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多读精导,悟深情

小编: :admin

一、说教材

1.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再见了,亲人》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九册是高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既注意了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又开始体现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第九册教材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篇的训练,围绕篇的训练。本册安排了两个重点读写训练项目。这两个读写的重点是从读懂一篇课文的内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到能体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学习第三组的课文,要指导学生继续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准确完整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而该课文是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课文分别选取了送别路上在火车站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在送别路上,记叙的是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3.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函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则强调“突出教材要求”、“突出学情特点”的两个原则。充分考虑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我班学生具体实际的情况,依据课文“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我是这样制定本课第二学时教学目标的:

(1)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 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练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

感情的,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同一内容说法的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为本文重点。但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是选取哪些材料,是怎样来表达中心思想的,中心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学生是陌生和困难的,故此,“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则被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纲》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

写、听、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具体教法是:

(1) 问导法:提问导读,能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指向性,

开启学生的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提问导读,便于教师执简驭繁,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加快教学节奏,做到“长课短教”。

(2)暗示法:即“旁敲侧击,类比提示”,这是一种点拨启发的好方法。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就要教师帮助点拨。暗示法比起明示法来更具有启发性、激励性。

(3)创设情景法:再现当时的场面、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4)教具:彩色粉笔、自制幻灯片课件。

三、说学法

为了扭转“讲”和“问”的状况,在本节课中则采用“读”和“思”的方法,把读的训练落实到实处。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主,采取学生“读——思——议——练”,教师适时点拨的教学方法。

具体学法是:

(1)边读边想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读书,边读边思考有关的内容、问题,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这样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朗读体会法: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读——思——勾——议——练的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做到读、写、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具体问题。

(4)想象表演法:为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

四、说教学程序(安排第二学时——继续学习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学时

(一)展示教学目标。因为从教学和心理学角度看,明确目标任务是唤起和维持学生随时注意,集中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新课导入

考虑到两节课的衔接,本堂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本段讲了大娘送别志愿军的情景。我们被这依依惜别之情所感动。上节课采用了“导读法”、“分层法”学习、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这节课我们仍然要采用这些方法学习、理解第2、3自然段的内容。这样设计导入语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告诉学生本节课重点是导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感,通过多层次阅读训练,以情为线索,在读中悟深情。

(三)交代学法

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智力潜能,体现其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点拨学生,教给朗读体会、勾画、质疑、讨论等读书方法,训练阅读能力,从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把握课文达成目标。

(四)导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其内容。[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6自然段)]

采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学法,引导学生学习第2、3自然段。因为这两段写志愿军同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写法与第1自然段相同,其内容顺序可概括为“请求——回忆——赞颂”。根据这个内容顺序,第2、3自然段都可以根据第1自然段的分层法,让学生自学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分层训练。

1.自学第2、3自然段。设疑:第2、3自然段各讲了几层意思?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记号,把每一段中讲的几个意思画出来。

(1)让学生认真默读第2、3段课文,了解各段分别写的是什么情景,写法与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回忆第1自然段的分层依据,即“请求——回忆——赞颂”。

(3)让学生分别找出志愿军请求小金花、请求大嫂的话,志愿军回忆有关小金花、大嫂的事和志愿军赞小金花、大嫂的话语。

2.重点引导学生确定第2自然段的第二层课文的起止。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第二层主要回忆谁的一件事?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把“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这句话遮起来,再把上下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顺不顺。再想一想,你认为这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过渡句与上下文关系密切,还是与下文关系密切?最后让学生把本段分为三层,并写出各层的主要意思。

3.读、议第2自然段

(1)快速默读本段,进行词语训练,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同归于尽”。

(2)设疑:①这段讲了哪几个意思?②小金花的刚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③小金花与志愿军的亲密感情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3)勾画摘录。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和习惯,领悟课文内容。

①勾画摘录写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消息时的动作、表情、语言。说明小金花怎样?

②勾画出写小金花与志愿军亲密感情的内容,并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4)读、议第3自然段

① 用同上的学法学习本段。

② 进行句子训练:了解同一个内容不同说法的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设疑:你能将“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句话换个说法吗?(即改成陈述句)先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再改写,然后比较一下两种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第一段(1——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话别情景。

(五)导读第二段(4——6自然段)

1.读。指导朗读本段,体会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感人场面。

2.议。①说说这个感人场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联系课文内容,具体说说你对“亲人”的理解。

3.勾画摘录,本段作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并议一议、朗读体会其感情。

(六)创设情景,想象表演

1.创设情景。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会不会不说话?(不会)对,朝鲜人民也有说不完的话,只是课文中没有直接写出来。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想象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分别时,会有怎样的对话呢?他们的神态、动作是怎样的?

