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教学内容 :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独特的美。教学目标: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播放《话说长江》电视片中关于黄山的片段。同学们知道刚才老师播放的这如画的美景是什么地方吗?是啊,黄山自古天下秀,这里的自然美景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

(2)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自古就有天下秀的美誉。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

(3)我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罢黄山后,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江泽民总书记饱览黄山美景后,欣然留诗一首《登黄山偶感》(“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赞美黄山的巍峨挺拔,雄奇瑰丽。今天我们就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自由朗读

1、检查生字词,自由认读。

2、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

3、这篇解说词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喜欢哪一个景观就放声地朗读课文内容。

讨论交流:(按课文顺序板书)

(黄山的地貌、地理位置、形成的历史进程,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黄山温泉)

奇峰

古松

总写—— 分写—— 怪石 —— 温泉

(山上) (山下)

烟云

日出

小结:柯蓝话黄山,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其一是时间线,从古写到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到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其二是空间线,从上山到下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其三是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这些线索并非贯穿全篇,如黄山的历史现状只是开头提一下,接下去就讲黄山现貌,而不是去讲黄山的开发史;再如空间线,也是若隐若现,并非游人行经路线的再现。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在黄山的这些景观中你认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处?结合具体文句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1)概括特点

峰(秀、奇、高、险) 松(奇、古、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 石(巧、怪、奇特) 烟云(轻盈飘忽) 日出(瑰丽、壮观、辉煌) 温泉(惬意舒适)

(2)品味赏析:描写最精彩的地方(结合具体文句)

2、自由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某一景观,有感情地放声朗读。学生试读。

3、黄山的景色壮丽多姿,作者在写景时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按照电视片解说词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那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的?学生读读思思,并做好批注。

组织交流: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翘首昂视)

“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如听导游解说)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平’了。” (如听导游解说)

“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 (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视角)】

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象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自由地变换角度,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让观众能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4、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试做一次电视节目主持人,介绍文中的某些景观。学生朗读训练,为说话作准备。

四、作为一篇电视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同学们在阅读中是否感觉到它和一般的游记散文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不同: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只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五、语文活动:

让学生选择一个较为熟悉的自然景观,选取其中的一点,学习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写一段解说词。

六、课后学习

1、摘出自己喜爱的片段来,吟哦讽诵。

2、仿写。在景物描写时,要重视“人”对表现“景”的作用。如课文在写天都峰的高和险时,注意结合人们登山的情景。在写黄山日出的瑰丽、壮观、辉煌时,注意结合人们观日出的表现和感受。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自己观赏景物的文字。字数200左右。;

奇峰

古松

总写—— 分写—— 怪石 —— 温泉

(山上) (山下)

烟云

日出

◆释疑“飞红”

《飞红滴翠记黄山》中的“滴翠”尚易理解,而“飞红”什么意思?(似乎从来没听说过黄山有什么红叶,其土壤、岩石也都不呈红色,如果是写其春天繁花盛开的景象,那与文章内容又无关联。况且文章并未着力表现黄山的色彩。)

“飞红滴翠”可以理解:

(1)a.作者在对黄山进行大印象描写时写道:“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可见,“飞红滴翠”是作者对黄山俯视时的整体描绘。

b.作者遥望天都峰登山的男女老少鱼贯而上时,把此景化为“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暗点“飞红”二字,即“飞红”是人的彩带,“滴翠”是绿的丛林。红与绿、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才使美景有了灵性。

c.历群峰,观黄山之景,从上山到出山,作者是以一名“登山的集体”中游人的身份娓娓谈来,可见,这支游人的“彩带”是从上山连到出山的。

d.“飞红”还主要体现在华光照耀的时候:拂晓,暗红色的太阳,喷薄而出,净化后变成了橘红色,继而灿烂夺目的朝阳将云海霞光染得五彩缤纷,整个黄山便飘荡在红色之中;傍晚,落日消失时,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

(2)“飞红滴翠”不只是作者感性的视觉效果,更是理性的精神体验。如飞的红色,是游人寻山问奇赏景的红色,殊不知自己本身就成了一道风景;如滴的翠绿,是黄山本质自然清纯的底色,更是一种神清气爽精神空灵的境界。”飞红“隐约又清晰,”滴翠“可触又不可即,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给人以极大的精神享受,极广的想象空间,让人如在其间行,如在其境游。

◆背景资料

《话说长江》是由中央电视台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摄制组集体编写的解说词集,本篇由柯蓝撰写。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是介绍祖国山川,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作为其中的一篇,当然也是如此。

◆黄山形成的历史背景

大约在二三亿年前,黄山所在的地方是一片被称为“古扬子海”的汪洋。后来古扬子海不断缩小,随之露出的陆地被称作“江南古陆”。大约二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古扬子海消失了,今天的黄山一带成了陆地。

到了1.43亿年前,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顺着在地壳运动中发生断裂的岩石之间的空隙向上升,并在距地面3至6公里处冷却下来,形成了花岗岩岩体,这就是孕育在地下的黄山胚胎。

距今五六千万年前,开始了又一场大规模的地壳运动,终于使隐伏的花岗岩岩体冲出地面,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布局。

当然了,那时的黄山并不像今天这样奇幻美丽,大自然用风、雨、雪、霜、流水等等自然的力量把坚硬的花岗岩琢磨成玲珑剔透的模样。如果我们想像一下花岗岩岩体刚刚露出地面时平头平脑的模样,我们就会对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李平易:《黄山:中国人美感的源泉》,《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第4期)

