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小编: :admin

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3、会写“处”“夜”“知”等9个生字,会认“眠”“觉”等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名篇《春晓》。板书:春晓(唐,孟浩然)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哪位同学知道《春晓》这首诗,会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因为这首诗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很多学生学前就会背诵)

(三)指导朗读《春晓》

1、学生试读,要求把字音读正确。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可以自由跟读。

3、指导学生画出诗的节拍及轻重音,练习诵读。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4、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四)感知诗意,体会情感

1、读了这首诗,能说说诗中都写了什么吗、(风雨、落花、啼鸟、春睡……)

2、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谁能结合书上的图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4、你觉得诗人要表达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五)指导背诵

(六)指导认写这首诗中要求学会的汉字

(七)扩展练习

背一背孟浩然的其他诗作。

第二课时

(一)背诵《春晓》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春天的景物十分美丽,春天充满无限生机,许多诗人都喜欢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贺知章的一首诗《咏柳》,板书课题。

(三)解题入手,激发兴趣

《咏柳》中的“咏”字,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说不出,教师可引导背诵《咏梅》《咏鹅》两首诗)。

(四)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读准字音。

2、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不懂的画出来。

3、全班同学汇报交流自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4、教师引导解决学生的疑难。

(五)知诗意,悟情境

1、谁能简单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2、平时,我们所见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3、出示画面(录像、图片)抓住树的样子来理解诗句。

(六)指导朗读,背诵

1、复习《春晓》的朗读方法。

2、这首诗应该怎样读呢、(指导画出节拍、重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3、练习诵读、背诵。

(七)认写本课生字

(八)扩展练习

1、自选词语。

2、背诵《回乡偶书》。

资料

〔为什么用“碧玉”形容柳树、〕

用“碧玉”来比喻柳,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个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词在人头脑中永远留下了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乐府吴声歌曲),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美貌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嫩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孟浩然(689—740)〕襄州(今湖北省)襄阳人,盛唐时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清新淡雅,情景交融,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同时他亦是李白的挚友。他创作的诗中以五言律诗最负盛名。他的作品格律严谨,又极富情趣。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吴中四士”之一。其诗以绝句见长,着墨不多,意境鲜明。

    相关推荐

    12《古诗两首》 12《古诗两首》 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12《古诗二首》 12《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 《诗两首》教学设计12 第57页:12古诗两首(图)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古诗两首》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