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一面

小编: :admin

目的要求

一、学习鲁迅先生与广大劳苦大众呼吸相通,关心培养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他与黑暗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革命意志。

二、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要点难点

一、通过文章中对鲁迅先生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了解他献身革命,关心、热爱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以及鲁迅精神对当时进步青年的巨大鼓舞。

二、学习观察人物的一些方法,了解如何随着观察条件的变化,粗细得体、详略得当地描写人物。

三、掌握破折号的用法。

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法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仅见过“一面”,但对鲁迅外貌、言行观察细致,记忆犹新,于是能因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的思想感情也渗透其中了。

文章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作者简介

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上过学,后考入上海同文书院学习日语,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因参加卖票工人罢工被捕,两年后经人保释出狱,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尊孔学校教书。后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抗战后参加新四军,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工作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离休。《一面》是作者1936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

段落大意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与“我”到内山书店去买书,见到鲁迅先生一面。

第一层,交待时间、地点、作者的身分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的接待和“我”买书缺钱的窘态。

第三层,描述了“我”与鲁迅先生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我”受到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后,对鲁迅先生逝世的沉痛悼念。

段落大意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与“我”到内山书店去买书,见到鲁迅先生一面。

第一层,交待时间、地点、作者的身分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的接待和“我”买书缺钱的窘态。

第三层,描述了“我”与鲁迅先生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我”受到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后,对鲁迅先生逝世的沉痛悼念。

主题思想

作者怀着悲痛与崇敬的心情,回忆了四年前与鲁迅先生偶然见面的情景,表现了鲁迅先生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对进步青年无限关心和热爱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奋进的决心。

写作特点

本文五次描写了鲁迅的外貌,反复地再现了鲁迅的形象,突出了鲁迅的精神特征。五次描写都是情节发展自然引出的,很真实。而且,每一次又都有不同,变化合情合理。

第一次是因为书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店后面两人的谈笑,特别是“一阵”天真的“大笑”,就格外引得“我向里面望了一下”。又因是“阴天,暗得很”,又是往店里边看,只能见一个模糊的轮廓,所以作者只简单勾画了鲁迅的形态、年龄和穿戴。第二次是“我”想买书,又踌躇,见内山老板叫出来的人正是刚才引起“我”注意的老人,不免仔细打量。面色和瘦的程度都看得清楚、具体,还感受到了表现出来的活力。作者特别细致地刻画了头发和胡须。“精神抖擞地直竖着”和“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既是鲁迅外貌的特征,又显出了刚毅坚强的性格。第三次是鲁迅将两本书,只收一块钱卖给“我”,“我”感到“惊异”,不由得要望望这是什么人,看的比哪次都集中。前两次分别看到的外貌,这次都一起看到了,而且连长衫“羽纱”的质地,烟嘴的“黄色”及“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也都看清楚了。这次外貌描写顺序较乱,一是因为“惊异”所致,二是由于“我”是在看过来看过去地努力辨认这个人是谁。第四次是“我”认出鲁迅,尊敬、爱戴、感激一齐涌上心头,不错眼珠地、仔细地看着鲁迅的脸。视线的集中是感情的集中。作者只描写了一个特征——瘦,流露了“我”对鲁迅健康的担忧。第五次是“我”把银元放到鲁迅手里,视线自然落到了手上,又一次描写了“瘦”,强化了“我”的担忧,也强化了“我”对鲁迅的爱戴。

,123


五次外貌描写犹如一组电影镜头。摄像机向前不断推近,肖像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楚,由一个轮廓到有特征的细节,逐渐显露,也逐渐清晰。待到第三次描写时又象电影的定格一样,显出了特征鲜明的完整肖像。后两次描写,摄影机继续推近,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到鲁迅削瘦的脸和手,出现了特写镜头。这放大了的“瘦”,强烈、清晰,使鲁迅长期斗争的艰苦与顽强精神令人难忘,也融注了作者悼念的忧伤。这样,象在白描的胶片上又着上了富有感情的颜色,使鲁迅的生动形象,从“形”到“神”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作业练习

一默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语句。

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这篇文章记事写人,重点放在写人上,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全文以空行隔开,分两部分。

1.第一部分共38段,主要内容可概述为三层:“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根据上述概括将第一部分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层次,请指出正确的一种,并说明理由。

(A)(1)│(2)│(17)│(18)│(38)

(B)(1)(2)│(3)│(18)│(19)│(38)

(C)(1)(2)│(3)│(17)│(18)│(38)

(D)(1)│(4)│(5)│(17)│(18)│(38)

2.有人认为删去第二部分,文章会更精练、更集中、更符合回忆录的写法。你觉得这种意见对不对?为什么?

