情 在比较剖析中感悟 感悟能力培养浅议 读中有悟 悟中有情──《长城》教学设计 变式朗读 读中感悟──《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读中有悟 悟中有情──《长城》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山雨》教学后记 读中感悟,思中质疑──《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朗读中悟情 想象中创新 读中感悟 说中积累 演中迁移──《四季》课堂实录及评析 朗读中悟情 想象中创新 品读中体验 整合中悟情 父爱之深切──感悟《傅雷家书》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山雨》教学后记 巧妙点拨 读中入境 读中感悟 说中积累 演中迁移──《四季》课堂实录及评析 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悟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迁移《雨点》教学设计 在比较中感悟《画杨桃》 变化结构注入美感――解读余光中《乡愁》 在朗读中感悟 在想像中创造——《会走路的树》教案 巧妙点拨 读中入境 父爱之深切──感悟《傅雷家书》 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读中有悟 学中有导──听周小平老师《雨点儿》有感 感悟,在诵读中突现──听支玉恒《匆匆》一课有感 巧妙点拨 读中入境 巧妙点拨 读中入境 体验读中感悟-《可贵的沉默》说课设计 “评读理解,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谈_语文论文 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以读感悟 体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