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赞美》教案(本站论坛稿)

小编: :admin

《赞美》教案

1、理解《赞美》一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2、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并感受反复咏叹中蕴涵的深厚意味。

3、理解诗中密集而又繁多的意象群以及他们所表达的丰富意义。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对部分疑难诗句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提起“祖国”二字,说起“中华民族”这个特定的词,一种特别的情感就会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请你在“祖国”二字前面加上定语。

伟大的、历史悠久的、人口众多的、地大物博的、苦难深重的,走向现代化的

在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请看一位诗人怎样抒发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赞美。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赏析诗歌

(一)现在,我们就以诗人的眼为眼,看看在流亡的途中目睹到的祖国面貌。

朗读第一节,思考:1、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他心目中的祖国?

提示:连绵起伏的山峦,密密麻麻的村庄,风光美丽的河流、草原和古朴动听的鸡鸣、狗吠;又有野草茫茫,风沙干燥,暗云低压和流水呜咽;还有荒凉而贫脊的土地,忧郁而黑暗的森林和悄然远逝的年代。

朗读这些诗句,你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怎样的感情?

提示:这些意象的铺陈排列,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土地的辽阔,人民的苦难和历史的悠久,给人的印象是既开阔苍茫,又沉重压抑。作者对祖国既爱又怨。

2、从这一节中,我们不但可以看见祖国大地的辽阔苍茫、历史的悠久与沉重,也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请找出描绘人民生存状态的诗句。

提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故事层出不穷地发生,灾难铺天盖地地袭来,天空中没有展翅高飞、昂首放歌的雄鹰,大地上没有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爱情,人们“爬行”在遥远的天际,灰头土面,忍辱负重,从古代走来,艰难而缓慢地行进在现代。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向我们展示的是被苦难折磨的、忍辱负重的人民。

3、“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他们的眼睛缘何干枯,又在期待着怎样的热泪?

提示:是因灾难痛苦而泣泪成血,还是因苦苦期盼而无因无果?是因瘦弱老迈而目断神枯,还是因生活赤贫而满目枯干?

也许是饥饿期待温饱,也许是动乱期待和平;也许是在黑暗中期待光明,也许是在苦难中期待幸福……总之,一双干枯的眼睛和一份执着的期待浓缩了人生的无限沧桑和民族的沉痛记忆。在这双眼睛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孜孜以求,苦苦期盼的力量,一种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力量。

(二)现在就让我们把镜头聚集在一个农夫身上。看看他怎样承载着祖祖辈辈的希望,怎样在民族危亡关头作出自己的选择。指名学生朗读二、三节,思考:1、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理解难句: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再一次相信名词,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

提示:前两句说明原先过着和他的祖先同样的宁静生活;后两句说明他在革命的感召下,踏上了有死亡威胁的斗争征途。

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从这些语句看来,这个农夫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缩影,农夫的出走,昭示着整个民族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洪流。

2、这首诗之所以五十年来一直备受喜爱,是因为它不是简单的革命浪漫主义,而是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民族的重负。农夫出走之后,不仅他自己有着死亡的威胁,失去了顶梁柱,他的家庭将会怎样呢?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

3、面对这个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面对的个人,作者激动(要拥抱每一个人)、悲伤(为了他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三)苦难依旧深重,大地依然贫瘠。然而有了民众的觉醒,就会有民族强大的希望。请同学们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1、这几句写的是什么?“一样的”和“仍”字说明了什么?

提示:倾圮的屋檐,枯槁的树顶,荒凉的沼泽,悲鸣的乌鸦……这些涂满感情色彩的意象渲染出一种萧索、破败、冷清、凄凉的氛围。

作者通过“一样地”和“仍”字反复强调人民的痛苦未改、大地的荒凉依旧。

2、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什么感受?

学生阅读以下三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提示:作者为了民族仍将有可能面临耻辱的历史而痛苦,徘徊3、但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

四、总结与延伸

1、小结全诗。

(1)《赞美》一诗的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赞美》写于抗战最艰苦的敌我“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华民族既背负着历史积淀的沉重、贫穷和苦难,又已在抗日烽火中走向觉醒;人民虽然衣衫褴褛,血污浸身,但已在血与火中为摆脱屈辱而战。作为年轻的诗人,穆旦在深刻感受到时代苦难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的奋起,并由此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劳苦大众,热爱苦难的祖国,热情赞美奋勇抗争的人民,这就是《赞美》的思想主旨。

(2)诗中每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有怎样的意味?