◆黄山的人文历史

关于黄山有着太多的文人迭事,从黄帝游黟山改山名为“黄山”,到唐代大诗人李白以《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一诗换取胡晖驯养的一对白鹇,再到清初“敢言天地是吾师”的渐江“结庵(黄山)莲花峰下,烟云变幻,寝食于兹”,遂创中国画中的新安画派,黄山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因缘重重叠叠。(同上)

◆黄山主要景点

天都峰:黄山第三高峰,海拔1 829米,高度仅次于莲花峰、光明顶。位于玉屏楼东南,在上玉屏楼山道的东侧。其高虽不是第一,但其登山道路的艰险,山上风光的秀丽,黄山其他诸峰难以相比。尤其在云海茫茫之际,峰顶高耸于云海之上,远远看去犹如“蓬莱仙境”,故有“天庭都会”之称,名曰“天都”。

莲花峰:黄山第一高峰,海拔1 873米,为黄山绝顶,也是安徽省的最高峰,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处在黄山中部,玉屏楼西北,距玉屏楼约3.5公里。这里主峰高耸其中,周围群峰簇拥,形如一朵初绽的莲花仰天怒放,故有此名。

玉屏楼:位于前山中部,海拔1 580米。原是一座古寺,祀奉文殊菩萨,寺已早废,后人在其遗址上修建了一座宾馆……取名玉屏楼。这里南有天都峰,北有莲花峰,遥望光明顶,附近高峰林立,奇松众多,山道崎岖,峰峦雄秀,风光旖旎,体现了黄山雄、奇、险、秀的特色。

◆黄山富有特色的景象和景物

怪石:黄山已有名称的怪石达一百二十多处,有的像人,有的如物,有的似禽,有的若兽,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如北海的“猴子观海”,西海的“仙女操琴”,后山的“天鹅孵蛋”等,无不神态肖妙,令人赞叹。如在半山寺前看天都峰侧有一小峰如“金鸡”,形成“金鸡叫天门”妙景,而到蟠龙坡上回头再看变成“五个老人”,成为“五老上天都”了。同一景点,因在不同角度观赏,变成两种景象。

古松:黄山多松树,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上,盘根错节,姿态奇特优美,形成了特有的品种,人们称为“黄山松”,并评出十大名松。如舒枝迎客的迎客松,弯腰送宾的送客松,展翅欲飞的凤凰松,比翼生长的连理松,冠盖山冈的蒲团松,威武雄壮的黑虎松,枝如麟角的麒麟松,五枝紧抱的团结松,俯身前瞻的探海松,龙游天外的飞龙松等,美妙多姿,各展其态。其实黄山上何止这十大名松,有的郁郁苍苍,松林似海,如北海的万松林和云谷寺眉毛峰上的松林等,有的单株挺立,风姿绰约。不论在山谷、山坡,还是在山顶上,到处可见,既奇且秀,美不胜收。

云海:黄山多云海,一年中雾日有二百多天,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之前,山谷中就云腾雾起,铺天盖地而来,其波澜壮阔之势,变幻莫测之状,蔚为大观。似海又非海,如烟不像烟,日出则五光十色,风来则气象万千,真是奇妙无比。

温泉:黄山有两处温泉,一在前山紫云峰下,一在后山松谷庵南。黄山温泉水大温高,水质清澄,水味甘美,人们多在此品茗啜饮,沐浴游泳。

(陈浩然:《天下第一奇山》《中华览胜》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迎客松:这棵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破石而出的迎客松,身高10米,它的侧枝缓缓前伸,既像伸出手去与客人握手,又像张开双臂拥抱客人,更像对客人做出一个幽雅的“请”的手势,不卑不亢,彬彬有礼,说来也奇,此老者当初却也是借藉无名,并未列入旧志九大名松之列。它初为人知,是在民国年间编纂的《黄山指南》一书中。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安徽省组织芜湖几位铁画老艺人制作了一幅巨型铁画《迎客松》,准备安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安徽厅。不知怎么这幅画被周恩来总理看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到皖南检查工作的周恩来曾在叶挺将军的陪同下游览过黄山,对迎客松印象极深。当时,周恩来一眼就看中了这幅《迎客松》,指示工作人员将其重新安置于接见厅,让它作为中国人民友好好客的象征,广迎五洲宾客,广结四海朋友。从此,迎客松挺拔苍劲、儒雅风流、不卑不亢、彬彬有礼的形象便伴随着国家领导人在这里的外事活动而进入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的视野。

(李平易:《黄山:中国人美感的源泉》,《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第4期)

    相关推荐

    飞红滴翠记黄山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最新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及板书 《飞红滴翠记黄山》优秀学案7 九年级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优质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苏教版) 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原文(电子课文) 黄 山 记 黄山小记 《黄山记》学案 《黄山奇石》教学札记 放飞翠鸟 《黄山奇石》教学札记 香山红叶教学设计 香山红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后记5 峡山寺飞泉亭记 《黄山奇松》教后记4 《黄山奇松》教后记2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后记3 《黄山奇松》教后记1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学设计 *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案教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案教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案设计 《翠鸟》教学札记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翠鸟、飞吧,海鸥、 《翠鸟》教学札记 《翠鸟》教学札记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