2.想象表演。请三位学生分别扮大娘、小金花、大嫂,5位学生扮志愿军(以桌凳为火车)上台表演。通过想象表演,再现当时告别的感人场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说说课文是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的。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说说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的。抓住典型人物、难忘的往事、典型的场面说。

(八)结束语

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理解文章中具体讲到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

的深厚情谊,还要透过语言文字深入理解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付出的代价: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打败了美国侵略者,吃了多少苦,多少人流血牺牲,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情谊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了伟大的友谊。

(九)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吟诵中积累材料。)

2. 抄写本课生字词语。(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而设计本题)

3. 收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讲给家里人或同学听。(这个作业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其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十)说板书

本文是把三位朝鲜妇女的事迹放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下,通过一位志愿军战士的回忆而追叙出来的,体现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板书从“亲人”、“土地”两个方面入手设计,以亲人为重点安排。

附板书设计:

洗补衣服

大 娘: 送 打 糕 失去小孙孙

救护伤员

亲人 小金花: 救侦察员——失去妈妈

鲜血 凝成的

伟 大 友 谊

再见了 大 嫂: 挖野菜——失去双腿

土地: 中朝人民洒过鲜血的土地

    相关推荐

    深情读秋白 读中感悟 议中深入 读中感悟 议中深入 “多情”的感悟,张扬个性 以读启思,读中悟情 以读启思,读中悟情 慈母情深-精品教学反思 感悟朗读中的“情” 慈母情深 读中感悟 创新悟情 教学设计 运用读书方法,体会母子情深──《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自读感悟 体味深情——《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品字析句 赏读悟情 朗读悟情 合作发展 巧设情境 读悟仿说 读中感悟 创新悟情 教学设计 巧设情境读悟仿说 以读感悟 体验情感 自读感悟体味深情——《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舐犊情深 导读导悟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慈 母 情 深 慈母情深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情自深处来 慈母情深-7 《傅雷家书》读后感──爱子情深 读中有悟 悟中有情──《长城》教学设计 读中有悟 悟中有情──《长城》教学设计 在情境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 朗读中悟情 想象中创新 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再别康桥》 《熟读精思》探究感悟 以读悟情以情激情——《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阅读心法: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理有机结合 朗读中悟情 想象中创新 品读中体验 整合中悟情 精读课中“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指导策略 《慈母情深》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18 慈母情深 以读促悟,读中悟情——《藏羚羊的故事》教学设计 把握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自读自悟论文精品 《以读代讲 以读激情 读中悟情--《小露珠》教学设计谈》 感 悟 亲 情 感悟意境,涵咏真情——读《9、母亲的恩情》 略而不简,精处悟情——略读课文《卡罗纳》教学案例 情到深处课自优 18 慈母情深(5篇) 笔墨精炼 情致深长──《湖心亭看雪》分析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读中感悟 创新悟情 以读助讲,以读悟情——《长城》教学设计 精读与略读导学案 创设情境 感悟真情 悟情解文,解文明情 悟情 悟理 悟文——《匆匆》教学设计 深入理解 领悟方法 入境入情,读悟感知(第一课时) 悟情 悟理 悟文——《匆匆》教学设计 悟情 悟理 悟文——《匆匆》教学设计 悟情 悟理 悟文——《匆匆》教学设计 悟情 悟理 悟文——《匆匆》教学设计 饮酒诵诗传真情──深入解读《赤壁赋》 巧设情境 朗读感悟 自主表现 巧设情境朗读感悟自主表现 巧设情境 朗读感悟 自主表现 笔墨精炼,情致深长-----《湖心亭看雪》赏析 《慈母情深》教后记 研读品悟 精读体会──《穷人》教学谈 以读促悟,悟中生情──《凡卡》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5.《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自读感悟 入境悟情 悟情 悟理 悟文——《匆匆》教学设计 情到深处“文”自流 《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课文结构 慈母情深习题设计 以读激情,以情悟文──《再见了,亲人》教学析议 录导得有方 学得主动 读得深入 导学 导练 步步深入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 想象中创新 导学 导练 步步深入 《六国论》精讲导读 《慈母情深》中心思想 《慈母情深》教学杂谈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录导得有方学得主动读得深入 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再见了,亲人》有感 《慈母情深》课文题解 《慈母情深》课文简说 寓情于景 深沉蕴藉 慈母情深 学案设计 《慈母情深》预习学案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相关链接 《慈母情深》主要内容 寓情于景 深沉蕴藉 红井情深 -- 瑞金沙洲坝 录导得有方 学得主动 读得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