四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

1.口头介绍下列“镜头”:

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的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2.填写下表,看看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摄制”成的。

五回忆性文章的用语,常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请结合括号里的提示,揣摩加点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1.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结结巴巴”本意指口吃,用在这里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一种神态和感情?“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向四周望”?为什么“没有蹦出”鲁迅的名字?这又表现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为什么不直接写“掏出那块银元”,而要加上“带着体温的”这样起修饰作用的定语?为什么要强调说明“他的手多瘦啊”,“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作者这时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恭敬地鞠了一躬”,作者这时又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六下边是本文开头三处伏笔,试指出下文与这三处伏笔的照应之处。

1.“我”本来要去接班,但还要等半个钟头。

2.“我”是一个因为繁重的劳动而“困软得很”的穷售票员。

3.“我”不到别处,而到内山书店去歇歇。

七破折号在本文中有如下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提示,③表插说,④表话题转换,⑤表话没说完。请辨析下边的例子:

1.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2.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3.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胡辨出……()

4.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5.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6.“哦!您,您就是——”()

7.我……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

8.那种正直而慈详的眼光,使我立该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9.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答案:

一、1.一九三二年秋天,一天中午,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一九三六年十月。

2.上海,虹口公园,内山书店,店里,店后面长台子旁边,南面,北面,里面,书店的门。

3.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二、这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文章中虽有不少记事的成分,但这些记事是为了交代时代背景、描写人物出现的具体环境,记事还是为了刻画人物。重点放在人物刻画上,意在突出主要人物鲁迅的高尚品格;这也正是这篇文章记叙的重点。

三、1.(C),正确,符合主要内容的概述。(A),不对,第(1)段只交代了年代、地点和人物,没有交代“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不符合主要内容第一层的概述。(B),不对,第(11)段写鲁迅出来,已属于第三层的开头。(D),不对,第③④两段已属于第二层的开头部分。

2.这种意见不对。第二部分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表现了“一面”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这部分的抒情和议论,画龙点睛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1)书店的全景:“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书架一角的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一本书的特写:“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2)

五1.“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站在身边,一种深感激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于用言语来表达。作者要“向四周望一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作者阿累,当时是“左翼剧联”成员、中共地下党员,养成了高度警惕的习惯。“没有蹦出”鲁迅先生的名字,一是当时环境的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爱之情。

2.“带着体温的”银元,表明这是作者艰苦劳动所得,虽少却很珍贵。“他的手多瘦啊”,意在表现鲁迅忧国忧民,操劳一生,作出了极大的自我牺牲。“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是作者被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恭敬地鞠了一躬”,是作者对鲁迅的由衷感谢和崇敬。

六、1.暗示与鲁迅会面的时间短暂,给下文“我”与鲁迅仅见“一面”所受到的巨大鼓舞和影响,埋下伏笔。

2.给下文“我”买书缺钱产生困窘,由鲁迅帮助解决,因而更加崇敬鲁迅,埋下伏笔。

3.“我”是个进步青年,内山书店出售进步书刊,“我”到内山书店歇歇,翻阅书籍,能汲取知识和力量。这为下文看到鲁迅译著,会见鲁迅,埋下伏笔。

七1.(⑤)2.(④)3.(③)4.(①)5.(④)6.(⑤)

7.(①)8.(①)9.(②)

    相关推荐

    《一面》 《一面》 《一面》 《一面》 《一面》 《一面》教案 《一面》简案 一面(教案) 《一面》教案 《一面》一课一练 一面 第一课时 《一碗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 《一面》教案1 一碗阳春面 《一面》教案2 一碗阳春面 《一面》教学设计一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后反思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中心思想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 背景知识 一面五星红旗 《一面》课后反思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字词总汇 一面五星红旗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 第三课时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课文简说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课文简说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相关链接 一面 第二课时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 19*一面测试题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反思 从“一面、一面、天天奔走于”你知道了什么? 《一面》教学设计2 《一面》教学设计2 《一面》教学设计二 《一面》教学设计3 《一面》教学设计2 《一面》教学设计1 19*一面教案A案 19*一面教案B案 《一面》教学设计1 《一面》教学设计4 《一面》教学设计1 读出一幅画面来 《一面》教学设计4 《一面》的教学设计 10、沉香救面母(一) 《一面》教学设计3 读出一幅画面来 《一面》教学设计三 莫泊桑的另一面 巧用数字教《一面》 《一面》教学反思2 我们面对一个海 面试 高一语文《一面》教学教案 《一面五星红旗》课文 19* 一面之教材分析 语文《一面》教学设计 郁达夫主要的一面 《一面五星红旗》课文 一面教学片段赏析 沉香救面母(一)教案 面试 《一面》学案11(含答案) 《一面五星红旗》教案 《一面五星红旗》说课 《一面》教学设计推荐 《一面》教学设计分享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一) 一面五星红旗说课设计(一)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一)