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

这个民族虽然历经磨难、饱经风霜、忍辱负重,但已经觉醒,面对死亡敢于抗争,而且坚强不屈。反复歌咏“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包含着诗人对一个已经起来的民族的深情礼赞和崇敬。2、拓展阅读

阅读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的中节两节,比较它与《赞美》一诗在立意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相同之处:都写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

都强调了祖国贫困、落后的悠久历史;

都揭示了人民的痛苦和民族的希望。

赞美

穆旦

↗灾难深重的祖国

赞美—→忍辱负重的人民

↘逐渐觉醒的民族

1、穆旦简介

穆旦,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

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

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大学南迁长沙,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

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现代主义英诗、文论,创作发生转变,并走向成熟。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助教。

1942年从军,参加入缅抗日,历经艰险。

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

1949年8月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

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

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

1979年平反。

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等,及《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诗。

2、对部分诗句的理解:

在诗中,一种“喧嚣”与他的沉默是对比,一种歌声与他的行动是对比,一种“动词”与他的“名词”是对比。

“在幽深的山谷里最含蓄的悲哀”,写出了中国百姓深沉静默的强忍品格;

“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写时光又过一年。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用“聚集”显示出“越来越”的程度,与“不断加深”的过程;

用“侵蚀着生活的泥土”来表达田园荒芜直接威胁到生活的可怕的局面。

3、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间两节: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相关推荐

    我可以这样上赞美吗?(本站论坛稿) 辩日(本站论坛稿) 《死水》教案(本站论坛稿) 我教《劝学》(本站论坛稿) 乡愁诗教案(本站论坛稿) 《再别康桥》教案(本站论坛稿) 《山中访友》教案(本站论坛稿) 故都的秋(本站论坛稿) 站在单元起点(上)(本站论坛稿) 站在单元起点(下)(本站论坛稿) 钱梦龙老师上《睡美人》(本站论坛稿) 想像让课堂如此美丽(本站论坛稿) 《与朱元思书》教案(本站论坛稿) 《生物入侵者》教案(本站论坛稿) 铁皮鸿门宴(本站论坛稿) 《道士塔》教案设计(本站论坛稿) 《核舟记》教案设计(本站论坛稿) 《乡愁》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我教《荷塘月色》(本站论坛稿) 铁皮鼓上《过秦论》(本站论坛稿) 《送行》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课题:学写诗歌评论(本站论坛稿) 《促织》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本站论坛稿) 《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云裳实录《理想》(本站论坛稿)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本站论坛稿) 《孔乙己》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yuanling79《错误》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赤壁赋》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教《孔乙己》(本站论坛稿) 这个世界的音乐(本站论坛稿) 《孔雀东南飞》实录(本站论坛稿) 摩西《短歌行》实录(本站论坛稿) 《沁园春·长沙》实录(本站论坛稿) 《白色鸟》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本站论坛稿)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本站论坛稿) 《人生的境界》实录(本站论坛稿) 洛可:《背影》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本站论坛稿) 东方雪实录《卫风·氓》(本站论坛稿) 摩西上《孔雀东南飞》(本站论坛稿)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云裳实录《山中访友》(本站论坛稿) 《荔枝图序》上课实录(本站论坛稿) 东方雪上传的:《虞美人》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秦风·无衣》《邶风·静女》教案(本站论坛稿) 若曦上传: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云裳实录《生命生命》(本站论坛稿)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本站论坛稿)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研的《〈论语》十则》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呐喊自序教案(给闲人参考)(本站论坛稿)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铁皮鼓实录《山居秋瞑》(本站论坛稿)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本站论坛稿)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云裳实录《在山的那边》(本站论坛稿)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本站论坛稿) 《山居秋瞑》铁皮鼓实录(本站论坛稿) 《走进李清照》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我上《桃花源记》复习课(本站论坛稿)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坛稿)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本站论坛稿)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本站论坛稿) 毓君教学实录《不朽的失眠》(本站论坛稿)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铁皮鼓上传:《散步》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稿) 狮子爱尔莎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本站论坛稿)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anshaomei上传之柳宗元《渔翁》课例(本站论坛稿)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风之语讲《泪珠与珍珠》实录(本站论坛稿)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